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船艙清掃領域,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集中泵艙的掃艙系統。
背景技術:
為滿足Marpol公約對散裝液貨船卸貨殘留量要求,所有液貨船都配備有掃艙系統,一般在實驗條件下能夠滿足法規要求;但因船舶裝在狀況各異,貨主要求不同,船舶配備的掃艙系統往往不能實際工作需要,或者操作條件要求嚴苛,對現場操作人員要求高,掃艙時間長,殘留量超標等缺點。根據實際測量,3000載重噸左右船舶殘留總量可達3到4噸,大型船舶殘留量可達10噸以上,既污染海洋環境,也是很大的浪費。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集中泵艙的掃艙系統,其優點在于在卸載船舶上液態貨物時,減少船舶艙體內液體貨物殘留。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集中泵艙的掃艙系統,包括貨船內設有的若干儲貨艙體、伸入到每個儲貨艙體內的卸貨管線、將貨物運送出貨船的主喉管,靠近船尾處設有卸貨艙體,所述卸貨艙體內設有匯集各個儲貨艙體內貨物的液體泵,所述液體泵與卸貨管線連接,所述卸貨艙體內還設有輸送泵,所述輸送泵通過運輸管與主喉管連接。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液體泵將儲貨艙體內的液體貨物都匯集到卸貨艙體的內部,輸送泵將卸貨艙體內的液體貨物經過運輸管抽送到主喉管內,運輸管縮短了在進行卸貨過程中液體貨物的流經的距離,增設的輸送泵增強了卸貨動力的提供,在實現貨船上的卸貨工作時,減少了液體貨物在船艙管線中的殘留。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儲貨艙體的底面均設有儲液凹槽,所述卸貨管線伸入儲液凹槽內。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儲液凹槽低于儲貨艙體的底面,儲貨艙體內剩余的液體貨物剩余較少的時候,液體貨物會匯集到凹槽內部,卸貨管線伸入到儲液凹槽內完成卸貨工作,減少了液體貨物的殘留。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儲貨艙體內部的底面朝向儲液凹槽呈斜角內凹。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船舶在停靠或者行駛的狀態,可能會存在歪斜的現象,當船體發生歪斜后液體貨物會向一邊傾斜存儲,儲貨艙體內剩余較少時無法匯集到儲液凹槽內,導致儲貨艙體內的殘留量增多,儲貨艙體底面向儲液凹槽處呈斜角凹陷,便于液體貨物流入到儲液凹槽內部方便完成卸貨工作,減少儲貨艙體內的液體貨物的殘留。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卸貨管線的開口端部距離儲液凹槽的底面1mm至2mm。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卸貨的過程中,由于抽取液體貨物的需要,卸貨管線的端口與儲液凹槽不能完全抵觸,為了盡量的減少液體貨物的殘留,卸貨管線與儲液凹槽底面的距離越小越好。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卸貨艙體的底面設有卸貨凹槽,所述輸送泵設置在卸貨凹槽內。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卸貨凹槽便于液體貨物的匯集,將輸送泵放置在卸貨凹槽內,保證了輸送泵可以在卸貨艙體內的最低處,減少卸貨艙體內液體貨物的殘留。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卸貨艙體內部的底面朝向卸貨凹槽呈斜角內凹。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卸貨艙體底面向儲液凹槽處呈斜角凹陷,便于液體貨物流入到卸貨凹槽內部方便完成卸貨工作,減少卸貨艙體內的液體貨物的殘留。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輸送泵通過螺栓固定連接在卸貨艙體內。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螺栓固定連接的輸送泵便于安裝拆卸,方便了操作工人對輸送泵的檢查和維修。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卸貨管線均由不銹鋼制成。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艙體內裝的液體貨物可能存在一定的腐蝕性,不銹鋼有較強的耐腐蝕性,降低和減小了卸貨管線發生腐蝕損壞的現象,增強了卸貨管線的使用壽命。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卸貨管線內部均設有聚四氟乙烯層。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卸貨的過程中液體貨物會發生粘附在卸貨管線上的情況,聚四氟乙烯摩擦系數低,幾乎不與其他物質相溶,有效的避免了液體貨物粘附在卸貨管線內的情況,減小了液體貨物在卸貨管線內的殘留。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進行卸貨的工作過程中,減小了船艙內液體貨物的殘留量;
2、在進行卸貨的工作過程中,減小了卸貨管線內液體貨物的殘留量;
3、減小了卸貨管線發生俯視損壞的情況,增強了卸貨管線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為展現貨船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展現實施例一中集中泵艙的掃艙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展現貨船內部結構的俯視圖;
圖4為集中泵艙的掃艙系統的俯視圖;
圖5為圖4中A-A的剖視圖;
圖6為圖5中C的局部放大圖;
圖7為圖4中B-B的剖視圖;
圖8為展現現貨管線內聚四氟乙烯層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1、儲貨艙體;11、儲液凹槽;2、卸貨管線;21、聚四氟乙烯層;3、主喉管;4、卸貨艙體;41、液體泵;42、輸送泵;43、卸貨凹槽;5、螺栓;6、運輸管。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實施例一:一種集中泵艙的掃艙系統,如圖1和2所示,包括貨船內設有的若干儲貨艙體1、伸入到每個儲貨艙體1內的卸貨管線2、將貨物運送出貨船的主喉管3,卸貨管線2伸入到每個儲貨艙體1的內部,將液體貨物吸取出同一的運送到主喉管3內,然后通過主喉管3將液體貨物運送到船外,貨船在完成卸貨工作后,由于卸貨管線2太長以及卸貨泵的動力損耗,在卸貨管線2內部會有液體貨物殘留,此時就會造成了卸貨不完全的浪費。
如圖3所示,為了減小卸貨過程中造成的浪費,在靠近船尾處設有卸貨艙體4,在卸貨艙體4內設有匯集各個儲貨內貨物的液體泵41,液體泵41與卸貨管線2連接,在卸貨艙體4內還設有輸送泵42,輸送泵42通過運輸管6與主喉管3連接;在進行卸貨工作的過程中,液體泵41將儲貨艙體1內的液體貨物都匯集到卸貨艙體4的內部,然后再通過輸送泵42將卸貨艙體4內的液體貨物經過運輸管6抽送到主喉管3內,使用分段式卸貨方式提高了卸貨效率,輸送泵42通過運輸管6與主喉管3連接,縮短了卸貨過程中卸貨管線2與主喉管3之間直接連接的距離,從而縮短了在進行卸貨過程中液體貨物的流經的距離,增設的輸送泵42增強了卸貨動力的提供,通過液體泵41與輸送泵42提供雙重的卸貨動力,減少了卸貨過程中的動力消耗提高了卸貨的動力,增強了對卸貨管線2內的液體貨物的抽取,在實現貨船上的卸貨工作時,減少了液體貨物在船艙管線中的殘留。
如圖4和5所示,為了保證船艙內的液體貨物可以實現最大化的卸貨工作,儲貨艙體1的底面均設有儲液凹槽11,將卸貨管線2伸入儲液凹槽11內。儲液凹槽11低于儲貨艙體1的底面,在儲貨艙體1內部的液體貨物卸載的剩余量較少的時候,由于液體貨物會匯集到凹槽內部,將卸貨管線2伸入到儲液凹槽11內完成卸貨工作時,可以提高卸貨量減少了液體貨物的殘留。
在卸貨的過程中,由于抽取液體貨物的需要,卸貨管線2的端口與儲液凹槽11不能完全抵觸,為了盡量的減少液體貨物的殘留,將卸貨管線2的開口端部距離儲液凹槽11的底面的高度為1mm至2mm,卸貨管線2距離儲液凹槽11的底面越低就會提高對儲貨艙體1內部的卸貨量,所以卸貨管線2與儲液凹槽11底面的距離越小越好,從而達到減小船艙內的液體貨物的殘留量的目的。
船舶在停靠或者行駛的狀態,可能會存在歪斜的現象,當船體發生歪斜后液體貨物會向一邊傾斜存儲,此時儲貨艙體1內剩余較少時無法匯集到儲液凹槽11內,從而導致儲貨艙體1內的殘留量增多的情況;為了進一步有效的減小液體貨物在儲貨艙體1內的殘留量,將儲貨艙體1內部的底面設置成朝向儲液凹槽11呈斜角內凹的形狀,因此可以便于液體貨物流入到儲液凹槽11內部方便完成卸貨工作,減少儲貨艙體1內的液體貨物的殘留。
實施例二:一種集中泵艙的掃艙系統,與實施例一不同之處在于,如圖5所示,為了保證船艙內達到最大的卸貨量,減少液體貨物的殘留,為了減小卸貨艙體4內的液體貨物的殘留量,在卸貨艙體4的底面設有卸貨凹槽43,將輸送泵42設置在卸貨凹槽43內,卸貨凹槽43便于液體貨物的匯集,輸送泵42放置在卸貨凹槽43內,保證了輸送泵42可以在卸貨艙體4內的最低處,減少卸貨艙體4內液體貨物的殘留。
為了進一步減小液體貨物的殘留量,避免船舶傾斜導致液體貨物偏向卸貨艙體4的一側,將卸貨艙體4內部的底面也設置成朝向卸貨凹槽43呈斜角內凹的形狀, 便于液體貨物流入到卸貨凹槽43內部方便完成卸貨工作,減少卸貨艙體4內的液體貨物的殘留。
實施例三:一種集中泵艙的掃艙系統,與實施例一不同之處在于,如圖5和6所示,輸送泵42做為整個卸貨過程中的重要的動力提高之一,輸送泵42在使用一段時間后需要進行維護工作,或者當輸送泵42發生損壞的情況,在對輸送泵42進行維護或者更換的過程中,為了方便操作工人實現對輸送泵42快速的拆裝工作,使用螺栓5將輸送泵42固定連接在卸貨艙體4內,螺栓5的拆卸連接方便操作工人的快速拆卸工作,同時使用螺栓5實現輸送泵42與卸貨艙體4的固定連接,也有效的保證了船舶在航行的過程中產生的顛簸不會造成輸送泵42的位置發生偏移的情況。
如圖7所示,在保證船舶內液體貨物殘留量較少的情況時,首先需要保證卸貨工作可以順利的進行,卸貨管道是完成卸貨工作的基礎,艙體內裝的液體貨物可能存在一定的腐蝕性,為了避免和減小液體貨物造成的卸貨管線2出現損壞的情況,使用不銹鋼為原材料來制造卸貨管線2,不銹鋼有較強的耐腐蝕性,降低和減小了卸貨管線2發生腐蝕損壞的現象,增強了卸貨管線2的使用壽命。
在卸貨的過程中液體貨物會發生粘附在卸貨管線2上的情況,粘附在卸貨管線2上的液體貨物也增加了貨物的殘留量,為了減小卸貨管線2上粘附液體貨物的情況,在卸貨管線2內部均設有聚四氟乙烯層21,聚四氟乙烯摩擦系數低,幾乎不與其他物質相溶,有效的避免了液體貨物粘附在卸貨管線2內的情況,減小了液體貨物在卸貨管線2內的殘留。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