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右利足人群使用的左驅動變速自行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自行車,尤其是提供一種適合右利足人群使用的左驅動變速自行車。本實用新型還涉及上述左驅動變速自行車的應用。
【背景技術】
[0002]自行車是一種普通又極為普及的個人機械用品,在世界上它的保有量和使用者均是數以億計。對自行車本身的改進自其誕生以來的二百多年里也從未間斷。隨著社會的發展,自行車作為運動器械、健身器材和娛樂工具的作用在不斷的提高,這也為自行車性能的提高進行極致化改造提供了動力。1940年,坎帕紐羅(Tul I1 Campagno I ο )推出的變速系統標志著競技自行車變速時代的開始。與單速自行車相比,有手動撥鏈器的變速自行車,對于提高騎行速度的作用十分顯著。這是一個能夠被騎車人明確感受到的“感知型”改進。這類改進在近半個世紀以來是罕見的了。還有一些改進,例如用高級優質陶瓷滾珠制造軸承,“板式輪”、“刀輪”,車架采用流線型管材,用碳纖維或鈦合金制造車架等等,這類改進,對降低自行車的騎行阻力,提高騎行速度的作用可以說是微乎其微,大多只能通過精細測試予以證明,此類改進可以稱之為“測試型改進”。雖然此類改進效果不很明顯,但自行車領域為此付出的科研投入巨大,經濟代價不菲。如果把自行車只作為個人日常交通工具使用,這些“測試型改進”都可以棄之不用。但是,作為極力追求提高騎行速度的自行車運動員和自行車愛好者們,對這類改進仍趨之若鴦。對這個群體而言,自行車的改進如果能將自己的騎行速度提高0.ls/km,都是天大的福音。因為在自行車競速賽中,0.1秒的差別可以是冠軍與第10名的差距!例如08年北京奧運會男子公路(245.4公里)自行車決賽第I至6名成績均為6小時23分49秒,其名次只能依靠終點線端的高速攝影畫面中的毫厘之差來確定。
[0003]現有技術中,自行車中的驅動裝置基本都是設置在右側,只有BMX自行車(單速)和供雙人及多人共同騎行的自行車有左驅裝置出現過。有人為左利足人設計過左驅單速自行車,但未見此類商品面世。部分街式BMX自行車將驅動設置于左側,同時在自行車右外側安裝踏筒,以供做技巧動作習慣于用右腿在前的騎行者使用,其目的是避免大鏈輪在做特定特技動作時被損壞。供雙人及多人共同騎行的自行車設置左驅裝置的同時,也設置了右驅裝置,目的是協調多個驅動裝置。如果有變速裝置,其變速裝置仍在右側。自行車中的驅動裝置設置在右側,這個狀況從1888年,英國考文垂市的約翰.k.斯塔利生產出第一輛現代自行車起就存在了,時間已經在百年以上。其最初的設計依據已經無從考證,但是,人們可能認為,驅動裝置應該設置在騎行人腿足優勢側車架上。因此,現在絕大多數自行車驅動裝置在右側,適應右利足人群使用,而對于左利足人群,又設計出驅動裝置在左側的自行車。從充分利用利足優勢以提高騎行速度角度考慮,這一觀點是一種誤解,自行車的驅動裝置設置在車架的人腿足優勢側對于充分發揮優勢側能力以提高車速是不利的。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改進現有技術的缺陷,改變世人對于自行車結構設計的一個根本性技術偏見,提供一種在力量傳遞上更加合理,能夠充分發揮占人口多數的右利足者生理優勢的適合右利足人群使用的左驅動變速自行車。
[0005]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左驅動變速自行車的應用。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
[0007]—種適合右利足人群使用的左驅動變速自行車,其中:左驅動外變速自行車的安裝在中軸上的二級以上多級的大鏈輪設置在車架的左側,左曲柄與該大鏈輪固為一體;相應地,
[0008]安裝在后花鼓上的多級飛輪設置在車架的左后內側,
[0009]所述多級飛輪安裝在后花鼓的左側,與所述后花鼓之間的單向離合器的鎖死方向為左旋,滑動方向為右旋;對應地,
[0010]與所述二級以上多級的大鏈輪和/或多級飛輪對應的前和/或后撥鏈器設置在車架的左側;
[0011 ]所述車架左后尾端設有用于安裝后撥鏈裝置的結構;
[0012]變速自行車還有內變速自行車,內變速自行車是在后軸上設置后軸內變速器。作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適合右利足人群使用的左驅動內變速自行車,
[0013]安裝在中軸上的大鏈輪設置在車架的左側,
[0014]后軸內變速器的鏈輪位于內變速器的左端,與所述大鏈輪對應;
[0015]受后軸內變速器內的單向離合器控制鏈輪鎖死轉向為左旋,滑動轉向為右旋。
[0016]對于左驅動外變速自行車,為了適應后軸上的多級飛輪移到左側的情況,車架也有相應的變化。
[0017]本左驅動外變速自行車,其中的車架為一可供組裝左驅外變速自行車的車架,在車架左后尾端設有用于安裝后撥鏈裝置的結構。
[0018]所述車架左后尾端用于安裝后撥鏈裝置的所述結構可以為一后撥鏈器尾鉤,該后撥鏈器尾鉤上設有后撥鏈器連接孔,其為左旋螺孔,與之相配的后撥鏈器,通過所述后撥鏈尾鉤上的后撥鏈器連接孔定位在車架上。
[0019]設置于該車架左后尾端的所述后撥鏈器尾鉤,可以是與車架分體制造的分體部件,其上有與車架連接固定的固定孔,通過螺栓與車架組合成一體;或者是一體地形成在所述車架上。
[0020]所述后撥鏈器尾鉤上有后撥鏈器連接孔,作為分體部件,其上還有與車架連接固定的固定孔和定位孔。
[0021]所述車架左后尾端用于安裝后撥鏈裝置的結構也可以為一后撥鏈裝置定位孔。與之相配的使用后軸處固定的后撥鏈器設置在后軸左側,通過所述后撥鏈裝置定位孔定位在車架上。
[0022]所述定位孔可以設置在一后軸凹槽配片上,所述后軸凹槽配片上有后軸安裝凹槽,固定螺孔及定位螺孔,所述后軸凹槽配片通過固定螺孔固定在所述車架上;后軸凹槽配片上的固定螺孔及定位螺孔的螺紋均為右旋;
[0023]該后軸凹槽配片與所述車架可拆地組合成一體,在車架的對應處有螺孔與該固定螺孔和定位螺孔連通。
[0024]所述車架左后尾端用于安裝后撥鏈裝置的結構也可以為車架左后尾端后軸凹槽部外側的有螺孔的側面凹陷。
[0025]與之配合的后撥鏈器,包括基座構件,含有連桿組的可移動構件和鏈條導向構件,所述后撥鏈器中,所述基座構件上部與所述車架結合部位的形狀尺寸與所述車架左后尾端外側的凹陷形狀相匹配。
[0026]如果所述后撥鏈器中,所述基座構件由上部連接片和下部組成,上部連接片與下部可動地連接為一體,所述基座構件上部的所述結合部位設置在所述連接片的上部。
[0027]所述車架至少在左后尾端的后軸凹槽部位設有一側面凹陷,用于安裝后撥鏈裝置的所述結構;所述結構為:
[0028]—后撥鏈器尾鉤,安裝在車架左側的側面凹陷上,或者是,
[0029]—后撥鏈裝置定位孔,設置在一后軸凹槽配片上,該后軸凹槽配片安裝在所述車架上左側的所述側面凹陷上;后軸凹槽配片上設置固定螺孔,所述后軸凹槽配片通過固定螺絲固定在所述車架上;后軸凹槽配片上的固定螺孔及定位螺孔的螺紋均為右旋。
[0030]所述車架上的所述側面凹陷與分體組合式的后撥鏈器尾鉤或后撥鏈器上的基座構件的上部以及后軸凹槽配片均構成匹配結構。這樣,可以使得同一車架能夠適應多種形式的后撥鏈器的結合使用。
[0031]另外,為了能夠使得所述車架可以既適合本實用新型的左驅動外變速自行車,也能夠適合現有技術中的右驅動外變速自行車,所述車架的左后尾端和右后尾端的后軸凹槽部位均設有一側面凹陷,兩側面凹陷形狀尺寸對稱設置,
[0032]—后撥鏈器尾鉤或后撥鏈器上的基座構件的上部匹配地安裝在車架上一側的側面凹陷上固定,另一側面凹陷上固定一后軸凹槽配片,后軸凹槽配片上設置固定螺孔,所述后軸凹槽配片通過固定螺絲固定在所述車架上;后軸凹槽配片上的固定螺孔及定位螺孔的螺紋均為右旋;或者,
[0033]兩個后軸凹槽配片上設置固定螺孔,所述后軸凹槽配片通過固定螺絲固定在所述車架上;后軸凹槽配片上的固定螺孔及定位螺孔的螺紋均為右旋,兩個所述后軸凹槽配片安匹配地裝在所述車架主體上兩側的側面凹陷上。
[0034]S卩:可配置所述后撥鏈器尾鉤和/或后撥鏈器上的基座構件的上部和/或后軸凹槽配片結構相同且與的所述車架左右后尾端連接的結構例如側面凹陷是相同匹配的;所述后撥鏈器尾鉤和/或后撥鏈器上的基座構件的上部和/或后軸凹槽配片上的固定螺孔、定位螺孔和與后軸配合的后軸安裝凹槽相同且與車架上的固定螺孔、定位螺孔和與后軸配合的后軸安裝凹槽相同且與車架上的后軸安裝凹槽,固定螺孔及定位螺孔的的結構也是匹配的。
[0035]這樣,在一個車架上,左右后尾端都可以安裝后撥鏈器尾鉤或后撥鏈器上的基座構件的上部,也可以形成后撥鏈器定位孔,以適應兩種不同的后撥鏈器在車架一側的使用。
[0036]同時,可以使得一個車架對應一個后撥鏈器連接孔螺紋為左旋的后撥鏈器尾鉤、一個后撥鏈器連接孔螺紋為右旋的后撥鏈器尾鉤以及兩個相同的后軸凹槽配片,就可以適應左驅動外變速和右驅動外變速自行車連接各種類型后撥鏈器的使用。
[0037]例如,組裝左驅動自行車用一個后撥鏈器連接孔螺紋左旋的后撥鏈器尾鉤,組裝右驅動自行車用一個后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