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旋翼飛行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具有多個旋翼的飛行器。
【背景技術】
[0002]多旋翼飛行器,通常包括機架及安裝于機架上的控制單元與兩個以上的旋翼系統,旋翼系統通常包括一個以上的旋翼單元,旋翼單元通常包括動力裝置及由該動力裝置驅動的旋翼,控制單元通常包括檢測傳感器、控制電路板及電調,電調用于調整旋翼的轉速;控制單元用于檢測飛行器的飛行姿態及調控動力裝置以控制飛行器的行進姿態、行進方向及行進速度等。
[0003]公布號為CN104494817A的專利文獻中公布了一種四旋翼無人機,即四旋翼飛行器,包括剛性十字交叉支架及安裝于該支架上的控制單元與四個螺旋槳,四個螺旋槳分別由四個獨立電機驅動,螺旋槳與電機構成旋翼單元。對于該飛行器,通常是通過增加支架懸臂的長度及旋翼的半徑以提高其負載能力,這使飛行器的橫向尺寸過大,難以在狹小的空間內飛行且不便于存儲;此外,旋翼的慣性隨其半徑的增加而增加,從而降低其姿態調整的響應速度,降低飛行器在飛行過程中的平穩性。
【發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姿態調整響應速度快的多旋翼飛行器,以提高其在飛行過程中的平穩性。
[0005]為了實現上述主要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多旋翼飛行器,其包括機架及安裝于該機架上的兩個以上的旋翼系統;其中,旋翼系統包括主旋翼單元及副旋翼單元,主旋翼單元包括主旋翼,副旋翼單元包括副旋翼;副旋翼的槳徑小于主旋翼的槳徑;主旋翼的軸線與副旋翼的軸線共軸線;副旋翼單元為涵道風扇。
[0006]由以上方案可見,由于在主旋翼的正下方或上方設置有與其共軸線安裝的涵道風扇,在正常的飛行過程中,由主旋翼為飛行器提供主要升力,而涵道風扇用于提供輔助升力,利用涵道風扇單位橫向尺寸提供升力大的優點在不增加飛行器橫向尺寸的情況提高飛行器的負載能力;此外,充分地利用涵道風扇響應快的優點,為飛行器的姿態調整提供所需升力調整,提高飛行器姿態調整的響應速度,使該飛行器在飛行過程具有更高的平穩性。
[0007]一個具體的方案為副旋翼的槳徑與主旋翼的槳徑之比為0.15至0.4。
[0008]另一個具體的方案為主旋翼的轉向與副旋翼的轉向相反。二者下洗氣流的旋向相反,有利于提高飛行器的氣動效率。
[0009]一個優選的方案為旋翼系統的數量為4個以上且為偶數。便于對飛行器的姿態調整的控制。
[0010]更優選的方案為旋翼系統的數量為4個;機架包括4根懸臂,該4根懸臂構成一十字型結構,4個旋翼系統對應地固定于4根懸臂的自由端上。
[0011]另一優選的方案為副旋翼的槳葉的槳距角小于主旋翼的槳葉的槳距角。
[0012]另一個優選的方案為副旋翼與主旋翼的槳葉數量均為三片。
[0013]再一個優選的方案為涵道風扇位于主旋翼的下方。由于涵道風扇的橫向尺寸小于主旋翼的尺寸,有利于在飛行器的下方布置吊倉等。
【附圖說明】
[0014]圖1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圖;
[0015]圖2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結構分解圖;
[0016]圖3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中第一涵道風扇的結構圖;
[0017]圖4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中第二涵道風扇的結構圖;
[0018]圖5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中涵道風扇固定件的立體圖;
[0019]圖6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在飛行過程中各旋翼的旋向示意圖;
[0020]圖7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中主旋翼與副旋翼的平面圖。
[0021]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0022]第一實施例
[0023]參見圖1及圖2,飛行器I由機架10及安裝于機架10上的控制單元、電源、第一旋翼系統、第二旋翼系統、第三旋翼系統及第四旋翼系統構成。機架10為一十字型結構,其上設有沿周向均布的四個懸臂,四個旋翼系統依次安裝于四個懸臂的自由端上,從而均勻地布置于機架10中心的外圍。第一旋翼系統由第一主旋翼單元及第一副旋翼單元構成,第一主旋翼單元由第一驅動電機112及由其驅動的第一主旋翼111構成,第一副旋翼單元的副旋翼與第一主旋翼111共軸線,第一副旋翼單元為第一涵道風扇15 ;第二旋翼系統由第二主旋翼單元及第二副旋翼單元構成,第二主旋翼單元由第二驅動電機122及由其驅動的第二主旋翼121構成,第二副旋翼單元的副旋翼與第二主旋翼121共軸線,第二副旋翼單元為第二涵道風扇16 ;第三旋翼系統由第三主旋翼單元及第三副旋翼單元構成,第三主旋翼單元由第三驅動電機132及由其驅動的第三主旋翼131構成,第三副旋翼單元的副旋翼與第三主旋翼131共軸線,第三副旋翼單元為第一涵道風扇17 ;第四旋翼系統由第四主旋翼單元及第四副旋翼單元構成,第四主旋翼單元由第四驅動電機142及由其驅動的第四主旋翼141構成,第四副旋翼單元的副旋翼與第四主旋翼141共軸線,第四副旋翼單元為第二涵道風扇18。四個涵道風扇分別通過涵道風扇固定件101固定于對應懸臂的自由端上,第一涵道風扇15、17,第二涵道風扇16、18依次位于第一主旋翼單元、第三主旋翼單元、第二主旋翼單元及第四主旋翼單元的正下方。
[0024]參見圖3,第一涵道風扇15由第一涵道150,第一支架154,第一導流板153及通過第一支架154固定于第一涵道150內的第一驅動電機152,第一副旋翼151與第一整流帽155構成。第一副旋翼151為右旋螺旋槳,第一導流板153由4片沿第一涵道150的徑向延伸的矩形板構成,該4片矩形板均布于第一副旋翼151的旋轉周向上,第一導流板153的導流面與第一涵道150的中線平行,第一支架154固定于第一導流板153遠離第一涵道150的內側壁的一端上。
[0025]參見圖4,第二涵道16由第二涵道160,第二支架164,第二導流板163及通過第二支架164固定于第二涵道160內的第二驅動電機162,第二副旋翼161與第二整流帽165構成。第二副旋翼161為左旋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