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救生防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救生衣。
背景技術:
救生衣又稱救生背心,是一種救護生命的服裝,設計類似背心,采用浮力材料或可充氣的材料,反光材料等制作而成。穿在身上具有足夠浮力,使落水者頭部能露出水面,廣泛應用于乘船、水上游玩、學習游泳、漂流、垂釣等穿著起救生防護作用。例如,為了保證嬰兒游泳的安全,嬰幼兒在游泳的過程中一般會穿上救生衣,且嬰幼兒進行大幅度的運動的過程中救生衣不會從身上掉落,從而更能夠保證嬰兒在進行游泳時的安全。
中國專利文獻CN205273817U公開了一種救生衣,包括救生衣體,救生衣體內填充有浮力材料,救生衣體由衣后襟、兩衣前襟圍成,兩衣前襟設置于衣后襟的前部的相對兩側,兩衣前襟相互靠近的一側通過第一插扣連接,該衣前襟遠離第一插扣的一側通過一調節帶連接于衣后襟上,該調節帶上設有用于調節該調節帶長度的調節扣;該多個第一插扣沿救生衣體的長度方向間隔排列;衣前襟與衣后襟的的底部均設有用于穿接外部皮帶的多個褲耳,該多個褲耳沿救生衣體的寬度方向間隔排列。
然而,上述救生衣穿在身上之后,兩側前胸部靠近時形成的縫隙可能會對穿戴者的下巴造成傷害。特別是對于嬰幼兒而言,由于嬰幼兒的皮膚嬌嫩,上述會對嬰兒的下巴位置的皮膚造成傷害。
技術實現要素:
因此,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救生衣中兩側前胸部靠近時形成的縫隙會對穿戴者的下巴造成傷害的缺陷。
為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救生衣,包括救生衣本體,所述救生衣本體具有領口,以及一一對應地連接設置于所述領口兩側的兩個前胸部,所述救生衣還包括保護墊,其一端連接設置于任意一個所述前胸部靠近所述領口的內側面上,且所述保護墊穿過所述領口后覆蓋于兩個所述前胸部的連接處。
作為優選,所述保護墊包括連接設置的墊主體和連接臂,所述連接臂遠離所述墊主體的一端連接設置于任意一個所述前胸部朝向穿戴空間一側面上,所述墊主體穿過所述領口后布置于兩個所述前胸部的連接處。
作為優選,所述救生衣還包括兩組定位組件,一一對應地分布于兩個所述前胸部連接處的兩側,每組所述定位組件包括設置于所述保護墊朝向所述前胸部一側面上的第一定位元件,以及設置于所述前胸部外表面上的第二定位元件,且所述第一定位元件和所述第二定位元件可拆卸連接。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定位元件和所述第二定位元件是相互作用的魔術貼元件;或者,所述第一定位元件和所述第二定位元件是相互作用的按扣元件;或者,所述第一定位元件和所述第二定位元件是相互作用的磁性元件。
作為優選,所述救生衣還包括固定組件,所述固定組件包括與任一個所述前胸部靠近所述連接處一側連接設置的固定臂,與另一個所述前胸部靠近所述連接處一側連接設置的第一固定元件,以及與所述固定臂自由端連接并與所述第一固定元件可拆卸連接的第二固定元件。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固定元件和所述第二固定元件是相互作用的魔術貼元件;或者,所述第一固定元件和所述第二固定元件是相互作用的按扣元件;或者,所述第一固定元件和所述第二固定元件是相互作用的磁性元件。
作為優選,所述救生衣本體還包括后背部,一一對應地連接設置于各所述前胸部和所述后背部之間的連接部,以及一一對應地連接于個所述前胸部和所述后背部之間的肩部,且在所述后背部、各所述前胸部和所述連接部之間形成胳膊通道,在所述后背部、各所述前胸部和各所述肩部之間形成所述領口。
作為優選,所述后背部和各所述前胸部均包括具有容納空間的主體元件和設置于所述容納空間的充氣元件。
作為優選,所述充氣元件可拆卸地設置于所述容納空間中。
作為優選,所述主體元件包括首尾連接設置的第一成形層和第二成形層,所述第一成形層和所述第二成形層之間形成容納空間;所述充氣元件包括首尾連接設置的第一充氣層和第二充氣層,所述第一充氣層和所述第二充氣層之間形成充氣腔。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具有如下優點: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救生衣,包括救生衣本體和保護墊,保護墊穿過所述領口后覆蓋于兩個所述前胸部的連接處,因此保護墊能夠覆蓋兩側前胸部靠近時形成的縫隙,從而避免縫隙會對穿戴者的下巴造成傷害,尤其是避免各個各個所述前胸部的連接縫給嬰兒的下巴位置的皮膚造成傷害。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救生衣,所述保護墊包括連接設置的墊主體和連接臂,且墊主體兩側前胸部靠近時形成的縫隙,從而進一步避免縫隙會對穿戴者的下巴造成傷害,尤其是避免各個各個所述前胸部的連接縫給嬰兒的下巴位置的皮膚造成傷害。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救生衣,還包括兩個定位組件,各個所述定位組件分別包括第一定位元件和第二定位元件,各所述第一定位元件對稱地設置于所述墊主體,各所述第二定位元件對稱地設置于各個所述前胸部,從而使得所述墊主體保持在重疊于各個所述前胸部的連接縫位置。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救生衣,包括具有容納空間的主體元件和設置于所述容納空間的充氣元件,即使用充氣元件替代傳統的諸如海綿機構,這樣不僅能夠增加所述救生衣的浮力,而且能夠提供良好的緩沖能力,以在嬰兒穿著所述帶有下巴墊的救生衣碰觸到其他比較硬的物體時避免嬰兒受到傷害。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救生衣,各部分結構涉及合理,布局科學,因此,救生衣的材料成本和制造成本都有可以得到有效地控制和監控,從而,可以提高救生衣的性價比;該救生衣沒有涉及到復雜的工藝和精密的構件,而且所述救生衣的原材料來源廣泛且低價,能夠有效地滿足市場的需求,因此,所述救生衣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和空間。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提供的救生衣處于一種狀態時的立體示意圖;
圖2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提供的救生衣處于另一種狀態時的立體示意圖;
圖3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提供的救生衣的局部剖視示意圖;
圖4是圖3的局部位置的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圖1、圖2、圖3和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救生衣,包括救生衣本體10、一個保護墊20、兩個定位組件30和固定組件40。其中:
所述救生衣本體10包括一個后背部11、兩個前胸部12、兩個可變形的連接部13以及兩個肩部14,各個所述連接部13的兩側分別連接于所述后背部11的一側和各個所述前胸部12的連接側,各個所述前胸部12的自由側得以固定在一起,各個所述肩部14的兩端分別連接于所述后背部11的上部和各個所述前胸部12的上部,以在所述后背部11、各個所述前胸部12、各個所述連接部13和各個所述肩部14之間形成一個穿戴空間15,在所述后背部11、所述前胸部12和所述連接部13之間形成一個胳膊通道16,在所述后背部11、各個所述前胸部12和各個所述肩部14之間形成一個領口17,所述領口17在所述穿戴空間15的上部連通所述穿戴空間15,各個所述胳膊通道16分別在所述穿戴空間15的兩側連通所述穿戴空間15。各個所述連接部13能夠使所述穿戴空間15的尺寸隨著嬰兒的體型改變,也就是說,不同身材的嬰兒都能夠使用同一個規格的所述救生衣10,以有利于擴大所述救生衣10的使用范圍。
所述保護墊20包括一個柔性的墊主體22以及一個連接臂21,其中所述連接臂21的一個端部一體地延伸于所述墊主體22,所述連接臂21的另一個端部選擇性地設置于任意一個所述前胸部12,并且所述連接臂22的該端部位于所述穿戴空間15內。各個所述定位組件30分別包括相互作用的一個第一定位元件31以及一個第二定位元件32,各個所述第一定位元件31對稱地設置于所述墊主體22的背面的兩側,各個所述第二定位元件32對稱地設置于各個所述前胸部12,其中各個所述第一定位元件31分別可分離地定位于各個所述第二定位元件32,以使所述保護墊20的所述墊主體22重疊在所述領口17位置,并且所述墊主體22同時對應于各個所述前胸部12的連接縫,以避免各個所述前胸部12形成的連接縫對嬰兒的下巴位置的皮膚造成傷害,從而確保所述帶有下巴墊的救生衣在被使用時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一個例子中,所述第一定位元件31和所述第二定位元件32是相互作用的魔術貼元件。在又一個例子中,所述第一定位元件31和所述第二定位元件32是相互作用的按扣元件。在又一個例子中,所述第一定位元件31和所述第二定位元件32是相互作用的磁性元件。
所述固定組件40包括一個固定臂41、一個第一固定元件42以及一個第二固定元件43,所述固定臂41的連接端設置于一個所述前胸部12的自由側,所述第一固定元件42設置于另一個所述前胸部12的自由側,所述第二固定元件43設置于所述固定臂41的自由端,其中所述第二固定元件43可分離地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元件42,以使各個所述前胸部12的自由側得以固定在一起,從而將所述救生衣10穿戴在嬰兒的身上。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固定元件42和所述第二固定元件43也可以是相互作用的磁性元件、魔術貼元件和按扣元件。優選地,所述第一固定元件42和所述第二固定元件43為按扣元件,以在所述第一固定元件42和所述第二固定元件43的連接機構不會受到水的影響,從而確保所述救生衣10的使用安全。
如圖3和圖4,所述后背部11和各個所述前胸部12分被包括一個主體元件121以及一個充氣元件122,所述主體元件121具有一個容納空間1211,所述充氣元件122設置于所述主體元件121的所述容納空間1211。優選地,所述充氣元件122可拆卸地設置于所述主體元件121的所述容納空間1211。
所述主體元件121包括一個第一成形層1212以及一個第二成形層1213,所述第一成形層1212和所述第二成形層1213相互重疊地設置,以在所述第一成形層1212和所述第二成形層1213之間形成所述容納空間1211,所述充氣元件122包括一個第一充氣層1221以及一個第二充氣層1222,所述第一充氣層1221和所述第二充氣層1222相互重疊地設置,以在所述第一充氣層1221和所述第二充氣層1222之間形成一個充氣腔1223,其中所述充氣腔1223被預先充入氣體后,再使所述充氣元件122設置于所述容納空間121。當然,也可以將所述充氣元件122放入所述容納空間121后,通過連通于所述充氣腔1223的一個充氣閥向所述充氣腔1223內充入氣體。
顯然,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所作的舉例,而并非對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由此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實用新型創造的保護范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