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無損檢測智能化寬幅自動調節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無損檢測設備中,對于不同寬度尺寸片狀產品的檢測,一般都是采用人工移動壓輪的方式,來調節幅寬,以達到檢測不同幅寬尺寸片狀產品的要求,并且需要驗證是否合適,至少需要二十分鐘以上的調節時間。檢測產品時,需要兩個或者三個壓輪,穩定夾送產品,而不同幅寬的產品,需要調節夾送壓輪的位置,來確保產品穩定傳輸,越大的產品需要調節的距離越大。由于需要檢測的產品經常更換,這樣壓輪的位置就需要跟隨著作相應調節,目前是通過人工搖桿方式調節三個壓輪的位置,比較耗費時間,且前面檢測過的產品重新檢測時,還需要再一次對壓輪進行調節,造成作業效率的降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中之不足,提供一種能夠快速調節壓輪位置、滿足不同幅寬尺寸片狀產品檢測要求的無損檢測智能化寬幅自動調節裝置。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無損檢測智能化寬幅自動調節裝置,包括機架,機架上設有至少二組夾送片狀產品的夾送壓輪組,所述的夾送壓輪組包括可同步移動的上壓輪組和下壓輪組,所述的機架上安裝有與下壓輪組傳動連接的絲桿,下壓輪組連接有用于定位夾送壓輪組位置并向PLC模塊發出信號的電阻尺,機架底部設有通過接收PLC模塊所發出信號驅動或停止絲桿運動的減速電機。
優選地,所述的機架上間距設有三組夾送壓輪組,上壓輪組和下壓輪組之間通過連接桿連接成整體。
進一步地,所述的機架上設有相平行的一對導軌,所述上壓輪組滑動設在導軌上,所述下壓輪組之間穿設有一對相距設置的滑動軸,下壓輪組滑動連接在滑動軸上。
具體說,所述的機架上設有兩兩一組的三組六根絲桿和三臺減速電機,三組絲桿分別與三組夾送壓輪組對應連接,下壓輪組上固定有與絲桿傳動連接的螺母,減速電機通過鏈傳動帶動絲桿轉動而實現夾送壓輪組的調節移動。
為適應不同紙張的使用要求,所述的上壓輪組上設有可調節上壓輪組與下壓輪組之間間隙的調節螺桿。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通過絲桿帶動夾送壓輪組移動到設定的位置,設定位置的記憶功能由電阻尺實現控制并發出信號給PLC模塊,PLC模塊再提供信號給減速電機而控制絲桿的運動或停止,從而可滿足夾送壓輪組對于不同寬幅片狀產品的快速調節到位,進行產品檢測,并且可預設幾種不同常規產品的記憶位置,這樣在檢測產品種類更換時也能實現夾送壓輪組的快速調節到位,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勞動強度。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左視圖。
圖中1.機架 2.上壓輪組 3.下壓輪組 4.絲桿 5.電阻尺 6.減速電機 7.連接桿 8.導軌 9.滑動軸 10.螺母 11.調節螺桿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實用新型有關的構成。
如圖1、圖2所示的一種無損檢測智能化寬幅自動調節裝置,用于不同幅寬片狀產品檢測時,調節夾送片狀產品的夾送壓輪組的位置,包括機架1,機架1上設有三組夾送片狀產品的夾送壓輪組,所述的夾送壓輪組包括上壓輪組2和下壓輪組3,上壓輪組2包括上座體板和一排安裝在上座體板上的上壓輪,下壓輪組3包括下座體板和一排安裝在下座體板上的下壓輪。在機架1上設有相平行的一對導軌8,三個上壓輪組2均通過上座體板滑動設在導軌8上,另有一對相距設置的滑動軸9穿設過三個下座體板之間,使得下三個壓輪組3與形成滑動軸9滑動連接配合,而每組的上壓輪組2和下壓輪組3之間通過連接桿7連接成整體實現同步移動。
所述的機架1上設有三組共六根絲桿4和三臺減速電機6,三組絲桿4兩兩為一組,分別對應三組夾送壓輪組,所述下壓輪組3的下座體板上固定有與絲桿4傳動連接的螺母10,三臺減速電機6安裝在機架1下部,每臺減速電機6分別通過鏈傳動帶動一組絲桿4轉動,并通過絲桿4與螺母10的傳動連接實現夾送壓輪組的調節移動。
位于下壓輪組3下方的機架上設有三個電阻尺5,每個電阻尺5對應一組夾送壓輪組,所述的電阻尺5與對應下壓輪組3的下座體板連接,通過電阻尺5作用,可定位該組夾送壓輪組位置是否調節到位并向PLC模塊發出信號,減速電機6則通過接收PLC模塊所發出信號驅動或停止絲桿4運動。
同時在所述上壓輪組2的上座體板與下壓輪組3的下座體板之間,設有可調節上壓輪組2與下壓輪組3之間間隙的調節螺桿11,以適應不同片狀產品的使用要求。
本實用新型通過絲桿4帶動夾送壓輪組移動到設定的位置,設定位置的記憶功能由電阻尺5實現控制并發出信號給PLC模塊,PLC模塊再提供信號給減速電機6而控制絲桿4的運動或停止,從而可滿足夾送壓輪組對于不同寬幅片狀產品的快速調節到位,進行產品檢測,并且可預設幾種不同常規產品的記憶位置,這樣在檢測產品種類更換時也能實現夾送壓輪組的快速調節到位,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勞動強度。
上述實施方式只為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并加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實用新型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