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生活用品與應急救生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多功能救生腰帶。
背景技術:
意外落水對于不會游泳的人是致命性的,而現在人們日常使用的救生裝置多為救生圈和救生衣,兩者的體積都較大,隨身攜帶困難,即使是水性較好的人在意外落水后也可能有溺水的風險,所以需要一種方便攜帶體積小的救生設備;此外,因救人不當造成的溺水死亡事件在意外落水死亡中占有較大一部分;除了溺水救援,在諸如樓房失火、地震、野外探險等突發的緊急情況下,無論是自救還是救人,如果備有一條救生繩,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救援效果又能避免悲劇的發生,但人們通常也沒有隨身攜帶救生繩的習慣,針對這種情況市面上出現了一些具有救生功能的腰帶,但現有的救生腰帶往往只具備救生繩或救生圈單一的功能,而且救生繩式腰帶拆解時需耗費大量時間,不利于應急救生時使用,收納式的救生腰帶雖然解決了拆分方便的問題,但要保證繩子的長度、強度,腰帶的容納腔必須有充足的空間,但這樣做出來的腰帶體積龐大已不具常規腰帶的形狀和規格,失去常規腰帶的使用性,不美觀也不利于佩戴。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一種方便攜帶,操作簡單,反應迅速,實用性強,救生繩與救生圈功能相結合的多功能救生腰帶。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多功能救生腰帶,包括腰帶內層與腰帶外層,所述腰帶外層在腰帶內層外側,所述腰帶內層包括氣囊和至少一個充氣裝置,所述腰帶外層包括主體及腰帶鎖扣;所述氣囊與充氣裝置連接,所述充氣裝置與所述腰帶鎖扣連接,所述充氣裝置上帶有觸發繩;所述腰帶外層的主體是編織繩通過特定的編織方式編織而成的帶狀長條,所述編織繩的中部繞在所述腰帶鎖扣上形成中心繩,編織繩的一個端頭至中心繩段為第一端線,編織繩的另一個端頭至中心繩段為第二端線,第一端線與第二端線的長度一致;腰帶外層的主體是由第一端線與第二端線作為端部進行編織的。
所述充氣裝置包括充氣筒、密封蓋、觸發繩、電路板、開關、電池、控制器和觸發器,所述充氣筒為圓柱形且充氣筒的頂部設置有密封蓋,所述觸發繩與設置于密封蓋上部;所述充氣筒內設置有電路板,所述電路板的上表面設置有開關、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所述電路板的下表面設置有電池、控制器和觸發器;在所述電路板的下表面和所述充氣筒之間設置有氣體發生劑;在所述充氣筒底部設置有充氣孔。
第一端線與第二端線布置的所述的特定方式為:第一端線的始端彎曲形成第一環,第二端線的始端彎曲形成第二環,第二環由上至下穿過第一環并位于中心繩的下方,第一端線后一個第一環由下至上穿過第二環并位于中心繩的上方,第二端線后一個第二環再由上至下穿過第一環并位于中心繩的下方;第一端線與第二端線由中心繩的一端向中心繩的另一端依次通過所述方式布置形成腰帶外層,第一、第二端線的端頭打結插入編織好的腰帶外層內。
所述充氣裝置內所述的電路板、開關、電池、控制器和觸發器均涂覆防水膠。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帶有觸發繩的充氣裝置使得在水中使用時無需按鈕等復雜程序,自動完成膨脹過程;
(2)在岸上無水情況下,本實用新型不會誤啟動;
(3)拉開密封蓋后,電池才會供電,延長了產品壽命;
(4)用力拉扯觸發繩后才能使救生腰帶起作用,利用人在緊急情況時的下意識動作;
(5)腰帶外層結構簡單、編制方便,在腰帶變為救生圈后將腰帶的兩個端頭從腰帶外層抽出以相反的方向拉動,就可以快速的形成一根較長的救生繩索,拆解速度快,拆解方便,能夠及時的起到應急救生的作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充氣裝置關閉時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充氣裝置打開時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腰帶外層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腰帶外層編織過程的簡圖;
其中,1-氣囊,2-編織繩,3-腰帶鎖扣,4-充氣裝置,5-觸發繩,6-腰帶外層,7-充氣筒,8-密封蓋,9-電路板,10-開關,11-第一電極,12-第二電極,13-電池,14-控制器,15-觸發器,16-氣體發生劑,17-充氣孔,18-中心繩,19-第一端線,20-第二端線,21-第一環,22-第二環。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是以兩個充氣裝置4為例進行說明,充氣裝置4與氣囊緊密配合,具體實現時,根據實際應用中的需要設定充氣裝置4的數量,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對此不做限制。
一種多功能救生腰帶,如圖1所示,包括:包括腰帶內層與腰帶外層6,所述腰帶外層6在腰帶內層外側,所述腰帶內層包括氣囊1和兩個充氣裝置4,所述腰帶外層6包括本體及腰帶鎖扣3,所述腰帶外層6的主體是編織繩2通過特定的編織方式編織而成的帶狀長條,所述腰帶內層的氣囊1與充氣裝置4連接,所述充氣裝置4與所述腰帶鎖扣3連接,所述充氣裝置4上帶有觸發繩5。
所述充氣裝置4包括充氣筒7、密封蓋8、觸發繩5、電路板9、開關10、電池13、控制器14和觸發器15,所述充氣筒7為圓柱形且充氣筒7的頂部設置有密封蓋8,所述觸發繩5與設置于密封蓋8上部;所述充氣筒7內設置有電路板9,所述電路板9的上表面設置有開關10、第一電極11和第二電極12;所述電路板9的下表面設置有電池13、控制器14和觸發器15;在所述電路板9的下表面和所述充氣筒7之間設置有氣體發生劑16;在所述充氣筒7底部設置有充氣孔17。
為了提高觸發繩的彈性,提高打開充氣裝置4的成功率,觸發繩5具體為:彈性繩。
為了提高安全性,電路板9、開關10、電池13、控制器14和觸發器15表面上涂覆有防水膠。
為了滿足實際應用中的多種需要,電池13具體為:鋰電池、氧化銀電池、充電電池或蓄電池等,具體電池不限類型。
其中,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對控制器14、觸發器15、第一電極11和第二電極12的型號不做限制,只要能滿足相應的功能即可,具體實現時,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對此不做限制。
下面結合圖2和圖3,詳細的描述一種救生腰帶的工作原理和工作過程,詳見下文描述:
參見圖2,實際應用時,將腰帶鎖扣3打開,穿戴在身上后再鎖緊腰帶鎖扣3。密封蓋8關閉,阻止水進入;開關10不導通,電池13不耗電。
參見圖3,通過觸發繩5將密封蓋8打開,開關10彈起并導通,電池13供電;當充氣裝置4沒有進水時,第一電極11和第二電極12不導通,控制器14判斷無水,并持續進行判斷,直至斷電;當充氣裝置4進水后,第一電極11和第二電極12導通,控制器14判斷有水,傳輸控制信號至觸發器25,觸發器15點燃氣體發生劑16,通過充氣孔17向氣囊1充氣。
如圖4-5所示,所述腰帶外層的編織方式為:編織繩2的中部繞在腰帶鎖扣3上形成中心繩18,編織繩2的一個端頭至中心繩18段為第一端線19,編織繩2的另一個端頭至中心繩18段為第二端線20,第一端線19與第二端線20的長度一致;第一端線19與第二端線20通過特定方式布置:第一端線19的始端彎曲形成第一環21,第二端線20的始端彎曲形成第二環22,第二環22由上至下穿過第一環21并位于中心繩18的下方,第一端線19后一個第一環21由下至上穿過第二環22并位于中心繩18的上方,第二端線20后一個第二環22再由上至下穿過第一環21并位于中心繩18的下方;第一端線19與第二端線20由中心繩18的一端向中心繩18的另一端依次通過所述方式布置形成腰帶外層6,第一端線19、第二端線20的端頭打結插入腰帶外層6內。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多功能救生腰帶可作腰帶使用,當遇到緊急狀態時,通過設置有充氣裝置4使得在水中使用時無需按鈕等復雜程序,自動完成膨脹過程;在岸上無水情況下,裝備不會誤啟動;拉動觸發繩5拉開密封蓋8后,電池13才會供電,延長了產品壽命;用力拉扯后才能使救生腰帶起作用,利用人在緊急情況時的下意識動作,無需記住啟動開關位置或操作流程;同時使用者感覺舒適且不脫落。在腰帶變為救生圈后,拉出第一端線19與第二端線20的端頭,解開第一端線19與第二端線20端頭的結,再拉住第一端線19與第二端線20的端頭以相反的方向兩邊拉,就可以將中心繩上的第一端線19與第二端線20解開,以快速的形成一根較長的救生繩索,起到緊急救生的作用,只需將第一端線19與第二端線20以相反的方向拉動就可以拆解開,拆解速度快,拆解方便,通過第一端線19連續形成的第一環21與第二端線20連續形成的第二環22相互打結的形式布置,使得編織方便,快速。
上述雖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但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所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明白,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領域技術人員不需要付出創造性勞動即可做出的各種修改或變形仍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