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膠履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車輛行駛的橡膠履帶的技術,更詳細地說,涉及這樣一種橡膠履帶的技術,其具有用于將驅動力傳遞到該橡膠履帶及用于該橡膠履帶的導向的橡膠制的突起部。
【背景技術】
[0002]以往,用于車輛行駛的橡膠履帶的技術,更詳細地說,具有用于將驅動力傳遞到該橡膠履帶及用于該橡膠履帶的導向的橡膠制的突起部的橡膠履帶的技術是公知的。例如,如專利文獻I所記載的那樣。
[0003]在專利文獻I中記載的橡膠履帶的突起部(橡膠突起)的內部,埋入式地設有沿該橡膠履帶的寬度方向延伸的加強部件(耐磨性部件)。該加強部件形成為具有圓形截面,其兩端部露出到突起部的端面。利用這種結構,可減少突起部的磨損和破損。
[0004]但是,在專利文獻I所述的技術中,由于加強部件形成為具有圓形截面,故從突起部表面至加強部件的距離(厚度)并非是一定的。因此存在這樣的缺點:施加在突起部上的負荷容易集中在局部上,進而有可能容易從該部分產生破損。
[0005]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許第3934746號公報
【發明內容】
[0006]發明所要解決的課題
[0007]本發明是鑒于上述問題而提出的,其所要解決的課題是,提供一種橡膠履帶,可防止突起部的破損。
[0008]用于解決課題的手段
[0009]本發明所要解決的課題如上述,接著說明用于解決該課題的技術方案。
[0010]S卩,技術方案I是,橡膠履帶具有:橡膠制的環形帶;橡膠制的凸塊,該凸塊形成在所述環形帶的外周面;橡膠制的突起部,該突起部形成在所述環形帶的內周面,該突起部用于將驅動力向所述環形帶傳遞及用于所述環形帶的導向;以及加強部件,該加強部件設在所述突起部內,所述加強部件配置成,沿所述環形帶的寬度方向延伸,且在從所述寬度方向看到的截面中,所述加強部件的外形形成為沿所述突起部的外形。
[0011]技術方案2是,在從所述寬度方向看到的截面中,所述突起部及所述加強部件形成為大致三角形。
[0012]技術方案3是,在所述加強部件的表面形成有凹部及/或凸部。
[0013]技術方案4是,所述加強部件的所述寬度方向的至少一方的端面形成為位于所述突起部的所述寬度方向的至少一方的端面的近旁。
[0014]技術方案5是,所述加強部件的所述寬度方向的至少一方的端面形成為沿所述突起部的所述寬度方向的至少一方的端面。
[0015]技術方案6是,所述加強部件的所述寬度方向的至少一方的端面從所述突起部露出,且與所述突起部的所述寬度方向的至少一方的端面形成同一個面。
[0016]技術方案7是,在所述加強部件上形成有延伸部,該延伸部從所述加強部件的與所述突起部和所述環形帶的連接面相對的面延伸至該連接面。
[0017]發明的效果
[0018]作為本發明的效果能獲得如下所示那樣的效果。
[0019]在技術方案I中,能將突起部表面至加強部件的厚度作成大致一定的厚度,能防止負荷局部集中,防止突起部破損。
[0020]在技術方案2中,能使將驅動力傳遞至橡膠履帶的部件(鏈輪等)與突起部順利地嚙合,同時還能將突起部表面至加強部件的厚度作成大致一定的厚度,能防止負荷局部集中,防止突起部破損。
[0021]在技術方案3中,能使加強部件的表面積增加,提高與突起部的粘接強度。另外,能防止加強部件在突起部內的移動。
[0022]在技術方案4中,能由加強部件的端面承受施加在突起部的寬度方向端面的負荷。
[0023]在技術方案5中,能將突起部的寬度方向的端面至加強部件的端面的厚度作成大致一定的厚度,能防止負荷局部集中,防止突起部破損。
[0024]在技術方案6中,通過使與突起部的寬度方向的端面接觸的外部部件(支重輪等)和加強部件直接抵接,從而能抑制突起部的磨損。
[0025]在技術方案7中,能防止加強部件在突起部內的移動。另外,在突起部成形時的加強部件的定位變得容易。
【附圖說明】
[0026]圖1 (a)是第一實施形態的橡膠履帶的仰視圖,圖1 (b)是第一實施形態的橡膠履帶的俯視圖。
[0027]圖2是圖1中的A-A剖視圖。
[0028]圖3是表示突起部的立體圖。
[0029]圖4是表示配置在突起部內的加強部件的立體圖。
[0030]圖5是圖1的B-B剖視圖中僅示出突起部及加強部件的示圖。
[0031]圖6是圖2的C-C剖視圖中僅示出突起部及加強部件的示圖。
[0032]圖7是表示加強部件的后視圖。
[0033]圖8是表示加強部件的側視圖。
[0034]圖9 (a)是表示第一變形例的加強部件的后視剖視圖,圖9 (b)是表示第二變形例的加強部件的后視剖視圖。
[0035]圖10是表示第三變形例的加強部件的立體圖。
[0036]圖11 (a)是表示第一實施形態的加強部件的側視剖視圖,圖11 (b)是表示第四變形例的加強部件的側視剖視圖,圖11(c)是表示第五變形例的加強部件的側視剖視圖。
[0037]圖12(a)是表示第六變形例的加強部件的側視剖視圖,圖12(b)是表示第七變形例的加強部件的側視剖視圖。
[0038]符號說明
[0039]I橡膠履帶
[0040]10環形帶
[0041]20凸塊
[0042]30突起部
[0043]40加強部件
[0044]41主體部
[0045]42上方凸部(凸部)
[0046]43側方凸部(凸部)
[0047]44延伸部
【具體實施方式】
[0048]下文中,根據圖中所示的箭頭來分別定義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
[0049]首先,用圖1及圖2來說明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第一實施形態)的橡膠履帶I的整體結構。
[0050]橡膠履帶I,卷繞在將驅動力傳遞到該橡膠履帶用的鏈輪上,或卷繞在對該橡膠履帶I進行導向不使其脫離旋轉軌道用的支重輪(滾輪)等上,用于車輛行駛。橡膠履帶I主要具有環形帶10、凸塊20、突起部30及加強部件40。
[0051]環形帶10是由橡膠形成的環狀部件。在環形帶10的厚度方向(圖中的上下方向)中央部,埋入式地設有鋼絲簾子線11及斜切簾子線12 (日語T ^ ^ - K )(參照圖2)。
[0052]另外,在本實施形態中,圖中的環形帶10的下表面(底面)是該環形帶10的外周面,環形帶10的上表面是該環形帶10的內周面。
[0053]凸塊20是用于從橡膠履帶I向地面傳遞驅動力的部分。凸塊20由橡膠形成。凸塊20形成為從環形帶10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凸塊20有規則地排列形成多個。
[0054]突起部30是用于將驅動力傳遞到環形帶10及用于環形帶10的導向的部分。突起部30由橡膠形成。突起部30形成為從環形帶10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突起部30在環形帶10的寬度方向(左右方向)中央部,沿前后方向隔開規定間隔地形成多個。
[0055]圖2所示的加強部件40是對突起部30進行加強用的部件。加強部件40由合成樹脂形成。加強部件40沿左右方向埋入式地設在突起部30內。
[0056]下面,用圖3至圖8來更詳細地說明突起部30及加強部件40。
[0057]如圖3至圖6所示,在突起部30上,形成前側面31、后側面32、左端面33、右端面34及底面35。
[0058]圖6所示的前側面31是形成于突起部30前部的面。前側面31形成為大致向前下方傾斜。
[0059]圖3及圖6所示的后側面32是形成于突起部30后部的面。后側面32形成為大致向后下方傾斜。后側面32的上端部與前側面31的上端部連續地連接。
[0060]圖3至圖5所示的左端面33是形成于突起部30左端部的面。左端面33形成為大致向左下方傾斜。
[0061]圖5所示的右端面34是形成于突起部30右端部的面。右端面34形成為大致向右下方傾斜。
[0062]圖5及圖6所示的底面35是本發明的連接面的一實施形態,是形成于突起部30底部的面。底面35形成為相對于上下方向垂直的平面狀。突起部30通過底面35而與環形帶10連接。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