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方向盤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方向盤總成。
背景技術:
方向盤是汽車、輪船、飛機等的操縱行駛方向的輪狀裝置,方向盤與轉向桿連接從而控制方向。
目前,市場上的方向盤,轉向桿都是直接與底座連接,使用中轉向桿與底座的連接處容易磨損,影響傳動精度,若磨損,則需要更換整個底座,非常不方便,而且傳統的方向盤,后罩與底座之間的連接可靠性差,易松動,另外方向盤的結構強度及抓握時的舒適度也需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連接可靠、結構強度、使用效果好的方向盤總成。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方向盤總成,包括相連接的主體和盤體,主體包括底座和置于底座外側的后罩,其特征是:所述底座上設有貫穿后罩的安裝柱,安裝柱與底座焊接,安裝柱上設有安裝孔,安裝柱上還設有限位孔,限位孔環繞安裝孔均勻排布,后罩內壁上設有第一加強塊,第一加強塊相對于第一加強塊與后罩連接端的另一端上設有限位塊,第一加強塊上設有貫穿限位塊的第一螺紋孔,底座上的外壁上設有與限位塊適配的限位槽,底座的內壁上設有第二加強塊,第二加強塊上設有貫穿限位槽的第二螺紋孔,第一螺紋孔和第二螺紋孔通過螺釘連接。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安裝柱通過安裝孔與轉向桿螺紋連接,轉向桿上可以設有定位銷與限位塊適配,從而安裝柱與轉向桿之間的傳動更加精準,安裝柱與底座焊接,則若安裝柱損壞,可對安裝柱進行更換,無需更換整個底座,維修更加方便,底座和后罩通過螺釘連接,其連接穩定性更好,不易松動,第一加強塊可以增加第一螺紋孔處的結構強度,第二加強塊可以增加第二螺紋孔處的結構強度,限位塊與限位槽適配,可以進一步增加底板與后罩之間的穩定性。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盤體與主體之間通過第一輻條連接,盤體與主體之間還通過第二輻條連接,第一輻條與盤體的連接端設有弧形結構的第一加強部,第二輻條與盤體的連接端上設有弧形結構的第二加強部,第一輻條和第二輻條之間形成抓握區,盤體上設有保護層,保護層包覆于盤體與第一輻條的連接端上及盤體與第二輻條的連接端上,保護層上設有第一防滑槽。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第一輻條和第二輻條均為兩個且分布于主體兩側,并與盤體連接,第一加強部可以增加第一輻條與盤體連接端的結構強度,第二加強部可以增加第二輻條與盤體連接端的結構強度,第一輻條和第二輻條之間形成抓握區,駕駛者手部可以抓握在第一輻條和第二輻條之間的盤體部分,第一輻條和第二輻條對手部起到限位作用,抓握更穩,盤體上設有保護層,保護層可以為皮革,保護層包覆于盤體與第一輻條的連接端上及盤體與第二輻條的連接端上,保護層所包覆的位置即盤體的抓握區,保護層可以增加手感舒適度,也對第一輻條與盤體的連接端及第二輻條與盤體的連接端起到保護作用,第一加強部和第二加強部呈弧形結構,可以避免手部碰傷,第一防滑槽可以起到進一步防滑效果。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盤體上設有若干第二防滑槽。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第二防滑槽可以增加盤體的防滑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方向盤總成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方向盤總成實施例圖1的A-A向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方向盤總成實施例圖2的B部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中附圖標記為,1-主體,2-盤體,3-底座,4-外罩,5-安裝柱,6-安裝孔,7-限位孔,8-第一加強塊,9-限位塊,10-限位槽,11-第二加強塊,12-螺釘,21-第一輻條,22-第二輻條,23-第一加強部,24-第二加強部,25-抓握區,26-保護層,27-第一防滑槽,30-第二防滑槽。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至圖2對本實用新型一種方向盤總成實施例做進一步說明。
一種方向盤總成,包括相連接的主體1和盤體2,主體1包括底座3和置于底座3外側的后罩4,其特征是:所述底座3上設有貫穿后罩4的安裝柱5,安裝柱5與底座3焊接,安裝柱5上設有安裝孔6,安裝柱5上還設有限位孔7,限位孔7環繞安裝孔6均勻排布,后罩4內壁上設有第一加強塊8,第一加強塊8相對于第一加強塊8與后罩4連接端的另一端上設有限位塊9,第一加強塊8上設有貫穿限位塊9的第一螺紋孔,底座3上的外壁上設有與限位塊9適配的限位槽10,底座3的內壁上設有第二加強塊11,第二加強塊11上設有貫穿限位槽10的第二螺紋孔,第一螺紋孔和第二螺紋孔通過螺釘12連接。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安裝柱5通過安裝孔6與轉向桿螺紋連接,轉向桿上可以設有定位銷與限位塊9適配,從而安裝柱5與轉向桿之間的傳動更加精準,安裝柱5與底座3焊接,則若安裝柱5損壞,可對安裝柱5進行更換,無需更換整個底座3,維修更加方便,底座3和后罩4通過螺釘12連接,其連接穩定性更好,不易松動,第一加強塊8可以增加第一螺紋孔處的結構強度,第二加強塊11可以增加第二螺紋孔處的結構強度,限位塊9與限位槽10適配,可以進一步增加底板與后罩4之間的穩定性。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盤體2與主體1之間通過第一輻條21連接,盤體2與主體1之間還通過第二輻條22連接,第一輻條21與盤體2的連接端設有弧形結構的第一加強部23,第二輻條22與盤體2的連接端上設有弧形結構的第二加強部24,第一輻條21和第二輻條22之間形成抓握區25,盤體2上設有保護層26,保護層26包覆于盤體2與第一輻條21的連接端上及盤體2與第二輻條22的連接端上,保護層26上設有第一防滑槽27。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第一輻條21和第二輻條22均為兩個且分布于主體1兩側,并與盤體2連接,第一加強部23可以增加第一輻條21與盤體2連接端的結構強度,第二加強部24可以增加第二輻條22與盤體2連接端的結構強度,第一輻條21和第二輻條22之間形成抓握區25,駕駛者手部可以抓握在第一輻條21和第二輻條22之間的盤體2部分,第一輻條21和第二輻條22對手部起到限位作用,抓握更穩,盤體2上設有保護層26,保護層26可以為皮革,保護層26包覆于盤體2與第一輻條21的連接端上及盤體2與第二輻條22的連接端上,保護層26所包覆的位置即盤體2的抓握區25,保護層26可以增加手感舒適度,也對第一輻條21與盤體2的連接端及第二輻條22與盤體2的連接端起到保護作用,第一加強部23和第二加強部24呈弧形結構,可以避免手部碰傷,第一防滑槽27可以起到進一步防滑效果。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盤體2上設有若干第二防滑槽30。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第二防滑槽30可以增加盤體2的防滑效果。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范圍內進行通常的變化和替換都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