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無人飛行器技術領域,更具體的說,它涉及一種無人機起落架。
背景技術:
無人駕駛飛機簡稱“無人機”,是利用無線電遙控設備和自備的程序控制裝置操縱的不載人飛機。機上無駕駛艙,但安裝有自動駕駛儀、程序控制裝置、信號采集裝置等設備。地面、艦艇上或母機遙控站人員通過雷達等設備,對其進行跟蹤、定位、遙控、遙測和數字傳輸。
隨著無人機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成熟,無人機已經廣泛應用于航拍和野外搜救領域,無人機上搭載有高速相機和攝像機,由于野外飛行環境多變,無人機的起落架很重要,現在大多數的無人機都為航拍無人機,航拍設備多是安裝在無人機底部、起落架的中部,因此起落架會在航拍時干擾相機拍攝,使得航拍設備拍攝出現死角。
目前,授權公告號為CN205293068U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可自動收放的起落架裝置,包括云臺,云臺上裝有掛架,掛架下方安裝有轉臺,轉臺中裝有旋轉支架,旋轉支架上裝有相機架,云臺上裝有保護架,所述旋轉支架位于保護架內,保護架外側設有起落架主體,起落架主體包括液壓缸和液壓桿,液壓缸上設有液壓控制裝置,液壓桿前端設有落地架,液壓缸鉸接在連接臺上,液壓缸外側鉸接有液壓伸縮裝置,液壓伸縮裝置通過固定架鉸接在云臺上,液壓伸縮裝置上設有液壓伸縮控制裝置。該實用新型通過起落架的設置,滿足各種復雜地形的停放條件,通過液壓伸縮裝置的設置,使得起落架主體實現自動收放,使得無人機在航拍時實現360°無死角拍攝,但是使得起落架結構變得復雜,增加成本及起落架重量而增加了無人機的能耗。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不干擾航拍設備拍攝的無人機起落架,其結構簡單而降低了成本及自身重量進而減少了能耗。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
一種無人機起落架,包括第一橫桿、第二橫桿以及連接第一橫桿和第二橫桿的第一支撐件和第二支撐件,還包括載物組件,所述載物組件包括依次首尾相連的第一安裝桿、連接桿和與第一安裝桿相互平行的第二安裝桿,所述第一安裝桿遠離所述連接桿的一端連接有載物桿,所述載物桿遠離所述第一安裝桿的一端連接有載物件,所述第一安裝桿通過第一安裝部與所述第一支撐件連接,所述第二安裝桿通過第二安裝部與所述第二支撐件連接。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載物桿從第一安裝桿向遠離起落架的一側延伸,使載物件設置在無人機起落架的一側并通過載物桿與無人機起落架保持一定距離,將航拍設備安裝在載物件上使得航拍設備設置在無人機起落架的一側并與無人機起落架之間存在一定距離,從而不會干擾航拍設備的拍攝,同時以第一橫桿、第二橫桿、連接第一橫桿和第二橫桿的第一支撐件和第二支撐件、載物組件等簡單部件構成,結構簡單從而降低了成本以及自身重量,進而減少了能耗。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連接桿從所述第一安裝桿處向所述第二安裝桿傾斜。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防止第一安裝桿和第二安裝桿位于同一軸線上而發生轉動,從而防止了載物組件活動而影響安裝在載物件上的航拍設備的拍攝。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第一支撐件包括水平設置的第一橫梁和兩個固定連接在第一橫梁兩端的第一支撐桿,兩個所述第一支撐桿分別向下傾斜并固定在所述第一橫桿和所述第二橫桿上,所述第二支撐件包括水平設置的第二橫梁和兩個固定連接在第二橫梁兩端的第二支撐桿,兩個所述第二支撐桿分別向下傾斜并固定在所述第一橫桿和所述第二橫桿上,所述第一安裝部設置在所述第一支撐桿處,所述第二安裝部設置在所述第二橫梁處。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由于第一支撐桿向下傾斜、第二橫梁水平設置,當第一安裝部帶動第一安裝桿欲沿第一支撐桿滑動時,即載物組件欲沿第一支撐桿斜向上或者斜向下滑動,水平設置的第二橫梁會阻止載物組件向上或向下運動,當第二安裝部帶動第二安裝桿欲沿第二橫梁滑動時,即載物組件欲沿第二橫梁水平滑動,向下傾斜設置的第一支撐桿會阻止載物組件水平移動,從而防止載物組件發生滑動,增加了載物組件的穩固性。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第一安裝桿通過第一安裝部與所述第一支撐件可拆卸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安裝桿通過第二安裝部與所述第二支撐件連接可拆卸固定連接。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便于載物組件的安裝和拆卸,從而可以根據需要將載物組件安裝在不同位置來調整航拍設備的位置。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第一安裝部包括第一卡和件、固設在所述第一安裝桿上的第一本體,所述第一卡和件和所述第一本體形成與第一支撐件相適配的腔體,所述第一卡和件設置有第一卡邊,所述第一本體設置有第二卡邊,所述第一卡邊和所述第二卡邊分別設置有若干相互適配的內螺紋孔,所述內螺紋孔處設置有若干與所述內螺紋孔相互配合的螺栓。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將第一支撐件夾緊在第一卡和件和第一本體之間后將螺栓旋入內螺紋孔內,從而以簡單的結構實現第一安裝桿與第一支撐件的可拆卸固定連接。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第二安裝部包括第二卡和件、固設在所述第二安裝桿上的第二本體,所述第二卡和件和所述第二本體形成與第二支撐件相適配的腔體,所述第二卡和件設置有第三卡邊,所述第二本體設置有第四卡邊,所述第三卡邊和所述第三卡邊分別設置有若干相互適配的內螺紋孔,所述內螺紋孔處設置有若干與所述內螺紋孔相互配合的螺栓。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將第二支撐件夾緊在第二卡和件和第二本體之間后將螺栓旋入內螺紋孔內,從而以簡單的結構實現第二安裝桿與第二支撐件的可拆卸固定連接。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第二本體設置有若干凹槽。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凹槽的側壁在第二本體上起到加強筋的效果,從而在增加第二本體強度的同時減少了第二本體自身的重量,進去降低了能耗。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將航拍設備安裝在載物件上使得航拍設備設置在無人機起落架的一側并與無人機起落架之間存在一定距離,從而不會干擾航拍設備的拍攝;結構簡單從而降低了成本以及自身重量,進而減少了能耗;根據需要將載物組件安裝在不同位置來調整航拍設備的位置。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的A部放大圖;
圖3為圖1中的B部放大圖。
附圖標記:1、第一橫桿;2、第二橫桿;31、第一橫梁;32、第一支撐桿;41、第二橫梁;42、第二支撐桿;51、第一安裝桿;52、連接桿;53、第二安裝桿;54、載物桿;55、載物件;61、第一卡和件;62、第一卡邊;63、第一本體;64、第二卡邊;65、第一內螺紋孔;66、第一螺栓;71、第二卡和件;72、第三卡邊;73、第二本體;74、第四卡邊;75、第二內螺紋孔;76、第二螺栓;77、凹槽。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一:一種無人機起落架,如圖1-3所示,包括第一橫桿1、第二橫桿2、載物組件以及連接第一橫桿1和第二橫桿2的第一支撐件和第二支撐件,第一支撐件包括水平設置的第一橫梁31和兩個固定連接在第一橫梁31兩端的第一支撐桿32,兩個第一支撐桿32分別向下傾斜并固定在第一橫桿1和第二橫桿2上,第二支撐件包括水平設置的第二橫梁41和兩個固定連接在第二橫梁41兩端的第二支撐桿42,兩個第二支撐桿42分別向下傾斜并固定在第一橫桿1和第二橫桿2上,載物組件包括依次首尾相連的第一安裝桿51、連接桿52和與第一安裝桿51相互平行的第二安裝桿53,連接桿52從第一安裝桿51處向第二安裝桿53傾斜,第一安裝桿51遠離連接桿52的一端連接有載物桿54,載物桿54遠離第一安裝桿51的一端連接有用于安裝航拍設備的載物件55,將航拍設備安裝在載物件55上使得航拍設備設置在無人機起落架的一側并與無人機起落架之間存在一定距離,從而不會干擾航拍設備的拍攝,第一安裝桿51通過第一安裝部與第一支撐桿32連接,第二安裝桿53通過第二安裝部與第二橫梁41連接,當第一安裝部帶動第一安裝桿51欲沿第一支撐桿32滑動時,即載物組件欲沿第一支撐桿32斜向上或者斜向下滑動,水平設置的第二橫梁41會阻止載物組件向上或向下運動,當第二安裝部帶動第二安裝桿53欲沿第二橫梁41滑動時,即載物組件欲沿第二橫梁41水平滑動,向下傾斜設置的第一支撐桿6會阻止載物組件水平移動,第一安裝部包括第一卡和件61、固設在第一安裝桿51上的第一本體63,第一支撐桿32夾緊在第一卡和件61和第一本體63之間,第二安裝部包括第二卡和件71、固設在第二安裝桿53上的第二本體73,第二橫梁41夾緊在第二卡和件71和第二本體73之間,第一卡和件61設置有第一卡邊62,第一本體63設置有第二卡邊64,第二卡和件71設置有第三卡邊72,第二本體73設置有第四卡邊74,第一卡邊62和第二卡邊64分別設置有若干相互適配的第一內螺紋孔65,第一內螺紋孔65處設置有若干與第一內螺紋孔65相互配合的第一螺栓66,第三卡邊72和第四卡邊74分別設置有若干相互適配的第二內螺紋孔75,第二內螺紋孔75處設置有若干與第二內螺紋孔75相互配合的第二螺栓76,第二本體73設置有若干凹槽77,凹槽77的側壁在第二本體73上起到加強筋的效果,從而在增加第二本體73強度的同時減少了第二本體73自身的重量。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屬于本實用新型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