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摩托車發動機前懸掛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摩托車部件的設計與優化,具體來說是對騎式摩托車的發動機前懸掛結構的改進。
【背景技術】
[0002]目前騎式摩托車發動機的安裝采用前后端均與車架剛性連接的結構,參照圖1至圖3,發動機2’的后端通過兩個第一螺栓41’與車架剛性連接,前端通過前懸掛板3’安裝于車架的下懸管I’上,前懸掛板3’為沖壓成型的U形板件,前懸掛板3’的前端通過兩個第二螺栓42’與下懸管I’剛性連接,后端通過兩個第三螺栓43’與發動機2’剛性連接。由于發動機2’在做功時受活塞的往復運動產生力矩,雖然發動機2’已配置曲軸平衡重來平衡,但由于量產時的曲軸平衡不均等原因無法避免產生振動并傳遞給車架,同時產生噪聲,給騎乘者帶來不適。
【發明內容】
[0003]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摩托車發動機前懸掛結構,其可有效減輕車架的振動,并有效降低振動噪音。
[0004]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摩托車發動機前懸掛結構,包括設于車架前部的下懸管,下懸管下部連接有前懸掛板,前懸掛板與發動機固定連接,所述前懸掛板設有外襯套,外襯套內組裝有可相對其轉動的內襯套,所述外襯套與內襯套之間設有可相對內襯套活動的活動構件,所述內襯套通過第一螺栓與下懸管固定。
[0005]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外襯套與內襯套之間,在活動構件沿內襯套軸線方向上的兩側分別設有里側油封和外側油封。
[0006]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內襯套靠近下懸管的一端向外襯套延伸形成有對里側油封進行防護和限位的外凸沿。
[0007]進一步,所述外側油封外設有對其進行防護和限位的防塵罩,所述防塵罩與內襯套內孔對應的位置開設有供第一螺栓穿過的軸孔。
[0008]進一步,所述防塵罩周側沿外襯套軸向朝外襯套外壁延伸形成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與外襯套之間設有罩體油封。
[0009]進一步,所述防塵罩與內襯套之間設有止推墊圈。
[0010]進一步,所述活動構件為活動套裝在內襯套上的滑動襯套。
[0011]作為一種實施方式,所述前懸掛板包括左懸掛板、右懸掛板和連接桿件,左懸掛板和右懸掛板均設有槽孔,所述連接桿件的兩端分別插入槽孔內并焊接固定,所述左懸掛板和右懸掛板在相應位置處設置有所述外襯套,所述下懸管設有位于左懸掛板和右懸掛板之間的車體軸套。
[0012]作為另一種實施方式,所述前懸掛板為一體式的U形構件,包括左懸掛板、右懸掛板及設于左懸掛板和右懸掛板之間的中間板,所述左懸掛板和右懸掛板在相應位置處設置有所述外襯套,所述下懸管設有位于左懸掛板和右懸掛板之間的車體軸套。
[0013]進一步,所述前懸掛板設有掛板軸套,所述掛板軸套通過第二螺栓與發動機固定連接。
[0014]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通過在前懸掛板上設置外襯套,在外襯套內組裝可相對其轉動的內襯套,內襯套通過第一螺栓與下懸管固定,當發動機運行時,發動機殼體產生的振動傳遞給前懸掛板的外襯套,由于外襯套與內襯套之間可相對轉動,即兩者之間形成間隙配合,可有效消除外襯套傳遞給內襯套的振動,從而減輕車架的振動,并降低振動噪音;同時外襯套和內襯套之間設置有活動構件,活動構件將外襯套的振動傳遞給內襯套,起剛性支撐作用,并可吸收振動轉化為自身相對于內襯套活動的能量,進一步減輕了傳遞給車架的振動,而且有效緩沖了外襯套和內襯套之間的撞擊,延長本發明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0015]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0016]圖1是現有摩托車發動機的懸掛結構;
圖2是圖1中省略發動機后截面A-A處的剖視圖;
圖3是圖1中截面B-B處的剖視圖;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1安裝結構的立體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1中的前懸掛板的立體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實施例1安裝結構的主視圖;
圖7是圖6中截面C-C處的剖視圖;
圖8是圖7中A的局部放大圖;
圖9是圖6中截面D-D處的剖視圖;
圖10是本發明實施例1安裝結構的分解狀態示意圖;
圖11是本發明實施例2安裝結構的立體示意圖;
圖12是本發明實施例2中的前懸掛板的立體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參照圖4至圖12,本發明的一種摩托車發動機前懸掛結構,其設于車架前部的下懸管1,下懸管I下部連接有前懸掛板3,前懸掛板3與發動機2固定連接,所述前懸掛板3設有外襯套33,外襯套33內組裝有可相對其轉動的內襯套41,所述外襯套33與內襯套41之間設有可相對內襯套41活動的活動構件42,所述內襯套41通過第一螺栓61與下懸管I固定。本發明由于外襯套33可相對內襯套41轉動,即兩者之間形成間隙配合,可有效消除外襯套33傳遞給內襯套41的振動,從而有效減輕發動機2傳遞給車架的振動,并降低振動噪音;同時外襯套33和內襯套41之間設置有活動構件42,活動構件42將外襯套33的振動傳遞給內襯套41,起剛性支撐作用,并可吸收振動轉化為自身相對于內襯套41活動的能量,進一步減輕了傳遞給車架的振動,而且有效緩沖了外襯套33和內襯套41之間的撞擊,延長本發明的使用壽命。
[0018]實施例1 參照圖4至圖10,所述前懸掛板3包括左懸掛板31a、右懸掛板31b和連接桿件32,左懸掛板31a和右懸掛板31b均設有槽孔310,所述連接桿件32的兩端分別插入槽孔310內并焊接固定。優選地,所述槽孔310具有開口,方便連接桿件32插入槽孔310內進行焊接,加工工藝性好,同時可將槽孔310布設在左懸掛板31a或右懸掛板31b的邊緣處,有利于減小前懸掛板3的體積。所述左懸掛板31a和右懸掛板31b在相應位置處設置有所述外襯套33,所述下懸管I設有位于左懸掛板31a和右懸掛板31b之間的車體軸套11。在此,所述車體軸套11可直接焊接在下懸管I尾端,或穿過下懸管I上的穿孔再與下懸管I焊接。上述結構中左懸掛板31a和右懸掛板31b分別通過外襯套33與內襯套41組裝在車體軸套11的兩側,提高前懸掛板3與下懸管I之間的連接強度,對發動機2形成更好的支撐,同時左懸掛板31a和右懸掛板31b之間通過連接桿件32焊接固定,大大增強了前懸掛板3的強度和剛度。
[0019]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