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要求2016年01月04日提交中國專利局、申請號201610004511.X、發明名稱為“直管燈的包裝盒”的中國專利申請的優先權,其全部內容通過引用結合在本申請中。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包裝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直管燈的包裝盒。
背景技術:
直管燈,例如LED日光燈為易碎、易劃損的產品,因此,在運輸產品的過程中要考慮到產品的特性,因此在運輸直管燈時,要為其配備專門的包裝,防止產品在運輸過程中發生碰撞或擠壓時使產品損壞。
基于此,防止產品在運輸過程中遭受碰撞、沖擊、振動、靜壓力或動壓力后而損壞,成為了亟待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解決的問題是直管燈在運輸過程中容易被損壞。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直管燈的包裝盒,所述包裝盒包括中盒,所述中盒用于包裹至少兩支所述直管燈;所述中盒包括承載區和分別位于所述承載區兩側的彎折區,所述彎折區朝向所述承載區彎折,彎折前所述承載區和所述彎折區的排布方向與所述直管燈的長度方向垂直,并在彎折后所述彎折區與所述承載區形成能夠在周向包裹一支所述直管燈的至少一個容納腔,所述直管燈卡緊于所述容納腔中;所述承載區具有沿所述直管燈的長度方向延伸的折邊;所述承載區能夠沿所述折邊彎折來改變所述容納腔之間的排布方式。
可選的,所述承載區能夠沿所述折邊彎折以在兩個相鄰的所述容納腔之 間形成相互貼合的側壁,以改變所述容納腔之間的排布方式。
可選的,所述承載區能夠沿所述折邊彎折以在兩個相鄰的所述容納腔之間形成共用的側壁。
可選的,所述承載區能夠沿所述折邊彎折以分別形成兩個相鄰的所述容納腔的側壁。
可選的,所述彎折區具有自由端,在彎折后,至少一個所述彎折區的所述自由端與所述承載區接合,以形成能夠在周向完全包裹一支所述直管燈所述容納腔。
可選的,位于所述承載區兩側的彎折區在所述承載區的同一側表面彎折。
可選的,所述容納腔沿所述長度方向的投影呈正多邊形。
可選的,在所述容納腔中設有至少一個防止所述直管燈脫離所述容納腔的防護結構,所述防護結構抵靠于所述直管燈的端部。
可選的,所述容納腔在沿所述長度方向的端部高出所述直管燈的端部,所述防護結構設于所述容納腔的高出部分中。
可選的,所述容納腔具有沿周向相鄰的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所述防護結構形成于所述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中;所述防護結構包括:沿所述長度方向間隔設置的兩個邊,所述邊橫跨所述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且在所述側壁上裁斷;兩個所述邊之間形成反向彎折區,并朝向所述容納腔的內部彎折。
可選的,所述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之間具有第一折邊;所述反向彎折區彎折后包括兩個彎折面,兩個彎折面之間具有第二折邊;所述第二折邊與所述第一折邊位于同一直線上;或者,所述第二折邊與所述第一折邊沿所述寬度方向具有間隔。
可選的,所述反向彎折區與所述中盒的端部的邊沿之間具有間隔。
可選的,所述反向彎折區沿所述長度方向的長度范圍為1cm至3cm。
可選的,所述反向彎折區的一個所述邊與所述中盒的端部的邊沿重合。
可選的,所述高出部分沿所述長度方向的長度不小于10cm。
可選的,在所述直管燈的一端,所述反向彎折區具有至少兩個,且分別設于兩兩相鄰的所述側壁中。
可選的,所述反向彎折區在彎折后與所述第一側壁、所述第二側壁圍成四邊形;沿所述直管燈的徑向方向,所述四邊形覆蓋所述直管燈的尺寸占所述直管燈直徑的四分之一至四分之三。
可選的,所述中盒還包括連接結構,用于將彎折后的所述彎折區固定,防止所述彎折區展開;所述連接結構具有可相互連接的公部和母部,所述公部固定在一個所述容納腔的外表面,所述母部固定在另一個所述容納腔的外表面,并在連接后使得至少一個所述容納腔被固定。
可選的,每一所述彎折區分別對應一個所述容納腔;所述公部、所述母部分別固定在兩個所述容納腔的外表面,并在連接后使得兩個所述容納腔同時被固定。
可選的,所述連接結構為卡合結構或粘合結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具有以下優點:
本發明的包裝盒是為直管燈專門設計的,其包括中盒,中盒通過彎折區朝向承載區彎折形成容納腔,直管燈卡緊于容納腔中,可以防止產品在運輸過程中遭受碰撞、沖擊、振動、靜壓力或動壓力后而損壞。
進一步,中盒上還設置有防護結構,可對直管燈的兩端進行限位,防止直管燈脫出容納腔。
進一步,中盒上還設有連接結構,用于將容納腔固定,以防止容納腔展開,進一步保證其在運輸過程中的安全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第一實施例包裝盒的中盒的橫截面示意圖;
圖2示出了直管燈放在中盒中的結構;
圖3示出了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彎折區朝向承載區同一表面彎折的示意圖;
圖4示出了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中盒在展開狀態下的結構圖;
圖5示出了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橫截面為正三邊形的中盒的結構圖;
圖6示出了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橫截面為正五邊形的中盒的結構圖;
圖7示出了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橫截面為正六邊形的中盒的結構圖;
圖8示出了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橫截面為正八邊形的中盒的結構圖;
圖9示出了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橫截面為不同尺寸的正四邊形的中盒的結構圖;
圖10示出了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橫截面為不同形狀的中盒的結構圖;
圖11示出了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彎折區朝向承載區的不同表面彎折的示意圖;
圖12為圖11中彎折完成的狀態;
圖13示出了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彎折區朝向承載區的不同表面彎折后,兩個容納腔共享承載區的示意圖;
圖14示出了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彎折區形成多個容納腔的結構示意圖;
圖15示出了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防護結構在中盒中的示意圖;
圖16示出了中盒彎折前及彎折后,防護結構的示意圖;
圖17至圖20示出了第一實施例的變形例中,防護結構的示意圖;
圖21示出了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連接結構在中盒中的示意圖;
圖22至圖24示出了第一實施例的變形例中,連接結構在中盒中的示意圖;
圖25是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中,中盒在彎折前的結構示意圖,其中示出了承載區的折邊;
圖26、圖27示出了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中,承載區通過彎折改變容納腔之間排布方式的幾種結構示意圖;
圖28至圖31示出了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中,承載區通過彎折形成容納腔 的側壁的幾種結構示意圖;
圖32是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包裝盒的中盒的結構示意圖;
圖33至圖35示出了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中,兩個容納腔通過共享側壁以形成雙層壁的幾種結構示意圖;
圖36至圖37示出了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中,兩個容納腔分別具有雙層壁的幾種結構示意圖;
圖38是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包裝盒中,當中盒的橫截面為正四邊形時的堆疊方式示意圖;
圖39是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包裝盒中,當中盒的橫截面為正三邊形時的堆疊方式示意圖;
圖40是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包裝盒中,當中盒的橫截面為正六邊形時的堆疊方式示意圖;
圖41是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包裝盒中,當中盒與外箱的橫截面均為正三邊形時的堆疊方式示意圖;
圖42至圖43是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包裝盒中,當中盒與外箱的橫截面為正六邊形時的堆疊方式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為明顯易懂,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做詳細的說明。
第一實施例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用于直管燈D的包裝盒,參照圖1、圖2所示,包裝盒包括中盒10,中盒10適于包裹至少兩支直管燈D。其中,直管燈D可以是任何一種具有直管形狀的燈、燈具或燈座,例如LED日光燈、燈具或燈座。
中盒10主要以單張厚紙板一體成形彎折設計來包裹直管燈D,從而對直管燈D加以保護。中盒10的材料可選用但不限定于單層瓦楞紙。如圖3所示, 直管燈D和中盒10之間也可以包括內套20。然而,在其它的實施方式中,直管燈D可以單獨收納在中盒10內,不需要有內套20。
結合圖3、圖4所示,中盒10包括沿寬度方向X排布的承載區11,以及分別位于承載區11的兩側的彎折區12,寬度方向X與直管燈D的長度方向垂直。其中,彎折區12適于朝向承載區11彎折,并在彎折后與承載區11形成能夠在周向包裹一支直管燈D的至少一個容納腔10a(圖1)。如圖3所示,內套20的內周面與直管燈D的外周面接觸,使得直管燈D卡緊于容納腔10a中。也就是說,一個內套20用于容納一支直管燈D。然而,在其它的實施方式中,直管燈D可以單獨收納在中盒10內,不需要有內套20,也就是說,容納腔10a的每一側壁均與直管燈D的外周面接觸,使得直管燈D卡緊于容納腔10a中。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當直管燈D套有內套20時,容納腔10a的每一側壁與內套20的外周面接觸。在本實施例的以下描述中,在描述容納腔10a與直管燈D的配合關系時,均以其側壁與直管燈D的外周面接觸為例。
在本發明其它的實施方式中,容納腔10a的每一側壁不與直管燈D的外周面接觸,直管燈D的外周面和容納腔10a的側壁間包括緩沖結構(圖未示),緩沖材料使得直管燈D卡緊固定于容納腔10a中。其中,緩沖結構可以是例如氣泡布、氣泡袋、舒美布、舒美袋、珍珠棉(EPE)或氣柱袋等。
如圖1至4所示,彎折區12彎折后具有多個彎折面,如圖中標號a、b、c所指。彎折面a、b及c中任一個形成為容納腔10a的一個側壁。如上所述,本實施例中,容納腔10a由彎折區12和承載區11圍繞形成,承載區11也形成為容納腔10a的一個側壁。
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形成容納腔10a的過程中,承載區11不經過彎折。
其中,容納腔10a沿所述長度方向的投影呈正多邊形,即容納腔10a的橫截面為正多邊形,其中正多邊形的邊的數目可以是大于等于3的任意自然數。本實施例中,以正多邊形為四邊形為例。如圖1至4所示,彎折區12具有三個彎折面a、b及c,四邊形的其中三條邊分別位于三個彎折面a、b及c上,另外一條邊則位于承載區11上。由于承載區11寬度方向X的兩側均設有彎 折區12,每一彎折區12均在彎折后與承載區11圍成一個容納腔10a,因此,承載區11沿寬度方向X的中心線(圖3、圖4中虛線)為界分為兩部分,這兩部分分別作為兩個容納腔10a的側壁。本發明中”正多邊形”的意思是指各個邊長的差異小于10%。
如圖2所示,當直管燈D放置在容納腔10a中時,正四邊形的四條邊均與直管燈D的外周面接觸,正四邊形的每條邊與直管燈D的直徑大致相同。本實施方式中”大致相同”的意思是指每條邊邊長與直管燈D的直徑長度差異小于20%。
在另一些實施例中,容納腔10a的橫截面可以是三邊形、五邊形、六邊形、七邊形或八邊形等任意正多邊形。如圖5a所示,容納腔10a的橫截面為正三邊形,相應地,彎折區12在彎折后形成兩個彎折面a、c,當直管燈D放置在容納腔10a中時,正三邊形的三條邊也均與直管燈D的外周面接觸,正三邊形的每條邊均大于直管燈D的直徑;如圖6a所示,容納腔10a的橫截面為正五邊形,相應地,彎折區12在彎折后形成四個彎折面a、b、c、d,當直管燈D放置在容納腔10a中時,正五邊形的每條邊均于直管燈D的外周面接觸,但是正五邊形每條邊的長度均小于直管燈D的直徑;如圖7a所示,容納腔10a的橫截面為正六邊形,相應地,彎折區12在彎折后形成五個彎折面a、b、c、d、e,同樣的,每條邊均于直管燈D的外周面接觸,且每條邊的長度均小于直管燈D的直徑;如圖8a所示,容納腔10a的橫截面為正八邊形,相應地,彎折區12在彎折后形成七個彎折面a、b、c、d、e、f、g,同樣的,每條邊均與直管燈D的外周面接觸,且每條邊的長度均小于直管燈D的直徑。以上實施方式所述,容納腔10a的橫截面多邊形的邊數和彎折區12在彎折后形成彎折面的面數差值為1。
以此類推,容納腔10a的橫截面,即其沿所述長度方向的投影所形成的正多邊形還可以是其他正多邊形,在此不再一一例舉。多邊形的每條邊邊長與直管燈D的直徑關聯性為:正三邊形的每條邊均大于直管燈D的直徑、正四邊形的每條邊與直管燈D的直徑大致相同、正五邊形每條邊的長度均小于直管燈D的直徑,正六邊形每條邊的長度均小于直管燈D的直徑,正六邊形的每條邊的長度小于正五邊形每條邊的長度,以此類推。
本實施例中,如圖1、圖2及圖3所示,位于承載區11兩側的彎折區12關于承載區11相互對稱,彎折后形成的兩個容納腔也關于承載區11沿寬度方向的中心線相互對稱。
在另一些實施例中,位于承載區11兩側的彎折區12也可以是不對稱的,相應地,彎折后形成的兩個容納腔也不對稱。例如,如圖9所示,位于承載區11兩側的彎折區12沿寬度方向的尺寸不同,兩者經過相同次數的彎折后、分別與承載區11圍成大小不同的容納腔10a,以容納不同直徑的直管燈,例如T12燈管的直徑為38.1mm,T10燈管的直徑為31.8mm,T8燈管的直徑為25.4mm,T5燈管的直徑為16mm,T4燈管的直徑為12.7mm,T2燈管的直徑為6.4mm。再如,位于承載區11沿寬度方向X兩側的彎折區12可以各自通過不同次數的彎折,使得兩個容納腔具有不同的形狀。例如,如圖10所示,兩個容納腔10a沿所述長度方向的投影分別為正三角形和正四邊形,或者兩個容納腔10a沿長度方向的投影還可以是其他正多邊形,但是兩個正多邊形的邊的數目不同。
再次提醒注意,本實施例中的“正多邊形”,指的是各個邊長的差異小于10%的多邊形。
繼續參照圖1并結合圖3所示,彎折區12具有自由端c1,在彎折后,至少一個彎折區12的自由端c1與承載區11接合,以形成能夠在周向完全包裹一支直管燈D容納腔10a。當自由端c1與承載區11接合時,容納腔10a在周向上封閉,直管燈D沿周向方向被完全包裹在容納腔10a內。
為了滿足自由端c1與承載區11接合的目的,如圖3所示,以彎折形成兩個正四邊形的容納腔為例,彎折前,中盒10的寬度較佳的為直管燈D的8倍再加上紙板本身厚度的2倍,這樣才能達到完全包裹的保護效果;中盒10在直管燈D的長度方向則不小于直管燈D的長度,以在長度方向完全包裹直管燈D。
如圖3,包裝時,選取兩支直管燈D,以紙板厚度的2倍為間距并排置于承載區11的中間,然后將每個彎折區12沿直管燈D的周向進行三次90°的彎折,在最后一次彎折后,將兩個彎折區12最外側的彎折面c同時折進兩支直 管燈D之間的間距內,兩個彎折區12最外側的彎折面c相互重迭。如圖5a,以彎折形成兩個正三邊形的容納腔為例,彎折前,中盒10的寬度較佳的為6倍的正三邊形邊長,兩側自由端c1與承載區11接合在兩支直管燈D之間的間距內,兩個彎折區12最外側的彎折面c不相互重迭,中盒10在直管燈D的長度方向則不小于直管燈D的長度,以在長度方向完全包裹直管燈D。如圖6a、圖7a和圖8a,以彎折形成兩個正五邊形、正六邊形、正八邊形的容納腔為例,彎折前,中盒10的寬度L較佳的為大于2倍正多邊形邊數n再乘上正多邊形邊長l再加上紙板本身厚度h的2倍,即L>2nl+2h。兩側自由端c1與承載區11接合在兩支直管燈D之間的間距內,兩個彎折區12最外側的彎折面c不相互重迭,中盒10在直管燈D的長度方向則不小于直管燈D的長度,以在長度方向完全包裹直管燈D。
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圖5中,截面呈正三邊形的兩個容納腔10a的自由端c1與承載區11接合時,兩個自由端c1相互緊鄰。圖6a、圖7a和圖8a中,截面呈正五邊形、六邊形和八邊形的兩個容納腔10a的自由端c1與承載區11接合時,兩個自由端c1之間具有間隔。應當理解,圖5中,兩個自由端c1也可以設置有間隔。
在另一些實施例中,彎折區12在彎折后,自由端c1與承載區11之間可以具有間隙(如圖1b、圖5b、圖6b、圖7b、圖8b中標號G所示)。換言之,容納腔10a在周向上具有開口G,直管燈D沿周向方向沒有被完全包裹在容納腔內10a內,而有一小部分暴露在外。可以理解,在圖1b、圖5b、圖6b、圖7b和圖8b的實施方式中,彎折區12最外側的彎折面c的邊長可以調整,容納腔10a的橫截面,即其沿所述長度方向的投影形成類正多邊形,最外側的彎折面c的邊長與直管燈D的直徑關聯性為:類正三邊形最外側的彎折面c的邊長可以大于/小于或與直管燈D的直徑大致相同、類正四邊形最外側的彎折面c的邊長可以小于直管燈D的直徑或是與直管燈D的直徑大致相同、正五邊形最外側的彎折面c的長度均小于直管燈D的直徑,正六邊形最外側的彎折面c的長度均小于直管燈D的直徑,以此類推。
在另一些實施例中,如圖4b,中盒10在紙板的中間可以開設一個或者多個孔10b,這樣,當紙板彎折形成中盒10后,中盒10的周壁上將具有一個或 多個通孔,這些通孔將暴露直管燈D的部分外周面,也就是說,用戶從外面透過通孔可以看到直管燈D的部分外周面。需要注意的是,在設置孔10b后,需要保證中盒10的整體性,任意孔10b均不能將中盒10a割裂而成為兩個或多個部分。
本實施例中,如圖1、圖2所示,位于承載區11兩側的彎折區12在承載區11的同一側表面彎折。
在另一些實施例中,位于承載區11兩側的彎折區12在承載區11的不同側表面彎折。以正四邊形為例,如圖11、圖12所示,其中一個彎折區12朝向承載區11的上表面彎折,其與承載區11圍成的容納腔10a位于承載區11的上表面;另一彎折區12朝向承載區11的下表面彎折,其與承載區11圍成的容納腔10a位于承載區11的下表面。在此過程中,承載區11不經過彎折。
其中,當彎折區12朝向承載區11的不同表面彎折時,在保證承載區11不經過彎折的情況下,可以通過改變彎折區12沿寬度方向X的尺寸來調整容納腔10a的大小。如圖13所示,以正四邊形為例,當彎折區12的寬度足夠大時,其自由端c1在彎折后能夠與承載區11沿寬度方向X的另一端接合,從而使得最大限度增大容納腔10a的尺寸。在此過程中,承載區11不經過彎折。以正四邊形為例的實施方式中,承載區11的寬度較佳的為直管燈D的直徑再加上紙板本身厚度的2倍。在其它實施方式中,容納腔10a的橫截面,即其沿所述長度方向的投影所形成的正多邊形,承載區11的寬度較佳的可以和正多邊形邊長大致相同。
在另一些實施例中,彎折區12適于通過彎折形成多個沿寬度方向X排布的容納腔10a。如圖14所示,以正四邊形為例,圖14中虛線表示承載區11沿寬度方向X的中心位置,每個彎折區12朝向承載區11彎折并形成多個容納腔10a。圖14中示例性地示出了每個彎折區12彎折形成兩個容納腔10a的情形。應當理解,只要彎折區12沿寬度方向X的尺寸足夠長,容納腔10a的數目還可以更多。
進一步地,參照圖15、圖16所示,在容納腔10a中設有至少一個防護結構13,防護結構13用于與直管燈D的端部相抵,以防止直管燈D沿長度方 向脫離容納腔10a。
本實施例中,如圖16a、圖16b所示,容納腔10a在沿長度方向的端部高出直管燈D的端部,防護結構13設于容納腔10a的高出部分中。也就是說,容納腔10a的長度要大于直管燈D的長度,并且在長度方向完全覆蓋直管燈D。防護結構13設于直管燈D長度方向的端部,以在長度方向對直管燈D進行限位。其中,如圖16b所示,直管燈D的長度Ld以兩端燈頭的端面之間的距離來界定,不包含燈頭上的導針D1,相應地,直管燈D的端部指的是燈頭的端面D2。
具體地,如圖15、圖16,防護結構13形成于容納腔10a的相鄰的第一側壁a、第二側壁b中。其中,第一側壁a、第二側壁b即彎折區12相鄰的兩個彎折面a、b,指向同一部位,只是名稱不同。
防護結構13包括:沿長度方向間隔設置的兩個邊,分別定義為第一邊13a、第二邊13b,第一邊13a、第二邊13b均橫跨第一側壁a、第二側壁b,且在所在側壁上裁斷。
如圖16,第一邊13a、第二邊13b裁斷后,第一邊13a、第二邊13b之間的區域形成反向彎折區13',反向彎折區13'沿寬度方向X的兩端具有位于第一側壁a中的第一邊界a',以及位于第二側壁b中的第二邊界b'。反向彎折區13'朝向容納腔10a的內部彎折,并在第一邊界a'、第二邊界b'處形成折痕。反向彎折區13'彎折后,形成圖15所示的防護結構13。
繼續參照圖15、16所示,第一側壁a、第二側壁b之間具有第一折邊121。反向彎折區13'彎折后包括兩個彎折面,分別定義為第一彎折面131、第二彎折面132,第一彎折面131、第二彎折面132之間具有第二折邊133。
本實施例中,在彎折前,第二折邊133與第一折邊121位于同一直線上。如圖16所示,彎折區12未彎折時,第一折邊121、第二折邊133重合。由此形成如圖15所示的防護結構13,該防護結構13沿長度方向的投影為正方形。
如圖16所示,反向彎折區13'與中盒10的端部的邊沿之間可以具有間隔或是沒有間隔。如圖16a所示,反向彎折區13'與中盒沿長度方向的邊沿之間具有一定的距離H,由此將防護結構13與中盒10的端部分離,以至于 當中盒10在端部受到的撞擊時,可以由端部先吸收一部分撞擊力,使得撞擊力不會完全移傳遞到防護結構13,從而適度削減直管燈D受到的撞擊力,避免其受到損壞。其中,反向彎折區13'(即防護結構13)沿長度方向的長度L1的范圍為1cm至3cm,較佳地為2cm。更確切地說,如圖16,反向彎折區13'的第一邊13a、第二邊13b之間的間隔距離為1cm至3cm,較佳地為2cm。反向彎折區13'的長度如果太短則強度不夠、無法穩固地抵住燈頭,太長則將造成紙板的浪費。
如前所述,防護結構13設于容納腔10a沿長度方向高出直管燈D的部分,為了使得防護結構13沿長度方向的尺寸滿足上述要求,那么,本實施例中,容納腔10a的高出部分沿長度方向的長度范圍大于反向彎折區13'沿長度方向的長度L1的范圍。
另外,反向彎折區13'的邊與長度方向垂直。如圖16,第一邊13a、第二邊13b均于長度方向垂直。這樣,當反向彎折區13'彎折后形成防護結構13時,防護結構13沿長度方向的端面與直管燈D的端面平行,以使得兩個端面之間具有較大的接觸面積,增強防護結構13對直管燈D的限位作用。
如圖16,防護結構13的形成方法如下:
先在中盒10上預留出直管燈D在長度方向的容置空間,然后在容置空間的沿直管燈D長度方向的兩端、在第一側壁a和第二側壁b之間切出反向彎折區13'的第一邊13a、第二邊13b;接著,按壓反向彎折區13',將其向容納腔10a的內部彎折90°,以形成一道堅固的防護結構13。如圖15,每個容納腔10a在直管燈D的端部均設有防護結構13,使得在中盒10中的每一直管燈D均可以適度的受到保護,不因搬運而受損。
在另一些實施例中,如圖17、圖18所示,在彎折前,第二折邊133與第一折邊121沿寬度方向X具有間隔,即第二折邊133與第一折邊121不重合。由此形成如圖18所示的防護結構13,該防護結構13在沿長度方向的投影為長方形。
在另一些實施例中,反向彎折區13'的一個邊與中盒10的端部的邊沿重合。如圖19所示,反向彎折區13'的第一邊13a與中盒10的寬邊重合,由 此形成的防護結構13的外端面與中盒10的端面重合。應當理解,此處反向彎折區13'中需要裁斷的邊只有一個,即第二邊13b。在這種情況下,在以中盒10包裝直管燈D于1公尺的高度進行跌落測試時,盡管防護結構13的長度已經超過5cm,然而當中盒10沿所述長度方向的端部撞擊到地面時,撞擊的力道仍舊能對直管燈D造成嚴重的傷害,測試結果發現,防護結構13的長度L1至少需要達到10cm才能確保直管燈D不會損傷,也就是說,反向彎折區13'(即防護結構13)沿長度方向的長度L1不小于10cm,這時就需要適當增加容納腔10a在長度方向高出直管燈D的部分的尺寸。可以理解的,容納腔10a的高出部分沿長度方向的長度范圍要大于或是等于反向彎折區13'的長度,等于反向彎折區13'的長度為沒有間隔的實施方式,大于反向彎折區13'的長度為有間隔的實施方式,有間隔的實施方式中,兩者差異愈大代表間隔(距離H)長度愈長。高出部分沿長度方向的長度愈長,受到的撞擊時,可以吸收撞擊力的效愈好,怛也會造成紙板的浪費。
需要注意的是,在直管燈D的一端,反向彎折區13'可以設置一個或者多個,以形成一個或多個防護結構13。當反向彎折區13'具有至少兩個時,應當分別設于不同的相鄰的側壁中,其中的側壁可以位于彎折區12,也可以位于承載區11。如圖20所示,在承載區11與第一側壁a之間也設有一個防護結構13。以此類推,防護結構13的數量還可以更多,并且可以根據不同形狀的容納腔10a按需布置。
進一步地,繼續參照圖15,反向彎折區13'在彎折后與第一側壁a、第二側壁b圍成四邊形的防護結構13。沿直管燈D的徑向方向,該四邊形覆蓋直管燈D的尺寸占直管燈D直徑的四分之一至四分之三,最佳尺寸為二分之一。該尺寸太短則無法確實抵住直管燈D的燈頭,太長則中盒10無法形成堅固的防護結構,不能確實達到保護直管燈D的目的。
另外,直管燈D沿長度方向的兩端均可以設置防護結構13,使得直管燈D在長度方向卡緊于防護結構13之間。由于中盒10兩端的防護結構13的距離是以直管燈D的長度來設定的,因此兩端的防護結構13可剛好抵住直管燈D兩端的燈頭,以將直管燈D穩固地限定在中盒10的內部。
進一步地,繼續參照圖4并結合圖21所示,所示,中盒10還包括連接 結構14,連接結構14用于將兩側的容納腔10a固定,以防止容納腔10a再次展開。
具體地,連接結構14具有可相互連接的公部14a和母部14b,公部14a固定在其中一個容納腔10a的外表面,母部14b固定在另一個讓容納腔10a的外表面,并在連接后使得至少一個容納腔10a被固定。本實施中,可以通過一個連接結構來固定一個容納腔10a,或者通過一個連接結構來將兩個容納腔10a相互連接,以阻止彎折區12展開。其中,連接結構14可以為卡合結構或粘合結構。
如圖21,本實施例中,連接結構14的公部14a、母部14b分別固定在兩個容納腔10a的外表面,并在連接后使得兩個容納腔10a同時被固定。
如前所述,以具有正四邊形橫截面的容納腔為例,彎折區12彎折形成三個彎折面a、b、c,當彎折區12彎折完畢并形成容納腔10a時,沿遠離承載區11的方向分別稱為第一側壁a、第二側壁b、第三側壁c。公部14a和母部14b分別設于兩個彎折區12上,且分別設于對應彎折區12的第二側壁b和第三側壁c之間。
參照圖21,圖21中示意性地示出了連接結構14,該圖的目的在于示出連接結構14的位置,而不在于其具體形狀。如圖21,當公部14a和母部14b連接時,第三側壁c的位置被固定,從而使得兩個容納腔10a的位置被固定。對于四邊形而言,公部14a和母部14b分別位于兩個彎折區12最外側一個彎折面上的折邊上。
下面結合圖6-10來描述公部14a和母部14b位置。對于五邊形、六邊形而言(圖6、圖7),公部14a和母部14b分別位于兩個彎折區12最外側的彎折面c的折邊上;對于八邊形而言(圖8),公部14a和母部14b分別位于兩個彎折區12的倒數第二個彎折面上。對于圖9中的結構,公部14a和母部14b其中一個位于較小容納腔10a中彎折區12最外側的彎折面的折邊上,另一個位于較大容納腔10a中彎折區12的最外側的彎折面上。對于圖10中的結構,公部14a和母部14b可以分別位于兩個彎折區12的最外側的彎折面上。
另外,公部14a和母部14b也可以分別設置在兩個彎折區12的其他側壁 上,但需要滿足:當公部14a和母部14b連接時,兩個容納腔10a的自由端c1位于連接結構14和承載區11之間,以將自由端c1的位置固定,防止容納腔10a展開。
在另一些實施例中,可以參照圖5-圖10的結構,還可以在每一容納腔10a的自由端c1與承載區11之間也增加連接結構,并通過自由端c1與承載區11的接合固定來實現容納腔10a的固定。或者,每一容納腔10a可以只在自由端設置連接結構。
在另一些實施例中,如前所述,如果一個彎折區12形成多個容納腔10a,且所有的容納腔10a均位于承載區11的同一側表面,則如圖22,則連接結構14可以作如下設置:公部14a、母部14b分別位于沿寬度方向X位于最外側的兩個容納腔10a的外表面,并在容納腔10a背向承載區11的一側連接,以通過一個連接結構14將所有容納腔10a固定。或者,如圖23,設置多個連接結構14,將多個連接結構14分別設置在兩兩相鄰的兩個容納腔10a的外表面,以將相鄰的兩個容納腔10a固定,此時需要注意的是,兩個彎折區12的自由端所在的容納腔10a彼此相鄰,這兩個容納腔10上也必須設置有連接結構14,否則彎折區12將在自由端的位置展開。
在另一些實施例中,如前所述,如果容納腔10a分別位于承載區11的不同表面,即對應一個彎折區12的容納腔10a位于承載區11的一側表面,對應另一個彎折區12的容納腔10a位于承載區11的另一側表面,則連接結構14具有至少兩個。如果每一彎折區12對應一個容納腔10a,如圖24,則一個容納腔10a對應設置一個連接結構14,以其中一個容納腔10a為例,連接結構14的公部14a、母部14b中,其中一個固定在彎折區12的外表面,另一個可以固定在另一個容納腔10a的外表面。需要注意的是,公部14a和母部14b所在的表面彼此相鄰,并且公部14a和母部14b之間的距離應當盡可能地小,以起到預期的固定作用。
應當理解,如果承載區11的兩側表面分別具有多個容納腔10a時,對于位于同一側的多個容納腔10a,其連接結構14的設置可以參考圖23、圖24的方式。
進一步地,繼續參照圖3所示,本實施例的包裝盒還包括內套20,內套20貼緊直管燈D、且完全包裹直管燈D的外周面,中盒10包裹于內套20外。在包裝時,先對直管燈D進行內套20的包裹,然后進行中盒10的包裹。
內套20的材質可為瓦楞紙,其面向直管燈D的表面(即內套20的內表面)具有皺褶的結構,褶皺結構可用于吸收外部震動的力量,以減少震動對于直管燈D的影響。內套20沿所述長度方向的尺寸和直管燈D兩端的長度大致相同。內套20在周向需要至少要能完整的包裹住整支直管燈D,也就是說,內套20在周向的尺寸不小于直管燈D的外圓周長,一般情況下需要略大于直管燈D的外周長。
內套20在包裹直管燈D后,其橫截面的形狀優選為能夠緊密貼合直管燈D外周面的圓形,以實現對直管燈D的最佳的保護效果。考慮到圓形容易發生滾動碰撞的問題,本實施例將內套20的橫截面設置為方形,并使得方形的各個內壁均與直管燈D接觸,以方便放置而不會滾動碰撞。
如上所示,在本實施例中以方形結構的內套20較為適用,但并不限定于此,內套20的形狀也可以參考中盒10的形狀,其橫截面還可以設置為其他的正多邊形。
內套20沿所述長度方向的端面亦可加上端蓋的設計,通過端蓋對直管燈D的軸向端部進行止擋,以減少直管燈D沿軸向發生滑動的可能。
進一步地,本實施例的包裝盒還包括外箱(本實施例未圖示,可參照第四實施例),外箱適于容納至少兩個中盒10。
在經過內套20與中盒10的包裝之后,已經對直管燈D形成安全可靠的保護,接著再取2組包裝完成的中盒10疊放在一起,放入外箱內,即可完成4只裝直管燈D的包裝。
外箱的材料可選用但不限定于3A單壁瓦楞紙,結構上亦為一體成型且裁切好的單張紙板,僅需折疊組裝即可。
外箱折疊后,形成具有開口的箱體和用于封閉該開口的箱蓋,箱蓋的自由端和箱體接合的部位亦分別設有一個或者復數個互相對應且可以相互連接的卡扣裝置,以方便箱蓋的開關。如此便可輕易組裝成4只裝直管燈D的包 裝,其整體大小恰當,便于攜帶,特別適用于小量的快遞送件,兼具安全與便利性。且中盒10、內套20、外箱的材料都是用紙漿材質制作,也有利于包裝回收,循環利用,利于環保。
第二實施例
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的區別在于,第一實施例中,在形成容納腔10a的過程中,承載區11不經過彎折,但是在本實施例中,承載區11經過彎折。
參照圖25所示,承載區11具有沿直管燈D的長度方向延伸的折邊111,使得承載區11能夠沿折邊111彎折。
其中,承載區11沿折邊111彎折的目的有兩種:第一種,通過承載區11的彎折來改變容納腔10a之間的排布方式;第二種,承載區11能夠沿折邊111彎折來形成容納腔10a。
(1)下面介紹第一種:通過承載區11的彎折來改變容納腔10a之間的排布方式。
在這種情況下,承載區11在彎折前,各個容納腔10a已經形成,承載區11的彎折僅用于改變容納腔10a之間的排布方式,但不改變容納腔的形狀或者及側壁的數目。
以橫截面為正四邊形的容納器10a為例,圖26示例性地示出了通過彎折承載區11來改變容納腔10a之間的排布方式的一種形式。如圖26所示,承載區11彎折前,位于承載區11兩側的彎折區12在承載區11的不同側表面彎折。以正四邊形為例,其中一個彎折區12朝向承載區11的上表面彎折,其與承載區11圍成的容納腔10a位于承載區11的上表面;另一彎折區12朝向承載區11的下表面彎折,其與承載區11圍成的容納腔10a位于承載區11的下表面,兩個容納腔10a呈對角分布(圖26a),承載區11沿折邊彎折后,兩個容納腔10a并排分布(圖26b),其中容納腔10a的第三側壁c和另一側的承載區11相互貼合。在另一些實施例中,位于承載區11兩側的彎折區12在承載區11的同側表面彎折。參照圖26c、26d,以正四邊形為例,如圖26c,承載區11彎折前,其中一個彎折區12朝向承載區11的上表面彎折,其與承載區11圍成的容納腔10a位于承載區11的上表面;另一彎折區12也朝向承載區 11的上表面彎折,其與承載區11圍成的容納腔10a亦位于承載區11的上表面,兩個容納腔10a呈并排分布,如圖26d,承載區11沿其折邊朝向下表面彎折后,承載區11分為兩部分且分別對應兩個容納腔10a,兩個容納腔10a的承載區11相互貼合。如圖26e,對于其他正多邊形的容納腔10a,如正六邊形,同樣可以通過承載區11的彎折來改變容納腔10a之間的排布方式。
以橫截面為正三邊形的容納腔10a為例,圖27示例性地示出了通過彎折承載區11來改變容納腔10a之間的排布方式的另一種形式。如圖27a-27d,承載區11彎折前,兩個容納腔10a呈并排排列(圖27a、27c),承載區11可以朝向上表面彎折以后使得兩個容納腔10a疊置(圖27a、27b),并使得兩個側壁(圖中標號c所示)相互貼合;或者,承載區11也可以朝向下表面彎折以后使得兩個容納腔10a疊置(圖27c、27d),此時,承載區11分為兩部分且分別對應兩個容納腔10a,兩個容納腔10a的承載區11相互貼合。如圖27e、27f,承載區11彎折前,兩個容納腔10a分別位于承載區11的兩個表面(27e),承載區11也可以朝向任一表面彎折以使得兩個容納腔10a疊置(圖27f)。
應當理解,這種方式同樣適用于橫截面為其他正多邊形的結構。并且在當彎折區12通過彎折形成了多個沿寬度方向排布的容納腔10a時,仍然可以通過承載區11的彎折來改變容納腔10a之間的排布方式。
由此可見,承載區11適于通過彎折在兩個容納腔10a之間形成相互貼合的側壁,以改變容納腔10a之間的排布方式。
(2)下面介紹第二種:承載區11能夠沿折邊111彎折來形成容納腔10a。
在這種情況下,其中一個彎折區12沿寬度方向的尺寸較小,以至于承載區11在彎折前,至少一個容納腔尚未完全形成,例如該容納腔由于尚且缺失至少一個側壁而不能形成足以包裹直管燈D的結構,在此情況下,將承載區11進行彎折,并使得彎折后,形成容納腔10a的側壁。
其中又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情況一、承載區11能夠沿折邊彎折以在兩個相鄰的容納腔之間形成共享的側壁。
以橫截面為正四邊形的容納器10a為例,圖28示例性地示出了承載區11 通過彎折來形成容納腔10a的一種形式。如圖28中,承載區11在彎折前,其中一個容納腔10a'由于缺失一個側壁而具有開口(圖28a),該容納腔10a'無法包裹直管燈D,承載區11彎折后,該開口將被另一容納腔10a的一個側壁所封閉(該側壁可以是另一容納腔10a的承載區11),從而使得容納腔10a'最終形成足以包裹直管燈D的結構(圖28b)。最終狀態下,兩個容納腔10a具有共享的側壁,圖28b所示的結構中,共享的側壁位于承載區11上。
以橫截面為正三邊形的容納腔10a為例,圖29示例性地示出了承載區11通過彎折來形成容納腔10a的另一種形式。如圖29中,承載區11在彎折前,其中一個容納腔10a'由于缺失一個側壁而具有開口(圖29a),該開口在彎折后被另一容納腔10a的一個側壁所封閉(圖29b),所述側壁在彎折區12上。最終狀態下,兩個容納腔10a具有共享的側壁,圖29b所示的結構中,共享的側壁位于彎折區12上。在另一個實施方式中,其中一個容納腔10a'由于缺失一個側壁而具有開口,該開口在彎折后被另一容納腔10a的承載區11所封閉。
應當理解,這種方式同樣適用于橫截面為其他正多邊形的結構。
情況二、承載區11能夠沿折邊彎折、以形成兩個分別用于相鄰的容納腔的側壁。
以橫截面為正六邊形的容納腔為例,如圖30,其中圖30a示出了承載區11彎折前的結構,兩個容納腔10a均缺失一個側壁。在承載區11沿折邊(圖30a中虛線所示)朝向黑色粗箭頭所指方向彎折后,承載區11以折邊為界分為兩個面,且分別構成兩個容納腔10a的一個側壁,如圖30b。
應當理解,這種方式同樣適用于橫截面為其他正多邊形的結構。
情況三、承載區11能夠沿折邊彎折以形成至少一個容納腔的一個側壁,并在兩個容納腔之間形成共享的側壁。
以橫截面為正六邊形的容納腔為例,如圖31,其中圖31a示出了承載區11彎折前的結構,兩個相鄰的容納腔10a中,左側容納腔10a缺失一個側壁,右側的容納腔10a缺失兩個側壁。在承載區11沿折邊(圖30a中虛線所示)朝向黑色粗箭頭所指方向彎折后,承載區11以折邊為界的兩個面分別構成兩 個容納腔10a的一側側壁,并且,左側容納腔10a的側壁同時作為右側容納腔10a的另一個側壁,并最終使得兩個容納腔10a都形成足夠包裹直管燈D的結構,如圖31b。
應當理解,這種方式同樣適用于橫截面為其他正多邊形的結構。
需要注意的是,如第一實施例所述,在承載區11彎折前,位于承載區11兩側的彎折區可以在承載區11的同一側表面彎折,或者在承載區11的不同側表面彎折。
第三實施例
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的區別在于,在本實施例中,容納腔10a的側壁具有至少兩層。更確切地說,沿直管燈D的周向,每一容納腔10a具有至少兩層彎折而成的側壁,且在內層的每一側壁均與直管燈D的外周面接觸,使得直管燈D卡緊于所在容納腔10a中。
如圖32,以橫截面為正四邊形的容納腔10a為例,每一容納腔10a具有雙層壁,由內而外分別為第一層壁101,第二層壁102。其中,第一層壁101的每一側壁均與直管燈D(圖中未畫出)的外周面接觸,以將直管燈D卡緊在內。
如前所述,容納腔10a的橫截面還可以為其他正多邊形,例如正三邊形、正六邊形等。例如,如圖33示出了橫截面為正三邊形且具有雙層壁的容納腔10a的結構。圖34示出了橫截面為正六邊形且具有雙層壁的容納腔10a的結構。
如圖32、圖33、圖34和圖35所示,每一容納腔10a的側壁的層數相同,皆為兩層;圖36所示,容納腔10a的側壁的層數不相同,但至少為兩層。應當知曉的是,不管容納腔10a的橫截面為什么形狀,每一容納腔10a的側壁的層數還可以是三層或者更多,但直管燈一定是卡緊在最內層的側壁(第一層壁101)所圍成的空間中。
繼續參照圖32,相鄰的兩個容納腔10a中,其中一個容納腔10a具有第一外壁W1,另一個容納腔10a具有第二外壁W2;所述第一外壁W1與所述第二外壁W2相互貼合。第二外壁W2是其中一個容納腔10a的第二層壁102, 同時也是另一個容納腔10a的第一層壁101;第一外壁W1是其中一個容納腔10a的第一層壁101,同時也是另一個容納腔10a的第二層壁102。如圖32的實施方式中,第二外壁W2是左側容納腔10a的第二層壁102,同時也是右側容納腔10a的第一層壁101;第一外壁W1是左側容納腔10a的第一層壁101,同時也是右側容納腔10a的第二層壁102。第一外壁W1和第二外壁W2是兩個容納腔10a所共享的兩層側壁。
如圖32所示,沿由內而外的方向,第一外壁W1、第二外壁W2分別作為另一個容納腔10a的第二層側壁。也就是說,在第一外壁W1、第二外壁W2貼合前,兩個容納腔10a面對面的一側分別只有一層側壁,當第一外壁W1、第二外壁W2貼合后,第一外壁W1、第二外壁W2分別作為另一容納腔10a的由內而外的第二層壁。
應當理解,在第一外壁W1、第二外壁W2貼合前,只要其中一個容納腔10a在面向另一個的一側只有一層側壁,就可以通過第一外壁W1、第二外壁W2的貼合來使得該容納腔10a具有雙層壁的效果,此時第一外壁W1、第二外壁W2中的其中一個作為另一容納腔10a的由內而外的第二層壁。
如圖32所示的結構中,承載區11未經過彎折,第一外壁W1、第二外壁W2分別位于承載區11兩側的彎折區12中。其中,第一外壁W1、第二外壁W2分別位于所在彎折區12的中部的彎折面區域。
如圖32所示的中盒10中,承載區11未經過彎折,第一外壁W1、第二外壁W2通過彎折區12的彎折后相互貼合。
在另一些實施例中,承載區11具有折邊,第一外壁W1、第二外壁W2通過承載區11沿折邊彎折后相互貼合。如圖33所示,以橫截面為正三邊形的容納腔10a為例,承載區11在中間具有折邊(圖中虛線所示位置),在承載區11彎折前,兩個容納腔10a面對面的一側分別只有單層側壁(圖33a),當承載區11沿圖中黑色粗箭頭所示方向彎折后,兩個單層側壁疊置,以形成相互貼合的第一外壁W1、第二外壁W2,從而使得容納腔10a具有雙層壁的結構(圖33b)。
圖34以橫截面為正六邊形的容納腔為例,示出了通過承載區11的彎折 使得兩個容納腔第一外壁W1、第二外壁W2相互貼合、以形成雙層壁的結構。
在另一些實施例中,承載區11具有折邊,第一外壁W1、第二外壁W2通過承載區11沿折邊彎折后相互貼合,并且,第一外壁W1、第二外壁W2均位于承載區11中。如圖35所示,彎折前,兩個容納腔10a在承載區11一側均只有一層側壁(圖35a),當承載區11沿圖中黑色粗箭頭所示方向彎折后,兩個單層側壁疊置,以形成相互貼合的第一外壁W1、第二外壁W2,從而使得容納腔10a具有雙層壁的結構(圖35b)。
在另一些實施例中,在第一外壁W1、第二外壁W2貼合前,每一容納腔10a分別已經具有雙層壁,如圖36、圖37所示。但仍舊可以通過承載區11的彎折來改變容納腔10a之間的排布方式,此處可參考第二實施例。
需要提醒注意的是,在容納腔10a具有雙層壁的情況下,內套20可以作為一種選擇,換言之,直管燈D可以省去內套20的設置。
如圖32、圖33和圖34,容納腔10a由彎折區12和承載區11圍繞形成,并且,每一層側壁均為完整的環形,則彎折面的數量為多邊形邊數的2倍少2,例如多邊形邊數為n,n為大于3的自然數,彎折面的面數為為2n-2。兩個容納腔10a相連接的面(第一外壁W1和第二外壁W2)可以為由外側外內的第n個面,第一外壁W1和第二外壁W2是由承載區11算起第n-1個面。由承載區11算起第n-1個面以后是第一層壁101。
如圖35,容納腔10a由彎折區12和承載區11圍繞形成,并且,每一層側壁均為完整的環形,則彎折面的數量為多邊形邊數倍多1,例如多邊形邊數為n,n為大于3的自然數,彎折面的面數為為n+1,兩個容納腔10a相連接的面為承載區11圍繞形成,彎折面的數量為多邊形邊數倍多1,例如多邊形邊數為n,n為大3的自然數。
但是應當知曉,對于多層壁的容納腔來說,可以允許其中至少一層側壁不是完整的環形,而只是環形的一部分,此時上述有關容納腔10a相連接的面的計算規則不再適用。
第四實施例
如第一實施例中所述,如圖38,包裝盒還包括外箱30,外箱30適于容 納至少兩個中盒10。
其中,中盒10可以為第一實施例至第三實施例中的任意一種結構。堆疊后,相鄰的兩個中盒10的容納腔10a之間具有彼此相貼的側壁,以獲得較大的容積率。
本實施例中,相互堆疊的中盒10的容納腔10a具有相同的結構。如圖38所示,以橫截面為正四邊形的容納腔10a為例,堆疊后,所有的容納腔之間呈矩陣式排列,任意兩個相鄰的容納腔10a之間均具有彼此相貼的側壁。
為了最大限度地增加容積率,減小堆疊后產生的空隙,減少空間浪費,對于外箱30中的多個中盒10而言,至少其中一個中盒10的相鄰容納腔10a之間具有相互貼合的側壁。如圖38所示,該中盒10的一個容納腔10a具有第一側壁W1,另一個容納腔10a具有第二側壁W2,第一側壁W1、第二側壁W2相互貼合。
其中,第一側壁W1、第二側壁W2相互貼合的方式可以參照第三實施例。
進一步地,對于外箱30中的多個中盒10而言,至少一個中盒10中,相鄰的兩個容納腔10a角對角排布,如圖38所示,中盒10的兩個容納腔10a呈角對角排布,兩者沒有相互貼合的側壁。角對角排布的兩個容納腔10a之間形成容置空間S1,容置空間S1用于與另一個中盒10的容納腔10a嵌合。
其中,容置空間S1與被嵌合的容納腔的外周面的形狀相匹配,以使得被嵌合的容納腔能夠完全容置在容置空間S1中。
如圖39,該圖示出了容納腔10a的橫截面的形狀為正三邊形的形狀。圖中,對于其中部分中盒10,相鄰容納腔10a之間具有相互貼合的側壁,對于另一部分中盒10,相鄰的兩個容納腔10a角對角排布且在兩個容納腔之間形成容置空間S1,以用于容置另一中盒10的容納腔。
應當知曉,為了提高外箱30的利用率,減少空間浪費,外箱30中,可以有部分中盒10采取不同的容納腔10的排布形式,以方便堆疊。
在另一些實施例中,容置空間S1可以與被嵌合的容納腔的部分外周面的形狀相匹配,以與該容納腔部分嵌合。如圖40所示,以橫截面形狀為正六邊 形的容納腔10a為例,容置空間S1的形狀與另一中盒的正六邊形容納腔10a的部分外周面相匹配,堆疊后兩者部分嵌合。
外箱30的形狀也可以根據中盒10的容納腔10a的形狀來設置,例如外箱30的形狀與容納腔10a的形狀一致,以方便堆疊。
如圖41所示,當中盒10中容納腔10a的形狀為正三邊形時,外箱30也為正三邊形,通過合理設置各個中盒10中容納腔10a的排布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外箱30的空間。
如圖42、圖43所示,當中盒10中容納腔10a的形狀為正六邊形時,外箱30也為正六邊形,通過合理設置各個中盒10中容納腔10a的排布方式,可以使得所有容納腔10a在外箱30內呈蜂窩式排布,最大限度地利用外箱30的空間。圖42和圖43所示的實施方式中,圖43中外箱30對中盒10的容積率小于圖42中外箱30對中盒10的容積率,然而圖43中外箱30和中盒10的配置,外箱30在邊角處具有緩沖空間,以至于當外箱30在邊角處受到的撞擊時,可以由緩沖空間先吸收一部分撞擊力,使得撞擊力不會完全移傳遞到中盒10,從而適度削減中盒10以及直管燈D受到的撞擊力,避免其受到損壞。
依次類推,當中盒中容納腔10a的形狀為其他正多邊形時,外箱30相應地可以為同樣的正多邊形的形狀。如圖38和圖41所示,外箱30和容納腔10a的形狀相同,且外箱30的邊長為容納腔10a邊長的整數倍,外箱30對中盒10的容積率可以達到100%。
在其他實施例中,不同中盒10的容納腔10a也可以有不同的形狀,混合堆疊。
雖然本發明披露如上,但本發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內,均可作各種更動與修改,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當以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