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包含被包裹在柔性覆蓋材料中的吸收性材料卷筒的包裝件,所述包裝件包括把手。
背景技術:
吸收性材料(諸如綿紙)的卷筒經常成被包裹在塑性材料中的卷筒包裝的配給和零售。為了方便操作這種包裝,某種類型的把手或其他攜載手段有時會設置在包裝上。這樣一個示例是形式為附連到包裝件的長條的把手,如EP 2017192所示。
技術實現要素:
根據本發明提供一種改進的包裝件,其緊湊且適用于較大的吸收性材料卷筒。本發明涉及一種包裝件,其包含被包裹在柔性覆蓋材料中的吸收性材料的至少兩個卷筒,所述卷筒中的每個具有縱向中央軸線、平行于中央軸線延伸的柱形外表面、每個卷筒的直徑為至少13cm,所述卷筒在包裝件中設置成至少一層,以使得包裝件中所包含的卷筒的中央軸線平行于彼此,由此卷筒能夠由假想平行六面體限界,所述假想平行六面體具有與一層中的卷筒在縱向中央軸線的方向上的長度相等的長度尺寸、與一層中的所有卷筒在徑向方向上的總寬度相等的寬度尺寸、以及與所有層的總高度相等的高度尺寸,在所述假想平行六面體中,第一和第二平面在長度尺寸和寬度尺寸上均在整個卷筒層上延伸,且第三和第四平面在長度尺寸和高度尺寸上均在包裝件中所包含的所有卷筒層上延伸,所述第一至第四平面中的所有平面平行于卷筒的縱向中央軸線,其中,包裝件包括把手,其中,把手的第一末端部分在材料與第一卷筒的柱形外表面的一部分接觸的區域中附連到柔性覆蓋材料,所述第一卷筒定位在所述至少一層的第一末端處,且把手的第二末端部分在材料與第二卷筒的柱形外表面的一部分接觸的區域中附連到柔性覆蓋材料,所述第二卷筒定位在所述至少一層的第二末端處,且把手沿橫向于卷筒的中央軸線的方向在所述第一平面中延伸,其中,把手的中間部分的至少一部分橋接在鄰近卷筒的柱形外表面的最上點之間的距離,所述最上點(16,17)定位在所述第一平面(11)中,以使得空間形成在把手和圍繞卷筒包裹的柔性覆蓋材料之間,以使得把手能夠在所述空間內由手握持,無需把手遠離所述第一平面移動。
把手優選相對于所述長度尺寸居中附連,且有利的是由塑性材料制成的透明條。
優選的,把手的所述第一和第二部分借助于粘合劑附連到柔性覆蓋材料。把手可以呈粘合帶的形式,且可包括附連到把手的中間部分的插入元件。把手的寬度優選為10-80mm、更優選為20-50mm。
把手的第一和第二末端部分可優選沿卷筒的柱形外表面的周邊延伸,以使得所述第一和第二末端部分中的每個的一部分在與把手的中間部分延伸的平面垂直的平面上延伸。
柔性覆蓋材料有利的由將包裝件中所包含的所有卷筒包封的塑性材料收縮膜制成。
所述包裝件還可包含至少兩層卷筒,其中,包裝件包括第二把手,其中,把手的第一末端部分附連到與卷筒的第一層中的第一卷筒的柱形外表面的一部分接觸的柔性覆蓋材料,且把手的第二末端部分附連到與卷筒的第二層中的第一卷筒的柱形外表面的一部分接觸的柔性覆蓋材料,且其中,把手沿橫向于卷筒的中央軸線的方向在所述第三平面中延伸,其中,把手的中間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將所述第一和第二層的第一卷筒的柱形外表面的最外點之間的距離橋接,以使得空間形成在把手和圍繞卷筒包裹的柔性覆蓋材料之間,以使得把手能夠在所述空間內由手握持,無需把手遠離所述第一平面移動。
第一平面中延伸的把手可優選與第三平面中延伸的第二把手成一體,以使得把手的第一末端部分也是第二把手的第一末端部分。
而且,包裝件可包括沿橫向于卷筒的中央軸線的方向在所述第二平面中延伸的把手,所述把手以與所述第一把手相同的方式附連到包裝件。包裝件也可包括沿橫向于卷筒的中央軸線的方向在所述第四平面中延伸的把手,所述把手以與所述第二把手相同的方式附連到包裝件。包裝件中所包含的每個卷筒的重量可以是至少0.5kg。包含兩個卷筒的包裝件可因此具有至少1kg的總重量。
附圖說明
圖1是包裝件中所包含的卷筒類型的透視圖;
圖2是根據本發明的包裝件的透視圖;
圖3示出圖2的包裝件如何能夠由假想平行六面體限界;
圖4是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包裝件的示意性剖視圖;
圖5是示出具有卷筒偏移層的包裝件的示意性剖視圖;
圖6a-6c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具有兩個至四個把手的包裝件的剖視圖示意性。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的包裝件是包含兩個或更多個吸收性材料卷筒的包裝件,所述吸收性材料卷筒被包裹在柔性覆蓋材料中。吸收性材料可以是例如綿紙、非織造材料、填塞物或能夠被卷起的任何其他幅狀吸收性材料。卷筒可具有形式為中空或厚重圓筒的芯體或可以是無芯的。
包裝件包括至少一個把手,所述至少一個把手能夠由手握持而無需把手遠離其初始延伸的平面移動,如將在下文中更加詳細描述的。包裝件中所包含的卷筒均具有縱向中央軸線、平行于中央軸線延伸的柱形外表面、以及垂直于中央軸線延伸的兩個平坦末端表面。包裝件包含至少兩個卷筒,所述至少兩個卷筒被設置在包裝件中,以使得包裝件中所包含的卷筒的中央軸線平行于彼此。本包裝件旨在包含直徑為至少13cm、優選為15-22cm、且最優選為18-20cm的卷筒,因為這給出在把手下方的空間以方便抓握,如將在下文描述的。包裝件中所包含的每個卷筒的重量可以是至少0.5kg,這意味著包含兩個卷筒的包裝件將具有至少1kg的重量,且包含四個卷筒的包裝件將具有至少2kg的重量,等等。
包裝件中所包含的所述至少兩個卷筒并排設置成至少一層,以使得卷筒的柱形外表面接觸彼此。如果包裝件包含多于兩個卷筒,則這些卷筒可以按照一個卷筒在另一個卷筒正頂部上的方式設置成兩層或更多層,以使得一層中的卷筒設置在下一層中的卷筒的頂部上,即,第一層中的一個卷筒的中央軸線在下一層中的卷筒的中央軸線的正上方。在這種情況下,所有層包含相同數量的卷筒,且這種堆疊的方式可以在包裝件包含例如4、6、8、9、10或12個卷筒時是使用的。替換性的,鄰近層的卷筒可相對于彼此偏移,以使得第一層中的一個卷筒的中央軸線設置在下一層的兩個鄰近卷筒的中央軸線之間。每個第二層在這種情況下將包括少于前一層一個的卷筒。這種堆疊卷筒的方式可在包裝件包含例如3、5、8或11個卷筒時是適用的。當卷筒以偏移方式設置且包裝件包含至少三層卷筒時,頂層和底層優選包括多于下一向內層的一個卷筒。
包括在包裝件中的把手附連到柔性覆蓋材料,卷筒被包裹在柔性覆蓋材料中。把手的位置和形狀在此通過參考包裝件的空間尺寸和平面描述。包裝件中所包含的每個卷筒具有:長度尺寸,其平行于中央軸線且等于卷起吸收性材料幅的寬度;寬度尺寸,其等于卷筒的直徑且沿設置卷筒的層的方向延伸;以及高度尺寸,其也等于卷筒的直徑且垂直于寬度尺寸延伸。通過如上所述的并排設置卷筒且設置成一層或多層,所述卷筒能夠被說成由具有長度尺寸、寬度尺寸、和高度尺寸的假想平行六面體限界。卷筒優選設置成使得假想平行六面體是矩形平行六面體,以生成易于操作且允許有效填充的形狀。
包裝件的長度尺寸等于一層中的卷筒在縱向中央軸線的方向上的長度,且通常與一個卷筒的長度尺寸相同。然而,可以讓卷筒的每層在中央軸線的方向上包括多于一個卷筒,以使得兩個或更多個卷筒的中央軸線是一致的。如果這樣,長度尺寸是具有一致中央軸線的所有卷筒的總長度。包裝件的寬度尺寸等于在一層中的所有卷筒的徑向方向上的總寬度,且因此是一層中的所有卷筒的直徑總和。包裝件的高度尺寸等于一層設置在另一層頂部上的所有層的總高度。假想平行六面體包括三對平行平面,其中,第一和第二平面在長度尺寸和寬度尺寸上(即,在整個卷筒層上)延伸;第三和第四平面在長度尺寸和高度尺寸上(即,在包裝件中所包含的所有卷筒層上)延伸,所述第一至第四平面中的所有平面平行于卷筒的縱向中央軸線;且第五和第六平面與卷筒的中央軸線垂直且與卷筒的平坦末端表面一致。包裝件當然能夠以任何方式定向,但是為了清楚,第一平面能夠被說成定位在包裝件頂部處、第二平面定位在底部處、第三和第四平面均定位在側面處、且第五和第六平面前后定位。
包裝件中所包括的把手具有第一末端部分、第二末端部分、以及中間部分。把手的第一末端部分在材料與第一卷筒的柱形外表面的一部分接觸的區域中附連到柔性覆蓋材料,且把手的第二末端部分在材料與第二卷筒的柱形外表面的一部分接觸的區域中附連到柔性覆蓋材料,以使得把手沿橫向(優選垂直)于卷筒的中央軸線的方向在第一平面中延伸。第一卷筒定位在所述層的第一末端處,且第二卷筒定位在所述層的第二末端處,以使得把手在整層上延伸。由此,把手的中間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將在鄰近卷筒的柱形外表面的各最上點(即,定位在所述第一平面中的柱形外表面上的各點)之間的距離橋接,以使得空間形成在把手和圍繞卷筒包裹的柔性覆蓋材料之間,以使得把手能夠在所述空間內由手握持,無需把手遠離所述第一平面、即包裝件的頂面移動。生成在兩個鄰近卷筒和把手之間的空間將大到足以用于手的插入,因為如上所述的卷筒的直徑為至少13cm、優選為15-22cm、且更優選為18-20cm。以這種方式獲得把手,所述把手不遠離包裝件的表面延伸,且由此穩定到足以允許承載更重的卷筒包裝件。把手在操作期間陷入其他物體的風險也被最小化。在柔性覆蓋材料上的附連區域定位在每個卷筒的最上點的外側且遠離包裝件的中心向外,且能夠從卷筒的最上點延伸且向外。然而,附連區域也可以更小,以使得把手的中間部分延伸超過卷筒在從包裝件的中心向外的方向上的最上點。
如果多于兩個卷筒并排設置成附連到把手的卷筒層,附連到把手的第一和第二末端部分的第一和第二卷筒是所述層的最外卷筒。這意味著空間形成在把手和層中的每對鄰近卷筒之間。把手無需附連到中間卷筒,但是如果期望改進的穩定性,附連點能夠設置在中間卷筒的柱形外表面的最上點處。
包裹卷筒的柔性覆蓋材料可以是例如塑料膜、無紡料幅、紙或織物。卷筒可被逐個包裹、即單個包裹,或卷筒可在將所有卷筒包封的覆蓋材料中被包裹一起。覆蓋材料應該圍繞卷筒相對緊致地包裹,以當包裝件在把手中被提起時將包裝中的卷筒保持在一起。如果所有卷筒被包裹在一起,覆蓋材料必須軟到足以允許人手在把手和覆蓋材料之間容易地進入。優選覆蓋材料是塑性收縮膜,因為已經抵靠卷筒表面收縮的這種膜抵靠卷筒緊致地裝配,以使得把手更穩定。尤其當所有卷筒被包裹在一起時,收縮膜是有利的,因為包裝件將實現大致跟隨卷筒輪廓的波狀表面,由此生成在把手下方的穩定空間,手能夠插入所述空間中。如果卷筒被單個包裹,則可能需要用于將所述卷筒保持在一起的裝置,例如形式為圍繞卷筒包裝配搭的帶或條帶。
把手優選相對于所述長度尺寸居中附連,以使得包裝件的重量均勻分布在把手的每側上。把手能夠由例如一條塑性材料、織物、纖維加強型塑性膜制成。有利的把手由塑性材料制成的透明條制成,由此把手將更獨立且在包裝件或在插入件上的任何印刷物將通過把手可見。
把手的末端部分優選借助于優選壓力敏感粘合劑的粘合劑或借助于焊接附連到柔性覆蓋材料。借助于壓力敏感粘合劑的附連提供附連把手的方便方式。把手可優選為粘合帶的形式,其包括附連到把手的中間部分的插入元件,以提供易于制備的把手且易于附連到包裝件。粘合帶的支持材料可以是任何以上提及的用于把手的材料。插入元件附連到中間部分的粘性表面且覆蓋之,且也使得粘性表面更穩定。把手也可以是條的形式,所述條具有僅施加到末端部分的粘合劑,因此要求較少量的粘合劑。同樣當粘合劑僅施加到末端位置時或當末端部分由除了粘合劑的其他手段附連時,把手可包括插入件。插入元件可以是例如一條紙、塑性膜、塑性泡沫、非織造材料或織物、或任何這些材料的層合物的形式,以提供柔性把手。替換性的,插入元件能夠是材料剛性件,其可在包裝件沉重時使用,且能夠由例如塑料、塑性泡沫、紙板、或層合物制成。插入件也能夠是纏繞到條狀把手上的軟管或筒體的形式。如果期望透明的把手,插入件也可由透明材料制成,以使得在包裝件上任何印刷物通過把手可見。印刷物也可設置在插入件上,且在那種情況下插入件能夠是透明的或不透明的,且保持插入件的中間部分中的把手材料是透明的。插入件的長度優選是至少70mm,以使得包裝件攜載起來舒適,且更優選是至少100mm,以對于大手而言也是舒適的。插入件也可具有與把手的中間部分相同的長度,因此從把手的第一末端部分延伸到第二末端部分。把手的寬度優選在抓握部分中、即在中間部分或插入元件中為10-80mm、更優選為20-50mm,以使得攜載更舒適。
附連到覆蓋材料的把手的第一和第二末端部分可優選沿卷筒的柱形外表面的周邊延伸,如此以使得所述第一和第二末端部分中的每個的一部分在與把手的中間部分延伸的平面垂直的平面上延伸。由此在把手每側上的末端部分圍繞包裝件的“拐角”延伸且因此附連到頂面和側面,且當包裝件被提起時在附連上起作用的力則將具有不同方向,以生成較強的附連或允許較弱粘合劑的使用。把手借助于之附連的末端部分能夠以這種方式變得更大,這也改進附連。
當包裝件包含至少兩層卷筒時,包裝件可包括作為如上描述的第一把手的補充的第二把手。第二把手與第一把手類似地附連,但是附連到包裝件以使得第二把手從卷筒的第一層延伸到最后一層,即在包裝件的側面上。把手附連到包裝件的柔性覆蓋材料,以使得把手的第一末端部分附連到與卷筒的第一層中的第一卷筒的柱形外表面的一部分接觸的柔性覆蓋材料,且把手的第二末端部分附連到與卷筒的第二層中的第一卷筒的柱形外表面的一部分接觸的柔性覆蓋材料。把手沿橫向(優選垂直)于卷筒的中央軸線的方向在以上描述的第三平面中延伸,且把手的中間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將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層的第一卷筒的柱形外表面的各最外點(即,定位在第三平面中的柱形外表面上的各點)之間的距離橋接,以使得空間形成在把手和圍繞卷筒包裹的柔性覆蓋材料之間,以使得把手能夠在所述空間內由手握持,無需把手遠離所述第三平面移動。這個第二把手因此與在第一平面中延伸的第一把手垂直,且第一和第二把手的組合允許包裝件沿不同方向被提起,且用兩個手提起。當包裝件包括三層或多層卷筒時,把手從最上層延伸到最下層,且如果所述層的卷筒設置一層設置在另一層正上方,則可接觸中間層的卷筒,且把手可附連或不附連到中間卷筒的區域中,類似于上文就第一把手討論的。當卷筒層偏移時,中間層的第一卷筒在與所述第三平面一段距離處且將不接觸把手,且在把手和覆蓋材料之間的空間將因此更大。
在第一平面(頂面)中延伸的把手可優選與在第三平面(側面)中延伸的第二把手成一體,以使得把手的第一末端部分也是第二把手的第一末端部分。由此,第一和第二把手能夠制成一件,這有助于把手附連到包裝件。
而且,包裝件也可包括在以上描述第二平面中延伸的把手,第二平面在包裝件底部處,第二平面平行于在頂部處的第一平面。這個把手也沿橫向于卷筒的中央軸線的方向延伸,且以與第一把手相同的方式附連到包裝件。包裝件也可包括沿橫向于卷筒的中央軸線的方向在包裝件的側面上的所述第四平面中延伸的把手,且這個把手以與所述第二把手相同的方式附連到包裝件。由此,把手可設置在相反兩側上和/或設置在鄰近側上,以使得包裝件能夠用兩個手攜載。
在第二、第三和第四側上的把手能夠以任何方式與在第一側上的把手結合,以使得把手設置在可能相反或鄰近的兩側、三側或四側上。把手也可如上所述的成一體。當卷筒被單個包裹時,卷筒可有利的包括在第一至第四側中的所有側上的把手、且使所述把手成一體,因為這可消除對用于將卷筒保持在一起的附加裝置的需要。
以上提及的用于第一把手的就附連、位置、尺寸、材料等等有關的所有細節應用到附連到包裝件的第一至第四側中的任一側的所有把手。
想在將通過參考圖1-5描述本發明。相同元件將在所有圖中具有相同的附圖標記。圖1是包裝件中所包含的卷筒類型的透視圖,所述卷筒具有縱向中央軸線A、平行于中央軸線A延伸的柱形外表面4、以及垂直于中央軸線延伸的兩個平坦末端表面5。圖1中示出的卷筒具有芯體24,但是也可構思無芯卷筒。卷筒具有平行于軸線A和與卷起的吸收性材料幅的寬度相等的長度尺寸L1;與卷筒的直徑D相等的寬度尺寸W1;以及也與卷筒的直徑D相等且垂直于寬度尺寸W1延伸的高度尺寸H1。
圖2是根據本發明的包裝件的示例的透視圖。在這種情況下,包裝件1包含圖1中示出類型的吸收性材料的六個卷筒,所述六個卷筒設置成兩層6、19,在每層中有三個卷筒。卷筒在柔性覆蓋材料15中被包裹在一起,在這種情況下,柔性覆蓋材料是生成圍繞卷筒的波狀表面的收縮膜。
圖3示出圖2的包裝件如何能夠由具有長度尺寸L、寬度尺寸W、以及高度尺寸H的假想平行六面體限界,且其中第一平面11和第二平面12在長度尺寸L和寬度尺寸W上均在整個卷筒層6上延伸,且第三平面13和第四平面14在長度尺寸L和高度尺寸H上均在整個兩卷筒層6和19上延伸。把手7在頂面上、即在第一平面11中附連到包裝件,以使得把手7的第一末端部分8在材料與第一卷筒2的柱形外表面的一部分接觸的區域中附連到柔性覆蓋材料15,且把手7的第二末端部分9在材料與第二卷筒3的柱形外表面的一部分接觸的區域中附連到柔性覆蓋材料。在這種情況下,第一層包括中間卷筒25,把手不附連到中間卷筒。把手7沿橫向于卷筒的中央軸線A的方向在第一平面11中延伸,所以把手7的中間部分10將在鄰近卷筒的柱形外表面的各最上點之間的距離橋接。在這種情況下,兩個空間生成在第一卷筒2和中間卷筒25之間,且生成在中間卷筒25和第二卷筒3之間。最上點16和17定位在第一平面11中。以這種方式空間18形成在把手7和柔性覆蓋材料15之間,以使得把手7能夠在空間18內由手握持,無需把手遠離第一平面11移動。
圖4示意性示出包含四個卷筒的包裝件的示例,所述四個卷筒設置成兩層,在每層中有兩個卷筒。除了在頂側上的第一把手7之外,這個包裝件也包括附連到包裝件側面的第二把手27。第一把手具有與圖2中示出把手相同的構型且以與之相同的方式附連,且在圖4中能夠清楚看見如何把手7將在第一卷筒2的最上點16和第二卷筒3的最上點17之間的距離d1橋接,且最上點16和17定位在假想平面11中。把手也包括附連在面向卷筒的一側上的插入件23。第二把手27具有與第一把手7相同的構型,且以類似的方式附連。把手27因此包括:第一末端部分28,其在材料與第一層6的第一卷筒2的柱形外表面4的一部分接觸的區域中附連到柔性覆蓋材料15;和第二末端部分29,其在材料與第二層19的第一卷筒26的柱形外表面4的一部分接觸的區域中附連到柔性覆蓋材料15。第二把手的中間部分30因此將在卷筒2的最外點20和卷筒26的最外點21之間的距離d2橋接,其中,最外點20和21定位在第三平面13中。以這種方式空間22形成在把手27和柔性覆蓋材料15之間,以使得手能夠插入在把手和覆蓋材料之間,無需把手遠離第三平面移動。這個示例也示出第一把手7的第一末端部分8如何能夠與第二把手27的第一末端部分28成一體。
圖5示意性示出包含十一個卷筒的包裝件,所述十一個卷筒設置在偏移層中,以使得第一最上層6和第二層19均包括四個卷筒,且中間層33包括三個卷筒。在這個示例中,包裝件包括在整個第一層6上延伸的第一把手7和從第一層6延伸到第二層19的第二把手27。
圖6a-6c示意性示出根據本發明的包裝件如何能夠包括兩個至四個把手的附加示例。圖6a中的包裝件包括附連在第一平面11、第二平面12和第三平面13中的三個把手。圖6b中的包裝件包括附連在第一至第四平面11、12、13和14中的每個中的四個把手。圖6c中的包裝件包括附連在第一平面11和第二平面12中的兩個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