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在碰撞情況下受控變形的翼子板支承件的車輛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在碰撞情況下車輛前部變形的問題。更具體地,本發明涉及機動車輛的前翼子板支承件以及包括所述支承件的車輛前部結構。
【背景技術】
[0002]專利文獻US 7,140,674 B2公開了一種機動車輛的前部結構,所述結構尤其包括與自所述結構的前柱或立柱向車輛前部延伸的前翼子板支承件相似的上支承件和下支承件(參考標號50)。該支承件由U形截面的第一金屬型材構成。形成外部加強件的同樣具有U形截面的第二金屬型材(參考標號40)裝配在翼子板支承件的后部以便形成中空體。該加強件在其后部尤其通過擰緊螺釘與固定前門鉸鏈的支承件固定。布置接收前輪懸掛支柱的鐘形罩并從側向固定至翼子板支承件。該支承件設計用于形成特別堅硬的結構元件。根據一個變體,能夠在所述結構的前立柱的下部與支承件的內型材之間設置一個加強件。該加強件通常是傾斜的以便形成基本上用于牽引工作的三角件。該教導的目的在于在車輛結構中在前翼子板上邊緣處形成盡可能最堅硬的支架。然而,該教導未明確在車輛正面碰撞情況下所述結構將經受的變形的性質。
[0003]使得碰撞力的某些傳送途徑更堅硬可在涉及車輛駕駛室的侵入變形時具有負面影響。在上面所描述的教導的情況下,翼子板支承件由于與其裝配在一起的外部加強件的存在而被有力地加固。在車輛正面碰撞的情況下,該支承件能夠在前立柱位置處引起重大變形,因此使駕駛艙重大變形。此外,前圍內板又或前立柱的變形大大提高了車輛修理的花費。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種尤其通過減少駕駛室內的侵入能夠提高車輛的可修復性和/或提高被動安全性的車輛前部結構。
[0005]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機動車輛的前翼子板支承件,其包括沿著主方向延伸的結構元件,所述元件包括翼子板上邊緣的固定上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元件的后部處包括大部分布置在其截面的上半部分上的弱化區域,以便使在車輛正面碰撞情況下的變形能夠具有豎直分量。
[0006]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有利的方案,所述元件包括位于弱化區域前方的部分處的下邊緣,所述下邊緣具有向前并且向上的傾斜度,所述下邊緣用于被焊接至翼子板內襯,所述傾斜在碰撞情況下能夠促成支承件變形的豎直分量。
[0007]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有利的方案,傾斜的下邊緣位于元件的后半部分上和/或與元件的主方向形成5°至30°之間的角度。
[0008]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有利的方案,沿著傾斜邊緣的所述元件截面包括大體豎直部分和對應于固定上表面的大體水平部分,豎直部分的高度從所述邊緣的后部向前部減小。
[0009]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有利的方案,所述元件基本上由彎折的金屬板元件構成,所述金屬板元件的截面變化且在大部分長度上包括豎直部分和水平部分。
[0010]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有利的方案,所述弱化區域包括所述元件的豎直部分的向上的切口,在所述區域的高度上的所述元件的截面具有大部分豎直的輪廓。
[0011]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有利的方案,弱化區域還包括沖壓豎直部分形成的變形部,所述變形部優選地形成基本上縱向定向的肋部和/或在大體水平平面中的斷層部(ressaut)。
[0012]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有利的方案,元件的后端處包括在弱化區域后方的大體水平表面,所述水平表面具有至少一個開口,所述水平表面通過擰緊螺釘被固定至車輛結構。
[0013]本發明的目的還在于提供一種機動車輛的前部結構,其包括:翼子板;翼子板內襯;在翼子板與翼子板內襯之間縱向延伸的翼子板支承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翼子板支承件符合本發明所述,所述支承件被固定至翼子板和翼子板內襯。
[0014]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有利的方案,所述元件包括位于弱化區域前方的部分處的下邊緣,所述下邊緣具有向前并且向上的傾斜度,所述傾斜的下邊緣通過焊接被固定至翼子板內襯。
[0015]所述結構能夠包括前柱或立柱和固定在所述底座或立柱上并沿著翼子板內襯向前部延伸的側向加強件。因此所述加強件優選地通過電阻焊接點固定至翼子板內襯。
[0016]本發明的措施能夠提高車輛的被動安全性,同時簡化了在有限強度的正面沖撞后車輛的修理操作。事實上,在車輛正面碰撞的情況下,車輛結構基本上包括三個力的傳送和潛在消散碰撞能量的途徑。第一途徑基本上是對應于發動機座架的中央途徑,第二途徑基本上對應于在底板下延伸直至保險杠的縱梁,以及第三途徑基本上由端部側向途徑構成,所述端部側向途徑尤其包括在擋風玻璃下部高度處的直至兩個前柱或立柱的翼子板、翼子板內襯和翼子板支承件。根據本發明的措施,第三途徑的變形因此被控制并且能夠一方面優化碰撞能量的吸收,另一方面限制例如是前柱的結構元件的變形。翼子板支承件以及翼子板內襯的變形包括豎直分量,然而該豎直分量由于側向加強件的存在而被限制,所述側向加強件固定在前柱上且從側面和從外部布置在翼子板內襯和翼子板支承件處。
【附圖說明】
[0017]通過閱讀以下詳細說明和附圖,本發明的其它特征和優點將更加清楚,在附圖中:
[0018]-圖1是符合本發明的機動車輛的前部結構的側視圖;
[0019]-圖2是圖1的車輛結構的側前部分的透視圖;
[0020]-圖3是在圖2中所示的部分結構的頂視圖;
[0021]-圖4是在圖2和3中可見的結構中存在的翼子板支承件的透視圖;
[0022]-圖5是圖4的翼子板支承件的側視圖;
[0023]-圖6是對應于圖2的側前部分的透視圖,然而所述結構處于碰撞后變形的狀態。
【具體實施方式】
[0024]圖1是符合本發明的機動車輛的前部結構的側視圖。結構2尤其包括前柱或立柱4、翼子板支承件6、前部加強件8和前翼子板內襯12,由于本發明的敘述清晰,所述前翼子板未被描繪。
[0025]圖2和3更詳細地示出了這些元件的設置。在圖2和3中能夠觀察到翼子板支承件6自前柱4向車輛前部縱向延伸。翼子板內襯12與支承件6連接并在支承件6下方延伸。側向加強件支撐在前柱4上并沿著翼子板內襯12自所述底座4向車輛前部延伸。翼子板支承件6具有大體水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