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機器人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遠程控制仿生形狀的水面機器人結構。
背景技術:
仿生機器人,是指模仿生物、從事生物特點工作的機器人。
目前仿生機器人在水中使用的時候導流前導流阻力大,因為不具備平衡尾舵,所以導致相對平穩性差,而且現有的仿生機器人上沒有設置掛載的支架平臺。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遠程控制仿生形狀的水面機器人結構,具備穩定效果好和擴展了掛載空間的優點,解決了現有的仿生機器人穩定效果差和不具備掛載支架平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遠程控制仿生形狀的水面機器人結構,包括仿生機器人本體,所述仿生機器人本體的右側設置有平衡尾舵,所述平衡尾舵左側的頂部和底部分別固定連接有尾部信息交互平臺和尾部掛載平臺,所述仿生機器人本體正表面的左側固定連接有機械臂支撐平臺,所述機械臂支撐平臺頂部和底部的后側均固定連接有側面平衡單體,所述側面平衡單體的底部固定連接有側面掛載傳動機構,所述機械臂支撐平臺的正表面固定連接有信息設備支撐平臺。
優選的,所述側面平衡單體的數量為兩個,且兩個側面平衡單體關于仿生機器人本體呈中心對稱設置。
優選的,所述側面平衡單體的頂部開設有通孔,且通孔與機械臂支撐平臺的一端配合使用。
優選的,所述尾部信息交互平臺和尾部掛載平臺的內側均通過固定件與仿生機器人本體右側的底部固定連接。
優選的,所述側面平衡單體的底部開設有圓弧槽,且圓弧槽與側面掛載傳動機構配合使用,所述側面掛載傳動機構的數量為兩個,且兩個側面掛載傳動機構關于仿生機器人本體呈中心對稱設置。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仿生機器人本體、平衡尾舵、信息交互平臺、尾部掛載平臺、機械臂支撐平臺、側面平衡單體、側面掛載傳動機構和信息設備支撐平臺,解決了現有的仿生機器人穩定效果差和不具備掛載支架平臺的問題,增加了穩定性,增強了適應惡劣海況的能力,增加了多支點的掛載區域,提高了該水面機器人的工作能力;2、本實用新型通過側面平衡單體上開設的通孔,使機械臂支撐平臺與側面平衡單體進行更好的對接,增加了對接時的穩定性,通過固定件的設置,使尾部信息交互平臺和尾部掛載平臺與仿生機器人本體連接的更加牢固,增加了尾部信息交互平臺和尾部掛載平臺使用時的穩定性,避免了尾部信息交互平臺和尾部掛載平臺在使用的時候與仿生機器人本體出現脫離的現象,通過圓弧槽的設置,起到便于安裝側面掛載傳動機構的作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的側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的仰視圖。
圖中:1仿生機器人本體、2平衡尾舵、3尾部信息交互平臺、4尾部掛載平臺、5機械臂支撐平臺、6側面平衡單體、7側面掛載傳動機構、8信息設備支撐平臺。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3,一種遠程控制仿生形狀的水面機器人結構,包括仿生機器人本體1,由于該仿生機器人本體1的整體結構構成了三角形,從而增加了該仿生機器人的穩定性,仿生機器人本體1的右側設置有平衡尾舵2,通過平衡尾舵2的設置,對仿生機器人本體1的平衡力進行增強,便于該仿生機器人在海面上可以更好的進行工作,平衡尾舵2左側的頂部和底部分別固定連接有尾部信息交互平臺3和尾部掛載平臺4,尾部信息交互平臺3和尾部掛載平臺4的內側均通過固定件與仿生機器人本體1右側的底部固定連接,通過固定件的設置,使尾部信息交互平臺3和尾部掛載平臺4與仿生機器人本體1連接的更加牢固,增加了尾部信息交互平臺3和尾部掛載平臺4使用時的穩定性,避免了尾部信息交互平臺3和尾部掛載平臺4在使用的時候與仿生機器人本體1出現脫離的現象,仿生機器人本體1正表面的左側固定連接有機械臂支撐平臺5,通過機械臂支撐平臺5、尾部掛載平臺4和信息設備支撐平臺8的設置,擴展了掛載的空間,便于使用者進行使用,機械臂支撐平臺5頂部和底部的后側均固定連接有側面平衡單體6,側面平衡單體6的數量為兩個,通過兩個側面平衡單體6的設置,使仿生機器人本體1使用時更加的穩定,且兩個側面平衡單體6關于仿生機器人本體1呈中心對稱設置,側面平衡單體6的頂部開設有通孔,通過側面平衡單體6上開設的通孔,使機械臂支撐平臺5與側面平衡單體6進行更好的對接,增加了對接時的穩定性,且通孔與機械臂支撐平臺5的一端配合使用,側面平衡單體6的底部開設有圓弧槽,通過圓弧槽的設置,起到便于安裝側面掛載傳動機構7的作用,且圓弧槽與側面掛載傳動機構7配合使用,側面掛載傳動機構7的數量為兩個,且兩個側面掛載傳動機構7關于仿生機器人本體1呈中心對稱設置,側面平衡單體6的底部固定連接有側面掛載傳動機構7,通過側面掛載傳動機構7的設置,起到便于該仿生機器人進行移動的作用,機械臂支撐平臺5的正表面固定連接有信息設備支撐平臺8。
使用時,通過平衡尾舵2的設置,對仿生機器人本體1的平衡力進行增強,便于該仿生機器人在海面上可以更好的進行工作,由于該仿生機器人本體1的整體結構構成了三角形,從而增加了該仿生機器人的穩定性,通過機械臂支撐平臺5、尾部掛載平臺4和信息設備支撐平臺8的設置,擴展了掛載的空間,便于使用者進行使用,通過側面掛載傳動機構7的設置,起到便于該仿生機器人進行移動的作用。
綜上所述:該一種遠程控制仿生形狀的水面機器人結構,通過設置仿生機器人本體1、平衡尾舵2、信息交互平臺3、尾部掛載平臺4、機械臂支撐平臺5、側面平衡單體6、側面掛載傳動機構7和信息設備支撐平臺8,解決了現有的仿生機器人穩定效果差和不具備掛載支架平臺的問題。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