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升降類機型設備,特別是涉及一種節能型升降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下的升降裝置大多采用電能驅動電機旋轉進而帶動所提升物品升降的方式進行升降作業,此種作業方式存在設備投入成本高、耗電量大、運行成本高等不足。 此外,由于升降機構位于機架一側,導致機架單側受力偏大,進而因受力不均,導致整體結構穩定性較差,使用壽命變短。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就是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能夠降低驅動裝置負載而能耗變小,平衡均布受力而結構穩定性強,使用壽命延長的節能型升降裝置。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設計一種節能型升降裝置,包括機架和機架上所設的升降機構,還包括設于機架上的平衡配重機構,該平衡配重機構包括由固定臂Ⅰ和Ⅱ構成的受力支撐架,以及擺動臂、配重體、滑輪組、導向滑輪和牽引件;固定臂Ⅰ和Ⅱ上端鉸接在一起,固定臂Ⅰ和Ⅱ下端分別與機架相鉸接固定,且固定臂Ⅰ的下端相對位于固定臂Ⅱ下端的側上方,同時固定臂Ⅰ上端設有所述導向滑輪;擺動臂鉸接在固定臂Ⅱ的上下擺動中部,擺動臂的末端裝有所述配重體;所述滑輪組包括定滑輪組和動滑輪組,其中定滑輪組安裝在固定臂Ⅰ下端上,動滑輪組安裝在擺動臂上固定;牽引件的一端固定在固定臂Ⅰ的下端,牽引件的另一端先依次交替繞過動滑輪組中的動滑輪和定滑輪組中的定滑輪,再由動滑輪組中的末個動滑輪繞過固定臂Ⅰ上端的導向滑輪,之后固定在所述升降機構的上端。
優選地,在上述節能型升降裝置中,所述固定臂Ⅱ上端與機架之間同時設有加強臂,加強臂的兩端分別與固定臂Ⅱ和機架相鉸接固定。
優選地,在上述節能型升降裝置中,所述加強臂為萬向連接拉桿結構。
優選地,在上述節能型升降裝置中,所述升降機構所設升降支座與機架之間通過上下至少兩個萬向連接拉桿固定支撐連接。
優選地,在上述節能型升降裝置中,所述牽引件為鋼絲繩。
優選地,在上述節能型升降裝置中,所述擺動臂的末端設有一排配重安裝孔,配重體連接在配重安裝孔上。
優選地,在上述節能型升降裝置中,所述配重體有多個。
本發明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在結構上,本發明節能型升降裝置在現有結構基礎上,增設了平衡配重機構,用于平衡機架單側的受力,使得機架兩側受力均衡,從而整體結構穩定性強,使用壽命延長。
2、在結構上,平衡配重機構同時還作為輔助升降機構,可以降低驅動電機的負載,使得整個裝置能耗減小。此外,配重體借助于定滑輪組和動滑輪組配合,縮短了運行距離,使用方便。
3、在結構上,在固定臂Ⅱ上端與機架之間增設加強臂,以增強平衡配重機構結構本身的穩定性,提高受力支撐架的機械強度。加強臂為萬向連接拉桿結構,則方便安裝,實現受力支撐架相對于機架的有效連接。
4、在結構上,升降支座與機架之間通過萬向連接拉桿固定支撐連接,除了安裝方便,還可以通過調節升降支座與機架之間的距離確保升降機構處于豎直狀態,設計更合理。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其中:
圖1為本發明節能型升降裝置的結構示意圖之一;
圖2為圖1所示的平衡配重機構的使用狀態一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所示的平衡配重機構的使用狀態二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節能型升降裝置的結構示意圖之二;
圖5為圖4所示的平衡配重機構的使用狀態一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序號:1、機架,
2、升降機構,2-1、升降支座,
3、平衡配重機構,
3-1、固定臂Ⅰ,3-2、固定臂Ⅱ,3-3、擺動臂,3-4、配重體,3-5、定滑輪組,3-6、導向滑輪,3-7、鋼絲繩,3-8、動滑輪組,3-9、加強臂,3-10、配重安裝孔,
4、萬向連接拉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來說明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以下實施例只是用來詳細說明本發明,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發明的范圍,在以下實施例中所涉及的儀器元件如無特別說明,均為常規儀器元件。
實施例一:
參見圖1,圖中,本發明節能型升降裝置,包括機架1,及機架1上所設的升降機構2和平衡配重機構3。升降機構2所設升降支座2-1與機架之間通過上下至少兩個萬向連接拉桿4固定支撐連接。此處采用萬向連接拉桿,除了安裝方便,還可以通過調節升降支座2-1與機架1之間的距離實現升降機構2處于豎直狀態,設計更合理。
參見圖2-3,其中圖2所示為提升的高位狀態,圖3所示為提升的低位狀態。圖中,平衡配重機構3包括由固定臂Ⅰ3-1和固定臂Ⅱ3-2構成的受力支撐架,以及擺動臂3-3、配重體3-4、滑輪組、導向滑輪3-6和鋼絲繩3-7;固定臂Ⅰ和Ⅱ上端鉸接在一起,固定臂Ⅰ和Ⅱ下端分別與機架1相鉸接固定,且固定臂Ⅰ3-1的下端相對位于固定臂Ⅱ3-2下端的側上方,導向滑輪3-6設于固定臂Ⅰ3-1上端;擺動臂3-3鉸接在固定臂Ⅱ3-2的上下擺動中部,配重體3-4裝于擺動臂3-3的末端配重安裝孔3-10上。
滑輪組包括定滑輪組3-5和動滑輪組3-8,定滑輪組3-5內定滑輪的數量比動滑輪組3-8內動滑輪的數量少一個。其中定滑輪組3-5安裝在固定臂Ⅰ下端上,動滑輪組3-8安裝在擺動臂上固定。鋼絲繩3-7的一端固定在固定臂Ⅰ的下端,鋼絲繩3-7的另一端先依次交替繞過動滑輪組3-8中的動滑輪和定滑輪組3-5中的定滑輪,再由動滑輪組3-8中的末個動滑輪繞過固定臂Ⅰ上端的導向滑輪3-6,之后固定在升降機構2的上端。
進一步的,為了增強平衡配重機構3結構本身的穩定性,提高受力支撐架的機械強度,在固定臂Ⅱ3-2上端與機架1之間額外增設有加強臂3-9,加強臂3-9的兩端分別與固定臂Ⅱ3-2和機架1相鉸接固定。
具體的,所用加強臂3-9為萬向連接拉桿結構。采用萬向連接拉桿結構是為了方便安裝,實現受力支撐架相對于機架1的有效連接。此外,為了增大配重,配重體3-4可以有多個,且分別裝于擺動臂3-3的末端配重安裝孔3-10上。
具體使用時,由于本發明節能型升降裝置在現有結構基礎上,增設了平衡配重機構,用于平衡機架單側的受力,使得機架兩側受力均衡,從而整體結構穩定性強,使用壽命延長。
而且,該平衡配重機構3同時作為輔助提升機構,可以降低驅動電機的負載,使得整個裝置能耗減小。而且,配重體借助于定滑輪組和動滑輪組配合,縮短了運行距離,使用更方便。
實施二:
參見圖4-5,圖中,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結構相似,圖中編號代表意義相同,在此不再重述,其區別在于:本實施例中平衡配重機構3所含固定臂Ⅱ3-2為豎直設置,即固定臂Ⅱ3-2的上下支點距支架的豎直中心線的距離相同。而實施例一所顯示的固定臂Ⅱ3-2為傾斜設置,且固定臂Ⅱ3-2的下支點相對于其上支點距支架的豎直中心線位置較近(根據不同機型受理支撐結構空間不同采用不同受力支撐點)。
上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了詳細的說明,但是,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理解,在不脫離本發明宗旨的前提下,還可以對上述實施例中的各個具體參數進行變更,比如:改變平衡配重機構內各支點的相對位置,以及各支點相對于機架的位置等,形成多個具體的實施例,均為本發明的常見變化范圍,在此不再一一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