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變速器輪轂支撐結構及驅動裝置的動力輸入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有關于一種自行車的內變速器輪轂支撐結構及驅動裝置的動力輸入方法,尤指一種組裝在固定軸上的內變速器隱藏設置在輪轂內部,而輪轂以兩側的第一側蓋及第二側蓋將輪轂定位架空組配在固定軸上成可自由轉動,其中位于外來動力輸入端的第一側蓋直接或間接固定于固定軸上而不轉動,并在該第一側蓋上設有至少一個貫穿口供驅動裝置穿設,使外來動力經由驅動裝置穿過該固定不轉動的第一側蓋的至少一個貫穿口進入第一側蓋內側的內變速器設置空間,而驅動內變速器運轉。
【背景技術】
[0002]一般已知的自行車的動力傳遞方式,分為鏈條傳動方式及無鏈式軸傳動。而在人的腳踏力作用在自行車的曲柄時,通過曲柄及曲柄軸將動力經由鏈條傳動方式或無鏈式軸傳動方式傳遞到后輪,來達到驅動自行車前進的目的,并配合相關的變速器設計,使自行車的騎乘能夠依使用者的控制來達到適時的變速,以產生所需的速度與腳踏力的調控。
[0003]而在相關自行車的變速器設計上,已漸漸由傳統外掛齒盤切換變速,演進成隱藏在自行車輪轂內部的內變速器。而相關自行車輪轂內部的內變速器技術創作,不論其結構、裝置技術手段如何,均針對一般鏈條傳動方式的自行車予以設計,也就是說,上述諸多內變速器的先前技術創作,其內變速器的外來動力的導入均僅僅適用于鏈條式傳動自行車的鏈齒盤連動,而此種適用于鏈齒盤連動的內變速器的外來動力的導入設計結構與裝置,并不適用于無鏈傳動自行車的軸傳動的動力導入,且更沒有針對無鏈傳動自行車適用的相關內變速器外來軸傳動動力的導入技術創作的研發。
[0004]同時,該等傳統內變速器輪轂的支撐設計(如圖1所示),使輪胎經由輪轂Al通過兩側的第一側蓋A2及第二側蓋A3架設在固定軸A4上,當然在第一側蓋A2及第二側蓋A3與輪轂Al間設有供輪轂Al定位自由轉動的第一軸承A5,并在動力輸入側的第一側蓋A2與固定軸A4間亦設有供第一側蓋A2定位自由轉動的第二軸承A6,借由該可旋轉的第一側蓋A2將外來動力傳遞給輪轂Al內部的內變速器,而產生內變速器的旋轉驅動。此種傳統內變速器輪轂支撐設計與旋轉側蓋的動力傳遞方式,必須借助增設的第二軸承A6來幫助第一側蓋A2的運轉,此時將會導致支撐結構必須有更高的精密度與更復雜的支撐結構設計來滿足其精確、穩定的運轉與動力傳輸的要求,所以造成結構組件的復雜性增加,成本提高以及制造組裝的費時費工與產業效益的不彰。
[0005]因此,如何創新研發出一種可廣泛使用于無鏈傳動式軸傳動自行車以及鏈傳動自行車的內變速器輪轂支撐結構,和精簡準確的外來驅動動力的導入方法,則為自行車產業界所急待技術提升的目標與發展。
【發明內容】
[0006]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內變速器輪轂支撐結構及驅動裝置的動力輸入方法,其可廣泛使用于無鏈傳動式軸傳動自行車以及鏈傳動自行車的內變速器輪轂支撐結構上。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內變速器輪轂支撐結構及驅動裝置的動力輸入方法,其中內變速器輪轂的組裝以兩側的第一側蓋及第二側蓋將輪轂定位架空組配在固定軸上成可自由轉動,且該位于外來動力輸入端的第一側蓋固定不轉動,第一側蓋上設有至少一個貫穿口供驅動裝置穿設,使外來動力經由驅動裝置穿過該固定不轉動的第一側蓋的至少一個貫穿口進入第一側蓋內側的內變速器設置空間,而驅動內變速器運轉。
[0007]該第一側蓋中心軸孔設置至少一個卡置條,卡置定位于固定軸上預定部位的卡槽中,達到第一側蓋直接固定在固定軸上不轉動。
[0008]該驅動裝置利用傘齒輪對組、面齒輪對組、棘齒輪對組及交錯軸螺旋齒輪對組呈相交軸或交錯軸所組成。
[0009]該驅動裝置利用傘齒輪對組、面齒輪對組、棘齒輪對組及交錯軸螺旋齒輪對組呈軸平行或共軸所組成。
[0010]該驅動裝置包括主動齒輪及被動齒輪,傳遞外來旋轉動力的主動齒輪設于第一側蓋的外側,被動齒輪設于第一側蓋內側的輪轂設置內變速器的空間中,且該被動齒輪與內變速器嚙合連動,而設于第一側蓋外側的主動齒輪則經由穿過第一側蓋所設的至少一個貫穿口直接嚙合連動被動齒輪。
[0011]該外來動力輸入端的第一側蓋外部設置有供傳遞外來旋轉動力的主動齒輪組裝的基座,在該基座中以軸承定位組裝該主動齒輪,于設置主動齒輪的第一側蓋上設有至少一個貫穿口。
[0012]該被動齒輪為環狀齒輪,于其一側設有供主動齒輪的齒嚙合的齒面,另一側則設有嚙合連動內變速器動作的齒面。
[0013]該被動齒輪的組裝由一組裝于固定軸上的固定基座以軸承支設在被動齒輪的內緣,配合圈置于被動齒輪外緣的活動基座及軸承,使被動齒輪在第一側蓋封合后,該被動齒輪被定位設置于第一側蓋內側的輪轂設置內變速器的空間中。
[0014]驅動裝置包括主動齒輪、被動齒輪及設于第一側蓋至少一個貫穿口中的從動齒輪組,被動齒輪設于第一側蓋內側的輪轂設置內變速器的空間中,且該被動齒輪與內變速器嚙合連動;從動齒輪組包括定位貫穿第一側蓋至少一個貫穿口的轉軸,轉軸兩端設有第一齒輪及第二齒輪,位于第一側蓋至少一個貫穿口外側的第一齒輪嚙合主動齒輪,位于第一側蓋至少一個貫穿口內側的第二齒輪嚙合被動齒輪。采用上述方案后,該貫穿第一側蓋的驅動裝置以直接或間接的動力傳遞方法予以驅動內變速器運轉。當驅動裝置以直接動力傳遞方法予以驅動內變速器時,該驅動裝置包括主動齒輪及被動齒輪,傳遞外來旋轉動力的主動齒輪設于第一側蓋的外側,被動齒輪設于第一側蓋內側的輪轂設置內變速器的空間中,且該被動齒輪與內變速器嚙合連動,而設于第一側蓋外側的主動齒輪則經由穿過第一側蓋所設的至少一個貫穿口直接嚙合連動被動齒輪,達到可適用于無鏈傳動自行車的內變速器輪轂支撐結構及驅動裝置的動力輸入方法;當驅動裝置以間接動力傳遞方法予以驅動內變速器時,該驅動裝置包括主動齒輪、被動齒輪及設于第一側蓋至少一個貫穿口中的從動齒輪組。被動齒輪設于第一側蓋內側的輪轂設置內變速器的空間中,且該被動齒輪與內變速器嚙合連動,從動齒輪組包括定位貫穿第一側蓋至少一個貫穿口的轉軸,其兩端設有第一齒輪及第二齒輪,位于第一側蓋至少一個貫穿口外側的第一齒輪嚙合主動齒輪,位于第一側蓋至少一個貫穿口內側的第二齒輪嚙合被動齒輪,達到可適用于鏈條傳動自行車的內變速器輪轂支撐結構及驅動裝置的動力輸入方法。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傳統內變速器輪轂支撐結構及驅動方法的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內變速器輪轂支撐結構及驅動方法的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剖視圖(適用于無鏈傳動自行車的實施例);
圖5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側蓋、主動齒輪及被動齒輪實施例剖視圖;
圖6為圖5的組裝不意圖;
圖7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側蓋實施例示意圖;
圖8為圖7的-剖視圖;
圖9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被動齒輪實施例示意圖;
圖10是圖9的 - 剖視圖;
圖11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示意圖;
圖12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剖視圖(適用于鏈條傳動自行車的實施例);
圖13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側蓋、主動齒輪、從動齒輪組及被動齒輪實施例剖視圖; 圖14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側蓋及從動齒輪組實施例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請參閱圖2所示為本發明實施例的主要創作重點特征,如圖中所示,內變速器輪轂3的組裝以兩側的第一側蓋4及第二側蓋5將輪轂3定位架空組配在固定軸I上成可自由轉動,且該位于外來動力輸入端的第一側蓋4固定于固定軸I上不轉動,同時在該第一側蓋4上設有至少一個貫穿口 43供驅動裝置A穿設,使外來動力經由驅動裝置A穿過該固定不轉動的第一側蓋4的至少一個貫穿口 43進入第一側蓋4內側的內變速器2設置空間,而驅動內變速器2運轉。
[0017]請參閱圖3及圖4以及圖11及圖12所示不同實施例,該等實施例表示了不同形式的動力輸入方法,但第一側蓋4固定或附著于固定軸I上不轉動,以及第一側蓋4設有至少一個貫穿口 43供驅動裝置A貫穿的主要創作重點特征相同。今就不同實施例【附圖說明】如下:
如圖3及圖4所示第一實施例,內變速器輪轂3的組裝以兩側的第一側蓋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