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童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童車,尤其涉及一種兩后輪之間的距離可以調整的童車。
【背景技術】
[0002]在現有技術中,童車有三輪車和兩輪車,通常三輪車的兩個后輪之間的距離是固定的,不能根據用戶的需要調整后輪之間的距離,將童車在三輪車和兩輪車之間轉換。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可以在三輪車和兩輪車之間轉換的童車。
[0004]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取如下技術方案:
[0005]一種童車,其包括前叉、設置于所述的前叉下的前輪、設置于所述的前叉上用于控制所述的前輪轉向的車把、后車架、設置于所述的后車架上的車座,所述的后支架的下端部分別可拆卸的連接有左后輪組件、右后輪組件,所述的左后輪組件包括一個與地面接觸的左滾輪,所述右后輪組件包括一個與地面接觸的右滾輪,所述的童車具有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當所述的童車處于第一工作位置下,所述的左滾輪與所述的右滾輪相隔一定距離;當所述的童車處于第二工作位置下所述的左滾輪與所述的右滾輪相緊鄰。
[0006]優選地,所述的后車架包括位于左右兩側的左后支架和右后支架,所述的左后輪組件與右后輪組件分別可拆卸地設置在所述的左后支架和右后支架上,所述的左滾輪通過一第一軸心線相轉動地設置在左后輪組件的左側邊或右側邊;所述的右滾輪通過一第二軸心線相轉動地設置在所述的右后輪組件的左側邊或右側邊,所述的第一軸心線與第二軸心線水平設置,當所述的童車處于第一工作位置下,所述的左滾輪位于所述的左后輪組件的左側邊,所述的右滾輪位于所述的右后輪組件的右側邊,所述的左滾輪與右滾輪分別設置在童車的兩側;當所述的童車處于第二工作位置下,所述的左滾輪位于所述的左后輪組件的右側邊,所述的右滾輪位于所述的右后輪組件的左側邊。
[0007]優選地,所述的左后輪組件還包括一左后輪桿、與所述左后輪桿相固定連接的左后輪蓋,所述的左滾輪安裝在所述的左后輪蓋上且相對左后輪蓋以第一軸心線轉動,所述的左后輪組件通過左后輪桿與所述的左后支架可拆卸地連接;所述的右后輪組件還包括一右后輪桿、與所述的右后輪桿相固定連接的右后輪蓋,所述的右滾輪安裝在所述的右后輪蓋上且相對右后輪蓋以第二軸心線轉動,所述的右后輪組件通過右后輪桿與所述的右后支架可拆卸地連接,當所述的童車處于第一工作位置下,所述的左后輪蓋與所述的右后輪蓋相靠近;當所述的童車處于第二工作位置下,所述的左后輪蓋與所述的右后輪蓋相遠離。
[0008]優選地,所述的右后輪桿與所述的右后支架分別通過一回彈鎖可拆卸地連接。
[0009]優選地,所述的第一軸心線與所述的第二軸心線大致位于同一直線上。
[0010]優選地,當所述的童車位于第一工作位置下,所述的左后輪蓋與所述的右后輪蓋相接觸,當所述的童車處于第二工作位置下,所述的左輥輪與所述的右滾輪相接觸。
[0011]優選地,所述的后車架還包括一座桿,所述的座桿的后端部與所述的左后支架、右后支架前端部相連接使所述的后車架呈Y形。
[0012]優選地,所述的車座設置在所述的座桿上,所述的車座在座桿的長度方向上具有多個安裝位置。
[0013]優選地,所述的座桿上沿長度方向設置有多個安裝孔,所述的車座的下方設置有一個或多個與所述的安裝孔相配合安裝桿,所述的安裝桿安插在所述的安裝孔內。
[0014]優選地,所述的座桿包括水平設置的水平部、從前向后逐漸向下傾斜的傾斜部,所述的安裝孔設置在座桿的傾斜部上。
[0015]由于以上技術方案的實施,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
[0016]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童車,可以根據用戶的需要變換兩側后輪之間的距離,使童車變為三輪車或兩輪車。且轉換過程方便,用戶只需要將兩側的后輪桿分別從兩側的后輪支架上拆下,然后分別轉動180°后將后輪桿安裝分別安裝在后輪支架上后,就能實現童車在三輪車和兩輪車之間的轉換。該童車的車座的位置也可以根據用戶的需要作出調整。
【附圖說明】
[0017]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的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18]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童車的第一種工作位置下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童車的第二種工作位置下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3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童車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0021]圖4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童車的側面結構示意圖,
[0022]其中:1、前叉;2、前輪;3、車把;41、左后支架;42、右后支架;43、座桿;51、左后輪組件;52、右后輪組件;511、左滾輪;521、右滾輪;512、左后輪蓋;522、右后輪蓋;513、左后輪桿;523、右后輪桿;6、車座;71、第一軸心線、72、第二軸心線。
【具體實施方式】
[0023]如圖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童車,其包括前叉1、設置于前叉I下的前輪2、設置于所述的前叉I上用于控制前輪2轉向的車把3、后車架,所述的后車架包括一座桿43,座桿43上設置有一車座6,所述的后車架還包括設置在左右兩側的左后支架41和右后支架42,所述的左后支架41和右后支架42的下端分別可拆卸地連接有左后輪組件51和右后輪組件52,所述的座桿43的后端部與所述的左后支架41、右后支架42前端部相連接使所述的后車架呈Y形。
[0024]所述的左后輪組件51包括一設置在左側邊或右側邊的用于與地面接觸的左滾輪511、與所述的左后支架41可拆卸地連接的左后輪桿513、與所述的左后輪桿513相固定連接的左后輪蓋512,所述的左滾輪511相對所述的左后輪蓋512通過第一軸心線71相轉動連接,所述的左后輪蓋512沿第一軸心線71向背離所述的左滾輪511的方向向一側突出,優選地,所述的左后輪蓋512大致呈一半球形;所述的右后輪組件52包括一設置在左側邊或右側邊的用于與地面接觸的右滾輪521、與所述的右后支架42可拆卸的連接的右后輪桿523、與所述的右后輪桿523相固定連接的右后輪蓋522,所述的右滾輪521相對所述的右后輪蓋522通過第二軸心線72相轉動連接,所述的右后輪蓋522沿第二軸心線72向背離所述的右滾輪521的方向向一側突出,優選地,所述的右后輪蓋522大致呈一半球形。所述的第一軸心線71與第二軸心線72水平設置,且第一軸心線71與第二軸心線72的大致位于同一直線上,分別為左滾輪511和右滾輪521的輪心。
[0025]所述的童車具有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如圖1所示,所述的童車處于第一工作位置,所述的左滾輪511位于所述的左后輪組件51的左側邊,所述的右滾輪521位于所述的右后輪組件52的右側邊,所述的左滾輪511與所述的右滾輪521相遠離,分別位于童車的兩側,所述的左后輪蓋512與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