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交通器材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是交通工具用齒盤異材組合結構。
背景技術:
自行車屬于輕便式交通工具,自行車在傳動上利用腳踏動力帶動鏈條、齒盤旋轉,而讓輪子轉動,前進。自行車的齒盤是一體成型,一體成型的材料通常以硬度高的鐵居多,但是隨著輕量化趨勢發展,齒盤漸漸由鐵的材料轉向鋁合金。
雖然鋁合金質量輕,但是降低了剛性強度,而且鋁合金疲勞性能不如鋼材,鋼材可以承受無限多的周期性載荷,但是鋁的疲勞極限接近為零,可能非常小的循環載荷都可以造成鋁合金破壞,然而齒盤的齒部與鏈條的鏈合帶動造成齒部是經常磨損的部位,因此齒部剛性不足、耐磨強度不足,都會降低齒盤的使用壽命。
因此如何使齒盤在鏈條鏈合的齒部具有較高的剛性與耐磨性,同時又兼具整個齒盤的輕量化,是需要研發的課題。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技術的缺陷,本實用新型提出交通工具用齒盤異材組合結構。
交通工具用齒盤異材組合結構,包括輕量化的金屬材料制成的內環片,所述內環片中空的內側面等分地徑向延伸出數個固定部,內環片設置第一結合面;本實用新型還包括一個剛性與耐磨損、耐高溫的齒環,所述齒環的外側形成數個齒部圍成的環形體,齒環的中部設有內環孔,所述齒環還設有第二結合面,通過第二結合面與第一結合面焊接結合,形成內環片固定并涵蓋齒環的內環孔范圍。
交通工具用齒盤異材組合結構,主要包括輕量化金屬材質的內環片,所述內環片的中空內側面上徑向延伸數個固定部,所述內環片設置第一結合面。還包括齒環,所述齒環外側面形成數個齒部,齒環中部設有內環孔,所述齒環設置有第二結合面,用于與第一結合面焊接結合,內環片固定且涵蓋齒環的內環孔范圍。
所述內環片的外側環面上設置第一結合面,齒環的內環孔內側面為第二結合面,內環片固定在齒環的內環孔中,所述第一結合面與第二結合面焊接固定,內環片與齒環在相同水平面上。
所述內環片在面向齒環的一側面上設置第一結合面,齒環的一側面為第二結合面,內環片利用第一結合面疊設在第二結合面上,并焊接固定。
所述內環片的第一結合面設置在內環片外緣處的階梯凸字狀結構處,且階梯凸字狀結構處設有沿側環面設置的第一貼靠部,所述齒環的第二結合面位于內環孔斷面處設置的階梯狀結構處,第二結合面上設有沿側環面設置的適應于第一貼靠部的第二貼靠部,用于將內環片利用第一貼靠部貼入第二貼靠部上,且位于同一平面內,以便第一結合面與第二結合面焊接固定。
所述內環片的外側面上設置第一結合面,且等分地向外突出數個第一定位部,所述齒環在內環孔內側面上設置第二結合面,第二結合面上設有適應于第一定位部的內凹的第二定位部,第一定位部與該第二定位部凹凸配合,且通過焊接的方式固定第一結合面與第二結合面以及第一定位部與第二定位部,使內環片與齒環在同一水平面內。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實用新型采用輕量化的金屬材質作為內環片,并結合剛強度、耐磨的齒環,利用內環片的輕量化功效,降低設備整體質量,而與鏈條結合的齒環則采用高剛性、耐磨、耐高溫的材質,因此增加了齒環帶動鏈條工作的耐磨耗壽命,增加了個剛性,降低了齒盤更換頻率,使用更加安心。
2、本實用新型以內環片與齒環焊接固定的方式,使內環片涵蓋在齒環的內環孔范圍,增加齒盤整體強度,解決以往內環片與齒環可拆卸的組合方式,避免出現松脫情況,進一步提高整體可靠性。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的組合立體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的組合剖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的組合剖視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三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三實施例的組合剖視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的第四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圖9是本實用新型的第四實施例的組合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闡述。
實施例一:
如圖1至圖2所示,包括齒盤100,所述齒盤100內包含一個內環片10,一個固定在內環片10中的齒片20,所述內環片10為輕量化金屬,如鋁合金或鎂合金或鈦合金,內環片10在其中空的內側環面上等分地徑向延伸有數個呈臂狀的固定部11,用于齒盤100固定在自行車上,內環片10外徑環面上設有第一結合面12。
所述齒環20為剛性、耐高溫、耐磨損材質,如不銹鋼或經過熱處理的鋼材、鐵材或是金屬表面涂有鐵氟龍等耐磨材質,用于強化齒環20,增加其剛性;所述齒環20的外側形成數個齒部21,齒環20的中部處設有內環孔211,內環孔211內環面為第二結合面22,;組合時,參見圖2、圖3,內環片10安裝在齒環20的內環孔211中,將第一結合面12安裝并以摩擦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二結合面22上,使內環10填置在齒環20的內環孔21處,形成內環片10與齒環20在相同平面內,組成齒盤100。
實施例二:
如圖4至圖5所示,齒盤101的另一實施例,第一結合面13與第二結合面23位置可以變換,不同于圖2、圖3,內環片10在面向齒環20的一側徑向環面上設置第一結合面13,而齒環20在其一側的徑向環面上設置第二結合面23,因此內環片10利用其第一結合面13重疊貼在齒環20的第二結合面23上,并且利用摩擦焊接的方式固定,形成另一種實施形態的齒盤101。
實施例三:
如圖6、圖7所示的第三種齒盤102,第一結合面14與第二結合面24的組合方式不同于第二種實施例;將其內環片10的外緣設置成階梯凸字狀的第一結合面14,因此第一結合面14有一個沿側環面的第一貼靠部141,而齒環20在內環孔211斷面處設置階梯狀的第二結合面24,第二結合面24對應于第一貼靠部141形成一個沿側環面的第二貼靠部241,用于使得內環片10利用第一貼靠部141平面地靠抵在第二貼靠部241上,并且順勢將第一結合面14和第二結合面24全面的進行凹凸配合。并且以摩擦焊接的方式固定,形成內環片10位于齒環20的內環孔211中,且前后不會突出,完全位于相同平面上,此時,通過第一貼靠部141與第二貼靠部241的抵靠,可以增強內環片10與齒環20結合的定位性,同時增加接觸面積,固定更加可靠。
實施例四:
如圖8、圖9所示的第四種齒盤103,其內齒環10如圖2、圖3所示,在外環周側形成第一結合面12,而在第一結合面12外側等分地向外突出數個第一定位部121,在齒環20的內環孔211處,如圖2、圖3所示,形成第二結合面22,差別在于:第二結合面22對應第一結合面12的第一定位部121處形成相對凹入的第二定位部221,以確保內環片10以其第一結合面12進入齒環20的第二結合面22的同時,利用第一定位部121對于第二定位部221凹凸配合,引到內環片10順利進入齒環20的內環孔211中,形成第一結合面12、第二結合面22的接觸,然后利用摩擦焊接的方式固定,并保持內環片10平齊于齒環20,在相同平面內,利用第一定位部121、第二定位部221的凹凸配合設計,增加接觸面積和扭力強度。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