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儲物收納裝置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折疊箱。
背景技術:
目前用于搬運貨物的箱體大多采用固定板組裝結構,這種結構不利于存放,疊加占用空間較大;為了方便存放,箱體采用錐形結構,即箱體采用一定的錐度,使得箱體能夠疊加;但對于單個箱體而言,仍然需要占用較大的空間,不利于家庭使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折疊箱,該折疊箱存放時占用空間小,且使用方便。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折疊箱,包括底板和上環件,底板和上環件之間設有4個側板,其中兩個相對的側板為折疊側板結構,折疊側板結構的兩端分別與底板、上環件活動連接;另外兩個側板為固定側板,固定側板的上端分別與上環件活動連接,固定側板的下端與底板可拆卸連接。
進一步地,固定側板的上端與上環件鉸接,固定側板能相對上環件翻轉;固定側板的下端與底板之間設有卡接結構,當固定側板與底板抵接時,固定側板與底板卡接。
優選地,上環件的內側面向內延伸有固定片,固定片設有軸孔;固定側板的上端設有用于容置固定片的容置孔,且容置孔側面向內延伸有固定軸,固定軸與軸孔鉸接。
進一步地,卡接結構包括設置于底板的T型卡塊以及設置于固定側板的卡槽,T型卡塊與卡槽配合。
進一步地,折疊側板結構的兩端分別與上環件、底板鉸接;優選地,折疊側板結構包括至少兩塊側板塊,相鄰的兩塊側板塊活動連接,且相鄰的兩塊側板能相對翻轉。
進一步地,所述底板設有多個連接座,所述連接座的上端設有彎鉤,彎鉤與連接座之間形成下軸孔,折疊側板結構中位于最下方的側板塊設有與連接座相配合的縫隙,縫隙內設有連接軸,連接軸卡入下軸孔內。
進一步地,相鄰的兩塊側板塊中,其中一塊側板塊設有若干個凸塊,另一塊側板塊設有與凸塊配合的凹孔,凹孔的側面設有鉸接軸,凸塊設有與鉸接軸配合的插孔。
優選地,凹孔內設有用于限制翻轉方向的擋塊。
進一步地,固定側板的上端設有提手孔。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通過上環件與4個側板活動連接,且相對的兩個側板為折疊側板結構,可進行折疊,從而使得整個箱體進行折疊,方便管理存放,占用體積小;可收納玩具、文件或放在車尾箱收納雜物,以及方便搬運貨物。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圖。
圖3為固定側板的示意圖。
圖4為折疊側板結構的分解示意圖。
圖5為底板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上環件;2——底板;3——折疊側板結構;4——固定側板;11——固定片;12——固定塊;21——連接座;22——彎鉤;23——T型卡塊;31——側板塊;41——提手孔;42——卡槽;43——固定軸;44——容置孔;45——卡接槽;311——凸塊;312——凹孔;313——擋塊;314——插孔;315——鉸接軸;316——連接軸;317——定軸;318——間隙。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實施例:參見圖1至圖5。
一種折疊箱,包括底板2和上環件1,底板2和上環件1之間設有4個側板,其中兩個相對的側板為折疊側板結構3,折疊側板結構3的兩端分別與底板2、上環件1活動連接;另外兩個側板為固定側板4,固定側板4的上端分別與上環件1活動連接,固定側板4的下端與底板2可拆卸連接。
本技術方案實施時,如使用時,通過固定側板4將折疊箱支撐打開,固定側板4的上端相對上環件1旋轉,直到固定側板4的下端與底板2抵接;此時折疊側板結構3也被打開,從而形成可用于容置物體的箱體結構;當存放時,兩個固定側板4的下端與底板2分離,上環件1與底板2之間失去支撐,兩側的折疊側板結構3進行折疊,從而減少上環件1與底板2之間的間距,即減少折疊箱的占用空間;可收納玩具、文件或放在車尾箱收納雜物,以及方便搬運貨物。優選地,固定側板4下端僅能向折疊箱內部翻轉。上環件1具體指:環形的圍架。優選地,上環件1結構與底板2的外圍相匹配。
進一步地,固定側板4的上端與上環件1鉸接,固定側板4能相對上環件1翻轉;固定側板4的下端與底板2之間設有卡接結構,當固定側板4與底板2抵接時,固定側板4與底板2卡接。
固定側板4的上端采用鉸接方式與上環件1連接,結構簡單;當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結構,如萬向結構連接,在上環件1設置卡接孔,固定側板4設置萬向球,萬向球卡接與卡接孔內。固定側板4與底板2之間設有卡接結構以實現可拆卸;當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如通過魔術貼等。卡接方式使得固定側板4在工作過程中不易分離。
優選地,上環件1的內側面向內延伸有固定片11,固定片11設有軸孔;固定側板4的上端設有用于容置固定片11的容置孔44,且容置孔44側面向內延伸有固定軸43,固定軸43與軸孔鉸接。
在具體設置時,容置孔44的寬度較固定片11的寬度略大,固定軸43一端與容置孔44的側面連接,另一端懸空;固定片11采用彈性材料具有一定彎曲能力;在固定片11卡入容置孔44時,固定片11受到固定軸43端部的抵壓逐漸形變,直到固定軸43卡入軸孔。優選得,固定軸43套設有用于固定側板4復位的扭簧。
進一步地,卡接結構包括設置于底板2的T型卡塊23以及設置于固定側板4的卡槽42,T型卡塊23與卡槽42配合。
設置T型卡塊23后,T型卡塊23在與卡槽42卡接的同時,還起到支撐作用,T型卡塊23的頭部支撐固定側板4。
當然在設計時,還設計有其他卡接結構,如固定側板4的兩側分別設有卡接槽45,底板2設有倒置L型的卡塊,當固定側板4與底板2抵接時,L型卡塊的端部卡入卡接槽45中。
進一步地,折疊側板結構3的兩端分別與上環件1、底板2鉸接;優選地,折疊側板結構3包括至少兩塊側板塊31,相鄰的兩塊側板塊31活動連接,且相鄰的兩塊側板能相對翻轉。
折疊側板結構3可以為柔性側板,如布制材料、棉制材料等。也可以為硬紙板;采用兩塊以上的側板塊31結構時,相鄰的兩塊側板塊31可相對翻轉折疊。
具體地,上環件1向下延伸有固定塊12,固定塊12設有軸孔,位于最上方的側板塊31設有與固定塊12相配合的間隙318,間隙318的一個側面連接有定軸317;定軸317與該軸孔鉸接。
進一步地,所述底板2設有多個連接座21,所述連接座21的上端設有彎鉤22,彎鉤22與連接座21之間形成下軸孔,折疊側板結構3中位于最下方的側板塊31設有與連接座21相配合的縫隙,縫隙內設有連接軸316,連接軸316卡入下軸孔內。
進一步地,相鄰的兩塊側板塊31中,其中一塊側板塊31設有若干個凸塊311,另一塊側板塊31設有與凸塊311配合的凹孔312,凹孔312的側面設有鉸接軸315,凸塊311設有與鉸接軸315配合的插孔314。
當然相鄰的兩塊側板塊31可以通過合頁連接。形成折疊結構。
優選地,凹孔312內設有用于限制翻轉方向的擋塊313。
在折疊時,相鄰的兩塊側板塊31在相對翻轉時,即可向外也可向內;由于向外會占用外面的額外空間。因此設置擋塊313,限制翻轉方向;相鄰的兩塊側板反轉時,向內翻轉。從而更加有效的利用空間。
進一步地,固定側板4的上端設有提手孔41。以便于搬運時,可用手提取。
本實用新型作了詳細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實質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