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電梯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新型電梯滾輪。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的經濟迅猛發展,別墅地產項目的日益增多,消費者對別墅電梯的認識和需求也不斷上升。電梯導靴用滾輪作為別墅梯上重要的一個部件,其固定在轎廂上,可以沿著安裝在建筑物井道墻體上的固定導軌上,幫助轎廂實現往復升降運動,防止轎廂在運動中偏斜或擺動。為了滿足電梯在升降過程中對滾輪的高承載要求,通常選用高硬度、高模量、低柔韌性的聚氨酯材料來生產導靴用滾輪,而在電梯長時間處于靜止狀態時,導靴滾輪長時間受到靜態壓力而容易導致壓縮變形,當電梯重新啟動后,輪子無法短時間內恢復原狀導致電梯出現顛簸、異響等缺陷。因此,在不降低滾輪承載力的前提下,如何提高聚氨酯材料的彈性恢復性能,使滾輪短時間內恢復原狀,解決電梯顛簸、異響等缺陷成為當前需要解決的一個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新型電梯滾輪,以改善電梯運行顛簸、不穩等一個或多個技術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一種新型電梯滾輪,包括輪轂、形成于輪轂表面的聚氨酯胎圈、安裝于所述輪轂內側的軸承、設于所述軸承兩側的第一卡簧和第二卡簧、以及插置于所述軸承中并向外凸伸的轉軸;所述輪轂設有粘結所述聚氨酯胎圈的環形外端面,所述環形外端面上設有凸臺及連接于凸臺兩側的肩部,所述聚氨酯胎圈設有粘結于所述凸臺上的中央部及粘結于所述肩部上的側部。
進一步地,所述凸臺呈梯形且高于所述肩部,所述聚氨酯胎圈呈Π型,且所述側部連接于中央部的兩側并且傾斜延伸至所述肩部。
進一步地,所述聚氨酯胎圈的厚度遠小于所述輪轂的厚度;所述聚氨酯胎圈的厚度還小于所述凸臺的厚度。
進一步地,所述輪轂的厚度是所述聚氨酯胎圈厚度的至少3倍,所述凸臺的厚度是所述聚氨酯胎圈厚度的至少2倍。
進一步地,所述輪轂設有與所述軸承配合的環形內端面,所述環形內端面上設有抵擋于所述軸承一側的定位部以及容納所述第一卡簧的卡槽,所述卡槽和定位部分別位于所述軸承的兩側。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卡簧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卡簧的尺寸,其分別卡持于所述轉軸的不同直徑的位置上。
進一步地,所述轉軸分為直徑不同的多段,所述第一卡簧卡持于轉軸直徑較大的位置,第二卡簧卡持于轉軸直徑較小的位置。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電梯滾輪采用新型的結構設計,其利用厚度較小的聚氨酯胎圈和厚度較后的輪轂,能大大改善電梯滾輪的動態承載性能,且受壓變形后彈性恢復能力出色,能提高電梯運行的平穩性,消除或降低顛簸、異響等問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新型電梯滾輪的結構簡圖。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新型電梯滾輪100,其包括輪轂10、形成于輪轂10外表面上的聚氨酯胎圈20、安裝于所述輪轂10內側的軸承30、設于所述軸承30兩側的第一卡簧40和第二卡簧50、以及插置于所述軸承30中并向外凸伸的轉軸60。
其中,所述輪轂10呈圓形,其設有兩個側面11、連接兩側面11的環形外端面12和環形內端面13、以及位于所述環形內端面13內側的通孔14。所述兩個側面11相互平行設置,所述環形外端面12上設有凸臺15及連接于凸臺15兩側的肩部16,所述凸臺15呈梯形,所述肩部16尺寸小于所述凸臺15的尺寸,且所述肩部16低于所述凸臺15設置。所述環形內端面13上設有抵擋于所述軸承30一側的定位部17以及容納所述第一卡簧40的卡槽18,所述定位部17用于實現對所述軸承30的限位,所述卡槽18設于所述軸承30的另一側,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卡簧40,以實現在另一個方向上對軸承30的限位。
其中,所述聚氨酯胎圈20覆蓋于所述輪轂10的環形外端面12上,且呈Π型,其通過粘合劑粘結于輪轂10上,所述聚氨酯胎圈20設有貼合于所述凸臺15上的中央部21及貼合于所述肩部16上的側部22,所述側部22連接于中央部21的兩側并且傾斜延伸至所述肩部16。
其中,所述軸承30安裝于所述輪轂10的通孔14內,且介于所述第一卡簧40和第二卡簧50之間,所述軸承30的中間孔用于安裝所述轉軸60,所述第一卡簧40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卡簧50的尺寸,其分別卡持于所述轉軸60的不同位置上,其中,所述轉軸60分為直徑不同的多段結構,所述第一卡簧40卡持于轉軸60直徑較大的位置,第二卡簧50卡持于轉軸60直徑較小的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聚氨酯胎圈20的厚度遠小于所述輪轂10的厚度(即環形內端面13和環形外端面12之間的距離),而且,所述聚氨酯胎圈20的厚度還小于所述凸臺15的厚度,具體來說,所述輪轂10的厚度H1是所述聚氨酯胎圈20厚度H2的至少3倍,所述凸臺15的厚度H3是所述聚氨酯胎圈20厚度H2的至少2倍。也就是說,在滾輪整體尺寸保持不變的情況下,所述聚氨酯胎圈20的厚度被大大減小了,從而使得輪轂10的厚度被增大了,相較于現有技術中兩者厚度相當的結構設計,本實施例能更加有效的提高輪轂10的承載力,也能降低聚氨酯胎圈20內產生的熱量,提高了其熱量散失的速度,而且厚度更小的聚氨酯胎圈20層能夠在受壓變形后能在短時間內恢復原狀,提高了滾輪的動態承載運行壽命。同時,所述輪轂10上凸臺15的設計,可增加聚氨酯胎圈20和輪轂10的粘合力,動態運行時不易開裂,相比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聚氨酯胎圈20采用低游離TDI的聚氨酯預聚體,以澆注的方式形成在所述輪轂10上,其硬度低(約95A),動態承載能力高,可達到65D材料的性能指標。
綜上,本實用新型采用新型結構設計的電梯滾輪,其采用厚度較小的聚氨酯胎圈20和厚度較后的輪轂10,能大大改善電梯滾輪的動態承載性能,且受壓變形后彈性恢復能力出色,能提高電梯運行的平穩性,消除或降低顛簸、異響等問題。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最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范圍情況下,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內容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做出許多可能的變動和修飾,均屬于權利要求書保護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