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槳、動力組件及飛行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屬于螺旋槳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螺旋槳、動力組件及飛行器。
【背景技術】
[0002] 飛行器上的螺旋槳,作為飛行器的重要關鍵器件,其用于將電機或發(fā)動機中轉軸 的轉動轉化為推力或升力。
[0003] 現(xiàn)有技術中的螺旋槳,本領域技術人員發(fā)現(xiàn),現(xiàn)有技術中的螺旋槳的槳葉輪廓形 狀導致其飛行阻力大、效率低,導致飛行器的飛行速度小、繼航距離短,嚴重影響了飛行器 的飛行性能。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4]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螺旋槳、動力組件及飛行器,用以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螺旋槳的 阻力大、效率低的技術問題。
[0005]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螺旋槳,包括:槳座和連接在所述槳座上的槳葉;
[0006] 所述槳葉在距離所述螺旋槳形成的槳盤中心為第二閾值處的攻角為13° ±2.5°, 弦長為33.75mm±2.5mm,所述第二閾值為所述槳盤中心到所述槳葉末端的距離的44.44%;
[0007] 所述槳葉在距離所述槳盤中心為第三閾值處的攻角為10.8° ±2.5°,弦長為 26.32mm±2.5mm,所述第三閾值為所述槳盤中心到所述槳葉末端的距離的62.96% ;
[0008] 所述槳葉在距離所述槳盤中心為第四閾值處的攻角為8.8° ±2.5°,弦長為 21.08mm±2.5mm,所述第四閾值為所述槳盤中心到所述槳葉末端的距離的81.48%。
[0009] 如上所述的螺旋槳,所述螺旋槳形成的槳盤直徑為540mm ± 54mm;
[0010] 在所述槳葉距離所述槳盤中心120mm處,所述槳葉的攻角為13°,弦長為33.75mm;
[0011] 在所述槳葉距離所述槳盤中心170mm處,所述槳葉的攻角為10.8°,弦長為 26.32mm;
[0012] 在所述槳葉距離所述槳盤中心220mm處,所述槳葉的攻角為8.8°,弦長為21.08mm。
[0013]如上所述的螺旋槳,所述槳葉在距離所述槳盤中心為第一閾值處的攻角為18.3° ±2.5°,弦長為46.63mm±2.5mm,所述第一閾值為所述槳盤中心到所述槳葉末端的距離的 25.93%〇
[0014] 如上所述的螺旋槳,所述螺旋槳形成的槳盤直徑為540mm±54mm;在所述槳葉距離 所述槳盤中心7〇mm處,所述槳葉的攻角為18.3°,弦長為46.63mm。
[0015]如上所述的螺旋槳,所述槳葉在距離所述槳盤中心為第五閾值處的攻角為7° 土 2.5°,弦長為17.47mm±2.5mm,所述第五閾值為所述槳盤中心到所述槳葉末端的距離的 100%〇
[0016] 如上所述的螺旋槳,所述螺旋槳形成的槳盤直徑為540mm±54mm;在所述槳葉距離 所述槳盤中心270mm處,所述槳葉的攻角為7°,弦長為17.47mm。
[0017] 如上所述的螺旋槳,所述槳葉的長度為247mm ± 24 ? 7mm。
[0018] 如上所述的螺旋槳,從所述槳葉靠近所述槳盤中心的一端至所述槳葉遠離所述槳 盤中心的一端,所述槳葉的厚度逐漸減小。
[0019] 如上所述的螺旋槳,所述槳葉的個數(shù)為至少兩個,至少兩個所述槳葉沿所述槳座 周向均勻分布。
[0020] 如上所述的螺旋槳,所述槳葉的螺距為70mm。
[0021] 如上所述的螺旋槳,所述槳葉上設置有連接孔,所述連接孔的直徑為6mm。
[0022]如上所述的螺旋槳,所述槳葉的連接孔與所述槳盤中心的距離為23mm。
[0023] 如上所述的螺旋槳,所述槳葉包括朝上的葉背、朝下的葉面、連接于所述葉背及所 述葉面的一側之間的第一側緣、以及連接于所述葉背及所述葉面的另一側之間的第二側 緣,所述第一側緣位于所述第二側緣下方。
[0024] 如上所述的螺旋槳,所述第一側緣包括一個曲面狀的向外凸出的第一拱起部,所 述第二側緣包括一個曲面狀的向外凸出的第二拱起部;
[0025] 所述第一拱起部及所述第二拱起部均靠近所述槳葉與所述槳座相連的一端。
[0026]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還提供一種動力組件,包括驅(qū)動件和上述任一項所述的螺旋 槳,所述螺旋槳通過槳座與所述驅(qū)動件連接。
[0027]如上所述的動力組件,所述驅(qū)動件為電機,所述電機的KV值為130轉/(分鐘?伏 特)。
[0028]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還提供一種飛行器,包括機身以及上述任一項所述的動力組 件,所述動力組件與所述機身連接。
[0029]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螺旋槳、動力組件及飛行器,通過對槳葉中上述三個截面的弦 長和攻角的設定,能夠降低螺旋槳在轉動過程中的阻力,提高飛行器的飛行速度,在一定的 電力條件供給下延長航行距離,提高飛行性能。
【附圖說明】
[0030]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螺旋槳中槳葉的主視圖;
[0031] 圖2為圖1所示槳葉的右視圖;
[0032]圖3為圖1所示槳葉的左視圖;
[0033]圖4為圖1所示槳葉的仰視圖;
[0034]圖5為圖1所示槳葉的俯視圖;
[0035]圖6為圖1所示槳葉的立體圖;
[0036] 圖7為圖1中槳葉沿A-A線的剖面示意圖;
[0037] 圖8為圖1中槳葉沿B-B線的剖面示意圖;
[0038]圖9為圖1中槳葉沿C-C線的剖面示意圖;
[0039 ]圖10為圖1中槳葉沿D-D線的剖面示意圖;
[0040]圖11為圖1中槳葉沿E-E線的剖面示意圖;
[0041 ]圖1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提供的飛行器的結構示意圖。
[0042]附圖標記:
[0043] 1-槳盤中心2-葉背3-葉面4-第一側緣
[0044] 5-第二側緣6-第一拱起部7-第二拱起部8-連接孔
[0045] 9-螺旋槳10-驅(qū)動件
【具體實施方式】
[0046]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 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 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 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47]需要說明的是,當組件被稱為"固定于"另一個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組件上 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組件。當一個組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組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 到另一個組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組件。
[0048]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領 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本實用新型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 了描述具體的實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及/或"包括 一個或多個相關的所列項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組合。
[0049] 實施例一
[0050]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一種螺旋槳。本實施例中的螺旋槳,可以應用于飛行器, 所述螺旋槳可以包括:槳座和連接在所述槳座上的槳葉。
[0051]本實施例中,所述螺旋槳可以為正槳或反槳,所謂正槳,指的是從俯視飛行器的角 度看,順時針旋轉而產(chǎn)生升力的螺旋槳;所謂反槳,指的是從俯視飛行器的角度看,逆時針 旋轉而產(chǎn)生升力的螺旋槳。正槳的結構與反槳的結構為鏡面對稱,本實施例僅以正槳的結 構為例進行說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jù)本實施例所提供的方式進行擴展而得到反槳的 結構。
[0052]本實施例提供的螺旋槳中,槳葉與槳座之間可以為一體成型結構,也可以通過其 它方式實現(xiàn)連接,如螺接固定、或焊接固定、或通過其它連接件實現(xiàn)連接等。槳葉的個數(shù)可 以為一個或多個,多個槳葉可以沿所述槳座周向均勻分布,多個槳葉之間可以為一體成型 結構,也可以各自獨立,本實用新型對此不作限制。
[0053]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螺旋槳中槳葉的主視圖。圖2為圖1所示槳葉的 右視圖。圖3為圖1所示槳葉的左視圖。圖4為圖1所示槳葉的仰視圖。圖5為圖1所示槳葉的俯 視圖。圖6為圖1所示槳葉的立體圖。
[0054]如圖1至圖6所示,本實施例中的螺旋槳的槳葉,可以包括朝上的葉背2、朝下的葉 面3、連接于所述葉背2及所述葉面3的一側之間的第一側緣4、以及連接于所述葉背2及所述 葉面3的另一側之間的第二側緣5。
[0055] 其中,葉背2為飛行器在飛行過程中,槳葉朝上的一面;葉面3為飛行器在飛行過程 中,槳葉朝下的一面。葉背2和葉面3均為曲面,且彎曲的趨勢為:當槳葉整體處于水平狀態(tài) 時,第一側緣4所處的位置比第二側緣5所處的位置低。
[0056] 所述第一側緣4可以包括一個曲面狀的向外凸出的第一拱起部6,第一拱起部6與 第一側緣4的其余部分為平滑過渡連接。在整個槳葉的長度方向上,相對于所述槳葉遠離槳 座的一端,所述第一拱起部6更靠近槳葉與槳座相連的一端。第一拱起部6不僅朝槳葉的一 側拱起,同時還可以向下拱起,即朝向葉面3的方向拱起,并且與葉面3為平滑過渡連接。 [0057]所述第二側緣5可以包括一個曲面狀的向外凸出的第二拱起部7,第二拱起部7與 第二側緣5的其余部分為平滑過渡連接。在整個槳葉的長度方向上,相對于所述槳葉遠離槳 座的一端,所述第二拱起部7更靠近槳葉與槳座相連的一端。
[0058]本實施例中,第二拱起部7的凸出程度可以小于第一拱起部6的凸出程度。第一拱 起部6的頂點和第二拱起部7的頂點大致位于槳葉的同一個橫截面上。并且,槳葉的表面均 為平滑過渡,沒有急劇扭轉之處,因此具有較小的應力,且強度較高不易折斷,具有較高的 可靠性。
[0059] 本實施例所提供的螺旋槳在旋轉過程中所形成的圓形,稱為槳盤,該圓形的中心 稱為槳盤的中心,該圓形的直徑稱為槳盤的直徑。對于分體式的槳葉而言,槳盤的半徑可以 大于槳葉的長度。
[0060] 從所述槳葉靠近所述螺旋槳的槳盤中心1的一端至所述槳葉遠離所述槳盤中心1 的一端,所述槳葉的厚度可以逐漸減小,槳葉中遠離槳盤中心1的端部為槳葉中最薄的部 分,有利于降低空氣阻力。
[0061] 圖7為圖1中槳葉沿A-A線的剖面示意圖。圖8為圖1中槳葉沿B-B線的剖面示意圖。 圖9為圖1中槳葉沿C-C線的剖面示意圖。圖10為圖1中槳葉沿D-D線的剖面示意圖。圖11為圖 1中槳葉沿E-E線的剖面示意圖。
[0062] 如圖7至圖11所示,本實施例可以對槳葉的五個截面處的尺寸進行改進,以改善飛 行器的飛行性能。其中,對B-B線、C-C線和D-D線處的尺寸所進行的改進最為重要。
[0063] 具體地,在距離所述螺旋槳形成的槳盤中心1為第二閾值處,即圖1中與槳盤中心1 距離為L2的B-B線處,如圖8所示,所述槳葉的攻角A2為13° ±2.5°,弦長D2為33.75mm土 2.5mm,所述第二閾值為所述槳盤中心1到所述槳葉末端的距離的44.44%。其中,弦長為槳 葉在該處的截面在水平方向上投影的長度,攻角為弦翼與氣體來流方向的夾角。
[0064] 在距離所述槳盤中心1為第三閾值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