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身和用于制造車身的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殼式結構的車身和一種用于制造車身的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現有技術公開了殼式結構(也稱為:板材薄殼結構)的不同的自承載式車身。殼式結構的特征是:車身的不同組成部分,諸如頂框、各個立柱或門檻,分別由一個上殼和一個下殼組合而成。在此,組合的上殼和下殼構成了一個封閉的、帶有空腔的型材。所述上殼和下殼也稱為外殼和內殼。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殼式結構的車身,該車身在制造和裝配經濟的同時工作可靠、堅固耐用并且是輕型構造的。此外,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制造車身的相應的方法。
[0004]上述目的通過獨立權利要求的特征得以實現。從屬權利要求分別涉及本發明的一些有益的設計方式。
[0005]由此,本發明通過一種殼式結構的車身得以實現。該車身包括一個沿著車輛橫向延伸的尾框。該尾框在后部在車寬上橫向延伸,例如在縱梁之間或在后立柱(C柱)之間。在所述尾框中通常整合有一個閉鎖配合件。尾蓋的閉鎖件卡鎖在這個閉鎖配合件中。此外,所述尾框通常還用于接合后保險杠。所述尾框由所謂的后襯板支撐(Stiltze-Heckverkleidung)和后襯板組合而成。所述后襯板支撐構造為內殼,所述后襯板構造為外殼。內殼和外殼如通常在車身的殼式結構中那樣構成一個封閉的空心型材。
[0006]根據本發明規定:后襯板支撐(即尾框的內殼)由一個中間部件和至少兩個側面部件組合而成。由此,根據本發明,后襯板支撐是至少三件式的。中間部件構造為用于尾蓋閉鎖件的閉鎖配合件。后襯板支撐的多件式結構設計可以實現:在閉鎖配合件的區域內,尾框僅僅由中間部件和后襯板組合而成。在閉鎖配合件的區域內在尾框內部不需要板材雙疊并且不需要其他的增強元件,諸如隔板。由于根據本發明設置了獨立的中間部件,所以能夠與兩個側面部件無關地這樣構造該中間部件,使得它對于作為閉鎖配合件的功能來說足夠穩定。多件式后襯板支撐的另一個優點是:各構件以及進而還有為此所需的工裝模具變得較小。中間部件可以與側面部件無關地設計和制造。因此,不僅中間部件的材料、材料厚度、而且還有幾何結構都可以根據對閉鎖配合件的要求進行設計。
[0007]優選規定:中間件由比兩個側面部件更厚的材料(特別是板厚/板強度更大的金屬板材)構成。通過后襯板支撐的按照本發明的多件式結構設計,可以只在中間部件內使用較厚/較強的板材。
[0008]此外優選規定:閉鎖配合件是成形在中間部件中的鎖止楔。該鎖止楔用于卡鎖尾蓋的閉鎖件。特別是在現有技術中通過板材雙疊對鎖止楔進行加強。這一點根據本發明已不再是必要的,因為中間部件可以通過相應的幾何結構或相應的材料與側面部件無關地設i+o
[0009]對于側面部件與中間部件之間的連接,具有兩個優選的變型方案:根據第一變型方案,中間部件可以與相應的側面部件搭接。因此可以對兩個部件進行粘合和/或鉚接和/或焊接。特別是在此實施點焊。根據第二變型方案,側面部件可以與中間部件對接地焊接在一起。對此也稱之為拼焊板(tailor welded blanks)。
[0010]特別優選規定:側面部件中的至少一個側面部件與所述中間部件搭接。由此便可以沿著y方向(車輛橫向)調節所述后襯板支撐的總長度。沿著y方向的這種可調節性能夠實現后襯板支撐在其側面端部處與車身的其他組成部分的合適的接合。特別是,側面部件的外側端部分別與車身的縱梁和/或行李艙和/或后立柱(例如C柱)相連接。后襯板支撐的這種兩側的固定接合只有在后襯板支撐的總長度在裝配車身時是可變的情況下才能夠實現。
[0011]中間部件優選由比側面部件更強/更厚的材料制成。因此中間部件趨向于比側面部件更重。所以優選規定:中間部件構造得盡可能地小。中間部件長度是沿著車輛橫向(y方向)確定/定義的。該中間部件長度特別是為最大50cm,優選最大40cm,特別優選最大30cmo
[0012]優選兩個側面部件和中間部件由變形加工的板材制成。
[0013]此外,本發明還包括一種用于制造車身的方法。在此,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首先提供后襯板支撐的部件。該后襯板支撐構成尾框的內殼。如已經說明的那樣,后襯板支撐包括一個中間部件和至少兩個側面部件。后襯板支撐的總長度是沿著車輛橫向(y方向)確定/定義的。在下一個步驟中,將兩個側面部件與中間部件相連接以及將兩個側面部件與車身的其他組成部分相連接。車身的這些其他組成部分特別是縱梁、行李艙或后立柱(例如C柱)。于是側面部件便分別以其內側端部固定在中間部件上。將側面部件的外側端部與車身的其他組成部分相連接。根據本發明,在將至少是最后那個側面部件與中間部件連接之前,對后襯板支撐的總長度進行調節。這樣便可以實現:側面部件能夠無間隙地或者具有所期望的間隙尺寸地與車身的其他組成部分固定連接。特別是規定:至少一個側面部件與中間部件搭接,使得能夠適當地實現總長度的這種可調節性。
[0014]在本發明車身的范圍內所介紹的設計方式和各從屬權利要求相應有益地適用于本發明的方法。
【附圖說明】
[0015]由下文的說明和附圖可得知本發明的其他一些細節、特征和優點。附圖中:
[0016]圖1為本發明車身的一個實施例;
[0017]圖2為本發明車身的實施例的尾框的第一視圖;
[0018]圖3為本發明車身的實施例的尾框的第二視圖;
[0019]圖4為在圖2中表示的視向IV視圖,和
[0020]圖5為在圖2中表示的視向V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下文借助圖1至5對車身1的一個實施例進行說明。
[0022]車身1包括至少一個后窗框2,該后窗框將兩個平行延伸的頂框3相互連接。在下部區域內,兩個門檻7平行地延伸。門檻7通過A柱4、B柱5和C柱6與頂框3連接。在后部區域內,一個尾框8與后窗框2平行地延伸。一個未示出的尾蓋將后窗框2與尾框8之間的區域封閉起來。與此相應地,尾蓋通過鉸鏈固定在后窗框2上。尾蓋中的一個閉鎖件卡鎖在尾框8上。
[0023]所標示的車輛橫向y定義為橫向于車輛縱向。尾框8沿著車輛橫向1延伸。
[0024]車身1構造為(金屬)板材薄殼結構。這意味著:各個部件(特別是后窗框2,頂框3,立柱4、5、6,門濫7和尾框8)分別由外殼和內殼組合而成。外殼和內殼又稱為上殼和下殼。對于強度來說決定性的是:外殼和內殼均構成一個封閉的空心型材。
[0025]圖2示出了尾框8的從前向后觀察的視圖。尾框8由一個所謂的后襯板支撐9構成。這個后襯板支撐構成了內殼。相應的外殼稱為后襯板18。
[0026]后襯板支撐9根據本發明構造成多件式的。在所示出的實施例中,后襯板支撐9由一個中間部件10和兩個側面部件11組成。中間部件10和兩個側面部件11分別為變形加工的板材件。兩個側面部件11與中間部件10搭接并且在搭接區域內與中間部件10焊接在一起。
[0027]中間部件10構造為閉鎖配合件15。為此,特別是一個鎖止楔成形在中間部件10中。尾蓋的一個閉鎖件可以卡鎖到閉鎖配合件15中。
[0028]后襯板支撐9的三件式構造設計能夠實現:為中間部件10選擇一種相應的材料、一種相應的材料厚度和一種對于作為閉鎖配合件15的功能來說是最佳的相應的幾何結構。在這種情況下,中間部件10的構造設計與側面部件11無關。所以在中間部件10上完全不需要板材加強、板材雙疊、增強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