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多旋翼無人機的物資投放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無人機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多旋翼無人機的物資投放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無人機的使用范圍也在不斷的擴大,然而無人機還可以用來向地面交通不便達到的地區空投物資,目前,尚未有成型的無人機投放結構出現在市場上,如果將現有的用于其他領域的投放結構裝在無人機上,由于此類投放結構過于復雜,整體重量過大,會加大無人機的負載,致使無人機的載重量受到嚴重影響,最終導致無人機搭載能力大大下降,無法投放更多有用的物資,因此,設計一種結構簡單,重量輕便,可靠性強的無人機投放結構是十分必要的。
[000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新的技術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發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有效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多旋翼無人機的物資投放裝置。
[0005]為達到本實用新型之目的,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6]—種多旋翼無人機的物資投放裝置,所述多旋翼無人機的物資投放裝置包括位于左右兩側的支撐板、位于所述支撐板下方的擋板裝置、位于所述擋板裝置一側的支撐裝置、設置于所述支撐板上的框體、設置于所述框體上的拉動裝置及位于所述拉動裝置上方的固定裝置,所述支撐板上設有第一豎桿、位于所述第一豎桿上方的第一橫桿及支撐塊,所述擋板裝置包括第一氣缸、位于所述第一氣缸周圍的固定框、位于所述第一氣缸上方的擋板、位于所述擋板左右兩側的第一支撐桿及位于所述固定框一側的第一固定架,所述支撐裝置包括移動架、位于所述移動架下方的第一彈簧及位于所述第一彈簧一側的第一固定桿,所述框體上設有位于左右表面的第一通孔、位于下端的墊板、位于內部的第一支架、位于框體內部的第一斜桿及位于所述框體上方的固定塊,所述拉動裝置包括第二氣缸、位于所述第二氣缸下方的推動桿及位于所述推動桿下方的連接線,所述固定裝置包括固定板、貫穿所述固定板上下表面的柱體及位于所述柱體下方的旋轉部,所述推動桿呈長方體,所述推動桿豎直放置,所述推動桿的上端與所述第二氣缸連接,所述連接線的一端與所述推動桿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連接線的另一端與所述支撐塊固定連接。
[0007]所述第一豎桿呈長方體,所述第一豎桿豎直放置,所述第一豎桿的下表面與所述支撐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橫桿呈長方體,所述第一橫桿水平放置,所述第一豎桿的上表面與所述第一橫桿的下表面固定連接。
[0008]所述支撐塊呈長方體,所述支撐塊豎直放置,所述支撐塊的下表面與所述支撐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
[0009]所述擋板呈長方體,所述擋板豎直放置,所述擋板的下端與所述第一氣缸連接,所述擋板的上端貫穿所述支撐板的上下表面且與其滑動連接,所述固定框呈凹字型,所述第一氣缸的側面與所述固定框的內表面固定連接。
[0010]所述移動架呈L型,所述移動架的一端頂靠在所述支撐板的下表面上,所述第一彈簧豎直放置,所述第一彈簧的上端與所述移動架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固定桿呈長方體,所述第一固定桿豎直放置。
[0011]所述墊板呈長方體,所述墊板水平放置,所述框體的下表面與所述墊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固定桿及第一彈簧的下端與所述墊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架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與所述框體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頂靠在所述支撐板的下表面上。
[0012]所述第一斜桿呈傾斜狀,所述第一斜桿的兩端與所述框體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固定塊呈長方體,所述固定塊豎直放置,所述固定塊的下表面與所述框體的上表面固定連接。
[0013]所述固定板呈長方體,所述固定板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氣缸的上表面與所述固定板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固定塊的上表面與所述固定板的下表面固定連接。
[0014]所述柱體呈圓柱體,所述柱體貫穿所述固定板的上下表面,所述旋轉部呈圓柱體,所述柱體的下表面與所述旋轉部的上表面固定連接。
[0015]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多旋翼無人機的物資投放裝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能夠承載較重的物資,并將其運輸至需要的位置,然后通過氣缸拉動支撐塊向上移動,使得物資掉落到指定的位置,操作簡單,投放效率高,可靠性強。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多旋翼無人機的物資投放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多旋翼無人機的物資投放裝置做出清楚完整的說明。
[0018]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多旋翼無人機的物資投放裝置包括位于左右兩側的支撐板1、位于所述支撐板1下方的擋板裝置2、位于所述擋板裝置2 —側的支撐裝置3、設置于所述支撐板1上的框體4、設置于所述框體4上的拉動裝置5及位于所述拉動裝置5上方的固定裝置6。
[0019]如圖1所示,所述支撐板1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左右兩側,位于左右兩側的支撐板1相對放置,所述支撐板1呈長方體,所述支撐板1水平放置,所述支撐板1上設有第一豎桿11、位于所述第一豎桿11上方的第一橫桿12及支撐塊13。所述第一豎桿11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左右兩側,所述第一豎桿11呈長方體,所述第一豎桿11豎直放置,所述第一豎桿11的下表面與所述支撐板1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橫桿12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左右兩側,所述第一橫桿12呈長方體,所述第一橫桿12水平放置,所述第一豎桿11的上表面與所述第一橫桿12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支撐塊13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左右兩側,所述支撐塊13呈長方體,所述支撐塊13豎直放置,所述支撐塊13的下表面與所述支撐板1的上表面固定連接。
[0020]如圖1所示,所述擋板裝置2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左右兩側,所述擋板裝置2包括第一氣缸21、位于所述第一氣缸21周圍的固定框22、位于所述第一氣缸21上方的擋板23、位于所述擋板23左右兩側的第一支撐桿24及位于所述固定框22 —側的第一固定架25。所述第一氣缸21位于所述第一支撐板1的下方。所述擋板23呈長方體,所述擋板23豎直放置,所述擋板23的下端與所述第一氣缸21連接,使得所述擋板23可以上下移動,所述擋板23的上端貫穿所述支撐板1的上下表面且與其滑動連接。所述固定框22呈凹字型,所述第一氣缸21的側面與所述固定框22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撐桿24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左右兩側,所述第一支撐桿24呈長方體,所述第一支撐桿24豎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撐桿24的下表面與所述第一氣缸21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撐桿24的上表面與所述支撐板1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固定架25呈L型,所述第一固定架25呈L型,所述第一固定架25的一端與所述支撐板1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固定架25的另一端與所述固定框22的側面固定連接。
[0021]如圖1所示,所述支撐裝置3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左右兩側,所述支撐裝置3包括移動架31、位于所述移動架31下方的第一彈簧32及位于所述第一彈簧32 —側的第一固定桿33。所述移動架31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左右兩側,所述移動架31呈L型,所述移動架31呈L型,所述移動架31的一端頂靠在所述支撐板1的下表面上。所述第一彈簧32豎直放置,所述第一彈簧32的上端與所述移動架31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固定桿33呈長方體,所述第一固定桿33豎直放置,所述第一固定桿33貫穿所述移動架31的上下表面且與其滑動連接,使得所述移動架31可以上下移動。
[0022]如圖1所示,所述框體4呈倒置的凹字型,所述移動架31的一端與所述框體4的側面滑動連接,所述框體4上設有位于左右表面的第一通孔41、位于下端的墊板42、位于內部的第一支架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