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折疊車及折疊車配件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折疊車架及包括該車架的折疊車。
背景技術:
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快,生活品質高,智能折疊電動車使用越來越普遍。電動折疊車具有可折疊、易操控、便于攜帶等優點,在折疊的使用過程中也不需要借助外來工具,通過手動自行將車折疊或展開,折疊后,能夠較方便的存放和移動,避免室外存放的不安全隱患。當前多數電動折疊車外觀同自行車相似或由自行車改裝而成,其車架是通過兩節車架管之間設置折疊機構與快拆緊固件實現車架的折疊,車架折疊為橫向對折,折疊工序復雜,折疊后外觀不美觀,體積較大,占用空間較大,不方便收納。研發一種能夠有效折疊的電動折疊車,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亟需解決的技術難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折疊車架及包括該車架的折疊車,手動拔動第一連接件帶動車架前主體繞車架后主體180°轉動,且第二連接件帶動旋轉件隨著車架前主體的轉動而轉動,從而實現了折疊車架的極致折疊,更符合使用習慣,操作方便,結構簡單。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折疊車架,包括車架前主體,車架后主體和旋轉件,所述車架前主體的一端和所述車架后主體的一端鉸接,且通過第一連接件連接,所述車架前主體的另一端和所述旋轉件的一端可拆卸固定連接,所述旋轉件通過第二連接件和所述車架后主體轉動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連接件包括第一滑塊、第二滑塊和撥手,所述第一滑塊與所述車架前主體轉動連接,所述第一滑塊通過第一連接桿與所述第二滑塊的一端滑動連接,且所述第一滑塊和所述第二滑塊通過彈性連接件連接;
所述第二滑塊的另一端與所述撥手可拆卸固定連接,且所述第二滑塊的中部和所述撥手的一端與所述車架后主體轉動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滑塊靠近所述第二滑塊的一端設有第一螺紋孔,所述第一連接桿的一端設有螺紋,所述第一連接桿的一端和所述第一螺紋孔螺紋連接;所述第二滑塊的一端設有第一穿孔,所述第一連接桿的另一端穿設在所述第一穿孔內,并通過設置在所述第一連接桿上的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定位;
所述第一滑塊和所述第二滑塊均位于遠離所述車架前主體和所述車架后主體的鉸接點的一端。
進一步的,所述第二連接件包括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所述第一連接部的一端通過第一軸承與所述車架后主體轉動連接,所述第一連接部的另一端通過第二連接桿與所述第二連接部滑動連接,且所述第二連接部通過第二軸承與所述旋轉件轉動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第二連接部靠近所述第一連接部的一端設有第二螺紋孔,所述第二連接桿的一端設有螺紋,所述第二連接桿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螺紋孔螺紋連接;所述第一連接部的另一端設有第二穿孔,所述第二連接桿的另一端穿設在所述第二穿孔內,并通過設置在所述第二連接桿上的第三定位件和第四定位件定位。
進一步的,所述旋轉件包括旋轉塊和旋轉耳,所述旋轉塊和所述車架前主體可拆卸固定連接,所述旋轉塊的一端和所述旋轉耳的一端轉動連接,所述旋轉塊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軸承轉動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旋轉塊的另一端設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軸承裝配于所述第一凹槽內。
進一步的,所述車架前主體的另一端設有第二凹槽,所述旋轉塊的一端嵌裝在所述第二凹槽內,所述旋轉塊和所述第二凹槽之間設有防護墊。
一種折疊車,包括上述折疊車架、前叉組件、腳踏組件、車座組件和后輪,所述前叉組件和所述旋轉件的另一端連接,所述腳踏組件和所述車架后主體的底部折疊連接,所述車座組件通過第三連接件和所述車架后主體的頂部連接,所述后輪和所述車架后主體的另一端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通過轉動第一連接件帶動車架前主體繞車架后主體180°轉動,且第二連接件帶動旋轉件隨著車架前主體的轉動而轉動,從而實現了折疊車架的極致折疊,更符合使用習慣,操作方便,結構簡單。展開折疊車架則更簡單,只需撥動第一連接件,將車架前主體和車架后主體復位即可,并通過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鎖定。本實用新型折疊車架的折疊與展開一般均只需1~2秒鐘,其折疊和展開速度明顯快于現有技術的所有折疊車架的折疊和展開的速度,極大地提高了折疊車整車使用方便的性能。
2、通過撥手帶動第二滑塊轉動,第二滑塊依次通過第一連接桿和第一滑塊帶動車架前主體轉動,從而實現了車架前主體和車架后主體180°折疊的目的;在車架前主體轉動的過程中,第一連接桿的另一端通過在第二滑塊內滑動來滿足了第一滑塊和第二滑塊在轉動過程中的相對距離的變化,實現了車架前主體和車架后主體折疊的目的;并通過彈性連接件的彈性作用力,使得折疊的穩定性更好。
3、通過第二連接桿與第一連接部滑動連接,與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在轉動過程中的相對距離的變化相匹配,從而滿足了旋轉件在隨著車架前主體折疊過程中拋物線的運動軌跡,實現了旋轉件隨著車架前主體的轉動而轉動。
4、旋轉塊和旋轉耳轉動連接,實現了旋轉耳180°折疊,將折疊車架進一步折疊至更小,縮小了折疊車架的空間占用率。
5、通過采用該折疊車架,在折疊的過程中,折疊車架通過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的共同作用,使得車架后主體向前折疊,前叉組件向后折疊,即采用單邊軸折疊的方式,使得折疊后的前輪和后輪重疊在一起,突破現有的三輪和前后輪合在一起的折疊方式,使得折疊車能夠折疊的更小,降低了空間占用率,便于攜帶,操作簡單。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折疊車架一實施例的第一狀態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折疊車架一實施例的第二狀態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第一連接件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第二連接件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旋轉件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折疊車一實施例的第一狀態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折疊車一實施例的第二狀態結構示意圖。
其中:1.車架前主體、11.第二凹槽、2.車架后主體、3.旋轉件、31.旋轉塊、311.第一凹槽、32.旋轉耳、4.第一連接件、41.第一滑塊、42.第二滑塊、43.撥手、44.彈性連接件、45.第一連接桿、451.第一定位件、452.第二定位件、5.第二連接件、51.第一連接部、52.第二連接部、53.第一軸承、54.第二軸承、55.第二連接桿、551.第三定位件、552.第四定位件、6.前叉組件、7.腳踏組件、8.車座組件、9.后輪。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的附圖,給出具體實施例的描述,但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任何限定。
參見圖1至圖5,折疊車架,包括車架前主體1,車架后主體2和旋轉件3,車架前主體1的一端和車架后主體2的一端鉸接,且通過第一連接件4連接,車架前主體1的另一端和旋轉件3的一端可拆卸固定連接,旋轉件3通過第二連接件5和車架后主體2轉動連接。
通過上述折疊車架的結構設計,手動拔動第一連接件4帶動車架前主體1繞車架后主體2實現180°轉動,且第二連接件5帶動旋轉件3隨著車架前主體1的轉動而轉動,從而實現了折疊車架的極致折疊,更符合使用習慣,操作方便,結構簡單。展開折疊車架則更簡單,只需搬動第一連接件4,將車架前主體1和車架后主體2復位即可,并通過第一連接件4和第二連接件5鎖定。本實用新型折疊車架的折疊與展開一般均只需1~2秒鐘,其折疊和展開速度明顯快于現有技術的所有折疊車架的折疊和展開的速度,極大地提高了折疊車整車使用方便的性能。
一種較佳的實施方式,第一連接件4包括第一滑塊41、第二滑塊42和撥手43,第一滑塊41與車架前主體1轉動連接,第一滑塊41通過第一連接桿45與第二滑塊42的一端滑動連接,且第一滑塊41和第二滑塊42通過彈性連接件44連接;第二滑塊42的另一端與撥手43可拆卸固定連接,且第二滑塊42的中部和撥手43的一端與車架后主體2轉動連接。
其中,第一滑塊41靠近第二滑塊42的一端設有第一螺紋孔,第一連接桿45的一端設有螺紋,第一連接桿45的一端和第一螺紋孔螺紋連接;第二滑塊42的一端設有第一穿孔,第一連接桿45的另一端穿設在第一穿孔內,并通過設置在第一連接桿45上的第一定位件451和第二定位件452定位。第一定位件451設置在第一連接桿45的另一端,第二定位件452設置在第一連接桿45的中部且位于第一滑塊41和第二滑塊42之間,第一定位件451的外徑>第一穿孔的孔徑,第二定位件452的外徑>第一穿孔的孔徑。第一連接桿45在第一穿孔內滑動的過程中,通過第一定位件451和第二定位件452的共同作用調整第一連接桿45位于第一滑塊41和第二滑塊42之間的有效長度,從而滿足了第一滑塊41和第二滑塊42在轉動過程中的相對距離的變化。
其中,第一滑塊41和第二滑塊42均位于遠離車架前主體1和車架后主體2的鉸接點的一端,第一滑塊41、第二滑塊42和鉸接點之間構成了三角形,當車架前主體1和車架后主體2處于展開狀態時,彈性連接件44處于壓縮狀態,通過彈性連接件44的彈性作用力,將車架前主體1和車架后主體2鎖定;當車架前主體1和車架后主體2轉動折疊的過程中,彈性連接件44先逐漸被拉伸,再逐漸壓縮,通過彈性連接件44的彈性作用力,將車架前主體1和車架后主體2鎖定在折疊狀態。
第一滑塊41的側壁上還設有第三螺紋孔,第一螺栓和第三螺紋孔螺紋連接;第二滑塊42的側壁上設有第四螺紋孔,第二螺栓和第四螺紋孔螺紋連接,彈性連接件44的一端與第一螺栓連接,彈性連接件44的另一端與第二螺栓連接,彈性連接件44為彈簧,并通過彈性連接件44的彈性作用力,使得折疊的穩定性更好。
通過上述第一連接件4的結構設計,撥手43帶動第二滑塊42轉動,第二滑塊42依次通過第一連接桿45推動第一滑塊41,第一滑塊41帶動車架前主體1轉動,實現了車架前主體1和車架后主體2180°折疊的目的;在車架前主體1轉動的過程中,第一連接桿45的另一端通過在第二滑塊42內滑動來調整位于第一滑塊41和第二滑塊42之間的有效長度,以滿足第一滑塊41和第二滑塊42在轉動過程中的相對距離的變化,實現了車架前主體1和車架后主體2折疊的目的;并通過彈性連接件44的彈性作用力,使得折疊的穩定性更好。
一種較佳的實施方式,第二連接件5包括第一連接部51和第二連接部52,第一連接部51的一端通過第一軸承53與車架后主體2轉動連接,第一連接部51的另一端通過第二連接桿55與第二連接部52滑動連接,且第二連接部52通過第二軸承54與旋轉件3轉動連接。第一軸承53和第一連接部51螺紋連接,第二軸承54和第二連接部52螺紋連接。第一軸承53為關節軸承,第二軸承54為關節軸承。
其中,第二連接部52靠近第一連接部51的一端設有第二螺紋孔,第二連接桿55的一端設有螺紋,第二連接桿55的一端和第二螺紋孔螺紋連接;第一連接部51的另一端設有第二穿孔,第二連接桿55的另一端穿設在第二穿孔內,并通過設置在第二連接桿55上的第三定位件551和第四定位件552定位。第三定位件551設置在第二連接桿55的另一端,第三定位件551為螺母,且與第二連接桿55螺紋連接;第四定位件552設置在第二連接桿55的中部且位于第一連接部51和第二連接部52之間,且第四定位件552與第二連接桿55一體成型;第三定位件551的外徑>第二穿孔的孔徑,第四定位件552的外徑>第二穿孔的孔徑。第二連接桿55在第一穿孔內滑動的過程中,通過第三定位件551和第四定位件552的共同作用調整第二連接桿55位于第一連接部51和第二連接部52之間的有效長度,從而滿足了旋轉件3在隨著車架前主體1折疊過程中拋物線的運動軌跡,實現了旋轉件3隨著車架前主體1的轉動而轉動。
第三定位件551靠近第二連接桿55的一側設有墊片,通過墊片調整第二連接桿55的有效調節長度,能夠適用于不同款式的折疊車,提高了折疊車架的普遍適用性。
一種較佳的實施方式,旋轉件3包括旋轉塊31和旋轉耳32,旋轉塊31和車架前主體1可拆卸固定連接,旋轉塊31的一端和旋轉耳32的一端轉動連接,旋轉塊31的另一端與第二軸承54轉動連接。
其中,旋轉塊31的另一端設有第一凹槽311,第二軸承54裝配于第一凹槽311內。
車架前主體1的另一端設有第二凹槽11,旋轉塊31的一端嵌裝在第二凹槽11內,旋轉塊31和第二凹槽11之間設有防護墊,防止了旋轉塊31和車架前主體1之間的摩擦、碰撞。
參見圖6和圖7,一種折疊車,包括上述折疊車架、前叉組件6、腳踏組件7、車座組件8和后輪9,前叉組件6和旋轉件3的另一端連接,腳踏組件7和車架后主體2的底部折疊連接,車座組件8通過第三連接件和車架后主體2的頂部連接,后輪9和車架后主體2的另一端連接。前叉組件6包括前輪和連接前輪的前車架,前車架和旋轉件3的另一端連接。
通過上述折疊車的結構設計,在折疊的過程中,折疊車架通過第一連接件4和第二連接件5的共同作用,使得車架后主體2向前折疊,前叉組件6向后折疊,即采用單邊軸折疊的方式,使得折疊后的前輪和后輪重疊在一起,突破現有的三輪和前后輪合在一起的折疊方式,使得折疊車能夠折疊的更小,降低了空間占用率,便于攜帶,操作簡單。
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首先,將腳踏組件7繞其與車架后主體2的連接端折疊于車架后主體2的底部;其次,將前叉組件6通過旋轉耳32繞旋轉塊31實現180°折疊,將前叉組件6折疊于車架前主體1的側壁上;再通過第一連接件4和第二連接件5的共同作用將車架前主體1和車架后主體2實現180°折疊,從而將折疊車折疊至最小。展開折疊車則更簡單,只需搬動第一連接件4,將車架前主體1、車架后主體2、旋轉耳32依次復位,并通過第一連接件4和第二連接件5鎖定;再將腳踏裝置復位即可。
本實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啟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種形式的產品,但不論在其形狀或結構上作任何變化,凡是具有與本申請相同或相近似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