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搬運機械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桶體裝卸叉車。
背景技術:
現有的桶體裝卸叉車大多采用一組可升降的兩個叉臂,在搬運桶體時,需要把桶體放在轉運托盤上,然后用叉車插著托盤移到需要放置的地方,由于桶體基本上屬于液體的大鐵桶和塑膠桶,轉運非常不方便,影響了搬運效率和安全性。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搬運效率高,安全性能好的桶體裝卸叉車。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桶體裝卸叉車,其包括叉車、抓手和支架,所述抓手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架固定在所述叉車的叉臂上。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抓手包括上抓爪、下抓爪、框體、連桿和支撐軸,所述連桿的一端與所述上抓爪鉸接,所述連桿的另一端與所述下抓爪鉸接,所述支撐軸的兩端固定在所述框體上并支撐于所述下抓爪的底部。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下抓爪的底部設有與所述支撐軸的外周配合的弧形卡口。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支架由左立柱、右立柱、左底座、右底座、橫梁和斜撐焊接而成。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抓手設有兩個,分別為左抓手和右抓手,所述左抓手固定在所述左立柱上方,所述右抓手固定在所述右立柱上方。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左底座和右底座固定于所述叉車的叉臂上。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左底座和右底座的后端設有與所述叉車的叉臂配合套接的插孔。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左底座和右底座的前端設有與桶體外周配合的弧形端面。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桶體裝卸叉車,與現有技術相比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采用抓手夾持桶體搬運方式來代替傳統的托盤承托桶體搬運方式,能夠減少人手搬運桶體至托盤上工序,降低勞動強度,大大提高裝卸叉車的搬運效率,也保證了桶體裝卸叉車在搬運時的安全性。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
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桶體裝卸叉車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抓手和支架裝配時的正視圖;
圖3是抓手和支架裝配時的軸側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為了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桶體裝卸叉車。下面介紹詳細介紹桶體裝卸叉車的結構特點與工作原理。
如圖1至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優選實施例,該桶體裝卸叉車,其包括叉車1、抓手2和支架3,所述抓手2固定在所述支架3上,所述支架3固定在所述叉車1的叉臂上,本實用新型采用抓手2夾持桶體搬運方式來代替傳統的托盤承托桶體搬運方式,能夠減少人手搬運桶體至托盤上工序,降低勞動強度,大大提高裝卸叉車的搬運效率,也保證了桶體裝卸叉車在搬運時的安全性。
更佳地,本實施例的抓手2a包括上抓爪21、下抓爪22、框體23、連桿24和支撐軸25,所述連桿24的一端與所述上抓爪21鉸接,所述連桿24的另一端與所述下抓爪22鉸接,所述支撐軸25的兩端固定在所述框體23上并支撐于所述下抓爪22的底部。所述下抓爪22的底部設有與所述支撐軸25的外周配合的弧形卡口26。當本實用新型上的抓手2a在抓取桶體時,上抓爪21的前端勾住桶體頂部的凸起邊緣上部,下抓爪22的前端支撐著桶體頂部的凸起邊緣底部,當桶體脫離起始位置,由于桶體的自身重力,使得下抓爪22受力,此時下抓爪22沿著下抓爪22的下端的弧形卡口26繞支撐軸25旋轉,帶動連桿24運動,同時,使得上抓爪21順時針轉動,上抓爪21的前端緊緊扣住桶體頂部的凸起邊緣上部。由此,抓手2a完成緊固的抓取桶體的動作,整個抓手結構的穩定性能大大提高,在搬運油桶過程中不會松動,安全性能高。
本實施例的支架3包括左立柱31、右立柱32、左底座33、右底座34、橫梁36和斜撐35,所述左立柱31例如通過焊接方式固定在所述左底座33上,所述右立柱32例如通過焊接方式固定在右底座34上,所述橫梁36例如通過焊接方式固定在所述左底座33、右底座34、左立柱31和右立柱32之間,所述斜撐35例如通過焊接方式固定在所述左底座33、右底座34、左立柱31和右立柱32之間。進一步,所述抓手2設有兩個,分別為左抓手2a和右抓手2b,所述左抓手2a例如通過焊接方式固定在所述左立柱31上方,所述右抓手2b例如通過焊接方式固定在所述右立柱32上方。可見,該支架3和抓手2的連接結構穩定可靠,通過左抓手2a和右抓手2b的設置,可以同時搬運兩個油桶,這樣大大提高裝卸叉車的搬運效率,也保證了桶體裝卸叉車在搬運時的安全性。
進一步,本實施例還可以將左底座33和右底座34固定在所述叉車1的叉臂11上。具體的,左底座33和右底座34的后端均設有與所述叉車1的叉臂11配合套接的插孔38。由此,通過插孔38與叉臂11配合,使支架3在叉車1上實現定位,并通過焊接方式固定在叉車1的叉臂11上。
進一步,本實施例還可以在左底座33和右底座34的前端設有與桶體外周配合的弧形端面37,該弧形端面37對桶體起定位作用,保證抓手2能夠準確抓取桶體頂部的凸起邊緣。
以上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的實施例,而非全部。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