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側開式折疊踏板,屬于自行車配件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由于自行車的踏板一般以垂直于車體的方向結合于曲柄,而致使自行車車體在兩側會增加許多的結構體積,并往往因此造成車體結構的包裝成本、倉儲成本及運輸物流成本都會跟著相對提高;所以業者為此乃推出折疊踏板的設計構想,以透過踏板結構的折疊借以縮小自行車車體的體積。
如中國臺灣公告第M253547 號之《折疊式腳踏板》專利案,公開了:一種折迭式腳踏板,包含一活動踏框單元、一定位踏座單元,裝設在二者之間的二彈性單元,及一呈可轉動地組設于該定位踏座單元的心軸;該活動踏框單元包括一框體及固設于該框體并相互間隔的二支柱與二擋柱;該定位踏座單元包括一定位座及二擋件, 該定位座具有一軸管,自該軸管延伸并相互間隔的二第一翼塊、第二翼塊與分別位于該二翼塊之間的二隔塊,該軸管與該等翼塊并配合界定出容置該二支柱的二第一容室,及容置該二擋柱的二第二容室;該二彈性單元是分別彈抵定位在該二支柱與該二隔塊之間并分別位于該二第一容室內;借此,使本新型具有整體鋼性較佳及可方便折迭的使用特性。然而,因為該第一翼塊33、第二翼塊34的第一端部331、341的相對內面并沿該軸管32各設置有一導槽333、343,是可供該導塊242置入以限位活動踏框單元支柱24在定位踏座單元上組設且位于相對踏板曲柄的相反端;并分別配合一彈性單元40彈性頂撐活動踏框單元的支柱柱體, 令活動踏框單元以支柱柱體在導槽內移動而進行轉動而與定位座相對形成折疊。 而如該M253547 號專利圖12所示,由于組設活動踏框單元的導槽333、343為垂直于踏板曲柄,致使定位踏座單元必須垂直凸伸一段大于導槽的距離;而且活動踏框單元在導槽外端的樞轉折疊之后,相對于該專利圖12中的踏板曲柄仍有一段凸伸的距離,而無法有效將整體體積收到最小,造成包裝成本、倉儲成本及運輸物流成本的無法有效降低,是為習知踏板結構的缺點。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側開式折疊踏板。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一種側開式折疊踏板,包括與曲柄相連的固定軸和與固定軸相連的踏板本體,所述踏板本體一側樞接有第一踩踏件,另一側樞接有第二踩踏件,所述第一踩踏件和第二踩踏件可相對于曲柄展開或收攏。
所述的一種側開式折疊踏板,所述第一踩踏件設置有朝向第二踩踏件的第一限位部,第二踩踏件設置有朝向第一踩踏件的第二限位部,一限位桿穿過所述第一限位部位于第二限位部內。
所述的一種側開式折疊踏板,所述限位桿一側設置有凸擋部,另一側連接有握持鈕。
所述的一種側開式折疊踏板,所述第一限位部設置有相互配合螺紋連接的內套環和外套環,所述內套環和外套環位于限位桿的凸擋部與握持鈕之間。
所述的一種側開式折疊踏板,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一限位孔、一導入槽和一斜面,所述導入槽與限位孔連通,所述斜面位于導入槽內。
所述的一種側開式折疊踏板,所述第一踩踏件不與踏板本體樞接的一側設置有第一結合部,第二踩踏件不與踏板本體樞接的一側設置有第二結合部。
所述的一種側開式折疊踏板,所述第一結合部設置有柱孔,所述第二結合部設置有與柱孔配合的凸柱。
所述的一種側開式折疊踏板,所述第一結合部設置有扣槽,第二結合部設置有扣槽配合的扣部。
所述的一種側開式折疊踏板,所述踏板本體上設置有止滑面。
本發明所達到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的踏板通過設置可相對于曲柄展開或收攏的第一踩踏件和第二踩踏件,能夠在不需要踩踏時,將第一踩踏件和第二踩踏件進行收攏,從而有效縮小自行車車體結構體積,從而減少包裝成本、倉儲成本和物流運輸成本,踩踏時,通過第一踩踏件和第二踩踏件的展開,共同支撐踩踏。
限位桿同時限定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從而保證了展開時第一踩踏件和第二踩踏件的穩定性,同時,第一結合部和第二結合部提高了展開時第一踩踏件和第二踩踏件的牢固度,從而方便腳踏。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展開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收攏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1的Ⅳ-Ⅳ向的剖視圖。
圖5是圖1的Ⅴ-Ⅴ向的剖視圖。
圖6是將限位桿移出第二限位部的限位孔的Ⅳ-Ⅳ向剖視圖。
圖中:100、曲柄,1、踏板本體,11、固定軸,13、止滑面,20、第一踩踏件,21、第二踩踏件,23、第一限位部,24、第二限位部,3、限位桿,31、凸擋部,32、握持鈕,231、內套環,232、外套環,241、限位孔,242、導入槽,243、斜面,40、第一結合部,41、第二結合部,221、凸柱,222、柱孔,223、扣部,224、扣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以下實施例僅用于更加清楚地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不能以此來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如圖所示,本發明的一種側開式折疊踏板,包括與曲柄100相連的固定軸11和與固定軸11相連的踏板本體1,所述踏板本體1一側樞接有第一踩踏件20,另一側樞接有第二踩踏件21,所述第一踩踏件20和第二踩踏件21可相對于曲柄100展開或收攏。
所述第一踩踏件20設置有朝向第二踩踏件21的第一限位部23,第二踩踏件21設置有朝向第一踩踏件20的第二限位部24,一限位桿3穿過所述第一限位23部位于第二限位部24內。
所述限位桿3一側設置有凸擋部31,另一側連接有握持鈕32。
所述第一限位部23設置有相互配合螺紋連接的內套環231和外套環232,所述內套環231和外套環232位于限位桿3的凸擋部31與握持鈕32之間。
所述第二限位部24包括一限位孔241、一導入槽242和一斜面243,所述導入槽242與限位孔241連通,所述斜面243位于導入槽242內,用以引導限位桿3進入限位孔241,以加速第一踩踏件20和第二踩踏件21相對于曲柄100的展開。所述限位孔241套住限位桿3的凸擋部31,從而限位桿3提高了第一踩踏件20和第二踩踏件21相對于曲柄100展開時的穩定性,同時能夠穩定支撐踩踏。
如圖6所示,當握持鈕32抓取限位桿3并移出第二限位部24限位孔241,而解除限位后,即可如圖3所示,將第一踩踏件20和第二踩踏件21向相反方向樞轉從而形成朝向曲柄100靠攏的收攏操作,從而有效縮小自行車車體結構體積,據此降低包裝成本、倉儲成本和運輸物流成本。
所述第一踩踏件20不與踏板本體樞接的一側設置有第一結合部40,第二踩踏件21不與踏板本體樞接的一側設置有第二結合部41。
所述第一結合部40設置有柱孔222,所述第二結合部41設置有與柱孔222配合的凸柱221。在第一踩踏件20和第二踩踏件21展開時,凸柱221與柱孔222配合使用,互相嵌結支撐,進一步提高踩踏時的牢固度和穩定度。
所述第一結合部40設置有扣槽224,第二結合部41設置有扣槽224配合的扣部223,扣槽224和扣部223配合使用,互相嵌結支撐,進一步提高踩踏時的牢固度和穩定度。
所述踏板本體上設置有止滑面13,止滑面13提高了踩踏時的穩定度。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形,這些改進和變形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