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吊裝方法,尤其涉及一種用于多種不同尺寸模塊的吊裝方法。屬于海洋建造工程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在海洋工程進行模塊吊裝時,一般需利用具有一定吊裝能力的浮吊為施工主體,在模塊吊裝過程中,借助吊裝框架以確保與模塊連接的吊裝索具處于豎直狀態,以此避免由于吊裝索具與模塊接觸磨損,而造成的事故。但在碼頭進行浮式生產儲油卸油裝置(FPSO)上層模塊集成時,由于吊裝模塊數量較多,模塊間的尺寸和重量也相差較大,如果使用吊裝框架進行模塊的集成作業,需要針對每一個模塊都要設計一套吊裝框架,同時,在進行吊裝作業時,需要頻繁更換吊裝框架,才能滿足不同模塊的吊裝需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缺點,而提供一種多種不同尺寸模塊的吊裝方法,其在進行模塊吊裝作業時,不僅能夠進行多個不同尺寸模塊的吊裝,解決了不同模塊需要頻繁更換不同的吊裝框架問題;而且,還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工期,節約了施工費用。
本發明的目的是由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多種不同尺寸模塊的吊裝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吊裝步驟:
第一步:將浮吊動員至指定位置;
第二步:將上、下層撐桿用卡環和鋼絲繩連接在一起組成一套撐桿裝置;
第三步:將撐桿裝置放置在浮吊的主鉤下方,并使用卡環和鋼絲繩將上層撐桿與浮吊的主鉤連接;
第四步:起吊第一模塊;
第五步:緩慢移動浮吊,將第一模塊移至所需位置,并解除撐桿裝置與第一模塊間的連接;
第六步:使用卡環和鋼絲繩將撐桿中的下層撐桿與第二模塊連接,然后,起吊第二模塊,并將第二模塊移動至所需位置;
第七步:循環步驟六的操作,直至完成后面模塊的吊裝。
所述第四步的具體步驟如下:
①首先調整撐桿裝置中的上層撐桿上對應吊耳的位置,然后,調整下層撐桿上對應吊耳的位置;
②將撐桿裝置放置在第一模塊的上方,并使用卡環和鋼絲繩將撐桿的下層撐桿與第一模塊連接,操作浮吊起吊第一模塊。
所述撐桿裝置包括:數個橫向撐桿、數個橫向撐桿分上、下層排列,且橫向撐桿的層與層之間連接由鋼絲繩和卡環連接構成一整體。
所述橫向撐桿、吊耳為鋼結構;橫向撐桿上安裝有數個吊耳。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由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不僅能夠進行多個不同尺寸模塊的吊裝,解決了不同模塊需要頻繁更換不同的吊裝框架問題;而且,還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工期,節約了施工費用。
附圖說明
圖1A為本發明浮吊就位側視示意圖。
圖1B為本發明浮吊就位主視示意圖。
圖2A為本發明上層撐桿示意圖。
圖2B為本發明下層撐桿示意圖。
圖3A為本發明撐桿裝置側視示意圖。
圖3B為本發明撐桿裝置主視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浮吊與撐桿裝置連接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浮吊與模塊相對位置示意圖。
圖6A為本發明撐桿與模塊連接側視示意圖。
圖6B為本發明撐桿與模塊連接主視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模塊吊裝示意圖。
圖中的主要標號說明:
1、浮吊;2、模塊;3、浮吊主鉤;4、撐桿裝置;5、卡環;6、鋼絲繩。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A—圖7所示,本發明采用以下吊裝步驟:
第一步:如圖1A,圖1B所示,將浮吊1動員至指定位置;
第二步:如圖2A—圖3B所示,準備撐桿裝置4,將撐桿裝置4中的上、下層撐桿用卡環5和鋼絲繩6連接在一起組成一套撐桿裝置4(本實施例的上、下層撐桿各為二個);
第三步:如圖4所示,將撐桿裝置4放置在浮吊的主鉤3下方,并使用卡環5和鋼絲繩6將撐桿裝置4中的上層撐桿與浮吊主鉤3連接;
第四步:如圖5—圖6B所示,起吊第一模塊2:
一、根據設在第一模塊2上吊耳的位置,首先調整撐桿裝置4中的上層撐桿上對應吊耳的位置,然后,調整下層撐桿上對應吊耳的位置;
二、將撐桿裝置4放置在第一模塊2的上方,并使用卡環5和鋼絲繩6將撐桿裝置4中的下層撐桿與第一模塊2連接,操作浮吊1起吊第一模塊2;
第五步:如圖7所示,緩慢移動浮吊1,將第一模塊2移至所需位置,并解除撐桿裝置4與第一模塊2間的連接;
第六步:根據第二模塊2的吊耳的位置調整撐桿裝置4上對應的吊耳位置,并使用卡環5和鋼絲繩6將撐桿4的下層撐桿與第二模塊2連接,然后,起吊第二模塊2,并將第二模塊2移動至所需位置。
第七步:循環步驟六的操作,直至完成后面其他模塊2的吊裝。
如圖2A、圖2B、圖3A、圖3B所示,撐桿裝置4包括:數個橫向撐桿(本實施例為四個)、四個橫向撐桿分上、下兩層排列,每層各有兩個橫向撐桿,且橫向撐桿的層與層之間連接是由鋼絲繩和卡環連接構成一整體。
上述橫向撐桿、吊耳為鋼結構;橫向撐桿上采用焊接方式對稱有多個具有不同承載能力的吊耳。在每次吊裝模塊時,僅需根據模塊上吊耳的位置來選擇上層和下層撐桿上對應吊耳的位置即可,不用整體更換吊裝撐桿。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發明技術方案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