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阻力減少型船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摩擦阻力減少型船舶,尤其是涉及利用了空氣潤滑法的摩擦阻力減少型船舶。
【背景技術】
[0002]作為船舶的阻力減少方法,已知有空氣潤滑法。例如,日本專利第5022346號公報(專利文獻I)中公開了一種船身摩擦阻力減少裝置。該船身摩擦阻力減少裝置產生氣泡而在船底形成氣泡膜,由此來減少航行的船身的摩擦阻力。該船身摩擦阻力減少裝置具備空氣腔室、多個空氣噴出孔、海水箱、供給管。空氣腔室設置在船身內部的船底。多個空氣噴出孔在成為空氣腔室的底部的所述船底排列設置而形成。海水箱以包覆空氣腔室的方式設置在船身內部的船底。供給管使從空氣供給源供給的空氣朝向多個空氣噴出孔流動。供給管貫通海水箱,并與空氣腔室連接。
[0003]在空氣潤滑法中,船底優選由氣泡大致同樣地覆蓋。為此,優選從在船底沿船寬方向排列的多個孔的全部大致相同地吹出空氣而生成氣泡。然而,例如,在上述的專利文獻I的技術中,從空氣腔室的上表面側利用供給管供給空氣,從空氣腔室的底面側的多個孔吹出空氣。這種情況下,空氣容易從供給管的緊下方的孔中吹出。其結果是,難以從多個孔的全部大致相同地吹出空氣。在從設于船底的多個孔吹出空氣時,希望一種能夠從這多個孔大致相同地吹出空氣而生成氣泡的技術。需求一種能夠利用氣泡大致同樣地覆蓋船底的技術。
[0004]作為關聯的技術,在日本專利第4959667號公報(專利文獻2)中公開了一種船身摩擦阻力減少裝置。該船身摩擦阻力減少裝置產生氣泡而在船底形成氣泡膜,由此減少航行的船身的摩擦阻力。該船身摩擦阻力減少裝置具備空氣腔室、空氣噴出孔、擴散板。空氣腔室設置在船身內部的船底,且形成有空氣供給口。多個空氣噴出孔在成為空氣腔室的底部的船底排列設置而形成。擴散板設置在空氣腔室的內部,并夾設在空氣供給口與多個空氣噴出孔之間。擴散板以至少包含與空氣供給口面對的供給口面對區域和與多個空氣噴出孔的位于排列方向的兩端部的空氣噴出孔面對的一對噴出孔面對區域的方式形成。
[0005]在先技術文獻
[0006]專利文獻
[0007]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5022346號公報
[0008]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第4959667號公報
【發明內容】
[0009]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摩擦阻力減少型船舶,在從設于船底的多個孔吹出空氣時,能夠從這多個孔大致相同地吹出空氣而生成氣泡。而且,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利用氣泡大致同樣地覆蓋船底的摩擦阻力減少型船舶。
[0010]本發明的上述目的及除此以外的目的和利益通過以下的說明和附圖而能夠容易地確認。
[0011]本發明的摩擦阻力減少型船舶具備在船身的船底設置的空氣吹出部。空氣吹出部具備:供給空氣的送氣管;及容器部,在上表面連接送氣管,在底面具有吹出空氣的多個空氣吹出孔。容器部的內部尺寸的高度為40cm以上且200cm以下。
[0012]在上述的摩擦阻力減少型船舶中,優選的是,容器部的內部尺寸的橫向寬度及進深分別為1cm以上且400cm以下。
[0013]在上述的摩擦阻力減少型船舶中,優選的是,船底的距吃水線的深度為4m以上且25m以下。
[0014]在上述的摩擦阻力減少型船舶中,優選的是,容器部的除底面之外的側面及上表面由與船底相同的材料一體地構成。
[0015]在上述的摩擦阻力減少型船舶中,優選的是,空氣吹出部是空氣凹處。
[0016]在上述的摩擦阻力減少型船舶中,優選的是,送氣管為一根。
[0017]在上述的摩擦阻力減少型船舶中,優選的是,空氣吹出部還具備將在底面設置的進入用的開口部打開或關閉的蓋。
[0018]在上述的摩擦阻力減少型船舶中,優選的是,蓋具有多個空氣吹出孔的一部分。
[0019]在上述的摩擦阻力減少型船舶中,優選的是,空氣吹出部還具備進入室、第一蓋、第二蓋。進入室與容器部相鄰設置。第一蓋將在進入室的底面設置的進入用的第一開口部打開或關閉。第二蓋將在容器部與進入室之間設置的進入用的第二開口部打開或關閉。
[0020]通過本發明,在從設于船底的多個孔吹出空氣時,能夠從這多個孔大致相同地吹出空氣而生成氣泡。而且,利用氣泡能夠大致同樣地覆蓋船底。
【附圖說明】
[0021]圖1是示意性地表示實施方式的摩擦阻力減少型船舶的結構的側視圖。
[0022]圖2A是示意性地表示作為第一實施方式的空氣吹出部的空氣凹處的結構的仰視圖。
[0023]圖2B是示意性地表示作為第一實施方式的空氣吹出部的空氣凹處的結構的主視圖。
[0024]圖2C是示意性地表示作為第一實施方式的空氣吹出部的空氣凹處的結構的側視圖。
[0025]圖3是示意性地表示實施方式的蓋的結構的局部剖視圖。
[0026]圖4是表示來自設于容器部底面的多個空氣吹出孔的空氣吹出量的不均的標準偏差的坐標圖。
[0027]圖5是示意性地表示作為第一實施方式的空氣吹出部的空氣凹處的變形例的結構的立體圖。
[0028]圖6是示意性地表示作為第二實施方式的空氣吹出部的空氣凹處的結構的仰視圖。
[0029]圖7是表示設于船底的多個吹出孔的大小相同的情況下的從各吹出孔吹出的空氣流量的分布的坐標圖。
[0030]圖8是表示設于船底的多個吹出孔中的前方側的吹出孔相對大于后方側的吹出孔的情況下的從各吹出孔吹出的空氣流量的分布的坐標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1]以下,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摩擦阻力減少型船舶進行說明。
[0032](第一實施方式)
[0033]對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摩擦阻力減少型船舶的結構進行說明。圖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實施方式的摩擦阻力減少型船舶的結構的側視圖。摩擦阻力減少型船舶50具備船身20和設于船身20的空氣吹出裝置30。船身20具備船首21、船尾22、船底23、螺旋槳26、舵 27。
[0034]空氣吹出裝置30具備在船底23的船首21側部分設置的空氣供給空氣凹處51?53、壓縮機或鼓風機34。在航行時,壓縮機或鼓風機34向空氣供給空氣凹處51?53供給空氣。作為空氣吹出部的空氣供給空氣凹處51?53將被供給的空氣從空氣吹出口 31?33向水中吹出。利用由該空氣形成的氣泡來覆蓋船底23,從而減少船身20的摩擦阻力。空氣吹出口 31?33形成在空氣供給空氣凹處51?53的底板。空氣供給空氣凹處51?53的底板配置在與船底23的外板相同的面上。關于空氣供給空氣凹處51?53 (包括空氣吹出口 31?33)的詳情,在后文敘述。
[0035]摩擦阻力減少型船舶50也可以還具備設于船身20的空氣回收裝置40。
[0036]空氣回收裝置40具備在船底23的船尾22側部分設置的空氣回收腔室54?56和流路70。在此,空氣回收腔室54?56具有氣液分離功能。空氣回收腔室54?56的空氣回收口 41?43配置在比空氣吹出口 31?33靠船尾22側且比螺旋槳26靠船首21側的位置。空氣回收口 41?43形成于空氣回收腔室54?56的底板。空氣回收腔室54?56的底板配置在與船底23的外板相同的面上。空氣回收裝置40將空氣吹出裝置30吹出到水中的空氣從空氣回收口 41?43回收到空氣回收腔室54?56內而進行氣液分離。分離后的空氣經由流路70向大氣中放出,或者經由流路71以比大氣壓高的壓力狀態向壓縮機或鼓風機34供給。
[0037]接著,說明作為本實施方式的空氣吹出部的空氣供給空氣凹處51?53。在此,對作為空氣供給空氣凹處51?53的空氣凹處I進行說明。即,對作為空氣吹出部的空氣凹處I進行說明。圖2A?圖2C是示意性地表示作為本實施方式的空氣吹出部的空氣凹處的結構的仰視圖、主視圖、側視圖。空氣凹處I是收容空氣的房間。空氣凹處I具備送氣管4、容器部2、蓋3。
[0038]送氣管4將從壓縮機或鼓風機34供給的空氣向容器部2供給。所供給的空氣的壓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