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設備的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墻板翻轉機構。
背景技術:
隨著建筑質量的不斷提高,建筑領域使用的建筑墻板種類逐漸增多。如“L”型、“T”型和標準空心板等,通常,墻板在使用前需進行翻轉,因此還有多個工序,即:先將墻板平移至地面,再用大量人工換吊繩位置或直接用吊具吊起墻板一角由水平方向、向垂直方向吊起。而針對目前的標準空心板,在標準空心板的一端設有榫頭,另一端設有榫槽,與榫頭和榫槽相鄰的邊上均設有壓槽。現有技術采用推板機將墻板推出模具時,模具車有與標準空心板配合的底槽,底槽與墻板的榫頭配合,榫頭向下,然而,墻板的此種布置方式存在如下技術問題:不方便墻板吊運,且不利于放置于地面時保持墻板的平衡,且標準空心板與底槽配合后不易分離,因此,往往需要人工來進行處理和翻動,然而通過人工進行翻動又會導致人工勞動強度加大,操作復雜、成本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墻板翻轉機構,以克服現有技術標準空心板在翻轉時榫頭向下的方式存在的不利于墻板吊運、放置地面時無法保持墻板平衡、勞動強度大,且成本高的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墻板翻轉機構,包括固定架和動力裝置,所述固定架上設有翻轉桿以及與翻轉桿連接的翻轉塊;所述翻轉桿的一端與所述固定架連接,另外一端為自由端;所述翻轉塊設置為多個,每個所述翻轉塊上設有用于放置墻板的出板導槽;所述翻轉桿與所述固定架連接的一端部還連接有伸縮支架桿;所述動力裝置與每個所述翻轉塊連接以使得每個所述翻轉塊在所述翻轉桿上作分開合攏運動,所述動力裝置與所述翻轉桿連接以使得所述翻轉桿翻轉;所述動力裝置還與所述伸縮支架桿連接以使得所述伸縮支架桿伸縮。
作為優選方案,為了更方便地為翻轉桿、翻轉塊以及伸縮支架桿提供動力,所述動力裝置包括液壓泵和液壓桿;所述液壓桿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翻轉桿翻轉和控制所述翻轉塊在所述翻轉桿上作分開合攏運動的第一液壓桿以及用于控制伸縮支架桿伸縮的第二液壓桿;所述第一液壓桿通過第一連接管連接至所述液壓泵;所述第三液壓桿通過第二連接管連接至所述液壓泵。
作為優選方案,為了方便翻轉塊在翻轉桿上的分開和合攏,所述翻轉桿設為槽鐵。
作為優選方案,為了有助于翻轉塊與槽鐵緊密配合,所述翻轉塊上設有用于套設在槽鐵上的穿孔。
作為優選方案,為了方便穿孔設置以及減輕翻轉塊的質量,所述翻轉塊設置為中空的結構。
作為優選方案,考慮到在翻轉墻板時可對墻板起到保護作用,所述出板導槽上設有一層硬膠。
作為優選方案,為了有助于防止底槽從模具車中推出到翻轉塊上以及推回到模具車上時底槽的磨損,所述翻轉桿的兩側設有圓柱滾軸,所述圓柱滾軸與所述翻轉桿平行并設于所述固定架上。
作為優選方案,考慮到翻轉塊分開的時候,有助于提供拉力將翻轉塊分開,所述翻轉桿與所述翻轉塊通過螺絲桿連接。
作為優選方案,為了方便通過伸縮支架桿將多個墻板推出,同時避免墻板推出時造成損壞或偏離,所述翻轉桿為對稱設置的兩組,所述伸縮支架桿對應設在所述翻轉桿的兩側。
作為優選方案,為了進一步方便將多個墻板推出同時避免墻板推出時造成損壞或偏離,所述翻轉塊一共設有24個,每組的翻轉桿上各均布有6個。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墻板翻轉機構,其具有以下技術效果:由于設置了翻轉桿、翻轉塊、伸縮支架桿以及動力裝置,使得每個的翻轉塊可在翻轉桿上作分開合攏運動,墻板再通過翻轉桿以及翻轉塊的翻轉,翻轉桿和翻轉塊的翻轉完成之后,可以通過伸縮支架桿往外推,有助于從水平方向上將墻板脫離底槽,通過翻轉改變榫頭和榫槽的朝向,進一步有利于后期墻板吊運并放置于地面時保持墻板的平衡,克服了現有技術中人工來進行翻動的勞動強度大,并且成本高的技術問題,采用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墻板翻轉機構,成本低、操作簡單,快速方便,安全可靠,且提高了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墻板翻轉機構設于墻板翻轉機上的俯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墻板翻轉機構設于墻板翻轉機上的主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墻板處于墻板翻轉機的第一翻轉機構時的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墻板翻轉機的翻轉塊合攏狀態的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墻板從第一翻轉機構翻轉至第二翻轉機構時的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墻板翻轉機構的第二翻轉機構翻轉時的示意圖。
圖中:1-固定架,2-第一翻轉機構,21-翻轉塊,22-底槽,23-翻轉桿,24-連接桿,3-圓柱滾軸,4-伸縮支架桿,5-第二液壓桿,6-第二翻轉機構,61-第一翻托架,62-第二翻托架,7-第三液壓桿,8-第一液壓桿,9-液壓泵,10-主連接管,11-墻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進一步說明:
如圖1-圖6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墻板翻轉機構,包括固定架1和動力裝置,固定架1上設有翻轉桿23以及與翻轉桿23連接的翻轉塊21;翻轉桿23的一端與固定架1連接,另外一端為自由端;翻轉塊21設置為多個,每個翻轉塊21上設有用于放置墻板11的出板導槽;翻轉桿23與固定架1連接的一端部還連接有伸縮支架桿4;動力裝置與每個翻轉塊21連接以使得每個翻轉塊21在翻轉桿23上作分開合攏運動,動力裝置與翻轉桿23連接以使得翻轉桿23翻轉;動力裝置還與伸縮支架桿4連接以使得伸縮支架桿4伸縮。由于設置了翻轉桿23、翻轉塊21、伸縮支架桿4以及動力裝置,使得每個的翻轉塊21可在翻轉桿23上作分開合攏運動,墻板再通過翻轉桿23以及翻轉塊21的翻轉,翻轉桿23和翻轉塊21的翻轉完成之后,可以通過伸縮支架桿4往外推,有助于從水平方向上將墻板脫離底槽22,從而通過翻轉改變榫頭和榫槽的朝向,進一步有利于后期墻板吊運并放置于地面時保持墻板的平衡。
此外,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墻板翻轉機,值得說明的是,以下為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墻板翻轉機構表述為第一翻轉機構2。墻板翻轉機除了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第一翻轉機構2外,還包括第二翻轉機構6;第二翻轉機構6包括翻托架;翻托架呈框形結構,框形結構的翻托架包括閉合端63和開口端64,閉合端63與固定架1連接,開口端64朝向第一翻轉機構2的一側;動力裝置還與翻托架連接以使得翻托架翻轉。由于在第一翻轉機構2后還設置了和第二翻轉機構6,墻板經過第一翻轉機構2后還設置了第二翻轉機構6,最終使得榫頭朝上,榫槽向下,有利于墻板吊運并放置于地面時保持墻板的平衡,使得成本低、操作簡單,快速方便,安全可靠,且提高生產效率。
具體地,動力裝置包括液壓泵9和液壓桿;液壓桿包括用于控制第一翻轉機構2翻轉的第一液壓桿8以及用于控制第二翻轉機構6翻轉的第三液壓桿7;第一液壓桿8通過第一連接管連接至液壓泵9;值得說明的是,第一液壓桿8除了用于控制翻轉桿23的翻轉外,還可以控制翻轉塊21在翻轉桿23上作分開合攏運動。第三液壓桿7通過第三連接管連接至液壓泵9,以便于更方便地為第一翻轉機構2和第二翻轉機構6提供動力。第一連接管和第三連接管可以采用支管的方式連接到一個主連接管10上,主連接管10與液壓泵9連通。
值得說明的是,伸縮支架桿4為豎直設置,其與第一翻轉機構2的翻轉桿23連接,當第一翻轉機構2的翻轉桿23翻轉時,伸縮支架桿4也隨著翻轉桿23一起翻轉,伸縮支架桿4的啟動是在第一翻轉機構啟動完成之后,當墻板平落在第二翻轉機構6時再啟用伸縮支架桿4往外推,有助于從水平方向上將墻板脫離底槽22。伸縮支架桿4設有用于控制伸縮支架桿4伸縮的第二液壓桿5,第二液壓桿5通過第二連接管連接至所述液壓泵9,通過將第二液壓桿5;與液壓泵9連接便于控制伸縮支架桿4進行伸縮。值得說明的是,值得說明的是,動力裝置可通過多個連接管分別與每個的翻轉塊21、翻轉桿23以及翻托架連接,此外,本實用新型中關于連接管的所有描述如第一連接管、第二連接管、第三連接管以及主連接管等僅為方便描述作出的區分,連接管的材質或者功能可根據實際需要設置為相同的,此外,作為優選,連接管還可統一設置為氣管或者油管。
另外,翻轉桿23的兩側設有圓柱滾軸3,圓柱滾軸3與翻轉桿23平行并設于固定架1上,值得說明的是,圓柱滾軸3的高度高于出板導槽的高度,有利于圓柱滾軸3起到滾動的作用。當墻板和底槽22一起從現有技術的模具車中推出到翻轉塊21的出板導槽上時,圓柱滾軸3可以防止底槽22的磨損;此外,當底槽22回到模具車內,也可以通過圓柱滾軸3的滾動有助于讓底槽22回到模具車內。
此外,翻轉桿23與翻轉塊21可以通過連接桿24連接,連接桿24優選采用螺絲桿,值得說明的是,通過采用螺絲桿,使得在翻轉塊21分開的時候,可利用螺絲桿的拉力將翻轉塊21分開。值得說明的是,翻轉桿23可以采強度較高的材質,優選設為槽鐵,方便翻轉塊21在翻轉桿23上的分開和合攏。具體地,翻轉塊21上設有用于套設在槽鐵上的穿孔,有助于翻轉塊21與槽鐵緊密配合,進一步,翻轉塊21設置為中空的結構,方便穿孔設置以及減輕翻轉塊的質量。由于翻轉塊21的上表面設有用于放置墻板11的出板導槽,翻轉塊21與槽鐵連接并通過動力裝置的作用可在翻轉桿23上作分開合攏運動。
具體地,本實施例中第一翻轉機構2為對稱設置的兩組,第二翻轉機構6對應設在第一翻轉機構2的兩側,也即翻轉桿23為對稱設置的兩組。伸縮支架桿4對應設在翻轉桿23的兩側。值得說明的是,第二翻轉機構6分布在第一翻轉機構2的兩側,第二翻轉機構6可以設為一組的框架結構并設于第一翻轉機構2的兩側。本實施例中第二翻轉機構6包括第一翻托架61和第二翻托架62,第一翻托架61和第二翻托架62設在第一翻轉機構2的兩側。翻轉塊21一共設有24個,每組的翻轉桿23上各均布有6個,方便多個墻板11推出同時避免墻板推出時造成損壞或偏離,每組的第一翻轉機構2上可放置六塊墻板11,值得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中的兩組表示有四個對稱設置的翻轉桿23。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如圖3至圖6所示,一次性可在第一翻轉機構2上放置十二塊墻板11,具體地,可在左側的兩個翻轉桿23上放置六塊墻板11,右側的兩個翻轉桿23上放置六塊墻板11,十二塊的墻板11即分成兩批可分別朝左右兩個方向進行翻轉,左邊的六塊板翻轉至第一翻托架61上,右邊的六塊墻板11翻轉至第二翻托架62上,提高了翻轉效率。此外,翻轉塊21的出板導槽以及第二翻轉機構的翻托架上均設有一層硬膠,在翻轉墻板11時可對墻板11起到保護作用。具體地,在翻托架上與墻板接觸的面上設有一層硬膠。
值得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適用于現有技術所有的標準空心板,為了方便描述,本實用新型中將標準空心板統一稱為墻板11。此外,值得說明的是,翻轉塊21的出板導槽上可連接有與墻板11配合的底槽22,底槽22與墻板11的榫頭配合,墻板11和底槽22可一起從現有技術的模具車中推出到翻轉塊21的出板導槽上。
工作原理:具體地,如圖3至圖6所示,首先,墻板11和底槽22一起從現有技術的模具車中推出到翻轉塊21的出板導槽上,此時,墻板11的榫頭槽下,榫槽向上;其次,啟動第一翻轉機構2時,翻轉塊21分開,當墻板11已經完全位于出板導槽上時,再控制翻轉塊21分別朝著兩側的翻托架的方向合攏,然后啟動第一液壓桿8,帶動第一翻轉機構2進行翻轉,翻轉塊21隨著槽鐵并夾持著墻板一起翻轉,在第一翻轉機構2啟動完成之后,當墻板11在重力作用下落在第二翻轉機構6時,墻板11的榫頭和榫槽處于水平方向上;再啟動第二液壓桿5再控制伸縮支架桿4伸長往外推,進一步從水平方向上將墻板脫離底槽22,最后,啟動第三液壓桿7使其帶動翻托架向外翻,此時,榫頭向上,榫槽向下,然后等待墻板吊離翻轉機即可。
采用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墻板翻轉機構,由于設置了第一翻轉機構,墻板通過翻轉桿以及翻轉塊的翻轉,翻轉桿和翻轉塊的翻轉完成之后,可以通過伸縮支架桿往外推,有助于從水平方向上將墻板脫離底槽,通過翻轉改變榫頭和榫槽的朝向,接著再通過第二翻轉機構的翻轉,墻板通過第一翻轉機構和第二翻轉機構的翻轉,進一步實現墻板的180度翻轉,使得榫頭朝上,榫槽向下,有利于墻板吊運并放置于地面時保持墻板的平衡,成本低、操作簡單,快速方便,安全可靠,且提高了生產效率。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替換,這些改進和替換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