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整體式轉向節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重型越野汽車前轉向驅動橋用整體式轉向節。
背景技術:
轉向節是轉向驅動橋的重要承載部件,強度及結構緊湊性是轉向節重點考慮的內容。傳統的轉向節采用分體式結構,由轉向節及軸頭兩部分組成,兩者用螺栓聯接,結構不夠緊湊,同時對轉向節的整體強度造成一定影響。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緊湊、強度高的重型越野汽車前轉向驅動橋用整體式轉向節。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措施實現的:一種重型越野汽車前轉向驅動橋用整體式轉向節,采用整體鍛造工藝,結構緊湊,強度高;轉向節薄弱部位為大圓角過渡結構,避免應力集中出現受損現象,提高轉向節本體的承載強度;轉向節設有通氣孔便于輪邊總成與外界氣壓一致,轉向節的通氣孔上部設有U形槽,用于增設密封裝置,側面安裝孔用密封堵塞密封,工藝簡單易操作。
一種重型越野汽車前轉向驅動橋用整體式轉向節,其中,包括轉向節本體,設置在所述轉向節本體頂部的安裝座A,以及設置在所述轉向節本體底部的連接座B,所述安裝座A為圓環狀,在所述安裝座A的圓周上設有若干螺栓聯結孔,所述安裝座A上設有凹槽及通氣孔;
所述轉向節本體的一側開設有與汽車傳動軸及輪轂軸承配合的軸頭部,在所述軸頭部內側為傳動軸孔,在所述軸頭部上方的轉向節本體上設有內部配合有密封堵塞的安裝孔;
在所述轉向節本體底部的連接座B上均勻設置若干連接孔;
所述轉向節本體中部的邊緣上設有轉向限位孔。
所述通氣孔自所述安裝座A頂部,向所述轉向節本體中部的連接處傾斜設置。
所述通氣孔與所述安裝孔相連通,構成轉向節與外界氣壓相通的輸氣通道。
所述轉向節本體軸頭部的連接處為大圓角過渡連接,有效減少應力集中。
所述凹槽為U形槽。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轉向節采用整體鍛造,制造及加工工藝簡單,結構緊湊,整體強度高,轉向節薄弱部位采用大圓角過渡設計,避免局部應力集中受損,同時,轉向節設有通氣孔便于輪邊總成與外界氣壓一致,轉向節通氣孔上部開設有U形槽,用于增設密封裝置,側面安裝孔用密封堵塞密封,工藝簡單易操作。
附圖說明
圖1 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局部剖面結構示意圖。
其中,附圖標記為:1、轉向節本體;2、安裝座A;3、連接座B;21、螺栓聯結孔;22、凹槽;23、通氣孔;4、軸頭部;5、密封堵塞;6、安裝孔;7、連接孔;8、轉向限位孔;9、大圓角;10、傳動軸孔。
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清楚說明本方案的技術特點,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方案進行闡述。
參見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是:一種重型越野汽車前轉向驅動橋用整體式轉向節,其中,包括轉向節本體1,設置在轉向節本體1頂部的安裝座A2,以及設置在轉向節本體1底部的連接座B3,安裝座A2為圓環狀,在安裝座A2的圓周上設有若干螺栓聯結孔21,安裝座A2上設有凹槽22及通氣孔23;
轉向節本體1的一側開設有與汽車傳動軸及輪轂軸承配合的軸頭部4,在軸頭部4內側為傳動軸孔10,在軸頭部4上方的轉向節本體1上設有內部配合有密封堵塞5的安裝孔6;
在轉向節本體1底部的連接座B3上均勻設置若干連接孔7;
轉向節本體1中部的邊緣上設有轉向限位孔8。
通氣孔23自安裝座A2頂部,向轉向節本體1中部的連接處傾斜設置。
通氣孔23與安裝孔相連通,構成轉向節與外界氣壓相通的輸氣通道。
轉向節本體1軸頭部4的連接處為大圓角9過渡連接,有效減少應力集中。
凹槽22為U形槽。
本實用新型未經描述的技術特征可以通過或采用現有技術實現,在此不再贅述,當然,上述說明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實用新型也并不僅限于上述舉例,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實質范圍內所做出的變化、改型、添加或替換,也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