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駕駛艙模塊的裝配結構,尤其是涉及汽車儀表板與車身前隔板的連接結構。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車使用量逐年增多。儀表臺作為汽車內飾的主要部分,為了實現在較短時間內的安裝與拆卸,大多數汽車的儀表板逐漸采用汽車駕駛艙(CPM)模塊的形式與車體裝配。但是,汽車儀表板與車身前隔板之間大多采用插銷式連接,或者直接在儀表板上設置拱形或U形導向板,用導向板與前隔板連接,進而實現儀表板總成的Z向限位。上述兩種連接方式均是在儀表板上設置若干卡接座,實際制作時,卡接座與儀表板連接位置處的厚度至少為儀表板厚度的三分之一,才能避免儀表板表面發生縮痕。但是,為了適應輕量化的要求,儀表板的厚度越來越薄,對儀表板背面的結構要求更高;卡接座與前隔板緊貼設置,在儀表板裝配時摩擦力較大,不易安裝。如何設計一種生產周期短、產品質量輕、摩擦力小、安裝簡單方便的前隔板連接結構是本領域技術人員研究的重點。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汽車儀表板與車身前隔板的連接結構。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下述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汽車儀表板與車身前隔板的連接結構,包括儀表板與前隔板,所述儀表板與所述前隔板通過多個結構相同的插片單元相連接,多個所述插片單元間隔設置在所述儀表板下部,插片單元包括通過多個焊接筋焊接在儀表板下表面的加強板,所述加強板下表面的左右兩側分別設有L形導向板和L形定位板,所述L形定位板包括固連在加強板右側底部的立板和固連在所述立板底部并向左延伸的橫板,所述L形導向板包括傾斜設置在加強板左側底部的支撐板和固連在所述支撐板底部向右延伸至立板處并位于所述橫板上部的壓板,橫板和所述壓板之間形成用于插設前隔板的定位槽,橫板的上表面間隔設有支撐前隔板的支撐塊,位于所述定位槽槽底部的橫板上設有用于限制前隔板的限位塊。
所述前隔板包括上下疊制焊接的上、下鈑金,所述上鈑金的一端自左向右延伸出所述的下鈑金。
所述加強板、壓板與所述橫板對應的位置處均開設有挖空部。
本實用新型優點在于采用加強板,在滿足儀表板輕量化的基礎上,降低了加工難度,增加了儀表板的強度;插片單元間隔設置在儀表板下部,可根據儀表板的長度確定插片單元的數量,位于定位槽內的前隔板處于壓緊狀態,通過小面積接觸控制儀表板的Z向定位,對儀表板的X向定位起到輔助作用;插片單元為一體注塑成型,挖空部有助于插片單元正常出模,無需增加滑塊,節約注塑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軸側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汽車儀表板與車身前隔板的連接結構,包括儀表板與前隔板,所述儀表板與前隔板通過多個結構相同的插片單元相連接,多個所述插片單元間隔設置在所述儀表板1下部,插片單元包括通過多個焊接筋2焊接在儀表板1下表面的加強板3,在滿足儀表板輕量化的基礎上,降低了對儀表板1下部的結構要求,加強板3下表面的左右兩側分別設有L形導向板和L形定位板,所述L形定位板包括固連加強板3右側底部的立板4和固連在所述立板4底部并向左延伸的橫板5,所述L形導向板包括傾斜設置在加強板3左側底部的支撐板6和固連在所述支撐板6底部向右延伸至立板4處并位于橫板5上部的壓板7,橫板5和壓板7之間形成用于插設所述前隔板的定位槽8,位于定位槽8槽口處的L形導向板和橫板5形成插設前隔板的導向口,便于前隔板的安裝,橫板5的上表面間隔設有支撐前隔板的支撐塊9,位于定位槽8槽底部的橫板5上設有用于限制前隔板的限位塊10。
前隔板包括上下疊制焊接的上、下鈑金11、12,上鈑金11的一端自左向右延伸出下鈑金12,前隔板在插入定位槽8的過程中,上鈑金11的延伸部與壓板7、支撐塊9接觸,對上鈑金11起局部壓緊作用,上鈑金11插入至限位塊10位置處時,壓板7和支撐塊9同時對下鈑金12局部壓緊作用,實現Z向定位。
實際制造時,加強板3、壓板7與橫板5對應的位置處均開設有挖空部13,插片單元為一體注塑成型結構,挖空部13可以確保插片單元正常出模,節約注塑成本。
本實用新型的裝配過程簡述如下:
本實用新型裝配時,將多個插片單元通過多個焊接筋2間隔焊接在儀表板1上,儀表板1與汽車的風道、出風口、鼓風機、手套箱、轉向柱、轉向橫梁總成等組裝成汽車駕駛艙(CPM)模塊;在CPM裝配時,將轉向橫梁兩側側鈑金上的限位槽放置在與車身側鈑金上的限位銷對應的位置處,此時,前隔板位于插入單元定位槽8的導向口處,CPM向前推移,前隔板由導向口進入到定位槽8內,插入過程中,上鈑金11的延伸部分別與壓板7、支撐塊9接觸,對上鈑金11起壓緊作用,當上鈑金11插入到限位塊10位置處時,壓板7和支撐塊9同時對上、下鈑金11、12起局部壓緊作用,對CPM進行Z向定位,同時對CPM的X向定位起輔助作用,最后將車身側鈑金上的限位銷插設在轉向橫梁兩側側鈑金的限位槽內,實現CPM的安裝,安裝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