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移動線纜軸的裝置,尤其是一種線纜推軸器。
背景技術:
對于傳統重型線纜軸,一般運用手工來推動線纜軸進行位置旋轉,以達到位置轉
移的目的,但這種方式效率低而且費時費工。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操作簡單、效益高的線纜推軸器。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包括主體框架、便于主體框架移動的小輥輪和滾輪組、用于推動線纜軸的大輥輪、用于驅動大輥輪的電機以及便于人工推動主體框架的手扶導向桿;
所述主體框架包括對稱設置的左固定板和右固定板、上固定板以及至少一個中固定桿,每個所述中固定桿設置在左固定板和右固定板的中部且兩端分別與左固定板和右固定板固定連接,所述上固定板設置在左固定板和右固定板的上端后側且兩端分別與左固定板和右固定板固定連接;所述小輥輪通過輥輪固定桿設置在主體框架底部前端,所述輥輪固定桿兩端分別與左固定板和右固定板固定連接,所述小輥輪能夠相對輥輪固定桿轉動;所述滾輪組設置在主體框架底部后端,該滾輪組包括一滾輪固定桿和分別安裝在滾輪固定桿兩側且能夠相對滾輪固定桿轉動的兩個滾輪,所述滾輪固定桿兩端分別與左固定板和右固定板固定連接;所述大輥輪設置在主體框架頂部且兩端通過軸承分別與左固定板和右固定板連接;所述電機通過電機固定板固定在主體框架的左側,所述電機固定板與左固定板通過多個小固定桿固定連接,在所述電機固定板與左固定板之間設置有一蝸輪蝸桿組,該蝸輪蝸桿組中的蝸輪與大輥輪左端固定連接,蝸桿與電機輸出端固定連接,所述電機上端設置有一電池盒,該電池盒內部設置有一為電機提供電源的電池;所述手扶導向桿與上固定板通過導向桿固定座固定連接且沿主體框架后側方向上延伸。
所述手扶導向桿一端設置有一把手,該把手由左、右固定夾固定安裝而成,所述把手的一側設置有一用于控制電機正反轉向的開關。
所述電機為直流電機,該電機內部設置有一用于降低電機軸輸出端速度的減速箱。
所述大、小輥輪均為摩擦系數較大的橡膠輥輪。
采用這樣的結構后,本發明通過直流電機帶動大輥輪順時針旋轉,由于橡膠制大輥輪的摩擦系數較大,同時大輥輪與線纜軸緊密結合,從而達到了推動線纜軸滾動的目的。本發明結構簡單、操作簡便,節省了人工,提高了效率。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為本發明線纜推軸器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線纜推軸器一個方向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線纜推軸器另一個方向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線纜推軸器作用在線纜軸時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至圖3,本發明包括主體框架1、便于主體框架1移動的小輥輪2和滾輪組、用于推動線纜軸3的大輥輪4、用于驅動大輥輪4的電機5以及便于人工推動主體框架1的手扶導向桿6;所述主體框架1包括對稱設置的左固定板101和右固定板102、上固定板103以及至少一個中固定桿104,每個所述中固定桿104設置在左固定板101和右固定板102的中部且兩端分別與左固定板101和右固定板102固定連接,所述上固定板103設置在左固定板101和右固定板102的上端后側且兩端分別與左固定板101和右固定板102固定連接;所述小輥輪2通過輥輪固定桿設置在主體框架1底部前端,所述輥輪固定桿兩端分別與左固定板101和右固定板102固定連接,所述小輥輪2能夠相對輥輪固定桿轉動;所述滾輪組設置在主體框架1底部后端,該滾輪組包括一滾輪固定桿8和分別安裝在滾輪固定桿8兩側且能夠相對滾輪固定桿8轉動的兩個滾輪9,所述滾輪固定桿8兩端分別與左固定板101和右固定板102固定連接;所述大輥輪4設置在主體框架1頂部且兩端通過軸承11分別與左固定板101和右固定板102連接;所述電機5通過電機固定板12固定在主體框架1的左側,所述電機固定板12與左固定板101通過多個小固定桿13固定連接,在所述電機固定板12與左固定板101之間設置有一蝸輪蝸桿組,該蝸輪蝸桿組中的蝸輪14與大輥輪4左端固定連接,蝸桿15與電機5輸出端固定連接,所述電機5上端設置有一電池盒16,該電池盒16內部設置有一為電機5提供電源的電池;所述手扶導向桿6與上固定板103通過導向桿固定座18固定連接且沿主體框架1后側方向上延伸。
所述手扶導向桿6一端設置有一把手19,該把手19由左、右固定夾191、192固定安裝而成,所述把手19的一側設置有一用于控制電機5正反轉向的開關20。
所述電機5為直流電機,該電機5內部設置有一用于降低電機5軸輸出端速度的減速箱。
所述大、小輥輪4、2均為摩擦系數較大的橡膠輥輪。
本發明的工作原理為:
工作時,電機5接通電池電源,電機5轉動(開關20可控制電機的正反轉向),其輸出端經過減速箱第一次減速,由于蝸輪蝸桿組中的蝸輪14與大輥輪4左端固定連接,蝸桿15與電機5輸出端固定連接,優選地,蝸桿15以40:1的速比傳動給蝸輪14,這樣傳遞到大輥輪4上的速度低、扭矩大,人工推動線纜推軸器,使大輥輪4與線纜軸3邊端進行接觸,由于大輥輪4存在較大的扭矩,無需多人對線纜軸3推動,即可輕松的達到推動線纜軸3進行位置移動的目的。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內容并不局限在上述的實施例中,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在
本發明的技術指導思想之內提出其他的實施例,但這些實施例都包括在本發明的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