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一種舉升機,特別是涉及一種全自動舉升機。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使用汽車這一交通工具,這也衍生出了需要維修的汽車不斷增加。為了增加維修效率,同時方便維修,根據維修的需要衍生出的機械設備逐漸增加,維修設備的機械化程度也在逐漸增大。汽車在維修過程中,在對汽車底部進行維修時,需要將車移動到一定的高度之后再進行維修。現有的提升汽車的機械中應用最多的為雙柱舉升機、四柱舉升機和剪式舉升機。四柱舉升機的占地面積大,剪式舉升機一般容易將汽車底部遮擋住而影響維修。雙柱舉升機應用比較廣泛,但是現有的雙柱舉升機中,自動化程度不高,且其支撐托盤面積小,在托舉的過程中容易出現托舉不穩的現象。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汽車維修用的全自動舉升機。
特別地,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全自動舉升機,包括
用于支撐的兩根立柱,所述立柱設置有凹槽,所述立柱上部之間設置有橫梁;
舉升架,所述舉升架上部連接有提升氣缸,所述提升氣缸設置于所述立柱凹槽內,所述舉升架在所述提升氣缸的作用下沿所述立柱上下運動;
與所述舉升架可活動連接的舉升臂,所述舉升臂包括轉動部、伸縮部和支撐部;所述轉動部與所述舉升架轉動連接,所述伸縮部與所述轉動部可伸縮套裝連接;所述伸縮部包括兩個端部,其中一個端部與氣缸連接,共同套裝在所述轉動部內,由所述氣缸帶動其相對所述轉動部做伸縮運動,另一個端部與所述支撐部連接;
用于控制所述提升氣缸和所述氣缸運動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與所述提升氣缸和所述氣缸電連接;
其中,所述支撐部包括支撐臂和支撐托盤,所述支撐托盤能相對所述支撐臂上下運動;所述支撐托盤上設置有壓力傳感器和多個自動機械臂,所述自動機械臂對稱分布在所述支撐托盤的四周,所述壓力傳感器與所述自動機械臂電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舉升架上設置有轉動齒輪和動作齒輪;
所述轉動齒輪包括第一齒輪部和第二齒輪部,所述第一齒輪部和第二齒輪部之間設有卡口,所述轉動齒輪通過所述卡口卡接在所述舉升架上;
所述動作齒輪與所述第一齒輪嚙合并帶動所述第一齒輪轉動進一步帶動所述轉動齒輪轉動。
進一步地,所述轉動部與所述舉升架連接處設置有內齒輪,所述內齒輪與所述第二齒輪部配合設置。
進一步地,所述轉動部一側為空心柱體,所述空心柱體內的上壁和下壁均設置有滾輪,所述伸縮部設置在所述滾輪之間,相對所述轉動部做伸縮運動。
進一步地,所述轉動部內部的側面還設置有用于限制所述伸縮部伸縮的極限位置限位塊。
進一步地,所述支撐臂上設置有孔,所述支撐托盤通過所述孔設置于所述支撐臂上,所述孔的內圈設置有內螺紋;
所述支撐托盤包括托盤部和升降部,所述托盤部和升降部一體成型,所述升降部設置有與所述內螺紋相互配合的外螺紋;所述托盤部上部包裹一層塑料層。
進一步地,所述自動機械臂包括橫向伸縮臂和縱向伸縮臂,所述橫向伸縮臂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與所述托盤部的內部連接,所述第二端部與所述縱向伸縮臂的一端連接,所述縱向伸縮臂另一端設置有第二托盤。
進一步地,所述托盤部內設置有供所述自動機械臂在縮回狀態時放置的空腔。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托盤上部包裹一層塑料。
本實用新型舉升臂的上下運動由氣缸帶動、所述支撐臂中的伸縮部也由氣缸帶動,所述電機帶動所述轉動部轉動,其所有動作均由控制器控制,只需在控制器上設定需要的值就自動伸縮或者轉動到需要的位置,非常方便,也擴大了舉升機的應用范圍。
本實用新型在所述支撐托盤上設置壓力傳感器和自動機械臂,當所述支撐托盤托舉起汽車時,壓力傳感器感應到壓力,將信號傳輸給所述自動機械臂,自動機械臂會伸出,與所述支撐托盤共同托舉汽車。由于機械臂伸出后的支撐面積大于所述支撐托盤支撐汽車的面積,因此增加了托舉的穩定性。另外所述支撐托盤上和所述機械臂的支撐部上都設置一層塑料,防止了金屬托盤對汽車部件的損傷。
附圖說明
后文將參照附圖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具體實施例。附圖中相同的附圖標記標示了相同或類似的部件或部分。附圖中:
圖1是按照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全自動舉升機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按照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全自動舉升機的轉動齒輪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按照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全自動舉升機的舉升臂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4是按照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全自動舉升機的舉升臂的側視圖;
圖5是按照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全自動舉升機的支撐托盤和自動機械臂的側視圖;
圖6是按照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全自動舉升機的支撐托盤和自動機械臂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1示出了實施例的全自動舉升機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全自動舉升機,包括立柱1、舉升架4、舉升臂2和控制器。
所述立柱1包括兩個,用于支撐整個機器,所述立柱設置有凹槽,所述立柱1上部之間設置有橫梁3。所述立柱1由螺釘11緊緊的固定在底板上。
所述舉升架4上部連接有提升氣缸41,所述提升氣缸41設置于所述立柱1凹槽內,所述舉升架4在所述提升氣缸41的作用下沿所述立柱1上下運動。
所述舉升臂2與所述舉升架4可活動連接,所述舉升臂2包括轉動部21、伸縮部22和支撐部23。所述轉動部21與所述舉升架4轉動連接,所述伸縮部22與所述轉動部21可伸縮套裝連接;所述伸縮部22包括兩個端部,其中一個端部與氣缸24連接,共同套裝在所述轉動部21內,由所述氣缸24帶動其相對所述轉動部21做伸縮運動,另一個端部與所述支撐部23連接。支撐部23用于直接支撐需要維修的車輛,并非其單獨其支撐作用。整個舉升臂2對需要維修的車輛共同起到支撐的作用。
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提升氣缸41和所述氣缸24運動,所述控制器與所述提升氣缸41和所述氣缸24電連接。本控制器不僅控制與舉升架4連接的提升氣缸41,還控制伸縮臂內的氣缸24,進而控制所述舉升架4和舉升臂2舉升的高度,也控制伸縮部22的伸縮的長度。
所述支撐部23包括支撐臂211和支撐托盤212,所述支撐托盤212能相對所述支撐臂211上下運動;所述支撐托盤212上設置有壓力傳感器和多個自動機械臂213,所述自動機械臂213對稱分布在所述支撐托盤212的四周,所述壓力傳感器與所述自動機械臂213電連接。
本實用新型在所述支撐托盤212上設置壓力傳感器和自動機械臂213,當所述支撐托盤212托舉起汽車時,壓力傳感器感應到壓力,將信號傳輸給所述自動機械臂213,自動機械臂213伸出,與所述支撐托盤212共同托舉汽車。由于自動機械臂213伸出后的支撐面積大于所述支撐托盤212支撐汽車的面積,因此增加了托舉的穩定性。另外本支撐托盤212上和所述自動機械臂213的支撐部上都設置一層塑料,防止了金屬托盤對汽車部件的損傷。
圖2示出了全自動舉升機的轉動齒輪41的結構示意圖。
參閱圖1和圖2,所述舉升架4上設置有轉動齒輪41和動作齒輪42,所述轉動齒輪41分為第一齒輪部411和第二齒輪部412,所述第一齒輪部411和第二齒輪部412之間有卡口413,所述轉動齒輪41通過所述卡口413卡接在所述舉升架4上,所述轉動齒輪41的第一齒輪部411與所述動作齒輪42相互嚙合設置。
電機帶動動作齒輪42轉動,動作齒輪42會帶動所述轉動齒輪41轉動,當轉動齒輪41轉動時,由于所述轉動部21上設置有內齒輪211并與所述第二齒輪412配合,因此轉動部21會被帶動轉動,進而整個舉升臂2也會轉動。電機由控制器控制,電機帶動動作齒輪42轉動,電機停止,動作齒輪42也會停止,且動作齒輪42可以沿相反的方向轉動。當整個舉升機需要對汽車維修時,將舉升臂2轉動至兩個立柱1之間的某一個角度位置,例如與所述衡量的垂直倒影線呈30°-60°角的位置,當不需要的時候可以將其轉動至與橫梁的垂直倒影線平行或者垂直的地方。
參閱圖3和圖4,示出了本實施例中的舉升臂2的結構示意圖。所述轉動部21的一側為空心柱體,所述空心柱體上下設置有兩排滾輪214,所述伸縮部22設置在所述滾輪214之間,相對所述轉動部21做伸縮運動。所述轉動部21內部的側面還設置有限位塊,限制所述伸縮部22伸縮的極限位置。本實施例中所述伸縮部22是由氣缸221帶動其做伸縮運動,為了在伸縮運動的過程中更加方便,因此在轉動部的空心柱體部分內設置有可轉動的滾輪214。滾輪214的存在既給伸縮部22的伸縮運動帶來了方便,同時為避免伸縮部22過度的伸縮運動,因此在空心柱體兩側壁上設置限位塊,用于限制伸縮部22伸縮過度伸縮。所述的極限位置包括當整個氣缸221完全縮回使伸縮部22完全回縮到所述轉動部21內時的位置和所述氣缸221將所述伸縮部22推出到最遠時的位置。
所述支撐臂211上設置有供所述支撐托盤212設置的孔,所述孔的內圈設置有內螺紋。所述支撐托盤212由托盤部2121和升降部2122一體化形成,所述升降部2122設置有與所述內螺紋相互配合為外螺紋。所述托盤部2121上部包裹一層塑料層。內螺紋和外螺紋的設置主要是可以調節支撐托盤的高度,根據實際過程中車輛的部件可以調節支撐托盤212高度。在所述托盤部2121上設置的一層塑料層,是為了防止支撐托盤212在與維修的部件接觸時損傷維修部件。
參閱圖5和圖6,所述自動機械臂213包括橫向伸縮臂2131和縱向伸縮臂2132,所述橫向伸縮臂2131包括相對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與所述托盤部2121內部連接,所述第二端部與所述縱向伸縮臂2132的一端連接,所述縱向伸縮臂2132另一端設置有第二托盤2133。所述托盤部2121內設置有供所述自動機械臂213在縮回狀態時放置的空腔。所述第二托盤2133上部包裹一層塑料。所述自動機械臂213在接收到來自壓力傳感器的信號時,首先橫向伸縮臂2131伸出,然后縱向伸縮臂2132伸出,將所述第二托盤托2133舉到與需要支撐托舉的物件接觸時停下,并對該物件施加一個托舉的力。由于自動機械臂213設置在所述托盤部2121的周圍,最佳的設置方式為對稱設置,3-6個自動機械臂尤佳。可以改善托盤部2121在支撐物件時引起的不穩定的狀態,更加安全。另外,所述第二托盤2133上也包括了一層塑料,其作用與所述托盤部上的塑料的作用相同,避免了損傷對需要托舉的物件。
另外,本實施例中的控制器做到了能使整個舉升機都無需人為操作,只需在遠處設置控制器,記得達到需要的運動形式和狀態,避免了近距離接觸舉升機而出現的危險。
至此,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認識到,雖然本文已詳盡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多個示例性實施例,但是,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仍可根據本實用新型公開的內容直接確定或推導出符合本實用新型原理的許多其他變型或修改。因此,本實用新型的范圍應被理解和認定為覆蓋了所有這些其他變型或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