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飛行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飛行器設計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同軸雙槳雙馬達飛行器。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同軸雙槳飛行器可分為單馬達驅動和雙馬達驅動兩種類型,單馬達飛行器的馬達需要驅動兩個螺旋槳,在驅動過程中,一般需借助齒輪或皮帶等傳動部件來改變馬達的驅動方向,以使兩個螺旋槳以相同轉速朝相反方向旋轉。單馬達飛行器的缺點為:載重低,不適合另外搭載拍攝模塊,一般在飛行器內建輕量化的拍攝模塊,由于拍攝模塊直接與飛行器綁定,因而不便于更換拍攝模塊。
[0003]而雙馬達飛行器較單馬達飛行器的承載能力強,雙馬達飛行器的馬達布局方式包括垂直布局和水平布局兩種,其中水平布局的雙馬達飛行器需要使用齒輪或皮帶等傳動部件驅動上下螺旋槳,水平布局的雙馬達飛行器的缺點是:需使用齒輪、皮帶等傳動部件帶動螺旋槳,存在傳動部件磨損老化的問題。
[0004]而垂直布局的雙馬達飛行器需要在螺旋槳外架設走線支撐架,借助走線支撐架才能實現馬達與螺旋槳間的走線,垂直布局的雙馬達飛行器的缺點是:走線困難,需額外架設走線支撐架,導致飛行器的重量增加。
【發明內容】
[0005]鑒于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同軸雙槳雙馬達飛行器,以解決或部分地解決上述問題。
[0006]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0007]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飛行器,包括:上螺旋槳1、下螺旋槳2和飛行器主體3;上螺旋槳I和下螺旋槳2設置在飛行器主體3端部,且上螺旋槳I位于下螺旋槳2上方,飛行器主體3內部設置有第一馬達4和第二馬達5,
[0008]第一馬達4通過第一傳動軸42連接到所述下螺旋槳2;
[0009]第二馬達5位于所述第一馬達4的下方,通過第二傳動軸42連接到所述上螺旋槳2,所述第二傳動軸52依次穿過所述第一馬達4、所述第一傳動軸42和所述下螺旋槳2后,連接到所述上螺旋槳I;
[0010]第二傳動軸52和第一傳動軸42的軸心相同;
[0011 ]上螺旋槳I和下螺旋槳2在各自馬達的驅動下,旋轉速度相同、旋轉方向相反。
[0012]優選地,第一馬達4通過第一固定座41固定在飛行器主體3內,所述第二馬達5通過第二固定座51固定在飛行器主體3內。
[0013]優選地,第一馬達4為外轉子馬達,第二馬達5為內轉子馬達。
[0014]優選地,該飛行器還包括構成飛行器主體3—部分的羽翼驅動裝置6;
[0015]羽翼驅動裝置6中部位置設置有伸出羽翼驅動裝置6的環形羽翼8,環形羽翼7在羽翼驅動裝置6驅動下可做水平方向的移動;
[0016]在環形羽翼7伸出羽翼驅動裝置6外圓周各個方向的風阻面積相同時,飛行器保持當前飛行姿勢;
[0017]在環形羽翼7向某一方向移動增大該方向伸出羽翼驅動裝置6的風阻面積,而相對方向收入羽翼驅動裝置6內減少該相對方向的風阻面積時,飛行器改變當前飛行姿勢。
[0018]進一步優選地,羽翼驅動裝置6包括:柱形磁環61、電磁馬達62、上蓋63和下蓋64,環形羽翼7與柱形磁環61的外壁一體成型;
[0019]柱形磁環61環套在電磁馬達62外周,二者高度相同且具有一定環間距;
[0020]電磁馬達62固定在上蓋63和下蓋64之間,上蓋63和下蓋64之間預留有使環形羽翼7伸出的空隙,部分環形羽翼7通過上蓋63和下蓋64構成的空隙伸出到飛行器主體3外部;
[0021]在保持當前飛行姿勢時,電磁馬達62的磁場均勻分布并與柱形磁環61的極性相斥,且柱形磁環61的軸心與電磁馬達62的軸心重合;
[0022]在改變當前飛行姿勢時,改變電磁馬達62的某一方向的工作電流使電磁馬達62的磁場形態改變,柱形磁環61在電磁馬達62磁場的作用下軸心發生偏移,驅動環形羽翼7水平方向移動。
[0023]進一步優選地,上蓋63和下蓋64具有相同的結構,都包括:位于中心位置的螺紋座65和位于螺紋座65周圍的支撐柱66 ;
[0024]電磁馬達62的兩端具有與螺紋座65配合的螺紋頭621,上蓋63和下蓋64通過電磁馬達62兩端的螺紋頭621與螺紋座65配合實現鎖附固定。
[0025]進一步優選地,飛行器主體3包括:機頭31、機身32和機尾33,且機身32位于機頭31與機尾33之間;
[0026]第一馬達4和第二馬達5均設置在機頭31內部,羽翼驅動裝置6設置在機頭31和機身32之間;
[0027]或者,
[0028]第一馬達4設置在機頭31內部,第二馬達5設置在機身32內部,羽翼驅動裝置6設置在機身32和機尾33之間。
[0029]進一步優選地,機身32內設置有主控電路板321、電池322和第三固定座323;
[0030]主控電路板321和電池322通過第三固定座323設置在機身32內,電池322設置在第三固定座323的上側,所述主控電路板321鎖附在第三固定座323的下側;
[0031 ]主控電路板321,用于控制飛行器的飛行;
[0032]電池322,用于為主控電路板321、第一馬達4和第二馬達5供電。
[0033]進一步優選地,機尾33內設置有測距傳感器331和用于將測距傳感器331固定到機尾33內的傳感器固定座332;
[0034]測距傳感器321通過柔性線路板連接到主控電路板321,用于測量飛行器的實時飛行高度,并將測量的飛行高度信息發送給主控電路板321;
[0035]主控電路板321,用于根據接收到的飛行高度信息控制第一馬達4和第二馬達5的轉速。
[0036]優選地,該飛行器還包括平衡桿8和支撐架9;
[0037]平衡桿8位于上螺旋槳I的前端,用于保持飛行器空中懸停時的穩定度;
[0038]支撐架9設置在機尾33的外部,用于搭載載具10。
[0039]本發明實施例的有益效果是:1、通過將第一馬達和第二馬達垂直分布在飛行器主體內,使第一馬達通過其傳動軸直接驅動下螺旋槳,使第二馬達通過其傳動軸直接驅動上螺旋槳,無需借助齒輪或皮帶等傳動件來改變驅動方向,從而能夠簡化組裝零部件、避免傳動件老化造成的耗損,節省生產成本;2、基于第一馬達和第一馬達在飛行器主體中的垂直分布特點,可在飛行器主體內部實現電路走線,無需額外設計外部支撐架走線,進一步簡化組裝零部件,縮小飛行器體積;3、本發明的飛行器整體上只由上下螺旋槳和流線型的飛行器主體構成,結構簡單,能夠降低飛行器自身重量,且流線型的飛行器主體、無尾翼設計能夠降低風阻,由此降低對其搭載的拍攝模組的重量限制。
【附圖說明】
[0040]圖1為本發明提供的飛行器驅動上下螺旋槳的原理圖;
[0041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飛行器的透視圖;
[0042]圖3為圖2中飛行器的爆炸圖;
[0043]圖4為圖2中飛行器的測距傳感器示意圖;
[0044]圖5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具有羽翼驅動裝置的飛行器的外觀示意圖;
[0045]圖6為圖5中飛行器的羽翼驅動裝置爆炸圖;
[0046]圖7為圖5中羽翼驅動裝置的上蓋結構示意圖;
[0047]圖8為圖5中羽翼驅動裝置剖面示意圖;
[0048]圖9a為圖6中羽翼驅動裝置的柱形磁環的軸心相對電磁馬達向左偏移時,電磁馬達磁場形態示意圖;
[0049]圖9b為圖6中羽翼驅動裝置的柱形磁環的軸心相對電磁馬達向左偏移時,電磁馬達磁場形態示意圖;
[0050]圖1Oa為實施例提供的在柱形磁環與電磁馬達軸心重合時,環形羽翼的風阻面積示意圖;
[0051]圖1Ob為實施例提供的在柱形磁環的軸心相對電磁馬達向左偏移時,環形羽翼的風阻面積示意圖;
[0052]圖1Oc為實施例提供的在柱形磁環的軸心相對電磁馬達向右偏移時,環形羽翼的風阻面積示意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