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密封技術,尤其是涉及一種方形防過緊密封瓶。
背景技術:
現有密封瓶一般為圓形密封瓶,市場上雖然已經出現了部分方形瓶,但這些方形瓶均為瓶體呈方形、瓶蓋為圓形,其不能滿足市場日益增長的需求。而且,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由于使用者不能準確確定瓶蓋與瓶體之間螺紋配合旋緊至何種程度以滿足剛好密封,且瓶蓋四角剛好與瓶身四條邊吻合,故使用者為了增加密封效果,經常性通過過度旋緊以保證其密封,因過度旋緊易導致螺紋變形或滑動,從而降低了其密封效果且不利于延長密封瓶的使用壽命;因過度旋緊也導致方形瓶蓋、方形瓶配合后瓶蓋四角和瓶身四角錯位而影響美觀。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術不足,提出一種方形防過緊密封瓶,其一方面提供一種滿足市場需求的方形瓶,其另一方面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密封瓶過度旋緊導致螺紋變形、密封性差、縮短使用壽命的技術問題。
為達到上述技術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提供一種方形防過緊密封瓶,包括,
瓶體,其包括橫截面呈方形的瓶身及與所述瓶身配合連接且橫截面呈圓形的瓶頸,所述瓶頸外周面靠近其開口端設置有外螺紋、靠近所述瓶身一端同軸設置有凸環;
瓶蓋,其包括蓋頂和蓋壁,所述蓋壁包括一端與所述蓋頂外緣配合連接且橫截面呈方形的外蓋壁、內置于所述外蓋壁且一端連接于所述蓋頂的內蓋壁、及連接所述內蓋壁外壁與所述外蓋壁內壁的加強筋;
其中,所述凸環沿所述瓶頸外周面軸向向所述外螺紋延伸形成限位塊,所述內蓋壁內壁相對蓋頂一端設置有與所述外螺紋相配合的內螺紋、另一端設置有限位凸起,當所述外螺紋和所述內螺紋配合緊旋時,所述限位凸起配合抵接于所述限位塊且所述瓶身四個角與所述外蓋壁四個角相對應。
優選的,所述凸環沿所述瓶頸外周面軸向向所述外螺紋延伸形成一過渡塊,所述過渡塊和限位塊沿所述瓶蓋擰緊旋轉方向依次設置且所述過渡塊與所述限位塊之間形成有一限位槽,所述限位凸起能夠配合容置于所述限位槽內。
優選的,所述過渡塊外表面與所述瓶頸外表面之間的垂直距離由中部至兩端逐漸縮小。
優選的,所述過渡塊的橫截面呈等腰梯形。
優選的,所述瓶身和外蓋壁的四個角均為相配合的圓角。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通過在瓶頸外周面設置限位塊,在內蓋壁的內壁上設置限位凸起,當外螺紋與內螺紋配合緊旋時,限位凸起配合抵接于限位塊,以避免瓶蓋過度旋緊使外螺紋與內螺紋過度抵接而導致外螺紋和/或內螺紋變形,其有利于延長外螺紋和內螺紋的使用壽命,且保證了方形外蓋壁與方形瓶身的四個角相對應。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方形防過緊密封瓶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圖1的A-A向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圖1的B-B向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請參閱圖1~3,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方形防過緊密封瓶,包括瓶體1和瓶蓋2,其中,
瓶體1包括橫截面呈方形的瓶身11及與所述瓶身11配合連接的瓶頸12,所述瓶頸12外周面靠近其開口端設置有外螺紋13、靠近所述瓶身11一端同軸設置有一凸環14;
瓶蓋2包括蓋頂21及蓋壁22,所述蓋壁22包括一端與所述蓋頂21外緣配合連接且橫截面呈方形的外蓋壁221、內置于所述外蓋壁221且一端連接于所述蓋頂21的內蓋壁222、及連接所述內蓋壁222外壁與所述外蓋壁221內壁的加強筋223,所述內螺紋23和限位凸起24均設置于所述內蓋壁222內壁上。具體設置時,內蓋壁222的軸向長度應略短于外蓋壁221的軸向長度;
其中,所述凸環14沿所述瓶頸12外周面軸向向所述外螺紋13延伸形成限位塊15,所述內蓋壁222內壁相對蓋頂21一端設置有與所述外螺紋13相配合的內螺紋23、另一端設置有限位凸起24,當所述外螺紋13和所述內螺紋23配合緊旋時,所述限位凸起24配合抵接于所述限位塊15且所述瓶身11四個角與所述外蓋壁221四個角相對應。
具體的,當瓶蓋2上的內螺紋23沿瓶頸12上的外螺紋13螺旋運動時,限位凸起24配合置于外螺紋13的相鄰兩個螺紋之間運動直至運動至外螺紋13下方并抵接于限位塊15,即限位凸起24可設置于內螺紋23延長螺紋線上,且限位凸起24沿內蓋壁222軸向長度應略小于外螺紋13的螺距,以保證瓶蓋2擰緊過程中,限位凸起24沿外螺紋13螺旋運動直至抵接限位塊15。
而為了便于擰緊,本實施例所述瓶身11和外蓋壁221的橫截面為相配合的方形,且當所述限位凸起24抵接于所述限位塊15時所述瓶身11的四個外側面與所述外蓋壁221的四個外側面一一對應,且相對應的瓶身11的外側面與外蓋壁221的外側邊位于同一平面。
由于瓶身11和外蓋壁221均采用方形結構,為了便于外蓋壁221與內蓋壁222連接的穩定性,加強筋223可設置為四個,且連接于外蓋壁221內壁與內蓋壁222外壁間距最小處。而為了增加瓶蓋2擰緊時的舒適性,所述瓶身11和外蓋壁221的四個角均為相配合的圓角。
在實際應用時,使用者易擰緊力度過大導致限位塊15和/或限位凸起24損壞,故本實施例所述凸環14沿所述瓶頸12外周面軸向向所述外螺紋13延伸形成一過渡塊16,所述過渡塊16和限位塊15沿所述瓶蓋2擰緊旋轉方向依次設置且所述過渡塊16與所述限位塊15之間形成有一限位槽3,所述限位凸起24能夠配合容置于所述限位槽3內,當進行瓶蓋2擰緊時,限位凸起24首先接觸過渡塊16,由于需要較大力才可將限位凸起24擰旋至限位槽3內,從而可提醒使用者瓶蓋2即將旋至設定位置,使用者可使用合適的力度將限位凸起24擰旋至限位槽3內,以避免限位塊15與限位凸起24的抵接力度過大而損壞。其中,為了便于限位凸起24運動至限位槽3內,本實施例的瓶蓋2和/或瓶體1為塑料材質。
為了便于限位凸起24能夠較好的通過過渡塊16進入限位槽3內,本實施例所述過渡塊16外表面與所述瓶頸12外表面之間的垂直距離由中部至兩端逐漸縮小,由于瓶蓋2擰緊時,限位凸起24自由端沿過渡塊16外表面運動,直至進入限位槽3內,同時瓶蓋2回擰時,限位凸起24自由端也沿過渡塊16外表面運動,而將過渡塊16外表面與所述瓶頸12外表面之間的垂直距離設置為由中部至兩端逐漸縮小則有利于過渡塊16較好進入限位槽3內。具體設置時,過渡塊16的外表面可設置呈弧形面、錐形面或梯形面。其中,設置為梯形面時,所述過渡塊16的橫截面呈等腰梯形,且其較長底邊貼合于瓶頸12的外周面上,且本實施例過渡塊16的外表面優選設置為梯形面。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通過在瓶頸外周面設置限位塊,在內蓋壁的內壁上設置限位凸起,當外螺紋與內螺紋配合緊旋時,限位凸起配合抵接于限位塊,以避免瓶蓋過度旋緊使外螺紋與內螺紋過度抵接而導致外螺紋和/或內螺紋變形,其有利于延長外螺紋和內螺紋的使用壽命,且保證了方形外蓋壁與方形瓶身的四個角相對應。
以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定。任何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所做出的各種其他相應的改變與變形,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