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船舶船體及分段外板的舷外管等管路的結構開孔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三維曲面劃圓儀。
背景技術:
在船舶船體及分段外板的舷外管等管路的結構開孔中,對于斜板結構的開孔精度要求很高,且開完孔后與管子的安裝配合工藝要求也很高,但是一直以來沒有行之有效的劃孔工具和技術。之前的施工方法是紙皮放樣或者直接憑手感畫圓,即前者是指設計室通過設計軟件對斜板的管子裝配曲面套料出1:1比例的紙皮,然后施工人員將紙皮帶到現場覆蓋到斜板需開孔處進行劃孔的一種辦法,但是這種辦法要經過施工人員反饋,設計室進行套料放樣制作紙皮,再到現場使用,整個流程閉環基本要2-3天的時間。雖然劃孔比較準確,但是實施周期長、比較麻煩,對于船體分段大批量的斜板開孔而言就會費時費力,無法滿足施工進度,耽誤生產節點。后者是指施工人員對于小孔徑、輕重量、可以直接搬動的管子就按定位圖紙將管子搬抬到結構開孔的位置,然后工人用石筆或其它記號筆順著管子的外延進行劃孔。這種辦法雖然快速,但是畫出來的孔十分粗糙,誤差很大,難以燒焊和裝配或者焊縫成型差,難以達到焊接和裝配的工藝、報驗要求,時常需要返工,而且一旦結構開孔尺寸超差,可能出現無法拼接和補救,需要整塊結構換板的情況,給船廠造成巨大的損失。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三維曲面劃圓儀,能夠對船舶船體及分段外板進行快速、準確地劃孔畫線,提高管子裝配焊接工藝水平,增加施工效率,減少廢返成本。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三維曲面劃圓儀,其包括固定桿、中心桿、活動桿、第一連接組件和第二連接組件,所述中心桿與活動桿平行布置且垂直于所述固定桿,所述第一連接組件和第二連接組件分別連接在所述固定桿上,所述第一連接組件包括第一墊塊、第二墊塊和第三墊塊,所述第一墊塊的底部與第二墊塊的頂部配合并形成至少一個用于夾緊所述固定桿的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墊塊的底部與第三墊塊的頂部配合并形成至少一個用于夾緊所述中心桿的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連接組件包括第四墊塊、第五墊塊和導向管,所述第四墊塊的底部與第五墊塊的頂部配合并形成至少一個用于夾緊所述固定桿的第三固定孔,所述導向管連接在所述第五墊塊的底部且與所述活動桿滑動套接,所述中心桿設有尖端,所述活動桿在與所述尖端同向的端部上設有用于插入石筆的套頭。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方案,所述固定桿設有兩個且相互平行。
進一步,所述三維曲面劃圓儀還包括第三連接組件,所述第一連接組件連接在所述固定桿的一端,所述第三連接組件連接在所述固定桿的另一端,所述第二連接組件連接在所述第一連接組件和所述第三連接組件之間的固定桿上。
更進一步,所述第三連接組件包括第六墊塊和第七墊塊,所述第六墊塊的底部與第七墊塊的頂部配合并形成至少一個用于夾緊所述固定桿的第四固定孔。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方案,所述第一墊塊通過螺釘與所述第二墊塊緊固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方案,所述第三墊塊通過螺釘與所述第二墊塊緊固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方案,所述第四墊塊通過螺釘與所述第五墊塊緊固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方案,所述第六墊塊通過螺釘與所述第七墊塊緊固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方案,所述固定桿、中心桿、活動桿和套管均為鋼制件。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方案,所述第一墊塊、第二墊塊、第三墊塊、第四墊塊、第五墊塊、第六墊塊、第七墊塊均為塑料墊塊。
實施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三維曲面劃圓儀,與現有技術相比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其結構簡單,使用及攜帶方便,可針對船舶船體及分段外板準確、快速進行劃孔,從而達到開孔精度,進一步提高舷外管等管子的裝配和焊接精度以及工藝水平,減少后道工序的打磨工作量,縮短施工周期,每船節省了人力工時約3小時*8人,每船節約施工廢返費用約10萬元,為船企降低施工成本和提高施工效率,達到了預定的技術指標、經濟指標,并在船舶行業中具有很強的推廣性。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三維曲面劃圓儀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于圖1所示結構中A-A向的截面圖;
圖3是于圖1所示結構中B-B向的截面圖;
圖4是于圖1所示結構中C-C向的截面圖;
圖5是于圖1所示結構中D-D向的截面圖;
圖6是于圖1所示結構中E-E向的截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參見圖1至圖6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一種三維曲面劃圓儀,其包括固定桿1、中心桿2、活動桿3、第一連接組件4和第二連接組件5,所述中心桿2與活動桿3平行布置且垂直于所述固定桿1,所述第一連接組件4和第二連接組件5分別連接在所述固定桿1上,所述第一連接組件4包括第一墊塊41、第二墊塊42和第三墊塊43,所述第一墊塊41的底部與第二墊塊42的頂部配合并形成至少一個用于夾緊所述固定桿1的第一固定孔44,所述第二墊塊42的底部與第三墊塊43的頂部配合并形成至少一個用于夾緊所述中心桿2的第二固定孔45,所述第二連接組件5包括第四墊塊51、第五墊塊52和導向管53,所述第四墊塊51的底部與第五墊塊52的頂部配合并形成至少一個用于夾緊所述固定桿1的第三固定孔54,所述導向管53連接在所述第五墊塊52的底部且與所述活動桿3滑動套接,所述中心桿2設有尖端21,所述活動桿3在與所述尖端21同向的端部上設有用于插入石筆的套頭31。
使用本實施例在船舶船體及分段的斜板上劃孔時,首先,根據圖紙標示的劃孔半徑選取適當第二固定孔45,中心桿2即插入其中1個第二固定孔45,夾緊中心桿2;然后,根據現場斜板坡度和位置情況,調整如圖B-B所示的尖端21的長度,保證中心桿2尖端21能夠以預設管子的中心軸線與斜板的交點為支點自由旋轉一周;接著,給如圖C-C所示的活動桿3的套頭31插入具有尖頭的石筆,并在固定桿1上橫向滑移,分兩次以預設管子開口的近點和遠點為劃孔半徑,調整中心桿2尖端21和活動桿3尖頭(即石筆)的直線距離,然后將中心桿2沿著預設管子的中心軸線放置(如預設管子為水平狀態,即中心桿2也水平狀態),以中心桿2的尖端21為圓心,先在斜板上點出橢圓的2個近點和2個遠點;最后,以中心桿2的尖端21為圓心,以管子開口的近點半徑為初始半徑畫圓,活動桿3與導向管53間隙配合,活動桿3在導向管53中可以隨著斜板坡度的變化而自由伸縮,最終旋轉一周,畫出橢圓,同時通過肉眼檢驗橢圓軌跡穿過遠點,即為合格,如果有輕微偏差,可再畫一次予以校正。
由此可見,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簡單,使用及攜帶方便,可針對船舶船體及分段外板準確、快速進行劃孔,從而達到開孔精度,進一步提高舷外管等管子的裝配和焊接精度以及工藝水平,減少后道工序的打磨工作量,縮短施工周期,每船節省了人力工時約3小時*8人,每船節約施工廢返費用約10萬元,為船企降低施工成本和提高施工效率,達到了預定的技術指標、經濟指標,并在船舶行業中具有很強的推廣性。
本實施例中,為了提高本劃圓儀使用時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所述固定桿1設有兩個且相互平行,所述三維曲面劃圓儀還包括第三連接組件6,所述第一連接組件4連接在所述固定桿1的一端,所述第三連接組件6連接在所述固定桿1的另一端,所述第二連接組件5連接在所述第一連接組件4和所述第三連接組件6之間的固定桿1上。其中,所述第三連接組件6包括第六墊塊61和第七墊塊62,所述第六墊塊61的底部與第七墊塊62的頂部配合并形成至少一個用于夾緊所述固定桿1的第四固定孔63。需要說明的是,通過兩個相互平行的固定桿1的設置,能夠使中心桿2和活動桿3無論在固定狀態還是調整狀態下均保持平行布置且垂直于固定桿1,確保劃孔的準確性,同時方便裝置使用。同時,通過在固定桿1的另一端增設第三連接組件6,并結合第一連接組件4,使兩個固定桿1構成穩定的滑軌結構,進而使第二連接組件5能夠在固定桿1上穩定滑移。
本實施例中,為方便拆裝及使用,所述第一墊塊41通過螺釘與所述第二墊塊42緊固連接,所述第三墊塊43通過螺釘與所述第二墊塊42緊固連接,所述第四墊塊51通過螺釘與所述第五墊塊52緊固連接,所述第六墊塊61通過螺釘與所述第七墊塊62緊固連接。
本實施例中,所述固定桿1、中心桿2、活動桿3和套管均優選為鋼制件,以保證本劃圓儀的結構強度,延長使用壽命。
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墊塊41、第二墊塊42、第三墊塊43、第四墊塊51、第五墊塊52、第六墊塊61、第七墊塊62均優選為塑料墊塊,以提高各墊塊之間的夾緊力。
以上所揭露的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當然不能以此來限定本實用新型之權利范圍,因此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作的等同變化,仍屬本實用新型所涵蓋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