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自行車領域,國際專利分類為b62m,尤其是一種萬向節轉向手腳合力可單腿騎行自行車組裝方法。
背景技術:
現有普通自行車大都是依靠雙腿交替腳蹬來實現運動,左右雙腳交替踩蹬還造成瞬態用力不平衡,雙手只能做到把握方向和剎車以及協助身體平衡。雙手根本無法助雙腿一臂之力,單腿障礙人士根本無法勝任駕馭,就是健全人偶而一只腿腳受傷后也無法駕馭自行車。日常生活中的自行車的驅動裝置都是回旋蹬踏式的,雙腳交替踩蹬的機理如同曲柄連桿機構,產生上、下兩個死點,因此無法連續做功,存在效率不高等缺點。當腳蹬桿與鏈輪中軸之間的位置關系垂直于地面時,左右腳向下蹬踏均不能產生驅動力,只有當腳蹬桿與鏈輪中軸之間的位置成水平關系時,才不做無用功。為此,有人設置了套扣式自行車腳蹬,讓騎行者的腳在圓周任何位置都能緊貼著腳蹬板,如授權專利號:201020300738.7;套扣式自行車腳蹬有一個缺點是在發生車禍時人車難以分離。而且,騎行者的腳只有在圓周的下蹬位置時,才能對腳蹬板做出最大功效,除了下蹬位置外,騎行者的腳幾乎無法對腳蹬板施力。還有人將圓形鏈輪設計為橢圓形,如授權專利號:201280041248.1,自行車的非對稱橢圓形鏈輪,等等一切可謂是費盡心思改良自行車提高速度。為了讓雙手也能給雙腳一臂之力,有人將殘疾人的手搖機構用在自行車上,如美國專利us9,056,653b2的一種手足復合雙棘輪的自行車hand-footcompoundbicyclewithdoubleratchet,其手搖機構帶來左右不平穩,以及仍然沒能解決回旋蹬踏式自行車必然產生上、下兩個死點的固有弊端。國內外自行車百年歷史證明兩點:一是低碳環保的自行車永遠不會被淘汰;二是低碳環保的自行車肯定還可以有創造性改進。雙手在助力的同時采用何種機構有效控制轉向是雙手助力自行車的技術瓶頸。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萬向節轉向手腳合力可單腿騎行自行車組裝方法,通過創造性改進驅動力結構,巧妙地將手、腳用力協調一致,鏈輪圓周過程受到連續驅動,并且采用萬向節轉向組合助力滑套機構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充分發揮人體全身力量,騎車時達到全身運動、高效快速的效果。
萬向節轉向手腳合力可單腿騎行自行車組裝方法,包括自行車前輪、前輪叉架、自行車后輪、支架主體、座墊組件、方向手把、成對鏈輪和后輪叉架,前輪叉架包括前叉孔座和前叉轉軸,方向手把兩側分別固定有前剎車把和后剎車把,方向手把下端有助力把立;前剎車把通過前剎軟線連接到前剎車閘,前剎車閘固定在所述的前輪叉架上;后剎車把通過后剎軟線連接到后剎車閘,后剎車閘固定在所述的后輪叉架上;所述的支架主體上有支架前叉孔和支架中軸孔,支架中軸孔上可旋轉固定著支架中軸;所述的前叉轉軸上端與助力把立下端之間由萬向接頭部件連接,自行車后輪兩側均有對稱棘輪,支架中軸兩側都固定有成對鏈輪,成對鏈輪外側對稱設置有腳蹬軸銷,成對鏈輪與對稱棘輪之間有對稱鏈條相連;作為改進:該組裝方法包括以下六個步驟:
(一)、萬向接頭部件與前輪叉架以及方向手把組裝,將前叉轉軸穿越滑套通孔,接頭下銷將萬向接頭下接頭固定連接在前叉轉軸上端頭;助力把立穿越支架前叉孔,接頭上銷將萬向接頭上接頭固定連接在助力把立下端頭;
(二)、助力擺桿與助力滑套以及助力連桿組裝,將助力擺桿上的擺桿上孔圈由下向上穿過擺桿穿槽,擺桿中座孔與助力支撐孔座對準,擺桿軸銷穿越助力支撐孔座和擺桿中座孔,將擺桿中座孔可擺轉固定在助力支撐孔座上;將擺桿上孔圈放置在一對滑套擺座中間,且擺桿上孔圈與滑套銷孔對準,滑套軸銷穿越擺桿上孔圈和滑套銷孔,將擺桿上孔圈與滑套銷孔之間可擺轉固定連接;將助力連桿上的連桿助力孔與擺桿下座孔對準,手驅軸銷依次穿越連桿助力孔和擺桿下座孔,將連桿助力孔與擺桿下座孔之間可擺轉連接固定;
(三)、支架中軸與支架中軸孔以及成對鏈輪組裝,將支架中軸放入支架中軸孔中,用卡簧專用鉗將兩個軸用內卡環分別放入兩側的中軸卡槽之中,限制支架中軸在支架中軸孔內的軸向位移;分別將兩只成對鏈輪上的鏈輪中心方孔擠壓裝到兩側的中軸方柱上,讓兩側的鏈輪蹬軸方孔位于同一軸心線上,中軸螺母與中軸螺柱緊固配合,將成對鏈輪固定在支架中軸上;
(四)、腳蹬軸銷與助力連桿以及拉桿擺叉組裝,將兩根對稱鏈條預先擱置在成對鏈輪上,一側腳蹬軸銷上的腳蹬曲軸面依次穿越連桿蹬孔襯套內孔和隔離滑圈內孔以及拉桿叉孔襯套內孔,將方孔擋圈上的方孔套在腳蹬方軸段上,腳蹬方軸段擠壓進入到鏈輪蹬軸方孔內,腳蹬螺母與腳蹬軸螺柱緊固配合,將腳蹬曲軸面臺階帶著方孔擋圈貼緊在成對鏈輪上;將腳蹬踏板內孔套入腳蹬軸銷上,踏板固定螺釘與踏板固定螺孔緊固配合將腳蹬踏板可旋轉固定在腳蹬軸銷上;同理,另一側的腳蹬軸銷與成對鏈輪固定連接方式同上;
(五)、支架主體與后輪叉架組裝,將后叉臂孔與支架后孔座對準,后叉架軸銷穿越后叉臂孔和支架后孔座,將后叉臂孔可擺轉固定在支架后孔座上,緩沖器上軸銷將彈簧緩沖器上端可擺轉固定在彈簧上座孔上,緩沖器下軸銷將彈簧緩沖器下端可擺轉固定在彈簧下座孔上;將對稱鏈條分別安置在對稱棘輪和成對鏈輪上;
(六)、支架主體與座墊組件組裝,將座桿銷孔與后柱椅座孔對準,座椅軸銷穿越座桿銷孔和后柱椅座孔,將座椅橫擺桿可擺轉固定在支架后柱;將拉桿上座孔放置在一對座椅擺叉中間,且拉桿上座孔與座叉銷孔對準,拉桿軸銷穿越拉桿上座孔和座叉銷孔,將拉桿上座孔與座叉銷孔之間可擺轉固定連接;選擇滑槽銷孔與滑軌銷孔之間在合適位置對準,滑槽銷孔與滑軌銷孔之間由槽軌軸銷固定連接,組裝完畢。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一)、前叉轉軸上端與助力把立下端之間由萬向接頭部件,結合助力滑套上有滑套通孔與所述的助力把立之間為滑動配合,可以驅使助力擺桿連同擺桿下叉以擺桿軸銷為支點做順時針或逆時針擺轉,通過助力連桿驅使腳蹬軸銷連同成對鏈輪以支架中軸為支點做旋轉,在常規自行車的“高位死點”和“低位死點”發揮創造性作用;設置萬向接頭部件可實現騎車者雙手握住方向手把在做前推或后拉運動的同時,不會妨礙隨時改變前輪左右轉向;特別是采用身體重力作用于座墊組件,使得座椅橫擺桿連同座墊組件以座椅軸銷為支點做逆時針擺轉,繼而帶動拉桿擺叉做出“上提”動作,動腳蹬軸銷連同成對鏈輪以支架中軸為支點做逆時針旋轉;本發明增設萬向接頭部件、助力滑套、助力擺桿以及助力連桿,實現了雙手參與做功;本發明增設座椅橫擺桿和拉桿擺叉,克服了常規自行車兩腳蹬板位置必須相差180度的限制,無須兩只腳交替施力,可以單腿腳騎行;
(二)、座椅橫擺桿以座椅軸銷為支點做順時針或逆時針擺轉,通過拉桿擺叉拉動腳蹬軸銷連同成對鏈輪以支架中軸為支點做上行旋轉;結合騎車者重力通過單腳作用在腳蹬軸銷上,驅動腳蹬軸銷連同成對鏈輪以支架中軸為支點做下行旋轉,身體直立和下蹲重力與雙手推力和拉力的順暢交接,合力給予了腳蹬軸銷驅動成對鏈輪旋轉,不但實現了提高騎行速度的目的,兩側的腳蹬軸銷位于同一軸心線上,還徹底消除傳統自行車因左右腳交替用力所導致的左右晃動;且單腿直立與臀部下蹲交替進行,結合雙手推力和拉力的完美組合,還達到了鍛煉腹肌和全身運動的健身效果;
(三)、腳蹬軸銷在腳蹬軸擋肩與腳蹬方軸段之間設置腳蹬曲軸面,連桿蹬孔襯套內孔和拉桿叉孔襯套內孔均與腳蹬曲軸面外圓之間為可旋轉滑動配合,騎行輕松順暢;腳蹬曲軸面臺階與成對鏈輪之間有方孔擋圈,可有效減少端面摩擦;連桿蹬孔襯套與拉桿叉孔襯套之間設置隔離滑圈,確保端面不干涉;
(四)、滑槽銷孔與滑軌銷孔之間可選擇對準,由槽軌軸銷固定連接,實現了座墊組件在座椅橫擺桿上可以前后移動調節固定,以適合不同手臂長短人群騎行;
(五)、腳蹬曲軸面外圓上有一層鈦合金硬質材料,確保腳蹬曲軸面更加耐磨損;隔離滑圈和方孔擋圈均整體采用銅基粉末冶金自潤滑耐磨材料,可有效減少端面摩擦;騎行更加輕快;
(六)、本發明手腳合力做功大,自然車速快,鏈條受力也隨之增大,成對鏈輪結合對稱鏈條以及自行車后輪兩側均有對稱棘輪的好處是特別增強鏈條型號尺寸,便于標準件選用,且萬一斷了單側鏈條,仍然可以堅持騎行到維修點或目的地,不至于在半路上“掉鏈子”后要推著車走,這點對于單腿障礙人士尤其特別重要。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立體外觀圖,圖中腳蹬軸銷84位于運動圓周最高處。
圖2為圖1中的成對鏈輪80旋轉45度后狀態立體圖。
圖3為圖1中的成對鏈輪80旋轉90度后狀態立體圖。
圖4為圖1中的成對鏈輪80旋轉135度后狀態立體圖。
圖5為圖1中的成對鏈輪80旋轉180度后狀態立體圖。
圖6為圖1中的成對鏈輪80旋轉225度后狀態立體圖。
圖7為圖1中的成對鏈輪80旋轉270度后狀態立體圖。
圖8為圖1中的成對鏈輪80旋轉315度后狀態立體圖。
圖9為圖1中的方向手把70單獨立體圖。
圖10為萬向接頭方塊12單獨立體圖。
圖11為前輪叉架11單獨立體圖。
圖12為圖1中的助力滑套60剖面圖。
圖13為圖12中的k向視圖。
圖14為圖1中的支架主體30與后輪叉架90連接狀態立體圖。
圖15為圖14中的支架主體30單獨立體圖。
圖16為圖14中的后輪叉架90單獨立體圖。
圖17為圖1中的助力擺桿46單獨立體圖。
圖18為圖1中的助力連桿43單獨立體圖。
圖19為圖1中的拉桿擺叉42單獨立體圖。
圖20為圖1中的成對鏈輪80連接著腳蹬軸銷84和支架中軸88組合立體圖。
圖21為圖20中的沿著腳蹬軸銷84軸心線和支架中軸88軸心線的剖面圖。
圖22為圖21中的腳蹬軸銷84與成對鏈輪80連接部位放大圖。
圖23為圖1中的座椅橫擺桿45單獨立體圖。
圖24為圖1中的座墊組件50單獨立體圖。
圖25為腳蹬軸銷84在成對鏈輪80上的四個不同作用力分區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萬向節轉向手腳合力可單腿騎行自行車組裝方法,包括自行車前輪10、前輪叉架11、自行車后輪20、支架主體30、座墊組件50、方向手把70、成對鏈輪80和后輪叉架90,前輪叉架11包括前叉孔座16和前叉轉軸13,方向手把70兩側分別固定有前剎車把72和后剎車把73,方向手把70下端有助力把立76;前剎車把72通過前剎軟線連接到前剎車閘15,前剎車閘15固定在所述的前輪叉架11上;后剎車把73通過后剎軟線連接到后剎車閘25,后剎車閘25固定在所述的后輪叉架90上;所述的支架主體30上有支架前叉孔31和支架中軸孔33,支架中軸孔33上可旋轉固定著支架中軸88,所述的前叉轉軸13上端與助力把立76下端之間由萬向接頭部件77連接,自行車后輪20兩側均有對稱棘輪21,支架中軸88兩側都固定有成對鏈輪80,成對鏈輪80外側對稱設置有腳蹬軸銷84,成對鏈輪80與對稱棘輪21之間有對稱鏈條23相連;作為改進:該組裝方法包括以下六個步驟:
(一)、萬向接頭部件77與前輪叉架11以及方向手把70組裝,將前叉轉軸13穿越滑套通孔67,接頭下銷14將萬向接頭下接頭17固定連接在前叉轉軸13上端頭;助力把立76穿越支架前叉孔31,接頭上銷75將萬向接頭上接頭71固定連接在助力把立76下端頭;
(二)、助力擺桿46與助力滑套60以及助力連桿43組裝,將助力擺桿46上的擺桿上孔圈65由下向上穿過擺桿穿槽36,擺桿中座孔66與助力支撐孔座34對準,擺桿軸銷44穿越助力支撐孔座34和擺桿中座孔66,將擺桿中座孔66可擺轉固定在助力支撐孔座34上;將擺桿上孔圈65放置在一對滑套擺座62中間,且擺桿上孔圈65與滑套銷孔63對準,滑套軸銷64穿越擺桿上孔圈65和滑套銷孔63,將擺桿上孔圈65與滑套銷孔63之間可擺轉固定連接;將助力連桿43上的連桿助力孔27與擺桿下座孔68對準,手驅軸銷40依次穿越連桿助力孔27和擺桿下座孔68,將連桿助力孔27與擺桿下座孔68之間可擺轉連接固定;
(三)、支架中軸88與支架中軸孔33以及成對鏈輪80組裝,將支架中軸88放入支架中軸孔33中,用卡簧專用鉗將兩個軸用內卡環61分別放入兩側的中軸卡槽26之中,限制支架中軸88在支架中軸孔33內的軸向位移;分別將兩只成對鏈輪80上的鏈輪中心方孔83擠壓裝到兩側的中軸方柱82上,讓兩側的鏈輪蹬軸方孔85位于同一軸心線上,中軸螺母89與中軸螺柱86緊固配合,將成對鏈輪80固定在支架中軸88上;
(四)、腳蹬軸銷84與助力連桿43以及拉桿擺叉42組裝,將兩根對稱鏈條23預先擱置在成對鏈輪80上,一側腳蹬軸銷84上的腳蹬曲軸面483依次穿越連桿蹬孔襯套828內孔和隔離滑圈438內孔以及拉桿叉孔襯套822內孔,將方孔擋圈484上的方孔套在腳蹬方軸段485上,腳蹬方軸段485擠壓進入到鏈輪蹬軸方孔85內,腳蹬螺母468與腳蹬軸螺柱486緊固配合,將腳蹬曲軸面483臺階帶著方孔擋圈484貼緊在成對鏈輪80上;將腳蹬踏板48內孔套入腳蹬軸銷84上,踏板固定螺釘428與踏板固定螺孔482緊固配合將腳蹬踏板48可旋轉固定在腳蹬軸銷84上;同理,另一側的腳蹬軸銷84與成對鏈輪80固定連接方式同上;
(五)、支架主體30與后輪叉架90組裝,將后叉臂孔94與支架后孔座39對準,后叉架軸銷99穿越后叉臂孔94和支架后孔座39,將后叉臂孔94可擺轉固定在支架后孔座39上,緩沖器上軸銷將彈簧緩沖器49上端可擺轉固定在彈簧上座孔32上,緩沖器下軸銷將彈簧緩沖器49下端可擺轉固定在彈簧下座孔96上;將對稱鏈條23分別安置在對稱棘輪21和成對鏈輪80上;
(六)、支架主體30與座墊組件50組裝,將座桿銷孔54與后柱椅座孔35對準,座椅軸銷95穿越座桿銷孔54和后柱椅座孔35,將座椅橫擺桿45可擺轉固定在支架后柱91;將拉桿上座孔24放置在一對座椅擺叉52中間,且拉桿上座孔24與座叉銷孔51對準,拉桿軸銷47穿越拉桿上座孔24和座叉銷孔51,將拉桿上座孔24與座叉銷孔51之間可擺轉固定連接;根據騎車者身材和習慣,選擇滑槽銷孔53與滑軌銷孔56之間在合適位置對準,滑槽銷孔53與滑軌銷孔56之間由槽軌軸銷55固定連接,組裝完畢。
實施例中,連桿蹬孔襯套828和拉桿叉孔襯套822均整體采用自潤滑軸承,助力把立76與方向手把70為整體結構,方向手把70上固定安裝有前剎車把72和后剎車把73;自行車前輪10固定在前叉孔座16之中,前剎車閘15被固定在前輪叉架11前方,前剎車閘15與前剎車把72之間由剎車軟管線連接;自行車后輪20固定在后輪座孔92之中,后剎車閘25被固定在后輪叉架90下面,后剎車閘25與后剎車把73之間由后剎車軟管線連接;支架主體30包括支架上梁38和支架下梁37以及支架斜柱29,支架斜柱29與支架上梁38一起固定著支架后柱91,支架主體30還連著后輪叉架90,支架上梁38與支架下梁37之間有支架前叉孔31,支架下梁37與支架斜柱29之間有支架中軸孔33,支架中軸孔33上可旋轉固定著支架中軸88;萬向接頭上接頭71和萬向接頭下接頭17以及萬向接頭方塊12為整體購置,自行車后輪20兩側均有對稱棘輪21,且兩只對稱棘輪21旋轉方向一致,兩側的對稱棘輪21預先固定在自行車后輪20的花鼓兩側。
所述的前叉轉軸13上端與助力把立76下端之間由萬向接頭部件77連接,自行車后輪20兩側均有對稱棘輪21,支架中軸88兩側都固定有成對鏈輪80,成對鏈輪80外側對稱設置有腳蹬軸銷84,成對鏈輪80與對稱棘輪21之間有對稱鏈條23相連;
助力把立76下端固定連接著萬向接頭上接頭71,前叉轉軸13上端固定連接著萬向接頭下接頭17,萬向接頭下接頭17與萬向接頭上接頭71之間活動固定著萬向接頭方塊12;
所述的支架上梁38上有擺桿穿槽36和助力支撐孔座34,助力擺桿46上有擺桿中座孔66和擺桿上孔圈65以及擺桿下叉41,擺桿下叉41上有擺桿下座孔68;擺桿上孔圈65穿越擺桿穿槽36,擺桿軸銷44穿越擺桿中座孔66并將擺桿中座孔66固定在所述的助力支撐孔座34上;
助力滑套60上有滑套通孔67和一對滑套擺座62,滑套擺座62上有滑套銷孔63,滑套銷孔63與擺桿上孔圈65之間由滑套軸銷64鉸接,滑套通孔67與所述的助力把立76之間為滑動配合;
助力連桿43前后兩端分別有連桿助力孔27和連桿腳蹬孔28,擺桿下座孔68與連桿助力孔27之間由手驅軸銷40鉸接,連桿腳蹬孔28與腳蹬軸銷84之間為可旋轉配合;
所述的支架后柱91上端有后柱椅座孔35,拉桿擺叉42上下兩端別有拉桿下叉孔22和拉桿上座孔24,座椅橫擺桿45上有座椅滑軌57、滑軌銷孔56和座椅擺叉52,座椅擺叉52上有座叉銷孔51;后柱椅座孔35與座桿銷孔54之間由座椅軸銷95鉸接;座叉銷孔51與拉桿上座孔24之間由拉桿軸銷47鉸接,拉桿下叉孔22與腳蹬軸銷84之間為可旋轉配合;
座椅橫擺桿45后端可調節固定著所述的座墊組件50。
所述的座墊組件50還包括座椅滑槽58和滑槽銷孔53以及重力座椅69,重力座椅69后端有座椅靠背59,重力座椅69與座椅靠背59之間的夾角為115度至135度鈍角;座椅滑槽58與座椅滑軌57之間為滑動配合,滑槽銷孔53與滑軌銷孔56之間可選擇對準,滑槽銷孔53與滑軌銷孔56之間由槽軌軸銷55固定連接。
所述的支架斜柱29上有支架后孔座39,所述的支架后柱91下端有彈簧上座孔32;所述的后輪叉架90上有一對后輪座孔92和彈簧下座孔96以及一對后叉擺臂93,后叉擺臂93上有后叉臂孔94,后叉臂孔94與支架后孔座39之間由所述的后叉架軸銷99可擺轉連接,彈簧上座孔32與彈簧下座孔96之間固定著彈簧緩沖器49。
所述的萬向接頭部件77由萬向接頭上接頭71和萬向接頭下接頭17以及萬向接頭方塊12所組成,萬向接頭方塊12上有橫向軸銷87和縱向軸銷81,接頭上銷75將萬向接頭上接頭71固定在助力把立76下端,萬向接頭上接頭71上有接頭上叉口79,接頭上叉口79上有接頭上銷孔78,接頭上銷孔78與橫向軸銷87之間為可擺轉固定;接頭下銷14將萬向接頭下接頭17固定在前叉轉軸13上端,萬向接頭下接頭17上有接頭下叉口19,接頭下叉口19上有接頭下銷孔18,接頭下銷孔18與縱向軸銷81之間為可擺轉固定。
支架中軸88兩側對稱設置有中軸卡槽26,中軸卡槽26外側有中軸方柱82,兩側的中軸方柱82外端均有中軸螺柱86,軸用內卡環61位于中軸卡槽26之中限制支架中軸孔33與支架中軸88之間軸向位移;所述的成對鏈輪80上有鏈輪中心方孔83和鏈輪蹬軸方孔85,鏈輪蹬軸方孔85上固定配合著腳蹬軸銷84;鏈輪中心方孔83與中軸方柱82相配合,中軸螺母89與中軸螺柱86緊固配合,中軸螺母89擋住成對鏈輪80。
所述的腳蹬軸銷84上有腳蹬軸擋肩481,腳蹬軸擋肩481外側端面有踏板固定螺孔482,踏板固定螺孔482上有配合有踏板固定螺釘428;踏板固定螺釘428與踏板固定螺孔482緊固配合將腳蹬踏板48固定在腳蹬軸銷84上;腳蹬軸擋肩481內側依次有腳蹬曲軸面483、腳蹬方軸段485和腳蹬軸螺柱486;連桿腳蹬孔28上有連桿蹬孔襯套828,連桿蹬孔襯套828內孔與腳蹬曲軸面483外圓之間為可旋轉滑動配合;拉桿下叉孔22上有拉桿叉孔襯套822,拉桿叉孔襯套822內孔與腳蹬曲軸面483外圓之間為可旋轉滑動配合;隔離滑圈438位于連桿蹬孔襯套828與拉桿叉孔襯套822之間,用于消除端面干涉;腳蹬曲軸面483臺階與成對鏈輪80之間有方孔擋圈484,用于減少端面摩擦;鏈輪蹬軸方孔85套在腳蹬方軸段485上,腳蹬軸螺柱486上配合有腳蹬螺母468,腳蹬螺母468與腳蹬軸螺柱486緊固配合,將成對鏈輪80固定在腳蹬方軸段485上。
所述的腳蹬曲軸面483外圓上有一層0.38毫米厚的鈦合金硬質材料,該鈦合金硬質材料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元素組成:鈦:8.5%、銅:7.2%、鎳:6.5%、鉬:5.2%、鎢:3.8%、鉻:2.5%、碳:0.65%、鋅:0.8%、鋁:0.2%,余量為fe及不可避免的雜質;所述雜質的重量百分比含量為:錳:0.05%、硅:0.02%、硫:0.02%、磷:0.01%,該鈦合金硬質材料的表面洛氏硬度值為hrc65;
所述的隔離滑圈438和方孔擋圈484均整體采用銅基粉末冶金自潤滑耐磨材料,包括下述組分,按質量百分比組成:鎳:2.8%;石墨:2.5%;二硫化鉬:2.2%,余量為銅;所述鎳的粒度為150目,石墨的粒度為75目,二硫化鉬為膠粒粉劑,純度為97%,銅的粒度為150目;所述的隔離滑圈438和方孔擋圈484壓坯的壓制壓力為270mpa。
騎行特點:
(一)、圖1中,當腳蹬軸銷84處于運動圓周的最高位置時,位于圖25中的a區,遇到常規自行車的“高位死點”,騎車者無論是用哪只單腳位于腳蹬軸銷84上,都無法驅使成對鏈輪80旋轉做功;與此同時,完全憑借騎車者雙手握住方向手把70做后拉運動,驅動助力把立76以萬向接頭部件77為支點做順時針擺轉;動點滑套軸銷64以擺桿軸銷44為支點做順時針擺轉,動點手驅軸銷40同樣以擺桿軸銷44為支點做順時針擺轉,通過助力連桿43可以高效拉動腳蹬軸銷84連同成對鏈輪80以支架中軸88為支點做逆時針旋轉,由對稱鏈條23帶動對稱棘輪21連同自行車后輪20向前滾動,驅使整車帶人一起前行;
動點拉桿軸銷47被拉桿擺叉42帶動,以座椅軸銷95為支點做逆時針擺轉,座椅橫擺桿45連同座墊組件50也以座椅軸銷95為支點做逆時針擺轉,給了騎車者下一個起身動作有力助推;
(二)、圖2中,當腳蹬軸銷84處于運動圓周的前方偏上位置時,位于圖25中的a區與b區交界附近,騎車者憑借雙手拉力結合座墊組件50助推,已經將身體重力通過單腳作用在腳蹬軸銷84,借助于座椅靠背59反作用力,
騎車者單腿在向下做功的同時還有一個向前分力,更好驅動腳蹬軸銷84連同成對鏈輪80以支架中軸88為支點做逆時針旋轉;同時,騎車者雙手握住方向手把70還在做后拉運動,動點滑套軸銷64以擺桿軸銷44為支點做順時針擺轉,動點手驅軸銷40同樣以擺桿軸銷44為支點做順時針擺轉,通過助力連桿43合力驅使腳蹬軸銷84連同成對鏈輪80以支架中軸88為支點做逆時針旋轉,由對稱鏈條23帶動對稱棘輪21連同自行車后輪20向前滾動,驅使整車帶人一起前行,實現由雙手做功轉為身體重力做功的順暢交接;
動點拉桿軸銷47繼續被拉桿擺叉42帶動,以座椅軸銷95為支點做逆時針擺轉,座椅橫擺桿45連同座墊組件50也以座椅軸銷95為支點做逆時針擺轉;
(三)、圖3中,當腳蹬軸銷84處于運動圓周的最前方位置時,位于圖25中的b區,助力連桿43也遇到“曲柄連桿機構”的“前端死點”;雙手握住方向手把70通過助力連桿43對腳蹬軸銷84上的作用力,無法驅使成對鏈輪80旋轉做功;與此同時,自上向下的騎車者重力通過單腳作用在腳蹬軸銷84上效率最高,驅動腳蹬軸銷84連同成對鏈輪80以支架中軸88為支點做逆時針旋轉,由對稱鏈條23帶動對稱棘輪21連同自行車后輪20向前滾動,驅使整車帶人一起前行;動點滑套軸銷64以擺桿軸銷44為支點,處于由順時針擺轉改變為逆時針擺轉的拐點;動點手驅軸銷40同樣以擺桿軸銷44為支點,處于由順時針擺轉改變為逆時針擺轉的拐點;
動點拉桿軸銷47繼續被拉桿擺叉42帶動,以座椅軸銷95為支點做逆時針擺轉,座椅橫擺桿45連同座墊組件50也以座椅軸銷95為支點做逆時針擺轉;
(四)、圖4中,當腳蹬軸銷84處于運動圓周的前方偏下位置時,位于圖25中的b區與c區交界處附近,騎車者重力通過放置在腳蹬軸銷84上的單腳,還在繼續驅動腳蹬軸銷84連同成對鏈輪80以支架中軸88為支點做逆時針旋轉,同時,騎車者雙手轉而握住方向手把70開始做前推運動,驅動助力把立76以萬向接頭部件77為支點做逆時針擺轉;動點滑套軸銷64以擺桿軸銷44為支點做逆時針擺轉,動點手驅軸銷40同樣以擺桿軸銷44為支點做逆時針擺轉,通過助力連桿43合力驅使腳蹬軸銷84連同成對鏈輪80以支架中軸88為支點做逆時針旋轉,由對稱鏈條23帶動對稱棘輪21連同自行車后輪20向前滾動,驅使整車帶人一起前行,實現由身體重力做功轉為雙手做功的順暢交接;
動點拉桿軸銷47繼續被拉桿擺叉42帶動,以座椅軸銷95為支點做逆時針擺轉,座椅橫擺桿45連同座墊組件50也以座椅軸銷95為支點做逆時針擺轉;
(五)、圖5中,當腳蹬軸銷84處于運動圓周的最低位置時,位于圖25中的c區,遇到常規自行車的“低位死點”,騎車者無論是用哪只單腳位于腳蹬軸銷84上,都無法驅使成對鏈輪80旋轉做功;與此同時,完全憑借騎車者雙手握住方向手把70繼續做前推運動,動點滑套軸銷64以擺桿軸銷44為支點做逆時針擺轉,動點手驅軸銷40同樣以擺桿軸銷44為支點做逆時針擺轉,通過助力連桿43可以高效推動腳蹬軸銷84連同成對鏈輪80以支架中軸88為支點做逆時針旋轉,由對稱鏈條23帶動對稱棘輪21連同自行車后輪20向前滾動,驅使整車帶人一起前行;
動點拉桿軸銷47處于由逆時針擺轉改變為順時針擺轉的拐點;座椅橫擺桿45連同座墊組件50也處于由逆時針擺轉改變為順時針擺轉的拐點,便于騎車者接下來的下坐動作;
(六)、圖6中,當腳蹬軸銷84處于運動圓周的后方偏下位置時,位于圖25中的c區與d區交界附近,騎車者憑借雙手推力結合上身重力下座在座墊組件50上,借助于座椅靠背59使得身體重力臂產生更大順時針扭矩,驅動座椅橫擺桿45以座椅軸銷95為支點做順時針擺轉;通過拉桿擺叉42開始“上提”拉動腳蹬軸銷84連同成對鏈輪80以支架中軸88為支點做逆時針旋轉;同時,騎車者雙手繼續握住方向手把70還在做前推運動,動點滑套軸銷64以擺桿軸銷44為支點做逆時針擺轉,動點手驅軸銷40同樣以擺桿軸銷44為支點做逆時針擺轉,通過助力連桿43合力驅使腳蹬軸銷84連同成對鏈輪80以支架中軸88為支點做逆時針旋轉,由對稱鏈條23帶動對稱棘輪21連同自行車后輪20向前滾動,驅使整車帶人一起前行,實現由雙手做功轉為上身重力做功的順暢交接;
(七)、圖7中,當腳蹬軸銷84處于運動圓周的最后方位置時,位于圖25中的d區,助力連桿43也遇到“曲柄連桿機構”的“后端死點”;雙手握住方向手把70通過助力連桿43對腳蹬軸銷84上的作用力,無法驅使成對鏈輪80旋轉做功;與此同時,騎車者上身重力作用在座墊組件50上,驅動座椅橫擺桿45以座椅軸銷95為支點做順時針擺轉;通過拉桿擺叉42高效拉動腳蹬軸銷84連同成對鏈輪80以支架中軸88為支點做逆時針旋轉;由對稱鏈條23帶動對稱棘輪21連同自行車后輪20向前滾動,驅使整車帶人一起前行;
動點滑套軸銷64以擺桿軸銷44為支點,處于由逆時針擺轉改變為順時針擺轉的拐點;動點手驅軸銷40同樣以擺桿軸銷44為支點,處于由逆時針擺轉改變為順時針擺轉的拐點;
(八)、圖8中,當腳蹬軸銷84處于運動圓周的后方偏上位置時,位于圖25中的d區與a區交界處附近,騎車者上身重力還作用在座墊組件50上,繼續驅動座椅橫擺桿45以座椅軸銷95為支點做順時針擺轉;通過拉桿擺叉42繼續拉動腳蹬軸銷84連同成對鏈輪80以支架中軸88為支點做逆時針旋轉;同時,騎車者雙手轉而握住方向手把70開始做后拉運動,動點滑套軸銷64以擺桿軸銷44為支點做順時針擺轉,動點手驅軸銷40同樣以擺桿軸銷44為支點做順時針擺轉,通過助力連桿43開始合力驅使腳蹬軸銷84連同成對鏈輪80以支架中軸88為支點做逆時針旋轉,由對稱鏈條23帶動對稱棘輪21連同自行車后輪20向前滾動,驅使整車帶人一起前行,實現由身體重力做功轉為雙手做功的順暢交接;最終實現腳蹬軸銷84的運動圓周任何位置都能高效驅動成對鏈輪80旋轉。
(九)、當騎行過程中需要轉彎時,雙手把握方向手把70扭轉驅使助力把立為中心旋轉,通過萬向接頭部件77驅使前叉轉軸13在支架前叉孔31內做擺轉運動,繼而前輪叉架11帶動自行車前輪10作擺轉,實現騎行轉彎目的。由于滑套通孔67與所述的助力把立76之間為滑動配合,助力把立76做扭轉時不會帶動助力滑套60擺轉;而且,當助力把立76做前后擺轉時,動助力滑套60可以相對于助力把立76做軸向移動,動助力滑套60是以滑套軸銷64為中心作上下擺轉的同時還隨著助力擺桿46以擺桿軸銷44為中心做前后擺轉。
騎行者充分發揮人體全身力量,騎車時身體在直立與下蹲之間交替達到全身運動;同時,雙手交替推、拉助力消除了常規自行車的“低位死點”和“高位死點”,雙手交替推拉助力結合直立、坐姿交替全身運動,實現了無死點運動連續做功效果,達到高效快速騎行的目的。
本發明上述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帶來如下顯著的進步效果:
(一)、前叉轉軸13上端與助力把立76下端之間由萬向接頭部件77,結合助力滑套60上有滑套通孔67與所述的助力把立76之間為滑動配合,可以驅使助力擺桿46連同擺桿下叉41以擺桿軸銷44為支點做順時針或逆時針擺轉,通過助力連桿43驅使腳蹬軸銷84連同成對鏈輪80以支架中軸88為支點做旋轉,在常規自行車的“高位死點”和“低位死點”發揮創造性作用;設置萬向接頭部件77可實現騎車者雙手握住方向手把70在做前推或后拉運動的同時,不會妨礙隨時改變前輪左右轉向,實現了雙手參與做功;特別是采用身體重力作用于座墊組件50,使得座椅橫擺桿45連同座墊組件50以座椅軸銷95為支點做逆時針擺轉,繼而帶動拉桿擺叉42做出“上提”動作,動腳蹬軸銷84連同成對鏈輪80以支架中軸88為支點做逆時針旋轉;克服了常規自行車兩腳蹬板位置必須相差180度,必須有第二只腳下踩來彌補第一只腳無法施力上提兩腳蹬板的缺陷,無須兩只腳交替施力,這就為單腿人士提供了一種騎行自行車的可能;
(二)、座椅橫擺桿45以座椅軸銷95為支點做順時針或逆時針擺轉,通過拉桿擺叉42拉動腳蹬軸銷84連同成對鏈輪80以支架中軸88為支點做上行旋轉;結合騎車者重力通過單腳作用在腳蹬軸銷84上,驅動腳蹬軸銷84連同成對鏈輪80以支架中軸88為支點做下行旋轉,身體直立和下蹲重力與雙手推力和拉力的順暢交接,合力給予了腳蹬軸銷84驅動成對鏈輪80旋轉,不但實現了提高騎行速度的目的,兩側的腳蹬軸銷84位于同一軸心線上,還徹底消除傳統自行車因左右腳交替用力所導致的左右晃動;且單腿直立與臀部下蹲交替進行,結合雙手推力和拉力的完美組合,還達到了鍛煉腹肌和全身運動的健身效果;
(三)、腳蹬軸銷84在腳蹬軸擋肩481與腳蹬方軸段485之間設置腳蹬曲軸面483,連桿蹬孔襯套828內孔和拉桿叉孔襯套822內孔均與腳蹬曲軸面483外圓之間為可旋轉滑動配合,騎行輕松順暢;腳蹬曲軸面483臺階與成對鏈輪80之間有方孔擋圈484,可有效減少端面摩擦;連桿蹬孔襯套828與拉桿叉孔襯套822之間設置隔離滑圈438,確保端面不干涉;
(四)、滑槽銷孔53與滑軌銷孔56之間可選擇對準,由槽軌軸銷55固定連接,實現了座墊組件50在座椅橫擺桿45上可以前后移動調節固定,以適合不同手臂長短人群騎行;
(五)、腳蹬曲軸面483外圓上有一層鈦合金硬質材料,確保腳蹬曲軸面483更加耐磨損;隔離滑圈438和方孔擋圈484均整體采用銅基粉末冶金自潤滑耐磨材料,可有效減少端面摩擦;騎行更加輕快;
(六)、本發明手腳合力做功大,自然車速快,鏈條受力也隨之增大,成對鏈輪80結合對稱鏈條23以及自行車后輪20兩側均有對稱棘輪21的好處是特別增強鏈條型號尺寸,便于標準件選用,且萬一斷了單側鏈條,仍然可以堅持騎行到維修點或目的地,不至于在半路上“掉鏈子”后要推著車走,這點對于單腿障礙人士尤其特別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