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繞線機的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繞線機固定座。
背景技術:
現有的繞線機的錠子上一般固定有兩個繞線筒,兩個繞線筒之間夾持有一個連接套,連接套采用橡膠制作而成,利用螺母螺接固定在錠子上將兩個繞線筒固緊在錠子上的底套與螺母之間,隨著錠子的轉動進行繞線,上繞線筒時通過手動旋轉螺母固定,下繞線筒時通過手動旋轉螺母,再將繞有線的繞線筒取下,這種方式的上、下繞線筒花費時間長,影響工作效率;而且現有的繞線機的固定座一般存在安裝不方便、精度不高、維修麻煩等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安裝方便、安裝精度高、方便維修和工作效率高的繞線機固定座。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本實用新型包括第一固定板和與第一固定板的下端面垂直連接的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為一體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上端面設置有第一限位塊,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左端面上設置有上限位塊和下限位塊,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上端面兩側對稱設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左端面兩側對稱設有第二滑槽。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外形均為長方體,且所述第一固定板與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寬度相等,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中間部分設有長方狀的第一槽通孔,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左右兩端面的中間部分均設有長方狀的第二槽孔。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塊、所述上限位塊和所述下限位塊均設有軸承孔和端蓋孔,所述軸承孔和所述端蓋孔的軸心均位于同一水平線,且所述軸承孔的直徑均小于所述端蓋孔的直徑。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塊、所述上限位塊和所述下限位塊的表面均設有與所述軸承孔相連通的通孔。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板與第二固定板之間設置有兩個固定肋板,所述固定肋板安裝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下端面與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右端面之間。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右端面設有三個第一螺紋孔。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滑槽與所述第二滑槽內均設有若干個第二螺紋孔。
進一步的,所述端蓋孔上均勻設有若干個第三螺紋孔。
更進一步的,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前后兩個端面對稱設有四個圓弧槽。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實用新型包括第一固定板和與第一固定板的下端面垂直連接的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為一體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上端面設置有第一限位塊,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左端面上設置有上限位塊和下限位塊,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上端面兩側對稱設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左端面兩側對稱設有第二滑槽,所以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簡單,且本實用新型為一體板,安裝繞線機時方便安裝且安裝精度高。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右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后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2和圖3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本實用新型包括第一固定板1和與第一固定板1的下端面垂直連接的第二固定板2,所述第一固定板1和所述第二固定板2為一體板,使本實用新型加工方便,加工成本低,且安裝繞線機是方便安裝,所述第一固定板1的上端面設置有第一限位塊3,所述第二固定板2的左端面上設置有上限位塊4和下限位塊5,所述第一固定板1的上端面兩側對稱設有第一滑槽6,所述第二固定板2的左端面兩側對稱設有第二滑槽7。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板1和所述第二固定板2外形均為長方體,且所述第一固定板1與所述第二固定板2的寬度相等,所述第一固定板1的中間部分設有長方狀的第一槽通孔8,所述第二固定板2的左右兩端面的中間部分均設有長方狀的第二槽孔9。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塊3、所述上限位塊4和所述下限位塊5均設有軸承孔10和端蓋孔11,所述軸承孔10和所述端蓋孔11的軸心均位于同一水平線,且所述軸承孔10的直徑均小于所述端蓋孔11的直徑,所述軸承孔10的用于放置與繞線機轉軸相適配的軸承,所述端蓋孔11由于放置端蓋,將所述軸承固定于所述軸承孔10內。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塊3、所述上限位塊4和所述下限位塊5的表面均設有與所述軸承孔10相連通的通孔,使其不用打開所述端蓋在對所述軸承加油,可直接通過所述空孔對所述軸承進行加油潤滑。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板1與第二固定板2之間設置有兩個固定肋板12,所述固定肋板12安裝在所述第一固定板1下端面與所述第二固定板2的右端面之間,所述固定肋板12可加強固定所述第一固定板1與第二固定板2。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板1的右端面設有三個第一螺紋孔13。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滑槽6與所述第二滑槽7內均設有若干個第二螺紋孔14。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端蓋孔11上均勻設有若干個第三螺紋孔。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板2的前后兩個端面對稱設有四個圓弧槽15。
本實用新型應用于繞線機的技術領域。
雖然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是以實際方案來描述的,但是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含義的限制,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根據本說明書對其實施方案的修改及與其他方案的組合都是顯而易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