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水面滑行船,特別是涉及一種自帶水翼的水面滑行船。
背景技術:
人們通過在船體底部加裝固定水翼來提高船只的航行速度,在高速航行時,借助水翼支撐在水體當中,可減小水體對船體的阻力。
現有的水翼通常是直接固定安裝在船體上與船體形成固定的一體結構,根據水翼結構的不同,大體可以分為全浸式π型水翼結構和半浸式V型水翼結構,由于現有的兩種水翼結構在航行都需要浸入到水體當中,通過航速控制來調整水翼升力,抬升船體離開水面并保持距離水面一定的高度,當航速太快則水翼抬升到接近水面時,半浸式V型水翼結構會失穩傾覆無法船行,全浸式π型水翼結構一旦遇到風浪,水翼受浪涌撞擊之后會直接將沖擊力傳遞給船體,導致船體和水翼一起震動、顛簸,船體滑行不平穩。因此,現有的水翼船由于水翼與船身為剛性連接一體化結構無法消納水面波浪對水翼沖擊力,造成船體在高速水面滑行時并不平穩,適航性差。為使水翼船能平穩航行,控制船體保持適當航速限制了其高速性能的發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航行平穩的水面滑行船,其克服了背景技術所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水面滑行船,包括船身、呈陣列式均勻布置在船身四個端部的四個水翼,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分別對應四個水翼設置的四個支架,所述支架以船身長度方向作為轉軸方向轉動鉸接在船身上,水翼頂部固定連接在支架上,水翼底部延伸到船身下方,還包括分別對應四個支架設置的四個彈性件,所述彈性件對所述支架施加彈性作用力以使所述支架和水翼具有朝向第一方向旋轉的趨勢;高速航行時,所述水翼受到的浮力克服所述彈性件的彈性作用力以使所述支架和水翼朝第二方向旋轉,并且,所述水翼在水面上滑行從而將所述船身整體撐離水面。
水翼在水面上滑行時受波浪影響所產生的上下運動通過鉸鏈轉換成水平方向往復運動。水翼和支架固定連接成一個整體,而支架以船身長度方向作為轉軸方向轉動鉸接在船身上,船體在極限高速下航行時,船身離開水面,僅水翼在水面上滑行,阻力小,滑行速度快。而且,當水翼受到浪涌撞擊時,水翼可自行跟隨波浪高低變化產生上下自由運動,支架和水翼可通過鉸連相對船身產生轉動,使彈性件產生伸縮變形吸收掉因浪峰對支架和水翼產生的向上升力的能量,在浪谷時彈性件恢復形變釋被放壓縮能量,從而減小船身因波浪造成的上下起伏震動,使船身在高速滑行時更加平穩,為船體發揮極限航行速度創造有利條件。
一較佳實施例之中:所述支架包括連接在一起的橫向部分和豎向部分,橫向部分外端向外伸出船身并與水翼連接,彈性件連接豎向部分上端。
一較佳實施例之中:所述支架還包括轉軸,轉軸連接在橫向部分和豎向部分之間,轉軸與船身鉸接。
一較佳實施例之中:所述支架還包括加強桿,加強桿傾斜設置,加強桿兩端分別連接橫向部分和豎向部分。
一較佳實施例之中:船身上設有固定架,彈性件連接在固定架和支架之間。
一較佳實施例之中:固定架數量是兩個,一固定架設置在船身前端的二支架中間,另一固定架設置在船身后端的二支架中間。
一較佳實施例之中:所述水翼包括連接板、由連接板的底端朝向船身內側延伸形成的滑行板、由滑行板的內端朝向船身內側斜向上延伸形成的平衡板,高速航行時,連接板大體豎直設置,滑行板大體水平設置。平衡板朝向船身內側斜向上延伸,有助于高速滑行時保持船身穩定。
一較佳實施例之中:水翼是由長條的板件一體彎折成型,連接板和滑行板之間通過圓弧倒角過渡連接。連接板和滑行板之間通過圓弧倒角過渡連接,可有效減小應力,提高水翼強度。
一較佳實施例之中:所述滑行板的寬度大于連接板和平衡板的寬度。滑行板具有較大的寬度,與水面接觸面積大,能有效提高浮力,滑行更平穩;當撞擊水浪時,滑行板能夠減小船身的下降距離。
一較佳實施例之中:所述滑行板的底部設有升力板,升力板的寬度大于滑行板的寬度。升力板可以提高升力,增加上浮的壓強。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繪示了本實用新型一種水面滑行船在高速滑行時的立體示意圖。
圖2繪示了圖1所示一種水面滑行船在高速滑行時的主視示意圖。
圖3繪示了本實用新型一種水面滑行船在靜止狀態下的主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照圖1、圖2和圖3,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水面滑行船,包括船身10、呈陣列式均勻布置在船身四個端部的四個水翼20、分別對應四個水翼設置的四個支架30、分別對應四個支架設置的四個彈性件40。所述支架30以船身長度方向作為轉軸方向轉動鉸接在船身10上,水翼20頂部固定連接在支架30上,彈性件40連接支架30,所述彈性件40對所述支架30施加彈性作用力以使所述支架30和水翼20具有朝向第一方向旋轉的趨勢,最終,使水翼20的底端抵靠在船身10的底面上(如圖3所示)。高速航行時,所述水翼20受到的浮力可克服所述彈性件40的彈性作用力以使所述支架30和水翼20朝第二方向旋轉,并且,所述水翼20在水面上滑行從而將所述船身10整體撐離水面(如圖1和圖2所示)。
所述彈性件40、支架30、水翼20連接在一起,高速航行時,水體對水翼20的浮力可以克服彈性件40的作用力,并且水翼20在水面上滑行,船身10離開水面,而當支架30、水翼20的受力發生變化時,所述彈性件40可以吸收、釋放水浪瞬間的沖力,從而使船高速航行時平穩。
所述支架30包括連接在一起的橫向部分32和豎向部分34,橫向部分32外端向外伸出船身10并與水翼20連接,彈性件40連接豎向部分34上端。支架30還包括轉軸36,轉軸36連接在橫向部分和豎向部分之間,轉軸36沿縱向設置,轉軸36與船身10鉸接。優選地,所述支架30還可以包括加強桿,加強桿傾斜設置,加強桿兩端分別連接橫向部分32和豎向部分34,從而提高支架的強度。在高速航行時,水翼20將船身10撐離水面,橫向部分32大體水平設置,豎向部分34大體豎直設置。
所述船身10上設有固定架12,彈性件40連接在固定架40和支架30之間。具體地,固定架12數量是兩個,一固定架12設置在船身前端的二支架中間,另一固定架設置在船身后端的二支架中間。
水翼20是由長條的板件一體彎折成型。所述水翼20包括連接板22、由連接板的底端朝向船身內側延伸形成的滑行板24、由滑行板的內端朝向船身內側斜向上延伸形成的平衡板26。高速航行時,滑行板24大體水平設置并支撐在水面上,連接板22和滑行板24大體垂直。優選地,連接板22和滑行板24之間通過圓弧倒角過渡連接,所述滑行板24的寬度大于連接板和平衡板的寬度。或者,還可以在滑行板24的底部設置升力板,升力板的寬度大于滑行板的寬度,從而提高水翼滑行時的浮力。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的范圍,即依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及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實用新型涵蓋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