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轎車車身結構的技術領域,特別是關于一種汽車A柱及具有該汽車A柱的汽車。
背景技術:
汽車A柱位于發動機艙和駕駛艙之間,是支撐車輛結構強度的主要部分,在車輛發生碰撞或翻滾時可有效保證駕駛艙的生存空間。然而,目前的車型中,A柱內外板底部的搭接結構基本為空結構,在偏置碰撞過程中,此位置為與輪胎接觸的撞擊區域,該處的空結構導致A柱底部支撐力不足,向后變形較大,進而導致A柱整體的后移量增大,使得整車抵抗碰撞變形的能力較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汽車A柱,可提高A柱底部的結構強度,增強整車碰撞性能。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汽車A柱,所述汽車A柱包括A柱內板、A柱外板以及位于所述A柱內板與所述A柱外板之間的內加強板,所述內加強板延伸至所述A柱內板與所述A柱外板的底部,且分別與所述A柱內板和所述A柱外板連接形成空腔結構。
進一步的,所述A柱內板、所述內加強板以及所述A柱外板的橫截面均呈“幾”字形。
進一步的,所述A柱內板、所述內加強板以及所述A柱外板均包括板主體與外翻邊,所述板主體的橫截面呈U形,所述外翻邊一體成型于所述板主體開口的兩側。
進一步的,所述A柱內板、所述內加強板以及所述A柱外板的外翻邊之間依次疊加焊接。
進一步的,所述A柱內板與所述A柱外板開口相向,所述內加強板與所述A柱內板開口相向。
進一步的,所述A柱內板、所述內加強板以及所述A柱外板的底部呈L形彎曲。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汽車,包括如上所述的汽車A柱。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汽車A柱的內加強板延伸至A柱內板和A柱外板的底部,且分別與A柱內板和A柱外板連接形成對應的空腔結構,可有效提高A柱底部的結構強度,改善A柱底部的碰撞性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汽車A柱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汽車A柱的結構拆分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更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為達成預定實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結構、特征及其功效,詳細說明如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汽車A柱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汽車A柱10包括A柱內板11、A柱外板12以及內加強板13。
具體的,A柱內板11與A柱外板12之間形成空腔結構,從而構成汽車A柱10的主體框架,使汽車A柱10整體沿車身的高度方向延伸。
內加強板13位于A柱內板11與A柱外板12之間,且沿A柱內板11與A柱外板12的長度方向延伸至A柱內板11與A柱外板12的底部,所述底部也即汽車A柱10靠近車身底部的位置,其中,內加強板13與A柱外板12之間連接形成第一空腔結構15,內加強板13與A柱內板11之間連接形成第二空腔結構16。此外,A柱內板11、內加強板13以及A柱外板12的底部呈L形彎曲,從而使第一空腔結構15與第二空腔結構16形成彎曲空腔。
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汽車A柱10的內加強板13延伸至A柱內板11與A柱外板12的底部,且分別與A柱內板11和A柱外板12形成空腔結構,結構設計簡單,可有效提高A柱底部的結構強度。此外,內加強板13延伸至A柱底部的L形彎曲處,使得空腔結構進一步呈彎曲狀,由于此位置在偏置碰撞過程中為與輪胎接觸的撞擊區域,該彎曲空腔結構可更有效增強A柱底部的碰撞性能。
請結合圖2,在本實施例中,A柱內板11、內加強板13以及A柱外板12的橫截面均呈“幾”字形。具體的,A柱內板11包括板主體111與外翻邊112,板主體111的橫截面呈U形,外翻邊112一體成型于板主體111開口的兩側,A柱外板12包括板主體121與外翻邊122,板主體121的橫截面呈U形,外翻邊122一體成型于板主體121開口的兩側,內加強板13包括板主體131與外翻邊132,板主體131的橫截面呈U形,外翻邊132一體成型于板主體131開口的兩側,也即,A柱內板11、內加強板13以及A柱外板12的結構均包括U形截面的板主體與外翻邊,從而整體呈“幾”字形結構。
進一步的,A柱內板11與A柱外板12開口相向,內加強板13與A柱內板11開口相向,A柱內板11的外翻邊112、內加強板13的外翻邊132以及A柱外板12的外翻邊122之間依次疊加焊接。
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A柱內板11、內加強板13以及A柱外板12分別一體成型為“幾”字形結構,沖壓成型工藝簡單。此外,A柱內板11、內加強板13以及A柱外板12之間形成多個“幾”字形組合的結構,不僅使得汽車A柱的整體結構強度進一步增強,也使得搭接后的結構焊接邊界比較簡單、焊點的布置均勻,易于焊接且焊接強度較強。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汽車,包括如上所述的汽車A柱。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汽車A柱至少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1)汽車A柱的內加強板延伸至A柱內板與A柱外板的底部,且分別與A柱內板和A柱外板形成空腔結構,結構設計簡單,可提高A柱底部的結構強度;
(2)汽車A柱的內加強板延伸至A柱底部的L形彎曲處,使得空腔結構進一步呈彎曲狀,由于此位置在偏置碰撞過程中為與輪胎接觸的撞擊區域,該彎曲空腔結構可更有效增強A柱底部的碰撞性能;
(3)汽車A柱的A柱內板、內加強板以及A柱外板之間形成多個“幾”字形組合的結構,不僅使得汽車A柱的整體結構強度進一步增強,也使得搭接后的結構焊接邊界比較簡單,易于焊接且焊接強度較強。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實用新型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范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作出些許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