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電梯設備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無機房轎廂繩頭連接板。
背景技術:
目前,無機房轎廂繩頭板一般有兩種固定方式,一種是固定在轎廂導軌的6個連接孔上,當發生大載重時(≥1350kg)時,導致受力不均,且由于繩子較多,使轎廂反繩輪中心與導軌中心距離過遠,轎廂平衡不好,而且在導軌上打孔,井道尺寸有偏差,不利于導軌的安裝;另一種是先在井道前后壁的預留孔固定支撐梁,再將繩頭板固定在支撐梁上,這樣會加大井道面積,井道利用率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無機房轎廂繩頭連接板,能夠解決上述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無機房轎廂繩頭連接板,包括主板體、限速器支架和繩頭板裝置,所述限速器支架和繩頭板裝置固定于主板體的同一側,繩頭板裝置包括定位板、繩頭板和支撐件,定位板呈L狀,包括一體成型的承接部和定位部,定位部固定于主板體上,繩頭板通過支撐件固定在承接部上端,主板體靠上端中間位置設有4個用于與導軌固定的連接孔,主板體上對稱設有兩列壓板定位孔,4個連接孔位于兩列壓板定位孔之間。
進一步,所述限速器支架設于繩頭板裝置的上方。
進一步,所述承接部的上端面中線位于繩頭板下端面的中線處,承接部 的兩側對稱設有四個支撐件,固定支撐繩頭板的下端。
進一步,四個所述支撐件包括兩個長支撐件和兩個短支撐件,承接部的兩側分別設有一個長支撐件和一個短支撐件。
進一步,所述定位部的寬度與主板體的寬度相當。
本發明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采用本發明,使轎廂繩頭固定更合理,結構更穩定,提高轎廂平衡性,便于導軌安裝;井道面積利用率高。
附圖說明
構成本發明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創造的進一步理解,本發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構成對本發明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是本發明的立體結構主視圖;
圖2是本發明的立體結構背視圖;
圖3是所述定位板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限速器支架;2-定位板;21-定位部;22-承接部;3-導軌;4-連接孔;5-壓板定位孔;6-繩頭板;7-短支撐件;8-長支撐件;9-主板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做詳細說明。
如圖1~3所示,一種無機房轎廂繩頭連接板,包括主板體9、限速器支架1和繩頭板裝置,所述限速器支架1和繩頭板裝置固定于主板體9的同一側,限速器支架1設于繩頭板裝置的上方。
繩頭板裝置包括定位板2、繩頭板6和支撐件,定位板2呈L狀,包括 一體成型的承接部22和定位部21,定位部21固定于主板體9上,定位部21的寬度與主板體9的寬度相當。繩頭板6通過支撐件固定在承接部22上端,主板體9靠上端中間位置設有4個用于與導軌3固定的連接孔4,主板體9上對稱設有兩列壓板定位孔5,4個連接孔4位于兩列壓板定位孔5之間。
承接部22的上端面中線位于繩頭板6下端面的中線處,承接部22的兩側對稱設有四個支撐件,固定支撐繩頭板6的下端。四個支撐件包括兩個長支撐件8和兩個短支撐件7,承接部22的兩側分別設有一個長支撐件8和一個短支撐件7。
繩頭板上設有6個安裝孔,在承接部22的前后兩側各設3個。
安裝時,導軌3上自帶的孔可與主板體9上的連接孔4通過螺釘固定,不用在導軌3上另行打孔。主板體9上在導軌3的兩邊用導軌壓板對導軌3固定,通過螺釘穿過壓板定位孔5進行固定。安裝導軌3時從上往下安裝,井道有誤差也不會影響繩頭的高度位置,然后將繩頭板裝置和限速器支架1固定到主板體9上。
以上對本發明的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所述內容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本發明的實施范圍。凡依本發明申請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于本發明的專利涵蓋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