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小車及其小車履帶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機器人搭建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機器人小車及其小車履帶板。
【背景技術】
[0002]在機器人小車的搭建相關技術領域,履帶是必不可少的,履帶必須配合履帶輪才能更好的展現其功能。由于市場上的機器人小車履帶通常是針對特定款式的產品,要想換用則效果不怎么好,重新購買則會產生浪費,調換使用的履帶拆卸也不方便。對于DIY市場而言,如果能夠將輪子和履帶根據需要拆卸,想延長就延長,那么對用戶而已是非常有利的。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機器人小車及其小車履帶板。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構造一種小車履帶板,包括帶板本體,所述帶板本體包括和履帶滾輪一側對應的傳動面;
[0005]所述傳動面上形成有用于和所述履帶滾輪配合的傳動齒條,以及形成于所述傳動齒條的縱向兩側邊以對所述履帶滾輪進行側向限位的第一抵擋部、第二抵擋部;
[0006]所述帶板本體的縱向兩相對端分別形成有可相互適配的第一鉸接部、第二鉸接部,以使得多個所述小車履帶板沿縱向排布后,一個所述小車履帶板的所述第一鉸接部與相鄰所述小車履帶板的所述第二鉸接部可相互鉸接,并使各所述小車履帶板的所述傳動齒條在縱向上依次排布。
[0007]優選地,所述第一抵擋部、第二抵擋部對稱設置在所述傳動齒條的縱向兩側邊。
[0008]優選地,所述第一抵擋部包括形成于所述傳動面上的兩個第一抵擋凸起,兩個所述第一抵擋凸起縱向間隔設置;
[0009]所述第二抵擋部包括形成于所述傳動面上的兩個第二抵擋凸起,兩個所述第二抵擋凸起縱向間隔設置。
[0010]優選地,兩個所述第一抵擋凸起分別鄰近所述傳動齒條的縱向兩端部,且兩個所述第一抵擋凸起之間設有貫穿所述帶板本體的第一連接孔;
[0011]兩個所述第二抵擋凸起分別鄰近所述傳動齒條的兩端部,且兩個所述第二抵擋凸起之間設有貫穿所述帶板本體的第二連接孔。
[0012]優選地,所述第一連接孔、第二連接孔對稱設置在所述傳動齒條的兩側,且中心距為16mm,所述第一連接孔、第二連接孔的直徑相同,且不小于4mm,或為4mm的整數倍。
[0013]優選地,所述第一抵擋部靠近所述傳動齒條一側設有用于導引所述履帶滾輪到所述傳動齒條上的第一引導部;
[0014]所述第二抵擋部靠近所述傳動齒條一側設有用于導引所述履帶滾輪到所述傳動齒條上的第二引導部。
[0015]優選地,所述第一鉸接部包括第一鉸接座,所述第一鉸接座位于所述帶板本體對應的縱向端面中部位置;
[0016]所述第二鉸接部包括兩個第二鉸接座,兩個所述第二鉸接座位于所述帶板本體對應的縱向端面橫向兩側位置,且所述第一鉸接座與所述第二鉸接座橫向錯位設置。
[0017]優選地,所述第一鉸接座上設有第一鉸接孔,所述第二鉸接座上設有第二鉸接孔,所述第二鉸接孔的直徑大于所述第一鉸接孔的直徑,所述第一鉸接孔的軸線與所述第二鉸接孔的軸線平行。
[0018]優選地,所述小車履帶板由軟膠或塑料材質形成,所述帶板本體還包括與所述傳動面相背的支撐面,所述支撐面上設有內凹于所述支撐面的表面的內凹部,所述內凹部橫向延伸至所述帶板本體的兩相對側。
[0019]本實用新型還構造一種機器人小車,包括履帶,所述履帶包括以上所述的小車履帶板。
[0020]實施本實用新型的機器人小車及其小車履帶板,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機器人小車的履帶由小車履帶板依次鉸接形成,進而使履帶的長度變得可以隨意調節,讓帶有履帶的機器人小車的自行組裝搭建變的非常方便,同時,傳動面上的傳動齒條能保證和履帶滾輪的很好配合,第一抵擋部和第二抵擋部限定了履帶滾輪的與履帶的配合區間,不會從履帶滾輪脫落,進一步提升了使用的穩定性。
【附圖說明】
[0021]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附圖中:
[0022]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機器人小車的部分履帶和履帶滾輪的組裝結構示意圖;
[0023]圖2是圖1中的小車履帶板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4]圖3是圖1中的小車履帶板的另一角度立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5]為了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現對照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0026]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一個優選實施例中的機器人小車包括履帶滾輪10和與履帶滾輪10配合的履帶20,履帶滾輪10轉動帶動履帶20傳輸。優選地,履帶20由多個小車履帶板21首尾相互鉸接連接形成柔性的環形履帶20,小車履帶板21由軟膠或塑料等材質形成,方便成型加工,同時減輕了整體的重量,也更加的環保。
[0027]在一些實施例中,小車履帶板21包括板狀的帶板本體211,帶板本體211包括和履帶滾輪10 —側對應的傳動面212和與傳動面212相背的支撐面213。在傳動面212上形成有用于和履帶滾輪10配合的傳動齒條2121,以及形成于傳動齒條2121的縱向兩側邊以對履帶滾輪10進行側向限位的第一抵擋部2122、第二抵擋部2123。
[0028]優選地,第一抵擋部2122、第二抵擋部2123對稱設置在傳動齒條2121的縱向兩側邊,第一抵擋部2122靠近傳動齒條2121 —側設有用于導引履帶滾輪10到傳動齒條2121上的第一引導部2124,第二抵擋部2123靠近傳動齒條2121—側設有用于導引履帶滾輪10到傳動齒條2121上的第二引導部2125。第一引導部2124和第二引導部2125可防止履帶滾輪10擺動跑偏,保證履帶20與履帶滾輪10的配合,避免履帶20脫落。
[0029]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抵擋部2122包括形成于傳動面212上的兩個第一抵擋凸起2126,兩個第一抵擋凸起2126縱向間隔設置。第二抵擋部2123包括形成于傳動面212上的兩個第二抵擋凸起2127,兩個第二抵擋凸起2127縱向間隔設置。間隔設置的兩個第一抵擋凸起2126和間隔設置的兩個第二抵擋凸起2127可減少小車履帶板21的用料,減輕重量。同時,通過設定與履帶滾輪10匹配的特定間距和高度,不影響對履帶滾輪10的正常抵擋功能。
[0030]進一步地,兩個第一抵擋凸起2126分別鄰近傳動齒條2121的縱向兩端部,且兩個第一抵擋凸起2126之間設有貫穿帶板本體211的第一連接孔2128。兩個第二抵擋凸起2127分別鄰近傳動齒條2121的兩端部,且兩個第二抵擋凸起2127之間設有貫穿帶板本體211的第二連接孔2129。第一連接孔2128和第二連接孔2129可以用來組裝其他的部件到小車履帶板21上,增加使用功能。
[0031]第一連接孔2128、第二連接孔2129對稱設置在傳動齒條2121的兩側,且中心距為16mm,優選地,第一連接孔2128、第二連接孔2129的直徑相同,且不小于4mm,或為4mm的整數倍,中心距的尺寸為4_的倍數,孔的大小尺寸也為4_的整數倍,方便與其他的對應尺寸的配套配件進行連接,減少了整體的零部件的數量。
[0032]進一步地,帶板本體211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