本實用新型涉及自動輸送裝置領域,具體涉及一種Tray盤輸送裝置。
背景技術:
Tray盤又稱料盤,用于盛放加工零部件的器皿,在加工檢測過程中,料盤用于承載加工以及待加工、合格以及不合格工件產品,顯得至關重要,因為工件在檢測過程處于多個工位上,所以需要對料盤進行輸送,現有技術中都是人工操作,效率較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以上問題,提供一種Tray盤輸送裝置,本實用新型的輸送裝置設計合理,輸送效率高,并且該裝置具有循環功能,照看機器的工人只需站在機器的一側即可完成工作流程。
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達到上述技術效果,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Tray盤輸送裝置,其包括:托板、頂升機構、水平移送機構、工作平臺,其中:
所述托板用于承載Tray盤,所述托板設置在所述頂升機構的頂部,所述頂升機構驅動所述托板升降;
所述頂升機構設置在所述水平移送機構上,所述水平移送機構設置在所述工作平臺的底部,所述水平移送機構驅動所述頂升機構在水平方向上移動;
所述工作平臺上設有一敞開凹槽,所述頂升機構將所述托板頂出所述敞開凹槽,所述頂升機構回位后,所述托板低于所述工作平臺。
進一步地,所述頂升機構包括:第一氣缸和支撐板,所述支撐板的兩側分別由支撐柱支撐,所述支撐柱的底部固定于所述水平移送機構上,所述第一氣缸設置在兩個支撐柱的中間,所述支撐板與所述第一氣缸對應的位置設有通孔,所述第一氣缸的氣缸桿伸出所述通孔,所述第一氣缸的氣缸桿連接有頂板,所述托板設置在所述頂板上。
進一步地,所述限位柱設置在所述支撐板與所述頂板之間,所述支撐板的上部端面上設有限位盲孔,所述限位柱設置在所述限位盲孔中。
進一步地,所述水平移送機構包括:第二氣缸、設置在所述第二氣缸上的旋轉氣缸,所述旋轉氣缸上設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固定所述頂升機構,所述第二氣缸驅動所述旋轉氣缸和頂升機構在水平方向上移動,所述第二氣缸行程到位后,所述旋轉氣缸旋轉補位,將所述頂升機構移送至指定工位上。
進一步地,還包括兩條滑軌,所述滑軌設置在所述第二氣缸的兩側,所述滑軌的滑動方向與所述第二氣缸的行程方向一致。
進一步地,所述托板上設有若干限位區,所述Tray盤放置在所述限位區中。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的設置控制機構,能夠實現料盤在上、下兩個工位上傳遞,其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本裝置在上料工位和下料工位傳遞循環時,托板在工作臺底部循環,工作人員只需站在機器的一側即可完成工作流程,減少了人力投入,相對降低人力成本。
上述說明僅是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手段,并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以下以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由以下實施例及其附圖詳細給出。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右視圖;
其中,101-托板,20-頂升氣缸,30-水平移送機構,40-工作平臺,201-第一氣缸,202-支撐板,203-支撐柱,204-通孔,205-頂板,206-限位柱,207-限位盲孔,301-第二氣缸,302-旋轉氣缸,303-固定板,304-滑軌。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1
參照圖1-2所示,本實施例中公開了一種Tray盤輸送裝置,其包括:托板101、頂升機構20、水平移送機構30、工作平臺40。
具體的,上述托板101用于承載Tray盤,上述托板101上設有若干限位區,上述Tray盤放置在上述限位區中。上述托板101設置在上述頂升機構20的頂部,上述頂升機構20驅動上述托板101升降。
上述頂升機構20設置在上述水平移送機構30上,上述水平移送機構30設置在上述工作平臺40的底部,上述水平移送機構30驅動上述頂升機構20在水平方向上移動。
在上述工作平臺40上設有一敞開凹槽401,上述頂升機構20將上述托板101頂出上述敞開凹槽401,上述托板101與工作平臺40在同一平面上,上述頂升機構20回位后,上述托板101低于上述工作平臺40。
具體的,在本實施例中,上述頂升機構20包括:第一氣缸201和支撐板202,上述支撐板202的兩側分別由支撐柱203支撐,上述支撐柱203的底部固定于上述水平移送機構30上,上述第一氣缸201設置在兩個支撐柱203的中間,上述支撐板202與上述第一氣缸201對應的位置設有通孔204,上述第一氣缸201的氣缸桿伸出上述通孔204,上述第一氣缸201的氣缸桿連接有頂板205,上述托板101設置在上述頂板205上。
為了限制上述頂升機構20的行程,還設置了限位柱206,上述限位柱206設置在上述支撐板202與上述頂板205之間,上述支撐板202的上部端面上設有限位盲孔207,上述限位柱206設置在上述限位盲孔207中。
如圖2所示,上述水平移送機構30包括:第二氣缸301、設置在上述第二氣缸301上的旋轉氣缸302,上述旋轉氣缸302上設有固定板303,上述固定板303上固定上述頂升機構20,上述支撐柱203和第一氣缸201直接固定在上述固定板303上,上述第二氣缸301驅動上述旋轉氣缸302和頂升機構20在水平方向上移動,上述第二氣缸301行程到位后,由于機器位置的限制,并不能將托板101移送至工位上,在本實施例中,輔助上述旋轉氣缸302旋轉補位,將上述頂升機構20以及托板101移送至指定工位上。
為了提高第二氣缸301的平穩性,還設置了兩條滑軌304,上述滑軌304設置在上述第二氣缸301的兩側,上述滑軌304的滑動方向與上述第二氣缸301的行程方向一致。
本實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1)托板上放置了若干Tray盤,水平移送機構將Tray盤移送至下一個工位,完成裝配后,繼續移送至檢測工位;
(2)當完成整個流程后,第一次放置Tray盤的托板上的Tray盤被取走,托板空置,然后頂升機構回位,將托板驅動低于工作平臺,然后在水平移動機構相反的行程驅動下,空置的托板被帶回上料的位置,然后頂升機構頂升,將托板與工作平臺水平,補充Tray盤;
(3)依次循環。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