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電梯檢測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電梯曳引能力偵測方法。
背景技術:曳引式電梯通過曳引輪與曳引繩間摩擦產生曳引力。曳引輪溝槽截面形狀及其表面粗糙度,直接影響曳引輪與曳引繩間的當量摩擦系數,這一系數是評估電梯曳引力是否滿足標準的重要參數。在電梯運行過程中曳引輪溝槽將會產生磨損,并且隨著曳引輪溝槽表面的持續磨損,溝槽形狀及表面粗糙度將會產生變化,容易造成曳引輪與曳引繩間的當量摩擦系數下降。此外,由于曳引繩內潤滑油滲出、潤滑操作不當等原因,造成曳引繩過度潤滑,同樣會使當量摩擦系數下降。當此摩擦系數降到一定水平后,曳引輪與曳引繩間摩擦力將會不足,兩者間會在電梯運行過程中發生打滑,容易造成溜梯、沖頂、蹲底等事故,給乘客的生命及財產安全帶來威脅。因此,為保證電梯運行安全,必須確保電梯具有足夠的曳引能力。在實際操作中,部分電梯企業在曳引輪上設計磨損參照物,電梯維保人員通過觀察參照物的狀態評估曳引輪的磨損狀況。但是,這一對參照物觀察過程容易受到維保人員經驗的影響,觀察結果主觀性強,難以準確反映曳引輪磨損的準確狀態。此外,由于電梯維保存在一定的周期,此種觀測無法及時發現兩次保養之間出現的曳引輪摩擦系數不足的狀況,給電梯的安全運行帶來隱患。在實驗研究中,中國學位論文《高速電梯懸掛系統動態性能的理論與實驗研究》的作者依據歐拉公式對曳引輪與曳引繩間的摩擦系數進行實驗研究。但其研究過程借助特定的測試設備,其設備結構與真實電梯存在差異,其實驗步驟難以在實際運行的電梯上進行。除上述檢測曳引輪磨損狀態外,也有部分技術方案進行電梯曳引力的檢測,并以此進行電梯運行的安全性評估。經對現有技術文件檢索發現,中國專利《電梯無載荷曳引能力檢測方法》,公開號CN101537955A,該專利固定轎廂與對重側曳引繩,并分別在轎廂與對重側曳引繩上設置一個力傳感器,檢測曳引輪與打滑時傳感器的讀數,并用這兩組讀數計算曳引系統能夠承載的最大靜載荷。但該方案需要在整個測試過程中同時固定轎廂與對重側曳引繩,在正常運行的電梯中較難實現。此外,由于需要在曳引繩上設置額外的力傳感器,對于正在使用中的電梯,其正常運行可能會收到干擾。
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方案的不足,提出一種對正常使用中的電梯進行曳引能力偵測的方法,有效避免因曳引力不足而導致的電梯不可控運行,避免安全事故。對于曳引力計算,GB7588-2003有如下規定:用于轎廂裝載和緊急制動工況;用于轎廂滯留工況;其中,T1,T2為曳引輪兩側曳引繩中的拉力,f為當量摩擦系數,α為曳引繩在繩輪上的包角。并且對摩擦系數的選擇有如下規定:裝載工況:μ=0.1;緊急制停工況:轎廂滯留工況:μ=0.2。式中,v為轎廂額定速度下對應的繩速,m/s。根據法規GB7588-2003規定,為保證電梯安全運行,電梯曳引繩與曳引輪間的摩擦系數應滿足如下所示取值范圍:0.1≤μ≤0.2。基于上述內容,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電梯曳引能力偵測方法,具體包括如下步驟:步驟一:提升空轎廂至最高層站;步驟二:定義曳引輪轉動提升轎廂上升方向為扭矩正向,令τmax1-1表示摩擦扭矩邊界一,且τmax1-1=0,τmax1-2表示摩擦扭矩邊界二,且τmax1-2=0,并設定曳引機提升扭矩臨界值其中,T1-1為電梯空載處于最高層站時轎廂側曳引繩內張力,f1為根據槽形利用基準摩擦系數μ1(0.1≤μ1≤0.2)計算得到的當量摩擦系數,α為曳引繩包角;步驟三:設定轎廂提升高度臨界值Δhup1-limit,以避免轎廂過度提升導致轎廂沖頂或導靴脫離導軌;步驟四:設定保持扭矩τtest1-limit,且τtest1-limit≤τup1-limit;步驟五:松開曳引機制動器,緩慢提升轎廂,同時監控轎廂相對提升高度Δhtest1;步驟六:如果Δhtest1=Δhup1-limit,轉入以下步驟九,如果Δhtest1<Δhup1-limit,則當τtest1=τtest1-limit時,保持曳引機轉矩,檢測曳引繩與曳引輪間是否有相對滑動;步驟七:如果測得曳引繩與曳引輪間產生滑動,則記錄此時曳引機所施加的扭矩,令τmax1-1=τtest1-limit,轉入以下步驟九,如果沒有產生打滑,令τmax1-2=τtest1-limit,轉入以下步驟八;步驟八:如果τtest1-limit=τup1-limit,轉入以下步驟九,如果τtest1-limit<τup1-limit,則使τtest1-limit增加一固定值Δτ1>0,即τtest1-limit=τtest1-limit+Δτ1≤τup1-limit,重復步驟四至步驟七;步驟九:曳引機驅動電梯轎廂下降,直至再次到達最高層站并平層,使制動器抱閘,結束測試;步驟十:對檢測得到的數據進行處理:當電梯轎廂處于最頂層時,轎廂繼續上行的空間極為有限,轎廂側曳引繩內張力T1-1近似為常數;對于已經安裝完畢的電梯,其曳引繩包角α近似為常量,其曳引輪與曳引繩間的當量摩擦系數f為變量,兩者綜合值efα綜合反映曳引系統的曳引能力。根據法規GB7588-2003對轎廂導軌長度的規定,當對重完全壓在對重緩沖器上后,轎廂導軌長度應可提供進一步制導行程。進一步,根據法規GB7588-2003對滯留工況曳引力的規定,所述步驟二中曳引機提升扭矩臨界值τup1-limit的設定至多可以使曳引機提升空轎廂直至對重完全壓在對重緩沖器上。因此,如果在測試結束后,τmax1-1=0,且Δhtest1=Δhup1-limit,則表明Δhup1-limit偏小,可根據電梯結構選擇增大Δhup1-limit再次進行測試。如果在測試結束后,τmax1-1=0,且Δhtest1<Δhup1-limit,則表明電梯曳引輪與曳引繩間的實際當量摩擦系數大于設定的基準當量摩擦系數,電梯可正常運行。如果在測試結束后,τmax1-1≠0,以表示曳引力安全余量,則根據歐拉公式,對于節圓半徑為R的電梯曳引輪,安全余量S1具有如下取值范圍,式中,freal1表示實際的當量摩擦系數,f0為根據槽形利用摩擦系數μ0=0.1計算得到的當量摩擦系數。根據S1的計算值,可以對電梯的曳引能力進行直觀判斷。本發明的第二種優選檢測方案的步驟如下:步驟一:提升空轎廂至最高層站;步驟二:定義曳引輪轉動提升轎廂上升方向為扭矩正向,令τmax2表示摩擦扭矩,且τmax2=0,并設定曳引機提升扭矩臨界值其中,T1-2為電梯空載處于最高層站時轎廂側曳引繩內張力,f2為根據槽形利用基準摩擦系數μ2(0.1≤μ2≤0.2)計算得到的當量摩擦系數,α為曳引繩包角;步驟三:設定轎廂提升高度臨界值Δhup2-limit,以避免轎廂過度提升導致沖頂或導靴脫離導軌;步驟四:松開曳引機制動器,緩慢提升轎廂,單調增加曳引機驅動扭矩τtest2,并同時監控轎廂相對提升高度Δhtest2;步驟五:當τtest2<τup2-limit,并且Δhtest2<Δhup2-limit時,如果測得曳引繩與曳引輪之間產生打滑,則記錄打滑時曳引機所施加的扭矩,并令τmax2等于所記錄的打滑時曳引機所施加的扭矩,如果τtest2=τup2-limit,或者Δhtest2=Δhup2-limit,轉入以下步驟六;步驟六:曳引機驅動電梯轎廂下降,直至再次到達最高層站并平層,使制動器抱閘,結束測試;步驟七:對檢測得到的數據進行處理:如果在測試結束后,τmax2=0,且Δhtest2=Δhup2-limit,則表明Δhup2-limit偏小,可根據電梯結構選擇增大Δhup2-limit再次進行測試。如果在測試結束后,τmax2=0,且Δhtest2<Δhup2-limit,則表明電梯曳引輪與曳引繩間的實際當量摩擦系數大于設定的基準當量摩擦系數,電梯可正常運行。如果在測試結束后,τmax2≠0,以表示曳引力安全余量,則根據歐拉公式,對于節圓半徑為R的電梯曳引輪,安全余量S2具有如下取值式中,f0為根據槽形利用摩擦系數μ0=0.1計算得到的當量摩擦系數。根據S2的計算值,可以對電梯的曳引能力進行直觀判斷。本發明的第三種優選檢測方案的步驟如下:步驟一:下降空轎廂至最低層站;步驟二:定義曳引輪轉動提升轎廂上升方向為扭矩正向,令τmax3-1表示摩擦扭矩邊界一,且τmax3-1=0,令τmax3-2表示摩擦扭矩邊界二,且τmax3-2=0,并設定曳引機提升扭矩臨界值其中,T2-3為電梯空載處于最低層站時對重側曳引繩內張力,f3為根據槽形利用基準摩擦系數μ3(0.1≤μ3≤0.2)計算得到的當量摩擦系數,α為曳引繩包角;步驟三:設定轎廂臨界下降高度值Δhdown3-limit,以避免對重過度提升導致沖頂或導靴脫離導軌;步驟四:設定保持扭矩τtest3-limit,且τtest3-limit≥τdown3-limit;步驟五:松開曳引機制動器,緩慢下降轎廂,同時監控轎廂相對下降高度Δhtest3;步驟六:如果Δhtest3=Δhdown3-limit,轉入以下步驟八,如果Δhtest3<Δhdown3-limit,則當τtest3=τtest3-limit時,保持曳引機轉矩,檢測曳引繩與曳引輪間是否有相對滑動;步驟七:如果測得曳引繩與曳引輪間產生滑動,則記錄此時曳引機所施加的扭矩,令τmax3-1=τtest3-limit,轉入以下步驟九,如果沒有產生打滑,令τmax3-2=τtest3-limit,轉入以下步驟八;步驟八:如果τtest3-limit=τdown3-limit,轉入以下步驟九,如果τtest3-limit>τdown3-limit,則使τtest3-limit減小一固定值Δτ3>0,即τtest3-limit=τtest3-limit-Δτ3≥τdown3-limit,重復步驟四至步驟七;步驟九:曳引機驅動電梯轎廂提升,直至再次到達最低層站并平層,使制動器抱閘,結束測試;步驟十:對檢測得到的數據進行處理:當電梯轎廂處于最低層時,對重繼續上行的空間極為有限,對重側曳引繩內張力T2-3近似為常數;對于已經安裝完畢的電梯,其曳引繩包角α近似為常量,其曳引輪與曳引繩間的當量摩擦系數f為變量,兩者綜合值efα綜合反映曳引系統的曳引能力。根據法規GB7588-2003對對重導軌長度的規定,當轎廂完全壓在轎廂緩沖器上后,對重導軌長度應可提供進一步制導行程。進一步,根據法規GB7588-2003對曳引力的規定,所述步驟二中曳引機提升扭矩臨界值τup3-limit的設定至多可以使曳引機提升對重直至空轎廂完全壓在轎廂緩沖器上。因此,如果在測試結束后,τmax3-1=0,且Δhtest3=Δhdown3-limit,則表明Δhdown3-limit偏小,可根據電梯結構選擇增大Δhdown3-limit再次進行測試。如果在測試結束后,τmax3-1=0,且Δhtest3<Δhdown3-limit,則表明電梯曳引輪與曳引繩間的實際當量摩擦系數大于設定的基準當量摩擦系數,電梯可正常運行。如果在測試結束后,τmax3-1≠0,以表示曳引力安全余量,則根據歐拉公式,對于節圓半徑為R的電梯曳引輪,安全余量S3具有如下取值范圍,式中,freal3表示實際的當量摩擦系數,f0為根據槽形利用摩擦系數μ0=0.1計算得到的當量摩擦系數。根據S3的計算值,可以對電梯的曳引能力進行直觀判斷。本發明的第四種優選檢測方案的步驟如下:步驟一:降低空轎廂至最低層站;步驟二:定義曳引輪轉動提升轎廂上升方向為扭矩正向,令τmax4表示摩擦扭矩,且τmax4=0,并設定曳引機提升扭矩臨界值其中,T2-4為電梯空載處于最低層站時對重側曳引繩內張力,f4為根據槽形利用基準摩擦系數μ4(0.1≤μ4≤0.2)計算得到的當量摩擦系數,α為曳引繩包角;步驟三:設定轎廂下降高度臨界值Δhdown4-limit,以避免對重過度提升導致沖頂或導靴脫離導軌;步驟四:松開曳引機制動器,緩慢下降轎廂,單調減少曳引機驅動扭矩τtest4,并同時監控轎廂相對下降高度Δhtest4;步驟五:當τtest4>τdown4-limit,并且Δhtest4<Δhdown4-limit時,如果測得曳引繩與曳引輪之間產生打滑,則記錄打滑時曳引機所施加的扭矩,并令τmax4等于所記錄的打滑時曳引機所施加的扭矩,如果τtest4=τdown4-limit,或者Δhtest4=Δhdown4-limit,轉入以下步驟六;步驟六:曳引機驅動電梯轎廂上升,直至再次到達最低層站并平層,使制動器抱閘,結束測試;步驟七:對檢測得到的數據進行處理:如果在測試結束后,τmax4=0,且Δhtest4=Δhdown4-limit,則表明Δhdown4-limit偏小,可根據電梯結構選擇增大Δhdown4-limit再次進行測試。如果在測試結束后,τmax4=0,且Δhtest4<Δhdown4-limit,則表明電梯曳引輪與曳引繩間的實際當量摩擦系數大于設定的基準當量摩擦系數,電梯可正常運行。如果在測試結束后,τmax4≠0,以表示曳引力安全余量,則根據歐拉公式,對于節圓半徑為R的電梯曳引輪,安全余量S4具有如下取值式中,f0為根據槽形利用摩擦系數μ0=0.1計算得到的當量摩擦系數。根據S4的計算值,可以對電梯的曳引能力進行直觀判斷。如上述技術步驟所述,在電梯轎廂處于最高層站或最低層站的樓層端站時,設定轎廂相對該端站高度變化的臨界值。根據一定的規則改變曳引機的輸出扭矩,驅動曳引機緩慢轉動,使對重或轎廂逐步壓在對應的緩沖器上,并主動制造曳引繩與曳引輪間的相對滑動。根據曳引繩與曳引輪間產生相對滑動時的曳引機輸出扭矩評估電梯的曳引能力狀況。如果沒有檢測到曳引繩與曳引輪間的相對滑動,且轎廂相對位置變化未達到轎廂提升高度臨界值或轎廂下降高度臨界值,則認為電梯曳引輪與曳引繩間的當量摩擦系數仍處于安全范圍內,電梯仍可正常運行。如果沒有檢測到曳引繩與曳引輪間的相對滑動,但轎廂相對位置變化達到轎廂提升高度臨界值或轎廂下降高度臨界之值,則認為轎廂高度變化臨界值偏小,應進行相應處理。如果檢測得到曳引輪與曳引繩間的滑動,則利用滑動時對應的曳引輪扭矩計算曳引輪與曳引繩間的曳引力安全余量,并利用這一安全余量對曳引輪的曳引力狀況進行評估。上述技術步驟可以一定的周期定期運行,也可在進行電梯維保時由維保人員啟動運行。本發明方法的有益效果為:1)及時自動檢出電梯曳引力不足的故障,避免因曳引輪與曳引繩打滑引起的安全事故;2)提供客觀測量、計算數據,方便制定電梯的維保計劃,并降低因維保人員經驗不足而可能引起的誤判風險;3)確保系統運行安全。附圖說明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1與實施例2提供的檢測方法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1的步驟流程圖。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1的扭矩施加的示意圖。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2的步驟流程圖。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2的扭矩施加的示意圖。圖6是本發明實施例3與實施例4提供的檢測方法示意圖。圖7是本發明實施例3的步驟流程圖。圖8是本發明實施例3的扭矩施加的示意圖。圖9是本發明實施例4的步驟流程圖。圖10是本發明實施例4的扭矩施加的示意圖。圖中:10-轎廂,11-轎廂側緩沖器,20-對重,21-對重側緩沖器,30-導向輪,40-曳引輪,50-曳引繩。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例作詳細說明:本實施例在以本發明技術方案為前提下進行實施,給出了詳細的實施方式和具體的操作過程,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不限于下述的實施例。實施例1圖1是本實施例的檢測方法示意圖,圖2是本實施例的步驟流程圖,圖3是本實施例的扭矩施加的示意圖。根據圖1、圖2、圖3,本實施例的具體實現過程為:1.提升空轎廂10至最高層站;2.定義曳引輪40轉動提升轎廂10上升方向為扭矩正向,令τmax1-1表示摩擦扭矩邊界一,且τmax1-1=0,τmax1-2表示摩擦扭矩邊界二,且τmax1-2=0,并設定曳引機提升扭矩臨界值其中,T1-1為電梯空載處于最高層站時轎廂側曳引繩內張力,f1為根據槽形利用基準摩擦系數μ1(0.1≤μ1≤0.2)計算得到的當量摩擦系數,α為曳引繩包角;3.設定轎廂提升高度臨界值Δhup1-limit,以避免轎廂10過度提升導致沖頂或導靴脫離導軌;4.設定保持扭矩τtest1-limit,且τtest1-limit≤τup1-limit;5.松開曳引機制動器,緩慢提升轎廂10,同時監控轎廂10相對提升高度Δhtest1;6.如果Δhtest1=Δhup1-limit,轉入步驟9,如果Δhtest1<Δhup1-limit,則當τtest1=τtest1-limit時,保持曳引機轉矩,檢測曳引繩50與曳引輪40間是否有相對滑動;7.如果測得曳引繩50與曳引輪40間產生滑動,則記錄此時曳引機所施加的扭矩,令τmax1-1=τtest1-limit,轉入步驟9,如果沒有產生打滑,令τmax1-2=τtest1-limit,轉入步驟8;8.如果τtest1-limit=τup1-limit,轉入步驟9,如果τtest1-limit<τup1-limit,則使τtest1-limit增加一固定值Δτ1>0,即τtest1-limit=τtest1-limit+Δτ1≤τup1-limit,重復步驟4至步驟7;9.曳引機驅動電梯轎廂10下降,直至再次到達最高層站并平層,使制動器抱閘,結束測試。10.對檢測得到的數據進行處理:當電梯轎廂10處于最頂層時,轎廂10繼續上行的空間極為有限,轎廂側曳引繩50內張力T1-1近似為常數;對于已經安裝完畢的電梯,其曳引繩包角α近似為常量,其曳引輪40與曳引繩50間的當量摩擦系數f為變量,兩者綜合值efα綜合反映曳引系統的曳引能力。如果在測試結束后,τmax1-1=0,且Δhtest1=Δhup1-limit,則表明Δhup1-limit偏小,可根據電梯結構選擇增大Δhup1-limit再次進行測試。如果在測試結束后,τmax1-1=0,且Δhtest1<Δhup1-limit,則表明電梯曳引輪40與曳引繩50間的實際當量摩擦系數大于設定的基準當量摩擦系數,電梯可正常運行。如果在測試結束后,τmax1-1≠0,以表示曳引力安全余量,則根據歐拉公式,對于節圓半徑為R的電梯曳引輪40,安全余量S1具有如下取值范圍,式中,freal1表示實際的當量摩擦系數,f0為根據槽形利用摩擦系數μ0=0.1計算得到的當量摩擦系數。根據S1的計算值,可以對電梯的曳引能力進行直觀判斷。實施例2圖1是本實施例的檢測方法示意圖,圖4是本實施例的步驟流程圖,圖5是本實施例的扭矩施加的示意圖。根據圖1、圖4、圖5,本實施例的具體實現過程為:1.提升空轎廂10至最高層站;2.定義曳引輪40轉動提升轎廂10上升方向為扭矩正向,令τmax2表示摩擦扭矩,且τmax2=0,并設定曳引機提升扭矩臨界值其中,T1-2為電梯空載處于最高層站時轎廂側曳引繩內張力,f2為根據槽形利用基準摩擦系數μ2(0.1≤μ2≤0.2)計算得到的當量摩擦系數,α為曳引繩包角;3.設定轎廂提升高度臨界值Δhup2-limit,以避免轎廂10過度提升導致沖頂或導靴脫離導軌;4.松開曳引機制動器,緩慢提升轎廂10,單調增加曳引機驅動扭矩τtest2,并同時監控轎廂相對提升高度Δhtest2;5.當τtest2<τup2-limit,并且Δhtest2<Δhup2-limit時,如果測得曳引繩50與曳引輪40之間產生打滑,則記錄打滑時曳引機所施加的扭矩,并令τmax2等于所記錄的打滑時曳引機所施加的扭矩,如果τtest2=τup2-limit,或者Δhtest2=Δhup2-limit,轉入步驟6;6.曳引機驅動電梯轎廂10下降,直至再次到達最高層站并平層,使制動器抱閘,結束測試。7.對檢測得到的數據進行處理:如果在測試結束后,τmax2=0,且Δhtest2=Δhup2-limit,則表明Δhup2-limit偏小,可根據電梯結構選擇增大Δhup2-limit再次進行測試。如果在測試結束后,τmax2=0,且,則表明電梯曳引輪40與曳引繩50間的實際當量摩擦系數大于設定的基準當量摩擦系數,電梯可正常運行。如果在測試結束后,τmax2≠0,以表示曳引力安全余量,則根據歐拉公式,對于節圓半徑為R的電梯曳引輪40,安全余量S2具有如下取值式中,f0為根據槽形利用摩擦系數μ0=0.1計算得到的當量摩擦系數。根據S2的計算值,可以對電梯的曳引能力進行直觀判斷。實施例3圖6是本實施例的檢測方法示意圖,圖7是本實施例的步驟流程圖,圖8是本實施例的扭矩施加的示意圖。根據圖6、圖7、圖8,本實施例的具體實現過程為:1.下降空轎廂10至最低層站;2.定義曳引輪40轉動提升轎廂10上升方向為扭矩正向,令τmax3-1表示摩擦扭矩邊界一,且τmax3-1=0,令τmax3-2表示摩擦扭矩邊界二,且τmax3-2=0,并設定曳引機提升扭矩臨界值其中,T2-3為電梯空載處于最低層站時對重側曳引繩50內張力,f3為根據槽形利用基準摩擦系數μ3(0.1≤μ3≤0.2)計算得到的當量摩擦系數,α為曳引繩包角;3.設定轎廂臨界下降高度值Δhdown3-limit,以避免對重20過度提升導致沖頂或導靴脫離導軌;4.設定保持扭矩τtest3-limit,且τtest3-limit≥τdown3-limit;5.松開曳引機制動器,緩慢下降轎廂10,同時監控轎廂10相對下降高度Δhtest3;6.如果Δhtest3=Δhdown3-limit,轉入步驟9,如果Δhtest3<Δhdown3-limit,則當τtest3=τtest3-limit時,保持曳引機轉矩,檢測曳引繩50與曳引輪間40是否有相對滑動;7.如果測得曳引繩50與曳引輪40間產生滑動,則記錄此時曳引機所施加的扭矩,令τmax3-1=τtest3-limit,轉入步驟9,如果沒有產生打滑,令τmax3-2=τtest3-limit,轉入步驟8;8.如果τtest3-limit=τdown3-limit,轉入步驟9,如果τtest3-limit>τdown3-limit,則使τtest3-limit減小一固定值Δτ3>0,即τtest3-limit=τtest3-limit-Δτ3≥τdown3-limit,重復步驟4至步驟7;9.曳引機驅動電梯轎廂10提升,直至再次到達最低層站并平層,使制動器抱閘,結束測試;10.對檢測得到的數據進行處理:當電梯轎廂10處于最低層時,對重20繼續上行的空間極為有限,對重側曳引繩內張力T2-3近似為常數;對于已經安裝完畢的電梯,其曳引繩包角α近似為常量,其曳引輪40與曳引繩50間的當量摩擦系數f為變量,兩者綜合值efα綜合反映曳引系統的曳引能力。如果在測試結束后,τmax3-1=0,且Δhtest3=Δhdown3-limit,則表明Δhdown3-limit偏小,可根據電梯結構選擇增大Δhdown3-limit再次進行測試。如果在測試結束后,τmax3-1=0,且Δhtest3<Δhdown3-limit,則表明電梯曳引輪40與曳引繩50間的實際當量摩擦系數大于設定的基準當量摩擦系數,電梯可正常運行。如果在測試結束后,τmax3-1≠0,以表示曳引力安全余量,則根據歐拉公式,對于節圓半徑為R的電梯曳引輪40,安全余量S3具有如下取值范圍,式中,freal3表示實際的當量摩擦系數,f0為根據槽形利用摩擦系數μ0=0.1計算得到的當量摩擦系數。根據S3的計算值,可以對電梯的曳引能力進行直觀判斷。實施例4圖6是本實施例的檢測方法示意圖,圖9是本實施例的步驟流程圖,圖10是本實施例的扭矩施加的示意圖。根據圖6、圖9、圖10,本實施例的具體實現過程為:1.降低空轎廂10至最低層站;2.定義曳引輪40轉動提升轎廂10上升方向為正向,令τmax4表示摩擦扭矩,且τmax4=0,并設定曳引機提升扭矩臨界值其中,T2-4為電梯空載處于最低層站時對重側曳引繩內張力,f4為根據槽形利用基準摩擦系數μ4(0.1≤μ4≤0.2)計算得到的當量摩擦系數,α為曳引繩包角;3.設定轎廂下降高度臨界值Δhdown4-limit,以避免對重20過度提升導致沖頂或導靴脫離導軌;4.松開曳引機制動器,緩慢下降轎廂10,單調減少曳引機驅動扭矩τtest4,并同時監控轎廂10相對下降高度Δhtest4;5.當τtest4>τdown4-limit,并且Δhtest4<Δhdown4-limit時,如果測得曳引繩50與曳引輪40之間產生打滑,則記錄打滑時曳引機所施加的扭矩,并令τmax4等于該值,如果τtest4=τdown4-limit,或者Δhtest4=Δhdown4-limit,轉入步驟6;6.曳引機驅動電梯轎廂10上升,直至再次到達最低層站并平層,使制動器抱閘,結束測試。7.對檢測得到的數據進行處理:如果在測試結束后,τmax4=0,且Δhtest4=Δhdown4-limit,則表明Δhdown4-limit偏小,可根據電梯結構選擇增大Δhdown4-limit再次進行測試。如果在測試結束后,τmax4=0,且Δhtest4<Δhdown4-limit,則表明電梯曳引輪40與曳引繩50間的實際當量摩擦系數大于設定的基準當量摩擦系數,電梯可正常運行。如果在測試結束后,τmax4≠0,以表示曳引力安全余量,則根據歐拉公式,對于節圓半徑為R的電梯曳引輪40,安全余量S4具有如下取值式中,f0為根據槽形利用摩擦系數μ0=0.1計算得到的當量摩擦系數。根據S4的計算值,可以對電梯的曳引能力進行直觀判斷。如上述技術步驟所述,在電梯轎廂10處于最高層站或最低層站的樓層端站時,通過改變曳引輪40的輸出扭矩,主動制造曳引繩50與曳引輪40間的相對滑動。如果沒有檢測到曳引繩50與曳引輪40間的相對滑動,且轎廂10相對位置變化未達到轎廂提升高度臨界值或轎廂下降高度臨界值,則認為電梯曳引輪40與曳引繩50間的當量摩擦系數仍處于安全范圍內,電梯仍可正常運行。如果沒有檢測到曳引繩50與曳引輪40間的相對滑動,但轎廂10相對位置變化達到轎廂提升高度臨界值或轎廂下降高度臨界之值,則認為轎廂10高度變化臨界值偏小,應進行相應處理。如果檢測得到曳引輪40與曳引繩50間的滑動,則利用滑動時對應的曳引輪扭矩計算曳引輪40與曳引繩50間的當量摩擦系數,并利用這一系數對曳引輪40的磨損狀況進行評估。上述技術步驟可以一定的周期定期運行,也可在進行電梯維保時由維保人員啟動運行。如上述步驟所描述,可以很好的改善現有檢測方法的不足,方便在用電梯進行曳引能力檢測,能夠保證檢測過程安全進行,能夠得到客觀、量化的檢測結果,協助對電梯曳引能力進行客觀評價,保障電梯的安全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