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地球衛星或其他深空探測飛行器領域,具體是一種小型分體式可存活深空撞擊器。
背景技術:
隨著空間技術的發展與進步,深空探測的手段由最初的飛越探測發展到環繞、著陸、巡視、采樣等多方式組合探測,實現環繞到著陸、表面到內部的跨越,正在向立體探測、內部深度探測方向發展。
撞擊探測是實現內部探測的高效手段,具有結構簡單可靠、集成度高、配置靈活的特點,消耗較少資源即可侵徹到天體內部。
撞擊侵徹過程探測器受到高過載沖擊,內部電子設備面臨損壞的風險,采用小型分體式設計,可以提高侵徹深度,降低電子設備的沖擊載荷,有利于實現深空高速撞擊后的生存。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針對深空高速撞擊探測任務的特點,提供了一種小型分體式可存活深空撞擊器,確保探測器能夠以一定精度撞擊目標,侵徹到內部并存活下來開展探測活動。
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小型分體式可存活深空撞擊器,包括過連接線纜連接的前體和后體,所述前體與后體在撞擊前聯結為一體,撞擊后分離;所述前體包括前體本體、頭罩、氣瓶、導航敏感器和推進器,所述頭罩安裝在前體本體的頂端,內部安裝有所述導航敏感器,所述氣瓶安裝在前體本體的內部,所述推進器安裝在前體本體的內側壁上;所述后體包括后體本體、氣囊、電子模塊、緩沖模塊,所述緩沖模塊安裝在后體本體內,構成后體本體的結構支撐,所述氣囊安裝在緩沖模塊的外圍,所述電子模塊安裝在后體本體頂部,通過灌封形成整體模塊。
優選地,所述前體本體內還安裝有傳感器,傳感器通過連接線纜與電子模塊相連,進行信息交互。
優選地,所述前體本體上端開口處設有分離面。
優選地,所述緩沖模塊由兩種緩沖材料組合疊加而成。
優選地,所述電子模塊采用整體封裝形式。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可以滿足侵徹到目標內部并存活,同時通過可控飛行可實現精確撞擊,整個深空撞擊器設計緊湊、穩定性好,適應未來深空可存活撞擊探測的需求。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種小型分體式可存活深空撞擊器的分離狀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種小型分體式可存活深空撞擊器的結構爆炸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種小型分體式可存活深空撞擊器的飛行狀態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種小型分體式可存活深空撞擊器的發射狀態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種小型分體式可存活深空撞擊器的發射狀態剖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以下實施例將有助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進一步理解本發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發明。應當指出的是,對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如圖1-圖5所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小型分體式可存活深空撞擊器,包括過連接線纜3連接的前體1和后體2,所述前體與后體在撞擊前聯結為一體,撞擊后分離;所述前體1包括前體本體13、頭罩11、氣瓶14、導航敏感器12和推進器15,所述頭罩11安裝在前體本體13的頂端,內部安裝有所述導航敏感器12,所述氣瓶14安裝在前體本體13的內部,所述推進器15安裝在前體本體13的內側壁上;所述后體2包括后體本體23、氣囊24、電子模塊21、緩沖模塊25,所述緩沖模塊25安裝在后體本體23內,構成后體本體23的結構支撐,所述氣囊24安裝在緩沖模塊25的外圍,進入飛行狀態后氣囊充氣展開成球冠型,所述電子模塊21安裝在后體本體23頂部,通過灌封形成整體模塊。
所述前體本體13內還安裝有傳感器16,傳感器16通過連接線纜3與電子模塊21相連,進行信息交互。
所述前體本體13上端開口處設有分離面4。
所述緩沖模塊由兩種緩沖材料組合疊加而成。
所述電子模塊21采用整體封裝形式。
其中,所述氣囊飛行狀態下充氣展開呈球冠型,包絡尺寸:長70cm,前體3直徑Φ10cm,后體1直徑Φ20cm,最大直徑Φ60cm;發射狀態下氣囊收攏在后體本體周圍,包絡尺寸:長70cm,最大直徑25cm。
本具體實施為同時滿足撞擊侵徹并存活的要求,采用分體式設計,在撞擊器撞擊后前體與后體分離,后體通過緩沖模塊降低電子模塊受到的過載沖擊,利用展開狀態的氣囊阻止后體進入撞擊坑內部,同時提供鋪設太陽電池片所需的面積;前體依靠慣性侵徹到土壤內部,通過傳感器開展內部探測,獲取數據。
以上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進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發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權利要求的范圍內做出各種變形或修改,這并不影響本發明的實質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