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載具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嬰兒車。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科學技術的不斷提高,為人們提供越來越豐富的消費品,從而為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創造極其優異的物質條件。嬰兒車就是諸多消費品中的一種。對于家有小孩的父母而言,在攜帶小孩外出逛街或散步時,通常會用嬰兒車來代替手抱,以減輕大人的負擔。另外,嬰兒車還具有乘坐舒適、安全的優點,使得嬰兒車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
[0003]眾所周知,很多嬰兒車的前扶手都是可以拆卸的。當將小孩放入或抱離嬰兒車時,可將前扶手拆離于嬰兒車,以方便小孩進入或離開嬰兒車;當小孩乘坐于嬰兒車時,可將前扶手安裝于嬰兒車上,以保護嬰兒車上所乘坐的小孩。但是,現有的嬰兒車上供前扶手安裝的結構往往都是凸出來。如此,在前扶手拆離前扶手后,小孩很容易撞到前述的凸出結構,導致容易碰傷或刮傷小孩,導致安全隱患,無法滿足用戶使用的安全要求。
[0004]因此,急需要一種嬰兒車來克服上述存在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嬰兒車,該嬰兒車在拆離前扶手后能夠避免嬰兒車上供前扶手安裝的部位撞傷或刮傷小孩。
[0006]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嬰兒車,包括:
[0007]—架體;
[0008]至少一個側扶手,所述側扶手設于所述架體的側部,所述側扶手具有一第一基礎側面,所述第一基礎側面開設有一呈內凹結構的第一插接部;
[0009]一前扶手,所述前扶手沿左右方向布置,且所述前扶手的端部形成有一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二插接部可脫離的插接于所述第一插接部。
[0010]較佳地,所述側扶手具有一上端及一下端,所述第一基礎側面位于所述上端與所述下端之間,且所述第一基礎側面沿所述側扶手的長度方向延伸。
[0011]較佳地,所述前扶手的端部具有一第二基礎側面,所述第二基礎側面朝向所述第一插接部凸伸形成所述第二插接部;當所述第二插接部插接于所述第一插接部時,所述第二基礎側面與所述第一基礎側面齊平。
[0012]較佳地,所述架體設有一座管,所述座管沿前后方向布置,且所述側扶手的下端設于所述座管的前端。
[0013]較佳地,所述側扶手的上端呈向后彎曲的懸空設置。
[0014]較佳地,所述第一插接部為插接通槽,所述插接通槽的開口處凸伸有一阻擋凸部,以使所述插接通槽的內部寬度大于所述插接通槽之開口的寬度。
[0015]較佳地,所述第二插接部為形成于所述前扶手端部的插接凸部,所述插接凸部具有一插接凸條及一連接臂,所述連接臂連接于所述插接凸條與所述前扶手的端部之間,所述插接凸條插置于所述插接通槽,所述連接臂插置于所述插接通槽的開口,且所述阻擋凸部沿垂直所述插接凸條的方向阻擋于所述插接凸條。
[0016]較佳地,所述嬰兒車還包括一快拆操作件,所述前扶手的端部開設有一安裝凹槽,所述快拆操作件樞接于所述安裝凹槽內,且所述安裝凹槽的槽底開設有一通孔,所述快拆操作件的一端朝側扶手凸伸有一卡合凸塊,所述側扶手開設有一卡合凹槽,所述卡合凸塊貫穿所述通孔以卡合于所述卡合凹槽。
[0017]較佳地,所述嬰兒車還包括一第一彈性件,所述第一彈性件抵接于所述前扶手與所述快拆操作件之間,且所述第一彈性件恒驅使所述快拆操作件朝帶動所述卡合凸塊卡合于所述卡合凹槽的方向樞轉。
[0018]較佳地,所述嬰兒車還包括一頂篷架,所述頂篷架可脫離的連接于所述側扶手的上端。
[0019]較佳地,所述頂篷架設有一連接座,所述連接座具有一連接端,所述側扶手的上端開設有一連接凹槽,所述連接端呈可脫離的插置于所述連接凹槽。
[0020]較佳地,所述連接端的側壁形成有一卡合件,所述連接凹槽的側壁開設有一鎖合孔,所述卡合件呈可脫離的卡合于所述鎖合孔。
[0021]較佳地,所述鎖合孔沿垂直所述連接端插置于所述連接凹槽的方向布置,所述卡合件包含一彈性臂及一由所述彈性臂朝所述鎖合孔凸伸的卡合凸部,所述彈性臂恒驅使所述卡合凸部卡合于所述鎖合孔。
[0022]較佳地,所述嬰兒車還包括一座板、一小腿靠及一定位操作件,所述座板設于所述座管,所述小腿靠樞接于所述座板的前端,所述定位操作件活動設于所述小腿靠及所述座板中的一者,所述小腿靠及所述座板中的另一者設有至少一個定位部,所述定位部沿所述小腿靠的樞轉方向分布,所述定位操作件選擇性的卡合于任一所述定位部。
[0023]較佳地,所述定位操作件沿垂直所述小腿靠之樞轉中心線的方向滑動設于所述小腿靠,所述定位部設于所述座板;所述嬰兒車還包括一第二彈性件,所述第二彈性件抵接于所述定位操作件與所述小腿靠之間,且所述第二彈性件恒驅使所述定位操作件朝靠近所述座板的方向滑動;所述定位操作件靠近所述座板的一端形成有一卡合部,所述卡合部與所述定位部相互卡合配合;所述定位操作件遠離所述座板的一端形成一操作部,所述操作部向下彎曲且顯露于所述小腿靠的外部。
[0024]本實用新型的嬰兒車的所述側扶手的第一基礎側面開設有呈內凹結構的第一插接部,所述前扶手的端部形成有一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二插接部可脫離的插接于所述第一插接部。由于第一插接部呈內凹結構,將前扶手拆離后,側扶手無凸出的結構。如此,側扶手的側面平整,不會碰傷或刮傷小孩,以消除安全隱患,使得小孩在本實用新型的嬰兒車的乘坐、進入或離開更為安全,能夠更好的滿足用戶使用的安全要求。
【附圖說明】
[0025]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嬰兒車拆除后支撐腳后的組合立體示意圖。
[0026]圖2為在另一視角的示意圖。
[0027]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嬰兒車拆除后支撐腳后的主視圖。
[0028]圖4為圖1拆除頂篷架后的分解示意圖。
[0029]圖5為圖4中B部分的放大圖。
[0030]圖6為圖4中C部分的放大圖。
[0031]圖7為圖3中沿A-A線的部視圖。
[0032]圖8為圖7中D部分的放大圖。
[0033]圖9為本實用新型的嬰兒車的頂篷架拆離于側扶手的分解示意圖。
[0034]圖10為本實用新型的嬰兒車的頂篷架安裝于側扶手的全剖視圖。
[0035]圖11為圖10中E部分的放大圖。
[0036]圖12為本實用新型的嬰兒車的小腿靠拆離于座板的分解示意圖。
[0037]圖13為本實用新型的嬰兒車的小腿靠安裝于座板的全剖視圖。
[0038]圖14為圖13中F部分的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9]下面結合附圖和優選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
[0040]請參閱圖1至圖6,本實用新型的嬰兒車100包括一架體10、兩個側扶手30及一前扶手40。在本實施例中,架體10呈可展收的設置,架體10包括相互樞接的前支撐腳12及后支撐腳(圖中未示)。架體10的具體結構可以采用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所熟知的結構,故在此不再贅述。架體10左右兩側均設有一座管20a,且座管20a沿前后方向布置,具體地,座管20a設于前支撐腳12與后支撐腳兩者之間。在本實施例中,兩個側扶手30分別位于架體10的左右兩側,且由于兩個側扶手30在本實施例中是具有相同的結構,因此稱側扶手30來統一說明左右兩個側扶手30。詳細而言,側扶手30具有一上端36及一下端37,側扶手30的下端37固定設于同側的座管20a的前端,側扶手30的上端36呈向后彎曲的懸空設置,使得側扶手30的造型獨特,且更為美觀。本實用新型的嬰兒車100還包括一座板20b,座板20b設于兩座管20a,且座板20b位于兩座管20a之間,則座板20b與兩側的側扶手30共同形成一供小孩乘坐的承載空間11。
[0041]具體地,側扶手30具有一第一基礎側面35,第一基礎側面35開設有一呈內凹結構的第一插接部(圖中未標注)。本實施例是以第一基礎側面35為側扶手30面向承載空間11的側面為例,但在其它實施例中,第一基礎側面35也可以是側扶手30遠離承載空間11的側面。此外,第一基礎側面35位于上端36與下端37之間,且第一基礎側面35沿側扶手30的長度方向延伸。前扶手40沿左右方向布置,且前扶手40的端部形成有一第二插接部(圖中未標注),第二插接部可脫離的插接于第一插接部,即可實現前扶手40可拆卸的安裝于左右兩側的側扶手30之間。由于第一插接部呈內凹結構,將前扶手40拆離側扶手30后,側扶手30無凸出的結構。如此,側扶手30的側面平整,不會碰傷或刮傷小孩,使得小孩在本實用新型的嬰兒車100的乘坐、進入或離開更為安全,能夠更好的滿足用戶使用的安全要求。更具體地,如下:
[0042]請參閱圖4至圖6,前扶手40的端部具有一第二基礎側面45,第二基礎側面45朝向第一插接部凸伸形成第二插接部;當第二插接部插接于第一插接部時,第二基礎側面45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