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具有平衡繩索張緊裝置的升降機。
背景技術:
已知在曳引式升降機或輪曳引式升降機中使用平衡繩索。這種平衡繩索用于對在升降機的操作期間由于懸掛線纜的固有重量而在轎廂的不同位置中產生的變力進行重量補償。
在這方面已知平衡繩索張緊裝置,并且平衡繩索張緊裝置用于對平衡繩索進行張緊,因此,繩索的振蕩能夠保持在較低水平,并且配重的跳躍或升降機轎廂的跳躍也能夠被最小化或者被完全地阻止。
該文獻中所使用的術語“平衡繩索”意在包括所有類型的補償繩索、補償鏈、帶或類似的結構。
EP 1 142 815 B1公開了一種具有用于至少一個平衡繩索的張緊裝置的升降機,所述至少一個平衡繩索連接在豎井中移動的升降機的轎廂與配重,其中,張緊裝置具有兩個張緊輥,其中,所述兩個張緊輥以相對于豎向和水平偏移的方式布置。
所描述的設計要求在轎廂下方需要有大的安裝空間,因此需要對應的豎井底坑深度。
技術實現要素:
因此,根據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平衡繩索張緊裝置的更加緊湊的結構。
該目的通過具有專利權利要求1的特征的升降機來實現。
在本發明的范圍內使用的平衡繩索張緊裝置的特點在于,該平衡繩索張緊裝置具有張緊輥,該張緊輥設計成使得:該張緊輥能夠沿著在任何情況下均被提供的豎井側配重引導件移動。因此,配重引導件還用作用于平衡繩索張緊裝置的引導件。根據本發明,在現有技術中使用的位于轎廂下方的平衡繩索張緊裝置可以被省去。這例如在轎廂下方的豎井空間的利用方面提供了更大的靈活度。
術語“豎井側配重引導件”應該被理解為具體地意指用于沿著豎井的深度引導配重的裝置的部件,所述部件在升降機豎井中不能夠移動并且緊固在升降機豎井中。這種“豎井側配重引導件”例如與形成在配重框架(配重框架能夠移動)上的導靴或導輥相互作用。豎井側配重引導件特別地包括導軌并且特別地具有兩個導軌,所述兩個導軌平行地延伸并且平衡繩索張緊裝置至少部分地設置或布置在所述兩個導軌之間。
本發明的進一步有利改進是從屬權利要求的主題。
平衡繩索張緊裝置有利地設計成使得:張緊輥能夠獨立于配重豎向地移動。
優選地,平衡繩索張緊裝置的能夠移動的張緊輥在配重的運動路徑的下方能夠在豎井側配重引導件上或所述配重引導件的導軌上移動。通過這種措施,能夠以最佳的方式利用比配重的實際運動路徑長的豎井側配重引導件。
平衡繩索張緊裝置適當地具有至少一個另外的固定輥。該輥可以形成在例如豎井側配重引導件上或者形成在升降機豎井中的另一適合的位置中。這種另外的輥能夠用于使平衡繩索穩定或者使平衡繩索偏轉。
優選地,平衡繩索張緊裝置設計有張緊塊。該張緊塊可以適當地設計成使得:該張緊塊可以與能夠移動的張緊輥一起沿著豎井側配重引導件移動。
在本發明的范圍內使用的平衡繩索張緊裝置特別地設計成使得:該平衡繩索張緊裝置具有完全地布置在轎廂的投影區域外的一個張緊輥和一個張緊重量。
已經證明特別合適的是,平衡繩索利用1:1的懸掛比緊固至轎廂上的懸掛點和配重上的懸掛點。示出的示例性實施方式(參見下文)涉及這種1:1的懸掛比。
特別優選地,平衡繩索緊固至配重上的兩個懸掛點,其中,所述平衡繩索從第一懸掛點被引導至轎廂,并且從轎廂被再次向回引導至配重上的第二懸掛點。
相對地,還可以將平衡繩索緊固至轎廂上的兩個懸掛點,其中,所述平衡繩索從第一懸掛點被引導至配重,并且從配重被再次向回引導至轎廂上的第二懸掛點。
在不背離本發明的范圍的情況下,所引用的特征和下文中所描述的那些特征既可以以分別指出的組合的方式使用,又可以以其他組合的方式使用,或者還可以以所引用的特征和下文中所描述的那些特征自身的方式使用。
附圖說明
現在將參照附圖對根據本發明的升降機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更詳細的說明,在附圖中:
圖1是從側面觀察時根據本發明的升降機系統的優選實施方式的示意圖;
圖2示出了具有兩個軌道的配重引導件的沿著圖1的截面線A-A截取的平面圖,其中,為了清楚起見,還示出了配重的輪廓;
圖3示出了配重引導件的平面圖,該平面圖用于說明根據本發明的升降機系統的另一優選實施方式;以及
圖4示出了根據圖3的配重引導件的與圖2中的視圖大致對應的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在圖1中,形成在豎井160中的根據本發明的升降機系統的第一優選實施方式總體上由100指示。升降機系統100具有轎廂101和配重102,轎廂101與配重102借助于懸掛線纜103連接至彼此。轎廂101具有升降機98和轎廂框架99。懸掛線纜103借助于曳引輪104和另一偏轉輥105來引導。轎廂101能夠在未詳細示出的具有例如對應的導軌的豎井側轎廂引導件上移動,并且配重102能夠在豎井側配重引導件140上移動。
此外出于重量補償的目的,轎廂101與配重102還借助于平衡繩索110連接至彼此。在這種情況下,平衡繩索110借助于總體上由120指示的平衡繩索張緊裝置以及另外的輥122、130來引導。在轎廂側,平衡繩索110緊固至轎廂101的轎廂框架99的第一懸掛點99a。
在配重側,平衡繩索110固定至配重102的配重框架102b的第二懸掛點102a。
平衡繩索張緊裝置120具有第一輥126,第一輥126固定在豎井中或者不能在豎井中移動并且能夠繞軸線(未示出)旋轉,并且平衡繩索張緊裝置120具有第二輥128,第二輥128能夠在豎井中豎向地移動并且能夠繞軸線(同樣未示出)旋轉。能夠繞各自的軸線旋轉的另外的偏轉輥122、130用以將平衡繩索110在平衡繩索張緊裝置下方偏轉成朝向懸掛點99a。
現在還將特別地參照圖2至圖4對平衡繩索張緊裝置120進行詳細的說明。
涉及根據本發明的升降機系統的第一優選實施方式的圖1和圖2示出:配重102設計成使得配重102能夠在具有兩個軌道141、142的豎井側配重引導件140上移動。平衡繩索張緊裝置120具有如所提到的第一固定輥126,第一固定輥126優選地安裝在緊固至軌道141、142的支承件127上,并且平衡繩索張緊裝置120還具有可豎向移動的張緊輥128。
張緊輥128連接至適當尺寸的張緊塊158。張緊輥與張緊塊一起安裝在軌道141、142上,該張緊塊適當地設置有合適的引導件150。因此,張緊輥128因而能夠沿著豎井側配重引導件140豎向地移動。張緊輥設置有與現有技術對應的阻尼裝置(未示出)。所述阻尼裝置靠著固定輥126的支承件127或者靠著安裝在配重軌道141、142上或豎井壁上的另一支承件被支承。
如參照圖1已經說明的,平衡繩索110緊固至配重102的框架102b的懸掛點102a。該懸掛點102a優選地位于框架102b的底面的中央處或者配重102的底面的中央處。平衡繩索110首先從該懸掛點102a豎向向下延伸,越過輥126(其中,平衡繩索110與所述輥不接觸),直至張緊輥128。隨后,所述平衡繩索被引導成繞著張緊輥128,豎向向上向回引導至輥126,繞著所述輥126并且隨后再豎向向下引導至輥130,所述平衡繩索在輥130處例如被沿水平方向偏轉。平衡繩索110的其他輪廓——即,可以借助于圖1中示出的另一輥122連接至轎廂框架99上的懸掛點99a的輪廓——在圖1中示出,但未在圖2中示出。
為了使從配重102延伸至張緊輥128的繩索能夠被引導越過固定輥126并使從固定輥126延伸至偏轉輥130的繩索110能夠被引導越過張緊輥128,張緊輥128和固定輥126相對于彼此傾斜。作為替代形式,可以通過適當地設計槽輪廓以及將這兩個輥在徑向上偏移來消除傾斜位置。
根據本發明的平衡繩索張緊裝置120的特點在于:在水平面上的豎向投影中,平衡繩索張緊裝置120能夠完全地定位在轎廂101的投影區域外,這種情況是有利的,特別是在淺的豎井底坑深度的情況下。圖2示出了:例如輥126和張緊輥128基本上完全地位于配重102的投影區域中。
總體來說,當使用根據本發明的平衡繩索張緊裝置時,能夠實現較淺的豎井底坑深度。這種情況是有利的,特別是在若干個轎廂在一個豎井內移動的升降機系統(所述若干個轎廂彼此依賴或者彼此獨立)的情況下,原因在于:在這種升降機系統中,配重不能在豎井側配重引導件的整個長度或者配重軌道的整個長度上移動。
根據本發明的平衡繩索張緊裝置還能夠有利地用于單個升降機。在相對寬的配重的情況下實現了特定的優勢,并且因此,相對寬的輥(特別是張緊輥)也能夠完全地定位在配重的投影中。
現在將再次參照圖2對偏轉輥130相對于張緊輥128和輥126的位置進行更詳細的說明。
在根據圖2的實施方式中,設置有用以將平衡繩索引導至轎廂框架99的懸掛點99a的兩個偏轉輥130、122。然而,輥130還可以相對于張緊輥128以適當的角度布置成使得:給定偏轉輥130的對應尺寸,平衡繩索110可以僅借助于輥130偏轉至轎廂框架99上的懸掛點99a。
圖3和圖4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升降機系統的第二優選實施方式。已經參照圖1和圖2描述的相同或相似的部件被提供有相同的附圖標記并且將不再進行詳細的說明。
首先,該第二實施方式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區別在于:平衡繩索110沒有居中地而是朝向側部緊固至配重102的底面上的第一懸掛點102a。
該實施方式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區別還在于:平衡繩索110首先如第一實施方式中那樣從配重102的懸掛點102a經由固定輥126、張緊輥128和偏轉輥130(以及可能的另一偏轉輥)被引導至轎廂框架99。平衡繩索的轎廂框架側引導或懸掛未在圖3中示出。
根據該實施方式,平衡繩索110沒有固定至轎廂框架的懸掛點。替代地,所述平衡繩索在轎廂框架處偏轉,特別是環繞通過轎廂框架,并且例如經由至少一個另外的偏轉輥230返回至配重。返回的平衡繩索110在配重102處通過平衡繩索110的第二端部緊固至另一懸掛點202a,該另一懸掛點202a同樣沒有居中地定位在配重102的底面上。
根據該實施方式,懸掛點102a、202a因此各自偏心地形成在配重的底面或配重框架的底面上。繩索的這種引導或懸掛允許在平衡繩索110的在配重102(或第一懸掛點102a)與偏轉輥130之間延伸的部分(下文中被稱為平衡繩索區域110a)和在偏轉輥230與配重102或第二懸掛點202a之間延伸的平衡繩索區域(下文中被稱為平衡繩索區域110b)之間進行長度補償。
根據本發明的張緊裝置120還適于對返回至配重102的這種平衡繩索110進行張緊。
作為替代形式,平衡繩索110能夠例如從轎廂框架99上的懸掛點99a被引導至配重,并且以與所描述的方式類似的方式從所述配重返回至轎廂框架。
在這種情況下,平衡繩索110緊固至配重,使得在平衡繩索區域110a與平衡繩索區域110b之間進行長度補償是可能的。同樣地,在該實施方式中,平衡繩索沒有固定至配重上的懸掛點,而是在配重102處偏轉,特別是環繞通過配重102,并且經由至少一個另外的偏轉輥返回至轎廂框架。返回的平衡繩索緊固至轎廂框架上的另一懸掛點。
緩沖裝置在配重下方的布置受所描述的平衡繩索張緊裝置的設計影響。配重的緩沖裝置可以布置在平衡繩索張緊裝置的上方或布置成與在平衡繩索張緊裝置相鄰,并且配重的緩沖裝置取決于在各個情況下可用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