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轉向拉桿系統布置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汽車轉向拉桿系統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轉向拉桿系統布置結構,適用于低駕駛區客車,且能改善車輛性能。
【背景技術】
[0002]近年來,為了提高乘客上車的方便性,便于老弱病殘孕能夠快速登上客車(特別是城市客車),許多客車制造商開始設計低駕駛區客車,甚至一級踏步客車,這就要求客車的前懸較低。而目前,多級踏步客車的車架前懸部分都較高,轉向拉桿系統的布置如下:為便于設計轉向機支架,轉向機一般與車架基本等高布置,垂臂朝下布置,再連接轉向直拉桿,俗稱“垂臂下置式”轉向機拉桿系統。
[0003]中國專利:授權公告號為CN202518341U,授權公告日為2012年11月07日的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重型汽車轉向系統,其左側轉向器裝置包括轉向器支架、轉向器、第一轉向垂臂、第一轉向直拉桿和前橋上左側轉向節臂,轉向器安裝在轉向器支架上,通過第一轉向垂臂、第一轉向直拉桿和前橋左側轉向節臂連接。該結構同樣采用下置式垂臂,對于低駕駛區客車,特別是一級踏步客車的前懸部分降低后,如果轉向機和轉向垂臂隨之降低,必然會影響汽車的接近角,甚至汽車的通過性無法滿足要求;另外,如果轉向垂臂接轉向直拉桿端太低,會使轉向直拉桿前端低后端高,轉向直拉桿前后端連線與前橋后傾角相差太大,增加汽車的前橋跳動干涉量,造成前輪擺振或跑偏、回正差。因此,該轉向拉桿系統無法滿足低駕駛區客車,特別是一級踏步客車的布置要求。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無法滿足低駕駛區客車布置需求的問題,提供一種適用于低駕駛區客車的轉向拉桿系統布置結構。
[0005]為實現以上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轉向拉桿系統布置結構,包括轉向機、轉向機支架、轉向垂臂、轉向直拉桿,所述轉向機固定在轉向機支架上,且轉向機依次通過轉向垂臂、轉向直拉桿與前橋上節臂相連;所述轉向垂臂為上置式結構,其上端與轉向直拉桿相連,下端與轉向機的輸出軸相連。
[0006]所述布置結構還包括平行設置的第一扭腿、第二扭腿,該第一扭腿、第二扭腿的兩端均分別與車架前縱梁、車身側圍固定連接,第一扭腿、第二扭腿的頂部分別連接有第一豎梁、第二豎梁,第一豎梁的上端通過小縱梁與第二豎梁的上端固定連接;
所述轉向機支架為平板結構,其周邊與第一扭腿、第一豎梁、小縱梁、第二豎梁、第二扭腿圍合成的Π型框相配合,且轉向機支架上開設有轉向機安裝孔、轉向機輸出軸穿經孔。
[0007]所述轉向機支架與Π型框焊接,且轉向機支架與Π型框的配合處設置有多個折彎邊。
[0008]所述車架前縱梁低于前橋車架縱梁設置,且車架前縱梁的后端與前橋車架縱梁的前端搭接形成Z字形階梯結構。
[0009]所述第一扭腿與車架前縱梁的連接處、第二扭腿與車架前縱梁的連接處、第一豎梁與第一扭腿的連接處、第二豎梁與第二扭腿的連接處均設置有加強塊。
[0010]所述加強塊為中空三角體結構。
[0011]所述第一扭腿、第一豎梁、第二扭腿、第二豎梁、車架前縱梁、前橋車架縱梁、小縱梁為方管梁或槽型梁。
[0012]轉向機的輸入端依次通過第一萬向節叉、下軸、第二萬向節叉與轉向柱相連。
[0013]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
1、本發明一種轉向拉桿系統布置結構中轉向垂臂為上置式結構,其上端與轉向直拉桿相連,下端與轉向機的輸出軸相連,該布置方式一方面可有效降低轉向機以及車架前懸部分的高度,以適應低前懸的布置特點,從而滿足低駕駛區客車,特別是一級踏步客車的布置需求,另一方面,可避免對汽車接近角的影響,提高汽車的通過性,同時,該布置方式還能使轉向直拉桿的前端高于后端,前、后端的連線接近前橋后傾角度,有助于減少前橋跳動干涉量,減緩前輪擺振及跑偏,改善汽車的轉向回正性能。因此,本發明不僅能夠滿足低駕駛區客車的布置需求,而且還能改善車輛的通過性、轉向回正性能。
[0014]2、本發明一種轉向拉桿系統布置結構中轉向機支架為平板結構,其周邊與第一扭腿、第一豎梁、小縱梁、第二豎梁、第二扭腿圍合成的Π型框焊接,即將轉向機支架固定在扭腿和縱梁上,該固定方式牢固可靠,同時,轉向機支架上開設有轉向機安裝孔、轉向機輸出軸穿經孔,該轉向機安裝孔可根據轉向機的布置傾斜角度設計,不僅能使轉向柱上下萬向節叉的夾角及差值盡量小,有利于確保方向盤、轉向機輸入軸轉動角速度的一致,提高轉向效果,而且不會增加零件成本,靈活性好,使用范圍廣。因此,本發明結構不僅牢固可靠,而且有利于提高轉向效果,靈活性好。
[0015]3、本發明一種轉向拉桿系統布置結構中第一扭腿、第一豎梁、第二扭腿、第二豎梁、車架前縱梁、小縱梁為方管梁或槽型梁,該結構既適應于傳統的槽型梁車架,也適用于全承載車架,使用范圍廣,通用性強。因此,本發明的適用范圍廣。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2為圖1的A向視圖。
[0018]圖3為圖1的B向視圖。
[0019]圖4為圖1中轉向機支架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5為圖1中加強塊的結構示意圖。
[0021 ] 圖6為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中:轉向機1、轉向機支架2、轉向機安裝孔21、轉向機輸出軸穿經孔22、折彎邊23、轉向垂臂3、轉向直拉桿4、第一扭腿5、第一豎梁51、第二扭腿6、第二豎梁61、車架前縱梁7、前橋車架縱梁71、小縱梁8、加強塊9、第一萬向節叉10、下軸20、第二萬向節叉30、轉向柱40、Π型框50、第一萬向節叉與轉向柱的夾角al、第二萬向節叉與下軸的夾角a2、整車接近角a3、轉向直拉桿與ZO平面的夾角a4。
【具體實施方式】
[0023]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24]參見圖1至圖6,一種轉向拉桿系統布置結構,包括轉向機1、轉向機支架2、轉向垂臂3、轉向直拉桿4,所述轉向機I固定在轉向機支架2上,且轉向機I依次通過轉向垂臂3、轉向直拉桿4與前橋上節臂相連;
所述轉向垂臂3為上置式結構,其上端與轉向直拉桿4相連,下端與轉向機I的輸出軸相連。
[0025]所述布置結構還包括平行設置的第一扭腿5、第二扭腿6,該第一扭腿5、第二扭腿6的兩端均分別與車架前縱梁7、車身側圍固定連接,第一扭腿5、第二扭腿6的頂部分別連接有第一豎梁51、第二豎梁61,第一豎梁51的上端通過小縱梁8與第二豎梁61的上端固定連接;
所述轉向機支架2為平板結構,其周邊與第一扭腿5、第一豎梁51、小縱梁8、第二豎梁61、第二扭腿6圍合成的Π型框50相配合,且轉向機支架2上開設有轉向機安裝孔21、轉向機輸出軸穿經孔22。
[0026]所述轉向機支架2與Π型框50焊接,且轉向機支架2與Π型框50的配合處設置有多個折彎邊23。
[0027]所述車架前縱梁7低于前橋車架縱梁71設置,且車架前縱梁7的后端與前橋車架縱梁71的前端搭接形成Z字形階梯結構。
[0028]所述第一扭腿5與車架前縱梁7的連接處、第二扭腿6與車架前縱梁7的連接處、第一豎梁51與第一扭腿5的連接處、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