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船舶通風領域,具體為一種船用通風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船只為了更好地減小在行駛中的阻力,往往采取在船體底部設置氣腔并在氣腔注入空氣,從而減少船體底面與水之間的接觸面積,以降低船體航行時的摩擦阻力,節省燃料并有效提高推進效率。或者改變船底形狀,如改成V型,但是氣腔中的空氣會泄露,導致無法產生明顯的減阻效果,此外,船底改成V型影響船只前進的速度。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船用通風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船用通風裝置,包括船身、船龍骨,所述的船身每個側面包括兩個導流裝置,導流裝置位于船身兩側對稱的位置,所述的導流裝置上端位置高于水位,下端位置高于船龍骨,所述的導流裝置尾部上設有通風槽,所述的通風槽暴露于外界,所述的導流裝置能夠回收至接收倉。
優選的,所述的導流裝置表面呈弧形。
優選的,所述的導流裝置橫截面為三角形或扇形。
優選的,所述的導流裝置垂直于水面。
優選的,所述的通風槽連接壓縮空氣泵。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船用通風裝置將壓縮空氣通過導流裝置噴射出來,使船體與水減小接觸阻力,進而可以在短時間內提速,導流設備不使用時為了不增大阻力,可以收到接收倉中,結構簡單便于操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正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圖3為導流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船身,2、船龍骨,3、導流裝置,4、水位,5、通風槽,6、接收倉。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3,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船用通風裝置,包括船身1、船龍骨2,船身1每個側面包括兩個導流裝置3,導流裝置3位于船身1兩側對稱的位置,導流裝置3上端位置高于水位4,下端位置高于船龍骨2,導流裝置3尾部上設有通風槽5,通風槽5暴露于外界,導流裝置3能夠回收至接收倉6。
導流裝置3表面呈弧形,導流裝置3橫截面為三角形或扇形,導流裝置3垂直于水面,通風槽5連接壓縮空氣泵。
實施例1:
將船放置于適合船行駛的水域,導流裝置3位于船身1,將導流裝置3從接收倉6中打開,并完全展開暴露于外界,導流裝置3表面為弧形,橫截面為三角形,導流裝置3垂直于水面,上端位置高于水位4,下端位置高于船龍骨2,導流裝置3尾部設有通風槽5,用于連接壓縮空氣泵,利用泵將壓縮空氣通過導流裝置3上的通風槽5噴出,減小船體與水流的接觸,減小阻力,有助于盡快提速。當船需要緩慢行駛時,將導流裝置3置于接收倉6中。
實施例2:
將船放置于適合船行駛的水域,導流裝置3位于船身1,將導流裝置3從接收倉6中打開,并完全展開暴露于外界,導流裝置3表面為弧形,橫截面為扇形,導流裝置3垂直于水面,上端位置高于水位4,下端位置高于船龍骨2,導流裝置3尾部設有通風槽5,用于連接壓縮空氣泵,利用泵將壓縮空氣通過導流裝置3上的通風槽5噴出,減小船體與水流的接觸,減小阻力,有助于盡快提速。當船需要緩慢行駛時,將導流裝置3置于接收倉6中。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改進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