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可折疊的兩輪自平衡車。
背景技術:
目前市面上存在多種自平衡電動車,常見的兩輪自平衡車具有相對平行排列的兩個輪子,兩個輪子之間設有一個供騎車人站立的平臺,單軸雙輪設計,有一根共同的驅軸將兩個輪子相連,設有一個操縱用的手把桿,用來改善騎車人站立的穩定性,以及控制車子行進的方向。駕駛者站立在兩輪的內側,通過人體前傾或后仰來控制車輛的前后加減速,通過車體上設有的手把及傳感系統進行轉彎換向。但因為這種車輛所占空間大,自重達到40KG左右,不方便攜帶,且其裝配繁瑣、布線復雜,生產成本很高不便于市場推廣。
另外,常見的有單個輪子的自平衡獨輪車,攜帶較為方便,其在前后方向由控制系統自動進行平衡,但左右方向依然要靠使用者來平衡。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折疊的兩輪自平衡車,其結構簡單、設計巧妙、攜帶方便、平衡性能好。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可折疊的兩輪自平衡車,它包括并排設置的兩個輪組、設于輪組之間的輪架以及控制兩輪組張開成八字形或合并收攏的驅動機構;所述輪組包括輪子以及連接輪子和輪架的叉柱;所述叉柱與輪架相鉸接;所述叉柱上端設有由驅動機構驅動進行向內或向外運動以控制兩輪組張合的連接結構。
較之現有技術而言,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
1.本實用新型設有兩個并排設置可張成八字形或合并收攏的輪組,并通過驅動機構驅動叉柱上端的連接結構向內或向外運動以控制兩輪組的張合,整體結構簡單輕巧,張成八字形騎行時左右方向平衡性好,合并收攏時占用空間小便于攜帶;
2.驅動機構包括電機、由電機驅動的齒輪組件以及由齒輪組件驅動以帶動連接結構運動的聯動結構,穩定性高;
3.利用驅動機構驅動轉動件相對輪架轉動,并通過撥桿與撥動配合件之間的配合,實現輪組張成八字形或合并收攏,設計巧妙、結構簡單、操作方便;
4.輪架中部設有滑槽,滑槽內設有上下滑動的滑塊,輪架兩側分別設有連接滑塊和對應側叉柱的限位桿,進一步限定輪組的開合范圍,且當只在一側輪組的叉柱上端設置連接結構時,具有傳遞輪組開合動力的作用,使整體結構更加穩固,安全性更高。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軸測圖的爆炸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正視圖的爆炸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去輪后張開狀態的正視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去輪后收攏狀態的正視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去輪后張開狀態的側視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去輪后收攏狀態的側視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叉柱結構示意圖;
圖9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
圖10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側視圖;
圖1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的結構示意圖;
圖1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去叉柱下部以及電機的主視圖;
圖13是圖12中B-B'方向的剖視圖。
標號說明:1-1輪子、1-2叉柱、2輪架、2-1限位板、3轉動件、4撥桿、5連接結構、5-1掃掠導槽、5-2關節軸承、6-1電機、6-2驅動齒輪、6-3從動齒輪、6-4齒輪組、6-5定位齒輪、6-6轉動桿、6-7傳動齒輪、6-8齒條、7-1滑槽、7-2滑塊、7-3限位桿、9轉動鉸接軸、10叉柱鉸接軸、11踏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和實施例對本
技術實現要素:
進行詳細說明:
一種可折疊的兩輪自平衡車,它包括并排設置的兩個輪組、設于輪組之間的輪架2以及控制兩輪組張開成八字形或合并收攏的驅動機構;
所述輪組包括輪子1-1以及連接輪子1-1和輪架2的叉柱1-2;所述叉柱1-2與輪架2相鉸接;所述叉柱1-2上端設有由驅動機構驅動進行向內或向外運動以控制兩輪組張合的連接結構5。
所述驅動機構包括電機6-1、由電機6-1驅動的齒輪組件以及由齒輪組件驅動以帶動連接結構運動的聯動結構。
所述驅動機構與連接結構可以采用以下幾種實施方式控制兩輪組張合:
實施例一:
如圖1到圖8所示,所述聯動結構包括鉸接于輪架2上端且在齒輪組件驅動下相對輪架2轉動的轉動件3以及固設于轉動件3下端側面撥動連接結構5的撥桿4。
所述連接結構5為由撥桿4撥動運動的撥動配合件,所述撥動配合件上設有容撥桿4插置的掃掠導槽5-1。
所述掃掠導槽5-1的軌跡與輪組從完全張開成八字形到完全收攏合并過程中撥桿4相對撥動配合件的運行軌跡相同,即所述掃掠導槽5-1從撥動配合件上表面延伸到后側面,所述掃掠導槽5-1的側壁為弧面,靠外的側壁為凸面,靠里的側壁為凹面,掃掠導槽5-1的上端部向外傾斜,下端部平行于輪子1-1并攏時所在平面。
所述輪架2與轉動件3的鉸接軸為轉動鉸接軸9,所述叉柱1-2與輪架2的鉸接軸為叉柱鉸接軸10,所述轉動鉸接軸9與兩輪子1中心連線平行;所述叉柱鉸接軸10與轉動鉸接軸9相垂直。
所述電機6-1固設于轉動件3上,所述齒輪組件包括由電機6-1驅動的驅動齒輪6-2以及固設于輪架2上端且與驅動齒輪相互嚙合的從動齒輪6-3。
在優選方案中,所述從動齒輪6-3與轉動鉸接軸9同軸。
所述電機6-1驅動撥桿4隨轉動件3相對輪架2轉動時,撥桿4在掃掠導槽5-1中運動并擠壓掃掠導槽5-1內側壁或外側壁,使叉柱1-2繞叉柱鉸接軸10轉動,實現兩輪組張開成八字形或合并收攏。
為了進一步限定輪組的開合范圍,使整體結構更加穩固,所述輪架2上設有如下限位結構:所述輪架2中部設有滑槽7-1,滑槽7-1內設有上下滑動的滑塊7-2,輪架2兩側分別設有連接滑塊7-2和對應側叉柱1-2的限位桿7-3,所述限位桿7-3一端與滑塊7-2相鉸接,另一端與對應側叉柱1-2下端相鉸接;所述滑槽7-1最底端高于限位桿7-3與叉柱1-2的鉸接點,或滑槽7-1最頂端低于限位桿7-3與叉柱1-2的鉸接點。
在一種實施例中,滑槽7-1最底端高于限位桿7-3與叉柱1-2的鉸接點。當輪組完全張開成八字形時,滑塊7-2滑到滑槽7-1最底端;當輪組完全合并收攏時,滑塊7-2滑到滑槽7-1最頂端。
在另一種實施例中,滑槽7-1最頂端低于限位桿7-3與叉柱1-2的鉸接點。當輪組完全張開成八字形時,滑塊7-2滑到滑槽7-1最頂端;當輪組完全合并收攏時,滑塊7-2滑到滑槽7-1最底端。
當只有一邊的叉柱上端設有撥動配合件時,輪架2上的上述限位結構能夠將輪組開合的動力傳遞給另一邊的輪組。
實施例二:
如圖9和圖10所示,所述電機6-1固設于輪架2上端;所述聯動結構包括穿設于輪架2上且由齒輪組件帶動轉動的轉動桿6-6,轉動桿6-6兩端設有絲桿;所述連接結構5包括設于叉柱1-2上且與絲桿螺紋配合的關節軸承5-2。
所述齒輪組件包括與電機6-1聯動增加驅動力的齒輪組6-4以及與齒輪組6-4下端齒輪相嚙合的定位齒輪6-5;
所述定位齒輪6-6套設于轉動桿6-6中部,并與轉動桿6-6相固定。
所述電機6-1通過齒輪組件驅動轉動桿6-6轉動,套設于轉動桿6-6兩端絲桿上的關節軸承5-2向內或向外運動,實現兩輪組張開成八字形或合并收攏。
為了進一步限定輪組的開合范圍,使整體結構更加穩固,所述輪架2上設有如下限位結構:所述輪架2中部設有滑槽7-1,滑槽7-1內設有上下滑動的滑塊7-2,輪架2兩側分別設有連接滑塊7-2和對應側叉柱1-2的限位桿7-3,所述限位桿7-3一端與滑塊7-2相鉸接,另一端與對應側叉柱1-2下端相鉸接;所述滑槽7-1最底端高于限位桿7-3與叉柱1-2的鉸接點,或滑槽7-1最頂端低于限位桿7-3與叉柱1-2的鉸接點。
實施例三:
如圖11和圖12所示,所述電機6-1固設于輪架2上端;所述連接結構5包括設于叉柱1-2上的關節軸承5-2;所述聯動結構包括固設在關節軸承5-2內側且由齒輪組件帶動向內或向外運動的齒條6-8。
所述齒輪組件包括由電機6-1驅動的傳動齒輪6-7,所述輪架2上端平行設有兩塊支撐齒條6-8的限位板2-1,所述傳動齒輪6-7設于兩支撐板2-1及兩齒條6-8之間。
所述電機6-1驅動傳動齒輪6-7轉動,傳動齒輪6-7帶動設于傳動齒輪6-7兩側的齒條6-8沿相反方向運動,進而使齒條6-8一端的關節軸承5-2向內或向外運動,實現兩輪組張開成八字形或合并收攏。
為了進一步限定輪組的開合范圍,使整體結構更加穩固,所述輪架2中部設有滑槽7-1,滑槽7-1內設有上下滑動的滑塊7-2,輪架2兩側分別設有連接滑塊7-2和對應側叉柱1-2的限位桿7-3,所述限位桿7-3一端與滑塊7-2相鉸接,另一端與對應側叉柱1-2下端相鉸接。所述滑槽7-1最底端高于限位桿7-3與叉柱1-2的鉸接點,或滑槽7-1最頂端低于限位桿7-3與叉柱1-2的鉸接點。
本實用新型輪組外側設有可收折的踏板11,收折后貼合在輪組外側,減小本實用新型可折疊的兩輪自平衡車所占的空間。
盡管以上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了描述,但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體實施方式,上述具體實施方式僅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啟示下,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宗旨及權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作出多種類似的表示,這樣的變換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